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真空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598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真空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新型涉及一种灶具,尤其涉及一种电热真空灶。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日常依赖和家用电热灶具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家用灶具的电炉以及煤气灶、煤炉等约50%左右热能被散发浪费掉了,存在着热能损耗大、热效率低的缺点,而现用的电磁灶虽然可达到效高的热能利用率,但所使用的炊具的材质有一定有限定,使用范围具有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代家庭家电配套所需求的可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陷、防止热能散发,提高热利用率的电热灶具——电热真空灶。
本实用新型由灶头、面板、电源开关、调节开关及支承架构成。灶头可为炒锅灶头和/或压力锅灶头。炒锅灶头包括发热盘及操纵环,发热盘底部依次设置有用于杜绝热传导、对流、镀铬(或锌)反辐热的真空层及用于防止热损耗的保温层,且与发热盘成型为一体,保温层内填充硅酸铝纤维,其中发热盘呈向下凹陷的弧形。压力锅灶头包括圆柱形发热锅,发热锅底部为双层结构,上层为平面发热盘,其上设置有电源插口,下层为真空层,真空层外侧设有其内填充有硅酸铝纤维的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起到无污染、无明火、无噪音、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热利用率在80%以上,最适合现代家庭需求的有益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电部的电路原理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外形呈扁长方柜形,由两个灶头、搪瓷材料制成的面板、电源开关、调节开关及支承架构成。上面板上取左圆口为炒锅灶头,右圆口为压力锅灶头。前面板与上面板略有斜度,并配置左、右电源开关K1、K2、用于调节电流大小以调节温度的调节开关K3、K4。左侧面板配置二灶头共用漏电开并LK、三孔电源插座L。炒锅灶头包括发热盘1及操纵环5,发热盘1底部依次设置有用于杜绝热传导、对流、镀铬(或锌)反辐热的真空层2及用于防止热损耗的保温层3,且与发热盘1成型为一体,保温层3内填充硅酸铝纤维。真空层2与保温层3接合面间涂覆有反射层11,发热盘1呈向下凹陷的弧形,其上设置有带卡耳、电源柱等的电源插口。操纵环5上设有与支承架4上的扣耳相应结构的反扣耳9。压力锅灶头包括圆柱形发热锅,发热锅底部为双层结构,上层为平面发热盘1其上设置有电源插口,下层为真空层2,真空层2外侧设有其内填充有硅酸铝纤维的保温层3,真空层2与保温层3接合面间涂覆有反射层11,圆柱形发热锅底部设有排气孔12。二灶头均固定在扁长方形开有柜形内腔内的支承架4上,支承架4上设有环形托架10。炒锅灶头上沿圆周对称设有三个弹簧6,弹簧6套在底端固定于支承架4上的其上设有螺纹的螺杆7上,弹簧6上端固定于灶头上,底端固定于调节螺母8上,螺母8安装于螺杆7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真空灶,由灶头、面板、电源开关及支承架构成,其特征在于灶头包括发热盘(1),发热盘(1)底部设置有真空层(2),发热盘(1)上设置有电源插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真空灶,其特征在于真空层(2)底部设有保温层(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真空灶,其特征在于真空层(2)与保温层(3)接合面间涂覆有反射层(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真空灶,其特征在于发热盘(1)呈向下凹陷的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真空灶,其特征在于面板上设有其上设有可与面板上扣耳相扣接的反扣耳(9)的环形操纵环(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真空灶,其特征在于灶头上沿圆周对称设有三个弹簧(6),弹簧(6)套在底端固定于支承架上的其上设有螺纹的螺杆(7)上,弹簧(6)上端固定于灶头上,底端固定于调节螺母(8)上,螺母(8)安装于螺杆(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真空灶,其特征在于还配设有圆柱形发热锅,发热锅底部为双层结构,上层为发热盘(1)、下为真空层(2),发热盘(1)上设置有电源插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真空灶,其特征在于真空层(2)外侧设有保温层(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真空灶,其特征在于真空层(2)与保温层(3)接合面间涂覆有反射层(1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真空灶,其特征在于圆柱形发热锅底部设有排气孔(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由灶头、面板、电源开关、调节开关及支承架构成。灶头包括炒锅灶头和/或压力锅灶头。炒锅灶头包括发热盘及操纵环,发热盘底部依次设置真空层及保温层;压力锅灶头包括圆柱形发热锅,发热锅底部为双层结构,上层为平面发热盘,其上设置有电源插口,下层为真空层,真空层外侧设有保温层,真空层与保温层接合面间涂覆有反射层。本实用新型起到无污染、无明火、无噪音、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热利用率在80%以上,最适合现代家庭需求的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F24C7/00GK2485559SQ01245998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5日
发明者李佐良 申请人:李佐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