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湿酸性火炬气的火炬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8315发布日期:2022-08-12 19:0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湿酸性火炬气的火炬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火炬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处理湿酸性火炬气的火炬系统。


背景技术:

2.火炬系统是用来处理石油化工厂、炼油厂及其它工厂或装置无法回收和再加工的可燃有毒气体的特殊燃烧设施,是保证工厂安全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3.相关技术中火炬系统主要是由水封罐、火炬筒体、密封器和火炬头组成,水封罐用于防止火炬系统发生回火、爆炸事故;火炬筒体下端与水封罐相连,上端与密封器相连;密封器主要用于阻止废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返回火炬内部;火炬头位于密封器一端,主要用于将废气燃烧干净。
4.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火炬系统在处理湿酸性的火炬气时,经常会存在湿酸性火炬气燃烧不完全的情况,尤其是当湿酸性火炬气的排出流量不够稳定充足时,燃烧不充分的气体还需进行二次处理,经济效益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的火炬系统在湿酸性火炬气的排出流量不够稳定充足时,燃烧不充分的气体还需进行二次处理,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湿酸性火炬气的火炬系统。
6.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湿酸性火炬气的火炬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处理湿酸性火炬气的火炬系统,包括火炬本体和安装在火炬本体上的调节罩,所述调节罩为两端敞口的外罩结构,所述调节罩的两个敞口端口径不同,口径大的为进气口,进气口对接火炬本体,口径小的为出气口,出气口用于集中排出湿酸性火炬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湿酸性火炬气的排出流量不够稳定时,将调节罩罩设安装在火炬本体上,湿酸性火炬气从火炬本体进入调节罩内,通过调节罩口径较小的出气口排到空气中进行燃烧。小口径的出气口使湿酸性火炬气的排出状态更加集中均匀,有利于湿酸性火炬气的充分燃烧,从而无需进行二次处理,提高了经济效益。
9.可选的,所述调节罩包括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侧板和水平固接在侧板一端的底板;若干件侧板的一端组合为出气口,若干件底板的一端组成为进气口。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组侧板和底板组合形成调节罩的空腔结构,侧板的一端形成出气口,底板的一端形成进气口,组合式的结构方便调节罩的安装和取下,方便使用。
11.可选的,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倾斜固接在火炬本体上的轨道,所述侧板一侧对应设置有滑槽,所述侧板的滑槽和轨道滑动连接,所述侧板一端固接有用于带动侧板沿滑轨滑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安装在火炬本体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湿酸性火炬气流量充足稳定时,驱动件带动侧板打开,
火炬气从火炬本体中排出进行燃烧处理;当湿酸性火炬气流量不稳定时,驱动件带动侧板相互靠拢,组合形成调节罩,湿酸性火炬气经聚拢集中后,均匀稳定的从出气口排出进行燃烧处理,保证了火炬气的燃烧效果。
13.可选的,所述侧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导流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设置在侧板一侧,若干件侧板组合形成调节罩后,形成由进气口到出气口的缩口状倾斜导向斜面,从而使湿酸性火炬气集中均匀的从出气口排出,进行充分燃烧。
15.可选的,所述侧板和底板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密封垫条。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侧板和底板组合形成调节罩时,相邻侧板之间的密封垫条抵压接触,相邻底板之间的密封垫条抵压接触,从而保证了调节罩的密闭效果,使湿酸性火炬气只能从调节罩的进气口进入,从出气口排出燃烧,避免了湿酸性火炬气未经处理的散逸情况。
17.可选的,所述火炬本体内固定安装有气体流量检测仪。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流量检测仪用于实时监控流经火炬本体内部的湿酸性火炬气的流量情况,从而对调节罩的组装使用或分离待用起到信号指导作用,监测精确度的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对湿酸性火炬气两种不同方式的精细化处理,提高了燃烧的充分性。
19.可选的,所述火炬本体远离调节罩的一端连接有氮气进气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氮气进气部向火炬本体内通入自下而上流动的氮气,通入的氮气和湿酸性火炬气混合,提高了湿酸性火炬气由下而上的流动刚度,进一步促进了湿酸性火炬气的排出效果,从而保证燃烧的充分性。
