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氧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282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净氧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清净氧身机。
背景技术
空气中有尘瞒、霉菌胞子、花粉......等等较大粒子,也有小于0.3um的细微病毒、微生物、细菌......等等粒子,该等众多污染物伴随空气而与人长期为伍,尤其是密闭空间内的污染物密度更高,进而长期影响到人体健康,于是便有空气清净机应运而生。
最早期的空气清净机主要是在一箱体内设置风扇及滤网,利用风扇循环抽动空气经过滤网,达到初步清净效果,唯该等空气清净机只能将空气中较大粒子过滤,即使以高效率微粒空气过滤气(HEPA),也仅能捕捉大于尺寸0.3um粒子,对于甚多小于0.3um的细微病毒、微生物、细菌......等等粒子,实无能为力,故而清净效果有所不足;于是便有人在空气清净机内设置紫外线灯、及光触媒,利用紫外线来杀死微生物,或者使微生物丧失繁殖力,例如台湾专利公告第478402号“空气滤清机之改良结构”、公告第511541号“空气清净装置”、公告第463929号“空气清净之通道及装置”、公告第504391号“空气纯净机”......等等皆属之,唯,观诸各前案,我们可以发现其紫外线灯是单纯设置在空气出口处、或空气入口处内部,仅能在空气低密度的状态下为紫外线灯杀菌,其杀菌过程相当短暂,故而杀菌作用并不明显,即使将紫外线灯装置在低压空间中,杀菌作用提升亦相当有限;再则,现今空气清净机并无法在无人状态提供大量臭氧进行室内杀菌,以及无法在室内有众多人员开会、办公下提高空气含氧量以为因应,使空气清净机有功能不尽完善之处,是故有再加突破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完全杀菌、提高空气含氧量的清净氧身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清净氧身机,其包括一箱体,其内部设有空气入口、及空气出口,并在空气入口、及空气出口间设有压力室;一活性碳过滤网,是被支持于该箱体内;一超微粒过滤器,是被支持于该压力室内;一压缩总成,是被支持于该压力室内,压缩总成、超微粒过滤器间构成一加压舱;一紫外光源,是设置在加压舱中;一臭氧产生器,是设置在箱体中;一氧气产生器,是设置在箱体中。
其隔板将箱体分隔成上下两部份,其下部是构成初过滤室、而上部则构成压力室,隔板并在箱体一侧缘设有空气引道,该空气引道是连接初过滤室及压力室。
所述的初过滤室顶面两侧设有相向的供活性碳过滤网插入的匚形轨道,而初过滤室在活性碳过滤网下方设有承盘,该承盘底端设有滑轨,初过滤室则设有相对应的滑槽。
所述的压力室在空气引道侧缘设有腔室板,腔室板中心设有中孔,以提供空气经由中孔而进入压力室,该压力室在腔室板内侧设有压缩总成,超微粒过滤器、腔室板和压缩总成间构成一加压舱。
所述的压缩总成在腔室板内侧架设一马达座,该马达座上则锁固有马达,马达心轴则组设有风扇,该风扇恰对合腔室板中孔。
其是在压力室内壁突设有遮板,该遮板朝后盖方向设有螺杆,各螺杆穿制有压板,而压板是对合于超微粒过滤器的压槽,将超微粒过滤器紧密夹固在遮板上。
其加压舱涂布光触媒。
其臭氧产生器是接收空气来源转化成纯氧,其于单独启动时,所产生的纯氧是以管路连通至箱体上的喷嘴。
其臭氧产生器是接受氧气产生器产生的纯氧而生成臭氧。
其于箱体设有控制臭氧产生器、氧气产生器全自动启闭的微处理装置及控制面板。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其箱体设有空气入口、空气出口,于箱体内设有压力室及活性碳过滤网,迫使空气由该空气入口经活性碳过滤网而至压力室;该压力室内以压缩总成、超微粒过滤器(ULPA)构成一稳定的加压舱,并在加压舱中设紫外光源,令压缩总成动作时,该压缩总成迫使空气由该活性碳过滤网强制进入加压舱,在密闭空间内呈涡流及高密度的状态为紫外光源强化灭菌,然后再以超微粒过滤吕(ULPA)过滤空气中0.1um的细微病毒、微生物、细菌......