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锅炉环保一体化综合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7440发布日期:2022-08-05 19:1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煤气锅炉环保一体化综合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气锅炉环保一体化综合治理装置,属于煤气锅炉烟气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2.高炉煤气为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co、co2、n2、h2、ch4等。煤气锅炉的应用,每年可节省燃煤用量,且减排co2,在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实现了能源的充分利用,符合“双碳”的目标理念。
3.相对比燃煤锅炉,煤气锅炉烟气no
x
浓度较高、粉尘浓度较低、so2浓度较低,且排烟温度较高。为保证“50355”的超低排放标准,即氮氧化物排放浓度50mg/nm3(干基、标态、3%氧)、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5mg/nm3(干基、标态、3%氧)、粉尘排放浓度5 mg/nm3(干基、标态、3%氧),亟需开发一种治理装置,在有限资源利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节能减排,实现炉后烟气治理“一盘棋”的布局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煤气锅炉环保一体化综合治理装置,将煤气锅炉烟气分离、吸收,完成煤气锅炉烟气的净化治理、达标排放。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气锅炉环保一体化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硝系统、余热利用系统、除尘系统、引风机和综合塔;脱硝系统包括喷氨格栅、脱硝反应器、氨水储存输送系统和氨水气化系统;喷氨格栅和脱硝反应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煤气锅炉的尾部烟道中;氨水储存输送系统的出口与氨水气化系统的进口相连,氨水气化系统的出口与喷氨格栅的进口相连;余热利用系统的进口与煤气锅炉的尾部烟道出口相连,余热利用系统的出口与除尘系统的进口相连;除尘系统的出口与引风机的进口相连,引风机的出口与综合塔相连;综合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浆池、脱硫系统、除雾系统、湿电系统、塔顶烟囱。
6.本实用新型脱硝反应器的入口和出口分别安装有反应器入口膨胀节和反应器出口膨胀节,脱硝反应器的入口通过反应器入口膨胀节安装在煤气锅炉的尾部烟道中,脱硝反应器的出口通过反应器出口膨胀节安装在煤气锅炉的尾部烟道中,脱硝反应器与尾部烟道形成一体。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硝反应器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备用层催化剂、第一层催化剂、第二层催化剂。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硝系统还包括氨分析仪,氨分析仪设置在煤气锅炉的尾部烟道中,位于脱硝反应器的下方。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尘系统采用布袋除尘器系统。
10.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输灰系统,输灰系统包括灰斗系统、输灰仓泵系统、输灰气源系
统和灰库系统;灰斗系统设置在除尘系统上,输灰仓泵系统设置在灰斗系统上,输灰气源系统通过输灰管线与输灰仓泵系统相连,输灰仓泵系统通过输灰管线与灰库系统相连。
11.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塔顶烟囱上设置有排放口检测仪表。
12.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综合塔一侧设置有升降梯。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风机设置两台,互为备用。
1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引风机出口烟道和检测仪表;引风机的出口与引风机出口烟道相连,引风机出口烟道与综合塔相连,在引风机出口烟道上设置有检测仪表。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6.(1) 整体布局紧凑合理,可与锅炉同步设计、施工、投运。
