一种进风门结构、引射管组件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9898发布日期:2022-07-26 21:0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风门结构、引射管组件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进风门结构、引射管组件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2.现有部分双引射管的进风门结构通孔少且非一体式结构,没有加强筋结构,从而进气效率低,无法灵活调节进风量且双引射管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进气顺畅高效、可灵活调节进风量,结构稳固、安全可靠且适合批量生产的进风门结构、引射管组件及燃气灶。
4.一种进风门结构,应用于双引射管组件,所述的进风门结构包括:第一风门件和第二风门件,所述第一风门件以及所述第二风门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风门件和所述第二风门件分别盖设于第一引射管的第一管口以及第二引射管的第二管口,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口以及所述第二管口对应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门件以及所述第二风门件连接。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进风门结构,应用于双引射管组件。进风门结构包括:第一风门件和第二风门件,第一风门件和第二风门件分别盖设于第一引射管的第一管口以及第二引射管的第二管口,第一风门件上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风门件的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一管口以及第二管口对应设置,风门件的设置有利于控制混合气体进入量,适应用户的多种使用场景。连接件分别与第一风门件以及第二风门件连接,用于对双引射管之间距离的限位,使产品结构更稳定,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6.可选地,上述的进风门结构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通过采用不锈钢生产工艺,便于进风门结构的一体成型,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提高进风门结构的硬度及刚性指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门件以及所述第二风门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径与所述第一引射管的第一管口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引射管的第二管口的外径相适配。
8.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风门件以及第二风门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槽底。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设置用于分别对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的限位。
9.第一限位槽的内径与第一引射管的第一管口的外径相适配,第二限位槽的内径与第二引射管的第二管口的外径相适配,通过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分别与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的相互限位,使进风门组件更稳定地固定在双引射管口,提高了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门件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所述第二风门件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
11.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风门件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设置在第一限位槽的槽底;第二风门件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设置在第二限位槽的槽底。通过在进风门结构上再设置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有利于提高进气顺畅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四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外周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四通孔沿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外周间隔设置。
13.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三通孔以及第四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通孔沿第一限位槽的槽底外周间隔设置;多个第四通孔沿第二限位槽的槽底外周间隔设置,通过沿限位槽的槽底设置多个通孔,合理利用第一门件和第二门件的空间,增加进风面积,还可以被根据不同使用情况控制气体进入量,提高产品使用灵活性,提高了燃烧功率。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呈圆形、扇形或多边形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5.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呈圆形、扇形或多边形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呈圆形、扇形或多边形的设计,有利于进气顺畅且高效。还可以被根据不同使用情况控制气体进入量,提高产品使用灵活性。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径比值范围为1:1~1:2。
17.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径比值范围为1:1~1:3。
18.可选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1。
19.可选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1.5。
20.可选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2。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径为0.5cm~3.0cm;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径为1.0cm~6.0cm。
22.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限位槽的内径为0.5cm~3.0cm。
23.可选地,第一限位槽的内径为0.5cm、1.0cm、1.5cm、2.0cm、3.0cm。
24.第二限位槽的内径为1.0cm~6.0cm。
25.可选地,第二限位槽的内径为1.0cm、2.0cm、4.5cm、6.0cm。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范围为0.2cm~1.5cm。
27.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通孔的内径范围为0.2cm~1.5cm。可选地,第一通孔的内径为0.2cm、0.5cm、1.0cm、1.5cm。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范围为0.2~5.0cm。
29.上述的进风门结构,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二通孔的内径范围为0.2~ 5.0cm。可选地,第二通孔的内径为0.2cm、0.5cm、1.0cm、3.0cm、5.0cm。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2~1:10,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2~1:10。
