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形往复抽条炉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577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垄形往复抽条炉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从下面送风结构的、通过驱动装置炉条可彼此相对运动的机械移动式炉排(炉篦)。包括炉排基座、炉排传动机构、炉排片或条和炉排片或条支承结构。
目前普遍采用的机械移动式炉排有链条炉排,其缺点是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装卸繁琐和破焦性差。另一种是分段往复炉排,其缺点是炉排冷却度低容易烧损。
在1987年1月14日中国专利公报中公开了申请号为86102599的“往复炉新型炉排片结构和材质”。它的目的是克服往复炉排片易起翘、断裂、脱落和易烧损及漏煤等缺陷。构成是把普通的炉排片腰部两边的圆球面凸、凹啮合部分改为非同心圆球以及在炉排片的推煤头部两边增设用于啮合的非同心圆球凸、凹部分。不足之处是炉排片腰部两边的凹进底部开有的“过风通道小缺口”容易漏煤或被煤渣堵塞而难以实现其目的。
在1987年7月8日中国专利公报中还公开了申请号为86205134的“自动破焦往复炉排”。它的目的是改善普通分段往复炉排的破焦性能。构成是把活动炉排分成前、后两部分,通过滑动拉杆结构使前部分活动炉排的往复移动行程小于后部分活动炉排的往复移动行程。不足之处是炉排纵向长度增加、火床易出现断层以及活动炉排前、后部分相互冲击等。
上述技术存在的共同缺点是炉排片之间漏煤、漏渣严重、耐高温性能低、结构复杂、维修麻烦和难以解决热膨胀所带来的炉排侧密封问题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和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炉排片或条可彼此相对移动的侧隙通风垄形往复抽条炉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垄形往复抽条炉排,包括炉排基座、炉排传动机构、炉排片或条和炉排片或条的支承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支承在炉排基座横梁上的活动炉排片或条的横截面形状呈近似伞形或者说箭头形,固定炉排片或条的横截面形状呈近似M形或者说其上面为近似V形槽。活动炉排片或条与固定炉排或条在炉排横向为间隔排列安装,即活动炉排片或条两侧的伞形檐搭在固定炉排片或条V形槽面上。活动炉排片或条下面两侧即伞形檐下与固定炉排片或条上面的近似V形槽之间留有通过活动炉排片或条与固定炉排片或条侧面之间的较大缝隙或活动炉排片或条中间开设的孔隙与炉排基座内的通风室连通的通风孔隙。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为了分层通风、通风流畅及增大通风量和减轻活动炉排片或条的重量,在上述活动炉排片和固定炉排片之间设有与活动炉排片固定连接的活动炉排侧片。活动炉排侧片的两侧面以及其伞檐上下两面分别与活动炉排片的伞檐下面和下侧面以及固定炉排片的上面和侧面之间留有通风孔隙。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活动炉排片或条之间每隔一至三片或条连为一组。在传动机构的主轴上安装有活动炉排片或条整体推进凸轮机构,即送煤驱动机构,和分别间隔抽回每组活动炉排片或条的分程凸轮机构,即复位、破焦驱动机构。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炉条横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炉排片或条的横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轴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的炉排片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的炉排片或条的横截面形状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炉排片或条的基本结构形式的横断面。包括固定在基座10上的横梁8,横梁8上滑动支承的活动炉条1和固定支承的固定炉条2。炉排上面形似垄田。构成所谓“垄台”的伞形活动炉条1的伞檐下及伞柄侧面与构成所谓“垄沟底”的M形固定炉条2的上边及侧面留有通风间隙3。
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在本实用新型炉排片或条的基本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发展的,适用于大、中型锅炉的炉排横断面。在活动炉条1两侧与固定炉条2之间增设通过销轴9与活动炉条1固定连接的具有外侧檐的活动炉条侧片6。活动炉条1的檐下及下侧面与活动炉条侧片6的上边及内侧面留有通风间隙4。活动炉条侧片6的外侧檐下及外侧面与M形固定炉条2的上边及侧面留有通风间隙5。竖向通风间隙4、5分别由活动炉条1的伞檐和活动炉条侧片6的外侧檐覆盖。
在小型轻便锅炉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设计为整根炉条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为了便于加工、安装和适应热胀变形,而把炉条分成若干段、片、各段片首尾通过销轴11铰接连接或搭扣连接。炉条下面是由隔板12基座10组成若干个适应不同燃烧区的通风室。在基座10的前端设有横向支承的与电机、变速传动机构联接的炉排驱动主轴7。在主轴7上安装有三组往复移动凸轮机构13 14、15,其中包括同一结构角度的推进凸轮结构和不同角度结构的分程间隔拉退凸轮结构。横向排列的活动炉条1每隔两条为一组,每组前端分别固定在分别与三组凸轮机构13、14、15的支承在基座10上的凸轮框连接的移动梁16、17、18上。由于炉条横向热膨胀由炉条侧面之间的侧隙吸收,因而整个炉排横向热胀量甚微,可以在炉排侧边的固定炉条2或活动炉条1的侧面设置可靠固定侧密封板19。
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包括前、后互相搭接的活动炉排片1、固定炉排片或条2以及串接炉排片1的栓轴20。前活动炉排片1的搭接上面与后活动炉排片1的搭接檐下面留有横向通风孔隙21。由于增设了横向缝隙和横向沟台结构,能够使通风更加均匀充分和进一步提高破焦能力,本实施例适用于中型锅炉。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活动炉条烧损不必停炉即可更换,而使维修容易。
2.檐下通风有效地解决了炉排托煤与供风存在的矛盾,可实现通风量分布均匀充分,不漏煤、漏渣和可靠简便的侧密封。
3.冷却条件好,机械动作平缓以提高炉排的使用寿命。
4.结构灵活多样,广泛地适用于各种卧式工业锅炉和锅炉炉排的改造中,可以看出,使用本实用新型将能带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1.垄形往复抽条炉排,包括炉排基座、炉排传动机构、炉排片或条和炉排片或条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活动炉排片或条1的横截面形状呈近似伞形,固定炉排片或条2的横截面形状呈近似M形,活动炉排片或条与固定炉排片或条在炉排横向为间隔排列安装,炉排片或条1下面两侧即伞形檐下与炉排片或条2上面的近似V形槽之间留有通风孔隙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垄形往复抽条炉排,其特征在于炉排片1、2之间设有与炉排片1固定连接的活动炉排侧片6,炉排侧片6的两侧及其伞檐上下两面分别与炉排片1的伞檐下面和下侧面以及炉排片2的上面和侧面之间留有通风孔隙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垄形往复抽条炉排,其特征在于活动炉排片1之间每隔一至三片(或条)连为一组,在传动机构的主轴7上安装有活动炉排片推进凸轮机构和分别间隔抽回每组活动炉排片的分程凸轮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从下面送风结构的通过驱动装置炉条可彼此相对运动的移动式炉排。在结构上主要是采用了横截面形状呈近似伞形和M形的活动炉条和固定炉条。活动炉条分组通过凸轮机构驱动来实现共推单拉的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维修方便、通风均匀、不漏煤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各种卧式工业锅炉中。
文档编号F23H11/00GK2054150SQ89204860
公开日1990年3月7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17日
发明者刘贺武 申请人:刘贺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