17.(2) 投资经济、各系统配置合理。
18.(3) 综合治理装置运行阻力小,操作、维护方便。
19.(4) 因地制宜的选用各成熟治理技术,形成耦合式嵌入,实现治理目标。
20.(5) 脱硝系统中氨水储存输送系统独立设置,脱硝反应器与尾部烟道形成一体,烟气自上而下穿越,不占用多余空间。
21.(6) 余热利用系统在降低排烟温度的同时,可充分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保证后续除尘系统、引风机、综合塔的安全运行,并且考虑了低温腐蚀的可能性。
22.(7) 除尘系统按照粉尘10mg/nm3的排放要求设计,与输灰系统紧密结合,实现粉尘的有效捕捉、回收利用。除尘系统与湿电系统有效配合,实现排放口粉尘5mg/nm3的超低排放要求。
23.(8) 引风机按照互为备用设计,可保证煤气锅炉至少50%的负荷运行,引风机可在线切出检修,安全可控性高。
24.(9) 脱硫系统、湿电系统和塔顶烟囱自下而上内置于综合塔内,无缝衔接,运行阻力低、占地面积小、立式结构、功能齐全。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煤气锅炉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脱硝系统、余热利用系统2.2、除尘系统3.1、输灰系统、引风机4.2和综合塔5.11。
28.脱硝系统包括喷氨格栅1.6、脱硝反应器1.8、氨分析仪1.13、氨水储存输送系统1.2和氨水气化系统1.4。
29.喷氨格栅1.6、脱硝反应器1.8和氨分析仪1.1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煤气锅炉1.1的尾部烟道中。脱硝反应器1.8的入口和出口分别安装有反应器入口膨胀节1.7和反应器出口膨胀节1.12,脱硝反应器1.8的入口通过反应器入口膨胀节1.7安装在煤气锅炉1.1的尾部烟道中,脱硝反应器1.8的出口通过反应器出口膨胀节1.12安装在煤气锅炉1.1的尾部烟道中,脱硝反应器与尾部烟道形成一体。喷氨格栅1.6采用不锈钢材质。脱硝反应器1.8内部
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备用层催化剂1.9、第一层催化剂1.10、第二层催化剂1.11,脱硝反应器1.8选用碳钢结构,内部设有催化剂支撑,外部设置加强筋和硅酸铝保温。催化剂层设置声波吹灰。
30.氨水储存输送系统1.2的出口通过氨水输送管线1.3与氨水气化系统1.4的进口相连,氨水气化系统1.4的出口通过气氨管线1.5与喷氨格栅1.6的进口相连。氨水储存输送系统1.2可变频调节用量。氨水气化系统1.4包含氨水气化炉和高温风机,高温风机引自煤气锅炉1.1二次风机出口风道,高温风机出口设有温度远传测量和流量测量装置。
31.余热利用系统2.2的进口通过余热利用系统进口烟道2.1与煤气锅炉1.1的尾部烟道出口相连,余热利用系统2.2的出口通过余热利用系统出口烟道2.3与除尘系统3.1的进口相连。余热利用系统2.2设置声波吹灰。除尘系统3.1采用布袋除尘器系统。
32.输灰系统包括灰斗系统3.2、输灰仓泵系统3.3、输灰气源系统3.4和灰库系统3.6。灰斗系统3.2设置在除尘系统3.1下方,输灰仓泵系统3.3设置在灰斗系统3.2下方,输灰气源系统3.4通过输灰管线3.5与输灰仓泵系统3.3相连,输灰仓泵系统3.3通过输灰管线3.5与灰库系统3.6相连。除尘系统3.1上方设置遮雨棚。灰库系统3.6包括钢结构灰库本体、真空压力释放阀、气化风机、电加热器、气动插板阀和干灰散装机。
33.除尘系统3.1的出口通过引风机进口烟道4.1与引风机4.2的进口相连,引风机4.2的出口与引风机出口烟道4.3相连,引风机出口烟道4.3通过塔入口膨胀节5.1与综合塔5.11相连,引风机出口烟道4.3上设置有检测仪表4.4。引风机4.2设置两台,互为备用。引风机4.2进出口均设置膨胀节和挡板门。引风机4.2上方设置检修起吊装置。引风机4.2选用离心风机。
34.综合塔5.11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浆池5.2、脱硫系统5.3、除雾系统5.4、变径段5.5、湿电系统5.6、锥段5.7、塔顶烟囱5.8。在塔顶烟囱5.8上设置有排放口检测仪表5.9,排放污染物数据负责上传环保局。在综合塔5.11一侧设置有升降梯5.10,升降梯5.10与综合塔5.11相连,维保人员可搭乘升降梯5.10至排放口检测仪表5.9平台。脱硫系统5.3喷嘴下方的塔壁贴衬防冲刷玻璃钢板,全碳化硅结构,厚度10mm。脱硫系统5.3、除雾系统5.4支撑梁采用工字钢,所有与防腐接触的地方均垫设3mm橡胶垫。除湿电系统5.6支撑梁采用双相不锈钢材质外,综合塔5.11整体采用碳钢内衬玻璃鳞片结构。
35.煤气锅炉的烟气依次通过脱硝系统、余热利用系统2.2、除尘系统3.1、引风机4.2、综合塔5.11,治理后氮氧化物浓度小于50mg/nm3(干基、标态、3%氧)、二氧化硫浓度小于35mg/nm3(干基、标态、3%氧)、粉尘浓度小于5 mg/nm3(干基、标态、3%氧)、实现烟气的净化治理、达标排放。
36.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