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可通电不必接地线的即热式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1612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水可通电不必接地线的即热式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热器件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一种无水可通电不必接地线的即热式电热水器。
由申请人设计的专利号为98251779.3的电热水器,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实践证明这种电热水器作为储水式电热水器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若将该电热水器作为即热式电热水器使用,对流动水加热,则因电热元件的加热速度慢,电热效率低以及通水管路有效长度问题而无法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无水可通电不必接地线的即热式电热水器,为流动水快速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采用由进水管路,电加热元件,出水管路组成的电热结构,进出水管路与电热元件的腔体以螺纹相连接,在进水管路上设置进水阀门,在出水管路上设置出水阀门,在电热元件的腔体中,上圆盘、三个直径不等的圆桶形电极、下圆盘构成该电热水器的加热区域,盖子以螺纹与腔体连接,放入密封圈,旋紧盖子,该电热元件已经形成,各电极在直径方向上加工有通水孔和接电螺钉,三个圆桶形电极两两构成该电热水器的两个加热区,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成第一加热区,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构成第二加热区,用铜片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并与第二电极一起接上电源插头至220V交流电源。电源接通后,同时将进水管路接入自来水系统,打开进水阀门,自来水通过电极上的通水孔顺序进入第一、第二加热区,经过两个加热区的重复加热,达到了即热的目的。电源接通,但未打开进水阀门,加热区无工作介质——水,则各电极无电效应,加热区不加热,实现了无水可通电的效果,即热水器处在断电的安全状态。热水器进水管路与自来水管直接连接,在通电通水情况下,各电极随之接入大地,达到了不必接地线的目的。在加热温度较低的加热区底部处的下圆盘和腔体上各加工一出水孔引入到出水管路,调节出水阀门,就实现了调节水温的目的。在关闭进水阀门后,为了使加热元件快速断电,应将出水管路上的阀门完全打开,使系统更省电,更安全。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电热水器在空机无水时可以通电,电源线不必接地,电加热元件的两个加热区重复加热,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达到即热的效果,可广泛使用在需要为流动水快速加热的各种场合,为洗浴、洗手、洗衣、洗菜等提供了一种节能、省电、安全、高效的电热水器。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1.电源插头 2.弯管 3.盖子 4.螺母5.螺母6.垫圈7.上圆盘 8.密封圈 9.带丝弯头 10.螺钉 11.腔体 12.电极13.电极 14.电极 15.下圆盘 16.带丝接管 17.管接头 18.阀门19.阀门 20.管接头 21.螺钉 22.铜片 23.垫圈 24.螺母25.螺母 26.螺钉 27.垫圈 28.螺母 29.垫圈 30.螺母 31.直通管 32.三通管 33.直通管如图所示,该电热水器的进水管路由带丝接管16,管接头17,阀门18组成,它们均为绝缘体,带丝接管16与管接头17相连接,二者以螺纹与阀门18连接,为保证安全,研究结果表明,进水管路的有效长度不小于111毫米。该电热水器的加热元件由电源插头1,盖子3,螺母4,螺母5,垫圈6,上圆盘7,密封圈8,螺钉10,腔体11,电极12,电极13,电极14,下圆盘15,螺钉21,铜片22,垫圈23,螺母24,螺母25,螺钉26,垫圈27,螺母28,垫圈29,螺母30组成。电源插头1为两相插头,盖子3为绝缘体,其上加工有与腔体11相连接的螺纹以及电源线伸出孔,腔体11为绝缘体,其上加工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还加工有与盖子3,带丝弯管9,阀门18,阀门19相连接的螺纹以及与电热元件作间隙配合的孔和安装密封圈8的台阶孔,该台阶孔与上圆盘7作间隙配合,上圆盘7为绝缘体,其上加工有与电极12,电极14作间隙配合的导向孔和与电极13作间隙配合的导向柱,还加工有电极螺钉伸出的固定孔。下圆盘15为绝缘体,其上加工有为电极13和电极14定位的定位孔和出水孔。电极14上固结着螺钉21,二者一起装入上圆盘7的导向孔和固定孔中,并用垫圈23和螺母24加以固定,电极13上固结着螺钉26,二者一起装入上圆盘7的导向柱和固定孔中,并用垫圈27和螺母28加以固定,电极12上固结着螺钉10,二者一起装入上圆盘7的导向孔和固定孔中,并用垫圈6和螺母5加以固定,然后,它们一起装入下圆盘15的定位孔中。电极12,电极13,电极14均为圆桶形金属材料,它们在直径方向上均加工有通水孔。为了保证两电极间的电热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电极12与电极13的直径公称尺寸相差19毫米,电极13与电极14的直径公称尺寸相差20毫米。