31.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通孔的内径与第一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2~ 1:10。
32.可选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第一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2。
33.可选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第一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5。
34.可选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第一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10。
35.第二通孔的内径与第二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2~1:10。
36.可选地,第二通孔的内径与第二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2。
37.可选地,第二通孔的内径与第二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5。
38.可选地,第二通孔的内径与第二限位槽的内径比值为1:10。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上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40.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限位槽的槽底以及第二限位槽的槽底上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有利于增强进风门结构对气流压力的抵抗力,提高产品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41.一种引射管组件,包括:第一引射管、第二引射管以及如前述的进风门结构,所述第一风门件以及所述第二风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引射管以及所述第二引射管连接。
42.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引射管组件,包括:第一引射管、第二引射管以及如前述的任意一项进风门结构,第一风门件以及第二风门件分别与第一引射管以及第二引射管连接。本技术的引射管组件,通过设置前述的进风门结构,从而能根据使用情况控制气体进入量,并且有利于进气顺畅且高效,提高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43.一种燃气灶,包括:灶体本体、点火器、气体混合腔体组件以及如前述的引射管组件,所述引射管组件与所述气体混合腔体组件连接,所述气体混合腔体组件设置在灶体本体上。
44.本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包括:灶体本体、点火器、气体混合腔体组件以及如前述的引射管组件。引射管组件与气体混合腔体组件连接,气体混合腔体组件设置在灶体本体上。本技术的燃气灶通过设置前述的引射管组件,燃气的进气更加顺畅。且通过使用本技术的进风门结构,能够提高燃气进气调节的灵活性,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4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进风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进风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引射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49.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50.1第一风门件,101第一通孔,102第三通孔,11第一限位槽,111第一加强筋;
51.2第二风门件,201第二通孔,202第四通孔,21第二限位槽,211第二加强筋;
52.3连接件;
53.4第一引射管;
54.5第二引射管;
55.6气体混合腔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5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8.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一种进风门结构、引射管组件及燃气灶。
5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进风门结构,应用于双引射管组件,进风门结构包括:第一风门件1和第二风门件2,第一风门件1以及第二风门件2 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第一风门件1和第二风门件2分别盖设于第一引射管的第一管口以及第二引射管的第二管口,第一通孔101以及第二通孔201分别与第一管口以及第二管口对应设置;连接件3,连接件3分别与第一风门件1以及第二风门件2连接。
6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进风门结构,应用于双引射管组件。进风门结构包括:第一风门件1和第二风门件2,第一风门件1和第二风门件2分别盖设于第一引射管的第一管口以及第二引射管的第二管口,第一风门件1上的第一通孔101 以及第二风门件的第二通孔201分别与第一管口以及第二管口对应设置,风门件的设置有利于控制混合气体进入量,适应用户的多种使用场景。连接件3分别与第一风门件1以及第二风门件2连接,用于对双引射管之间距离的限位,使产品结构更稳定,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61.可选地,上述的进风门结构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通过采用不锈钢生产工艺,便于进风门结构的一体成型,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提高进风门结构的硬度及刚性指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62.如图1和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风门件1以及第二风门件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第一通孔101以及第二通孔201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槽底;
63.第一限位槽11的内径与第一引射管的第一管口的外径相适配,第二限位槽 21的内径与第二引射管的第二管口的外径相适配。
64.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风门件1以及第二风门件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第一通孔101以及第二通孔102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槽底。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设置用于分别对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的限位。
65.第一限位槽11的内径与第一引射管的第一管口的外径相适配,第二限位槽 21的内径与第二引射管的第二管口的外径相适配,通过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分别与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的相互限位,使进风门组件更稳定地固定在双引射管口,提高了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66.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第一风门件1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102,第三通孔102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1的槽底;第二风门件2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202,第四通孔202设置在第二限位槽21的槽底。