而由空气出口输出清净无尘无菌空气;箱体内设置臭氧产生器、氧气产生器、在配合微处理装置及控制面板操作下,全自动的迫使氧气产生器、氧气产生器能分别在预设的时间区段、或间隔时间输入室内,俾在启动该臭氧产生器时,其能产生臭氧,在输入加压舱并配合紫外光源双重杀菌后,并释放至室内进行消毒;当启动该氧气产生器时,其能借喷嘴而释出纯氧空气,除提高空气中含氧量,供室内众人舒畅身心外,且能供缺氧人士以口或嘴靠近而强化其供氧的功能;箱体内设置隔板,以分别由下向上构成初过滤室及压力室,初过滤室设有空气入口、压力室则设有空气出口,并以空气引道连接该初过滤室及该压力室;初过滤室顶面水平铺设有活性碳过滤网,而压力室的加压舱则呈水平设置,籍由该等结构设置使空气形成一由下向上、再水平流动的模式,以达到节省能源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空气过滤的路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未组装前盖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初过滤室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6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释出臭氧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释出氧气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0 箱体 11隔板12 初过滤室 120 空气入口121 下盖 13压力室130 空气出口 131 前盖132 后盖 133 遮板134 螺杆 135 压板136 上歧道 14空气引道20 活性碳过滤网 21轨道30 承盘 31滑轨32 滑槽41 腔室板 410 中孔411 护网 42压缩总成420 马达座 421 马达422 风扇 43超微粒过滤器
430 压槽44加压舱45紫外光源450 视窗50壳体51臭氧产生器52氧气产生器 520 管路521 喷嘴60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的路径图,由此图当可了解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三种使用状态;一、是直接将空气经初过滤,经压缩而为紫外光源充分照射杀菌后,才以超微粒过滤器加压筛检出纯净无尘空气;二、经初过滤的空气夹带臭氧产生器所生成的臭氧,在紫外光源充分压缩照射双重杀菌后,以超微粒过滤器筛检出纯净及具臭氧的空气,俾对室内杀菌;三、经初过滤的空气夹带氧气产生器所生成的纯氧,其是直接由控制面板上的喷嘴释出,俾提高室内含氧量;请参阅图2、3、4及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箱体10,其内部设有隔板11而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其下部是构成初过滤室12、而上部则构成压力室13,隔板11并在箱体10一侧缘设有空气引道14,该空气引道14是连接初过滤室12及压力室13,初过滤室12设有空气入口120、压力室13则设有空气出口130;请配合图5、6及图7观之,初过滤室12在空气入口120相对侧对合有一下盖121,藉由该下盖121而能开关初过滤室12,此初过滤室12顶面组设有活性碳过滤网20,其是在初过滤室12顶面两侧设有相向的形轨道21,该等形轨道21恰可供活性碳过滤网20插入,据以隔绝初过滤室12和空气引道14,以迫使空气须由该空气入口120经活性碳过滤网20而至空气引道14,且空气流动的方向是由下向上;初过滤室12在活性碳过滤网20下方设有承盘30,该承盘30恰统一收集收由活性碳过滤网20落下的污染物(本实用新型未作动时),该承盘30底端高能T形滑轨31,初过滤室12则设有相对应的T形滑槽32,使该承盘30得顺利的进出初过滤室12,以利使用者清洗;请参阅图4、5及图8,其压力室13相对两侧对合有前盖131、后盖132,以利组设相关零组件,该压力室13在空气引道14侧缘设有腔室板41,腔室板41中心设有中孔410,以提供空气引道14的空气经由中孔410而能进入压力室13;