21.可选的,所述调节罩外侧均匀布置有用于降低调节罩温度的降温蒸汽组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温蒸汽组件布置在调节罩外侧,喷射蒸汽至高温的调节罩外壁上,对调节罩进行降温处理,有利于保障调节罩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调节罩,当湿酸性火炬气的排出流量不够稳定时,湿酸性火炬气从火炬本体进入调节罩内,通过调节罩口径较小的出气口排到空气中进行燃烧。小口径的出气口使湿酸性火炬气的排出状态更加集中均匀,有利于湿酸性火炬气的充分燃烧,从而无需进行二次处理,提高了经济效益。
25.2.通过设置若干组调节单元,当湿酸性火炬气流量充足稳定时,调节的单元的驱动件带动侧板打开,火炬气从火炬本体中排出进行燃烧处理;当湿酸性火炬气流量不稳定时,驱动件带动侧板相互靠拢,组合形成调节罩,湿酸性火炬气经聚拢集中后,均匀稳定的从出气口排出进行燃烧处理,保证了火炬气的燃烧效果,调节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湿酸性火炬气的火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湿酸性火炬气的火炬系统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火炬本体;11、火炬头;12、火炬筒体;2、调节罩;21、进气口;22、
出气口;23、调节单元;231、侧板;232、底板;233、导流板;234、轨道;235、驱动件;236、密封垫条;3、降温蒸汽组件;31、降温喷头;32、降温管道;4、气体流量检测仪;5、氮气充气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处理湿酸性火炬气的火炬系统,参照图1,包括火炬本体1和调节罩2,火炬本体1包括有火炬头11和火炬筒体12,湿酸性火炬气由外部管路连通至火炬筒体12内进行自下而上的运动,运动至火炬头11后的位置后进行燃烧处理。调节罩2安装在火炬本体1上,对湿酸性火炬气的排放方式进行调节,从而保证火炬气的充分燃烧。
31.参照图2,调节罩2为两端敞口的外罩结构,调节罩2的两个敞口端相对设置且口径大小不同,口径较大的为调节罩2的进气口21,进气口21一端对接抵压在火炬头11的外侧壁上,火炬头11部分伸入调节罩2内;调节罩2口径较小的敞口端为出气口22,湿酸性火炬气从进气口21内进入调节罩2,流通至出气口22后集中排出。火炬头11的点火装置设置在调节罩2出气口22的位置,待湿酸性火炬气从出气口22排出时,点火装置启动,对湿酸性火炬气进行点火燃烧处理。
32.调节罩2包括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调节单元23,调节单元23包括侧板231、底板232、导流板233、轨道234以及驱动件235,侧板231为倾斜布置的过渡弧形板结构,侧板231一端设置为直径较小的弧形面,侧板231另一端设置为直径较大的弧形面,底板232水平固接在侧板231直径较大的弧形面一端,且底板232上设置有与火炬头11外侧壁匹配的弧形缺口。
33.若干件侧板231和若干件底板232抵接组合形成调节罩2的外形结构,侧板231直径较小的弧形面组合形成调节罩2的出气口22,若干件底板232的弧形缺口组合形成调节罩2的进气口21。侧板231和底板232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密封垫条236,在相互抵接时,密封垫条236互相挤压,保证调节罩2的密封效果。密封垫条236采用耐高温防火材料。
34.导流板233固定安装在侧板231的内侧面上,导流板233倾斜设置,若干件侧板231组合成调节罩2后,导流板233对应形成由进气口21到出气口22的缩口状倾斜导向斜面,使湿酸性火炬气沿导流板233集中流通至出气口22中排出。
35.轨道234固定连接在火炬头11一侧,且轨道234倾斜布置,侧板231对应轨道234开设有匹配的滑槽,轨道234嵌入在侧板231的滑槽中,使侧板231和轨道234形成滑动连接。驱动件235固定连接在侧板231靠近底板232的一端,驱动件235提供直线运动形式,带动侧板231沿轨道234方向进行直线运动。驱动件235固定安装在火炬头11一侧的对应位置上,驱动件235可选用电动推杆、气缸或液压缸等形式的驱动元器件。
36.参照图1,调节单元23外侧布置有降温蒸汽组件3,降温蒸汽组件3包括降温喷头31和降温管道32,降温喷头31正对侧板231,用于对侧板231喷射蒸汽进行降温,降温管道32竖直布置,一端连通降温喷头31,降温管道32的另一端连通外部的蒸汽发生器。调节罩2在湿酸性火炬气燃烧的过程中,会受热具有很高的温度,通过降温蒸汽组件3进行喷射降温,可以防止调节罩2烧坏,延长使用寿命。
37.参照图2,火炬本体1的火炬筒体12内固定安装有气体流量检测仪4,气体流量检测仪4对于在火炬筒体12内流通的湿酸性火炬气进行流量实时监测判断。参照图1,火炬筒体
12远离火炬头11的一端连接有氮气充气部5,氮气充气部5用于给火炬筒体12内通入自下而上流动的氮气,通入的氮气和湿酸性火炬气混合,从而提高湿酸性火炬气由下而上的流动刚度。
38.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气体流量检测仪4对流通过火炬筒体12内的湿酸性火炬气进行实时流量监测,当湿酸性火炬气的流量充足稳定时,驱动件235带动侧板231互相远离打开,湿酸性火炬气从火炬头11中直接排出进行燃烧处理;当湿酸性火炬气流量不稳定时,氮气充气部5用于给火炬筒体12内通入自下而上流动的氮气,驱动件235带动侧板231相互靠拢,组合形成调节罩2,湿酸性火炬气从火炬头11进入调节罩2的进气口21,经过聚拢集中后,形成均匀稳定气流的从出气口22排出进行燃烧处理,使湿酸性火炬气得到充分的燃烧净化处理。
3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