67.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风门件1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102,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1
的槽底;第二风门件2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202,设置在第二限位槽21 的槽底。通过在进风门结构上再设置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有利于提高进气顺畅性。
68.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02以及第四通孔2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通孔102沿第一限位槽11的槽底外周间隔设置;多个第四通孔202沿第二限位槽21的槽底外周间隔设置。
69.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三通孔102以及第四通孔2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通孔102沿第一限位槽11的槽底外周间隔设置;多个第四通孔202沿第二限位槽21的槽底外周间隔设置,通过沿限位槽的槽底设置多个通孔,合理利用第一门件1和第二门件2的空间,增加进风面积,还可以被根据不同使用情况控制气体进入量,提高产品使用灵活性,提高了燃烧功率。
7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02与第四通孔202呈圆形、扇形或多边形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1.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三通孔102与第四通孔202呈圆形、扇形或多边形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呈圆形、扇形或多边形的设计,有利于进气顺畅且高效。还可以被根据不同使用情况控制气体进入量,提高产品使用灵活性。
7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比值范围为1:1~ 1:2。
73.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比值范围为 1:1~1:3。
74.可选地,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比值为1:1。
75.可选地,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比值为1:1.5。
76.可选地,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比值为1:2。
7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1的内径为0.5cm~3.0cm;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为1.0cm~6.0cm。
78.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限位槽11的内径为0.5cm~3.0cm。可选地,第一限位槽11的内径为0.5cm、1.0cm、1.5cm、2.0cm、3.0cm。
79.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为1.0cm~6.0cm。可选地,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为 1.0cm、2.0cm、4.5cm、6.0cm。
8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1的内径范围为0.2cm~1.5cm。
81.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通孔101的内径范围为0.2cm~1.5cm。可选地,第一通孔101的内径为0.2cm、0.5cm、1.0cm、1.5cm。
8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01的内径范围为0.2~5.0cm。
83.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二通孔201的内径范围为0.2~5.0cm。可选地,第二通孔201的内径为0.2cm、0.5cm、1.0cm、3.0cm、5.0cm。
8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1的内径与第一限位槽11的内径比值为1:2~ 1:10,第二通孔201的内径与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比值为1:2~1:10。
85.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通孔101的内径与第一限位槽11的内径比值为1:2~1:10。
86.可选地,第一通孔101的内径与第一限位槽11的内径比值为1:2。
87.可选地,第一通孔101的内径与第一限位槽11的内径比值为1:5。
88.可选地,第一通孔101的内径与第一限位槽11的内径比值为1:10。
89.第二通孔201的内径与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比值为1:2~1:10。
90.可选地,第二通孔201的内径与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比值为1:2。
91.可选地,第二通孔201的内径与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比值为1:5。
92.可选地,第二通孔201的内径与第二限位槽21的内径比值为1:10。
93.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1的槽底以及第二限位槽 21的槽底上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筋111和第二加强筋211。
94.上述的进风门结构,第一限位槽11的槽底以及第二限位槽21的槽底上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筋111和第二加强筋211,有利于增强进风门结构对气流压力的抵抗力,提高产品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9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射管组件,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第一引射管4、第二引射管5以及如前述的任意一项进风门结构,第一风门件1以及第二风门件2分别与第一引射管4以及第二引射管5连接。
96.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引射管组件,包括:第一引射管4、第二引射管5以及如前述的任意一项进风门结构,第一风门件1以及第二风门件2 分别与第一引射管4以及第二引射管5连接。本技术的引射管组件,通过设置前述的进风门结构,从而能根据使用情况控制气体进入量,并且有利于进气顺畅且高效,提高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97.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如图4所示,包括:灶体本体、点火器、气体混合腔体组件6以及如前述的引射管组件,引射管组件与气体混合腔体组件6连接,气体混合腔体组件6设置在灶体本体上。
98.本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包括:灶体本体、点火器、气体混合腔体组件6以及如前述的引射管组件。引射管组件与气体混合腔体组件6连接,气体混合腔体组件6设置在灶体本体上。本技术的燃气灶通过设置前述的引射管组件,燃气的进气更加顺畅。且通过使用本技术的进风门结构,能够提高燃气进气调节的灵活性,使用更方便。
9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0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