压力室13在腔室板41内侧设有压缩总成42,该压缩总成42主要在腔室要反41内侧架设一马达座420,该马达座420上则锁固有马达421,马达421心轴则组设有风扇422,使风扇422恰可合腔室板41中孔410,使风扇422可顺利抽动经由中孔410的空气进入压力室13,且使压力室13内的空气呈一高密度状态,为安全起见,该腔室板41在中孔410外侧设有护网411;压力室13在距压缩总成42适当间隔对合有一超微粒过滤器43(ULPA),其是在压力室13内壁突设有遮板133,该遮板133朝后盖132方向设有四支螺杆134,而各螺杆134穿制有压板135,并以螺帽控制压板135压合行程,而压板135是对合于超微粒过滤器43的压槽430,以便将超微粒过滤器43紧密夹固在遮板133上,令超微粒过滤器43、腔室板41和压缩总成42间构成一加压舱44,全使该加压舱44空气强制压入超微粒过滤器43,使超微粒过滤器43过滤空气中0.1um的粒子;该加压舱44上方设有紫外光源45,而箱体10并在相对位置设有一隔离视窗450,以供使用者检视该紫外光尖45作动与否,如图9所示,在压缩总成42作动下,将迫使空气由该活性碳过滤网20强制进入加压舱44,空气在加压舱44内呈涡流及高密度的状态为紫外光源44强化灭菌,然后再以超微粒过滤器43(ULPA)过滤空气中0.1um的细微病毒、微生物、细菌......经由上歧道136而由箱体10顶端空气出口130输入清净无尘无菌空气;本实用新型为加强效果,可以在紫外光源45照射下的加压舱44、或者空气出口130、或者空气入口120分别或同时涂布光触媒,令有害分子一个也跑不掉;另外,我们可以由图2及图4观之,本实用新型在初过滤室12中设置臭氧产生器51、氧气产生器52,该臭氧产生器51、氧气产生器52,该臭氧产生器51、氧气产生器52是装置于一壳体50内,而成一模组化结构,如图10所示,该臭氧产生器51是直接由氧气产生器52提供纯氧而产生较不伤人体的臭氧,该臭氧在进入加压舱44后能配合紫外光源45进行双重高压杀菌,在释放至无人的室内时,该臭氧仍能进行消毒作业;如图11所示,氧气产生器52是接收初过滤室12、或加压舱44的空气来源,而转化成纯氧,其于单独启动时,所产生的纯氧能以管路520连通至箱体10上的喷嘴521,以便释出至室内,能提高空气中含氧量,达提神解劳作用,除此之外,该喷嘴521具集中释放纯氧的功能,所以能供缺氧人士(例如剧烈运动后的人员、或者病患......)以口、或嘴靠近而强化其供给纯氧的功能。
另外,臭氧产生器51、氧气产生器52中在配合微处理装置及控制面板60操作下,在预定的时间(例如臭氧能在下班时间自动启动、而纯氧则在上班时间自动启动)、或者间隔时间(例如以每隔10分钟分别供给纯氧或臭氧)分别驱动其各自的泵浦,据以构成一种可室内杀菌或者提高室人空气含氧量的全自动且多用途无尘空气清净结构。
如上所述,依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诸多特点1、利用超微粒过滤器43(ULPA)及活性碳过滤网20达到“清净”空气的作用,然后配合氧气产生器及光触媒提高室内氧气浓度的“氧身”特点,再以臭氧产生器及紫外光源44达到“灭菌”效果,如此的技术,当能提供使用者无尘、无菌的鲜氧好空气。
2、藉由初过滤室12中设有活性碳过滤网20,以去除空气中的异味、尘瞒、霉菌胞子;再配合超微粒过滤器43、腔室板41和压缩总成42间构成的加压舱44,强制将空气压入超微粒过滤器43,以过滤空气中0.1um的粒子;如此的结构及功能,当能彻底灭菌、除臭、无尘、去异味,所以不管运用在医院、诊所、病房、美发沙龙、宠物店、健身房、衣柜......等等室内空间,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3、我们由图9发现,本实用新型使空间形成一由下向上的初过滤形态、再以水平加压过滤的模式,使初过滤的污染物可以因重力而自动落下,减少清理活性碳过滤网20的次数,而避免减损动力消耗情形。
4、空气在加压舱44内是呈涡流、及高密度的状态,令紫外光源44能进行较习用更佳的减菌效果。
