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动力型置换通风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2346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移动动力型置换通风风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用于暖通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置换通风是一种新型的空调通风方式。这种送风方式与传统的混合通风方式相比较,可使室内工作区得到较高的空气品质、良好的热舒适性并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因而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置换通风在北欧国家应用最广,约50%的工业通风系统采用了置换通风方式,约25%的办公室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目前国内的一些工程开始采用置换通风系统(参见李龙宇、李强民,置换通风的原理和应用,通风除尘,1996,(1)27-31)。置换通风以低速在房间下部送风,气流以类似层流的活塞流状态缓慢向上移动,到达一定高度受热源和顶板的影响,发生紊流现象,产生紊流区。空间气流可以分成下部单向流动区域和上部紊流混合区域。空气温度场和浓度场在这两个区域有非常明显的不同特性下部单向流动区存在明显垂直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而上部紊流混合区温度场和浓度场则比较均匀,接近排风的温度和污染物浓度。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保证分层高度在工作区以上,即可保证在工作区人体没有明显的吹风感;新鲜清洁空气首先送入工作区,先经过人体,保证人体处于一个相对清洁的空气环境中,有效地提高了人员所在工作区的空气品质。在达到相同的空调效果前提下,置换通风比传统的混合通风节能10%~50%;置换通风对室内污染物的控制能够比传统混合通风达到更好的效果(见李强民,置换通风原理、设计及应用,暖通空调,2000,30(5),41-46)。
置换通风的送风经过风道或静压箱被送到末端装置的置换通风风口,置换通风风口作为末端的一种散流器均匀送风。传统的无动力型置换通风风口内部只设有均流装置,当送风风道或静压箱中没有足够的静压时,置换通风风口的散流动力持续减小;当风道或静压箱与室内静压之间的压差小于风口阻力时,置换通风风口没有送风气流,风口无法起到散流器作用。引起该缺陷的原因是大型的置换通风场合,当置换风口位置距离送风源较远时,送风输运中压头损失过大,造成末端静压不足。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公开号为CN2441073)置换通风风口,同样属于无动力型置换风口。该专利保留了传统无动力型风口的主要特征,包括进风箱、连接管板、导流器、带孔面板(均流板)及其固定架,其中进风箱、连接管板和导流器沿轴向依次固接,在进风箱的箱壁上排布有进风孔,进风箱内设有与其内腔横截面相吻合的调节板,该调节板可通过与其相连的风量调节装置沿进风箱的轴向移动;风量调节装置可以是弹簧定位调节装置、限位螺帽调节装置或推拉杆调节等。这种置换通风风口能从正面随意调节送风口风量,方便了置换通风的调节;但是由于其仍然是一种无动力型置换通风风口,在送风风道或静压箱内的末端静压不足时,将无法满足室内的送风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传统置换通风风口动力不足的问题,即当置换风口位置距离送风源较远时仍能满足室内送风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移动动力型置换通风风口,包括送风引入口,入口空腔,均流板,均流空腔以及出口格栅,其特征在于在送风引入口和均流板之间的入口空腔内增设一台增压风机,该增风机可垂直放置或水平放置,其风机的进口与所述的送风引入口相连。
为了使送风风量和风速便于调节,所述的增压风机可选用带有变频或有级调节的小型管道风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技术效果在大型的置换通风场合,当风道末端静压差小于置换风口的设定最小值时,该风口可以很好地提升末端静压,满足空调末端送风需求。同时,该风口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风口送风风量和风速,满足不同工况需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型置换通风风口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该置换通风风口主要包括送风引入口1,增压风机2,入口空腔4,均流板3,均流空腔5以及出口格栅6,增压风机2设置在送风引入口和均流板之间的入口空腔4内。
引入口可以位于风口底侧或风口后侧偏下部,分别对应于风机垂直或水平放置。如此布置送风引入口是为了便于不同场合的风道接入。
该增压风机可以选用带有变频或有级调节的小型管道风机。风口的送风量和风速的变化可通过对风机的变频或有级调节实现。内置的增压风机铆接或焊接在风口内。均流板及其它部件的制作和固定与传统置换通风风口相类似。
均流板3上布满小孔,用于对经过增压风机增压后的送风气流均流均压。均流板与出口格栅6之间留有相当距离,保证有足够大的空腔,该空腔为均流空腔5。静压箱的送风先送入引入口1,经过风机加压,动压增加;然后经过均流板3,动压减小,静压增大,在均流空腔5内气流分布较为均匀,最后经过置换风口的出口格栅6,被均匀送出。由于流体流动中,静压和动压可以相互转换(见公式(1)),而均流板和置换风口出口格栅间的均压空腔充当了二级静压箱的作用(入口空腔充当了一级静压箱作用),送风经过此空腔后将不均匀的动压转换成空间上比较均匀一致的静压,使得从风口格栅出流的风速沿风口高度方向接近于一致。
Pt=Ps+1/2 ρV2(1)其中Pt为流体流动的全压,PaPs为静压,PaV为测点处的流速,m/s置换通风要求的送风速度小于0.2m/s,保证了人员的舒适性,室内人员即使在风口前也不会有明显的吹风感。
该实用新型出口格栅及外壳与传统无动力型置换通风风口相类似。风口外壳除图1所示的扁状外,还有圆柱型,1/2圆柱型和1/4圆柱型等。各种不同类型风口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应于不同风量的风机选型和对应于风口外型的均流板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可移动动力型置换通风风口,包括送风引入口(1),入口空腔(4),均流板(3)以及出口格栅(6),其特征在于在送风引入口(1)和均流板(3)之间的入口空腔(4)内增设一台增压风机(2),该增压风机垂直放置或水平放置,其风机的进口分别与所述的送风引入口相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型置换通风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风机选用带有变频或有级调节的小型管道风机。
专利摘要可移动动力型置换通风风口,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送风引入口,入口空腔,均流板,均流空腔以及出口格栅,其技术特征是在送风引入口和均流板之间的入口空腔内增设一台增压风机,该增风机可垂直放置或水平放置,其风机的进口分别与所述的送风引入口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大型的置换通风场合,当风道末端静压差小于置换风口的设定最小值时,该风口可以很好地提升末端静压,满足空调末端送风需求。同时,该风口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风口送风风量和风速,满足不同工况需求。
文档编号F24F13/08GK2677808SQ200420000489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6日
发明者吴鹏, 赵彬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