用螺母4和螺母25将铜片22固定在螺钉10和螺钉21上,将电源插头1的一端伸入盖子3的孔中,并用螺母25和螺母30将其固定在螺钉21和螺钉26上,将密封圈8套在电极12上靠近上圆盘7一端,并将它们一起装入腔体11中,对准出水孔位置,旋紧盖子3,该电热水器的电热元件就此形成。该电热元件构成两个加热区。其中电极14和电极13所包容的区域为第一加热区,电极13和电极12所包容的区域为第二加热区。该电热水器有两个出水管路。其中一路由带丝弯管9,弯管2,三通管32,直通管33组成,它的一端以螺纹与腔体11连接,另一端由三通管32与第二个出水管路的直通管31相连接。带丝弯管9与弯管2相固结,弯管2通过三通管32与直通管33固连在一起。第二出水管路由阀门19,管接头20,直通管31,三通管32,直通管33组成,并以螺纹形式与腔体11相连接。阀门19与管接头20以螺纹相连接,管接头20,直通管31,三通管32和直通管33固连在一起。由第一个出水管路流出的水温比由第二出水管路的热,调节阀门19的出水量,就达到了调节该热水器的出水温度。出水管路中的带丝弯头9,弯管2,三通管32,直通管33,直通管31,管接头20,阀门19均为绝缘体,为确保安全,研究结果表明,由它们所构成的出水管路有效长度不小于222毫米。
将该电热水器的带丝接管16与自来水系统相接,在通电通水情况下,就等同于将各电极接入大地,于是该实用新型不必接地线的目的达到。
将该电热水器的电源插头1接入220V交流电源,打开阀门18,自来水进入加热区,电热元件处于工作状态,经过两个加热区的重复加热,已加热的自来水由该电热水器流出,于是该实用新型即热的目的达到。
将该电热水器的阀门18关闭,阀门19打开,不拨掉电源插头1,该电热水器处在永不工作的安全状态,即使电源插头1永久地接在交流电源上,该系统并不产生电效应。亦即无水可通电。到此,该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已全部达到。
权利要求1.无水可通电不必接地线的即热式电热水器,包括一电热元件,与电热元件相连接的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其特征是所说的电热元件包括一腔体(11),腔体(11)上配置一盖子(3)并以螺纹形式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相连接,一电极(14)上固连着螺钉(21),该电极(14)与上圆盘(7)的导向孔作间隙配合,该螺钉(21)插入上圆盘(7)的固定孔中,并用垫圈(23)和螺母(24)加以固定,一电极(13)上固连着螺钉(26),该电极(13)与上圆盘(7)的导向柱作间隙配合,该螺钉(26)插入上圆盘(7)的固定孔中,并用垫圈(27)和螺母(28)加以固定,一电极(12)上固连着螺钉(10),该电极(12)与上圆盘(7)的导向孔作间隙配合,该螺钉(10)插入上圆盘(7)的固定孔中,并用垫圈(6)和螺母(5)加以固定,一下圆盘(15)以定位孔与电极(13)和电极(14)相连接,一密封圈(8)套装在电极(12)上靠近上圆盘(7)并一起与腔体(11)作间隙配合装入腔体(11)中,所说的进水管路由一阀门(18),管接头(17),带丝接管(16)组成,阀门(18)与管接头(17)以螺纹相连接,管接头(17)与带丝接管(16)相固结,所说的出水管路有两条,其一由带丝弯管(9),弯管(2),三通管(32),直通管(33)组成,带丝弯管(9)与弯管(2)相固结,弯管(2)通过三通管(32)与直通管(33)固连在一起,另一条出水管路由阀门(19),管接头(20),直通管(31),三通管(32),直通管(33)组成,阀门(19)与管接头(20)以螺纹相连接,管接头(20),直通管(31),三通管(32)和直通管(33)固连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腔体(11),盖子(3),上圆盘(7),下圆盘(15),弯管(2),带丝弯管(9),带丝接管(16),管接头(17),阀门(18),阀门(19),管接头(20),直通管(31),三通管(32)以及直通管(33)均为绝缘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极(12),电极(13),电极(14)均为圆桶形金属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极(12),电极(13),电极(14)在直径方向上均加工有通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极(12)与电极(13)的直径公称尺寸相差19毫米,电极(13)与电极(14)的直径公称尺寸相差2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水管路有效长度不小于111毫米,出水管路有效长度不小于222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无水可通电不必接地线的即热式电热水器,它由进水管路、电热元件、出水管路组成,电热元件由三个直径不等的圆桶形电极、上圆盘、下圆盘、密封圈、盖子、腔体构成,由三个电极形成两个加热区对水重复加热,操作阀门可方便地调节加热温度,具有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无水可通电,不必接地线,省电,安全的特点。
文档编号F24H1/14GK2658637SQ200320109820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4日
发明者李庚新 申请人:李庚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