5、臭氧产生器、氧气产生器是配合微处理装置及控制面板操作下,而能在特定时间进行作业,达到以臭氧从事室内杀菌或者增加氧气以提高室内含氧量的作用。
6、本实用新型压缩总成42可依使用清净面积而循环控制出风量。
权利要求1.一种清净氧身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箱体,其内部设有空气入口、及空气出口,并在空气入口、及空气出口间设有压力室;一活性碳过滤网,是被支持于该箱体内;一超微粒过滤器,是被支持于该压力室内;一压缩总成,是被支持于该压力室内,压缩总成、超微粒过滤器间构成一加压舱;一紫外光源,是设置在加压舱中;一臭氧产生器,是设置在箱体中;一氧气产生器,是设置在箱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净氧身机,其特征在于其隔板将箱体分隔成上下两部份,其下部是构成初过滤室、而上部则构成压力室,隔板并在箱体一侧缘设有空气引道,该空气引道是连接初过滤室及压力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净氧身机,其特征在于初过滤室顶面两侧设有相向的供活性碳过滤网插入的匚形轨道,而初过滤室在活性碳过滤网下方设有承盘,该承盘底端设有滑轨,初过滤室则设有相对应的滑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净氧身机,其特征在于压力室在空气引道侧缘设有腔室板,腔室板中心设有中孔,以提供空气经由中孔而进入压力室,该压力室在腔室板内侧设有压缩总成,超微粒过滤器、腔室板和压缩总成间构成一加压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净氧身机,其特征在于压缩总成在腔室板内侧架设一马达座,该马达座上则锁固有马达,马达心轴则组设有风扇,该风扇恰对合腔室板中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净氧身机,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压力室内壁突设有遮板,该遮板朝后盖方向设有螺杆,各螺杆穿制有压板,而压板是对合于超微粒过滤器的压槽,将超微粒过滤器紧密夹固在遮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净氧身机,其特征在于其加压舱涂布光触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净氧身机,其特征在于其臭氧产生器是接收空气来源转化成纯氧,其于单独启动时,所产生的纯氧是以管路连通至箱体上的喷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净氧身机,其特征在于其臭氧产生器是接受氧气产生器产生的纯氧而生成臭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净氧身机,其特征在于其于箱体设有控制臭氧产生器、氧气产生器全自动启闭的微处理装置及控制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清净氧身机,主要在箱体内空气入口、空气出口间设有压力室,迫使空气由该空气入口经预设的活性碳过滤网而至压力室,该压力室内则朝空气出口方向依序设压缩总成、紫外光源、超微粒过滤器ULPA,并使压缩总成、超微粒过滤器间构成一加压舱,该压缩总成动作时,迫使空气由该活性碳过滤网进入加压舱,俾呈高密度的状态为紫外光源强化减菌,然后才经超微粒过滤器过滤空气中0.1um的细微病毒、微生物、细菌……等等粒子,而后由空气出口输出清净无尘无菌空气;本实用新型并在箱体中设置臭氧产生器、氧气产生器,配合微处理装置及控制面板操作下,据以构成一种可以臭氧从事室内杀菌或者增加氧气以提高室内含氧量的多用途无尘空气清净结构。
文档编号F24F3/16GK2685752SQ20042001496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4日
发明者姜华章 申请人:姜华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