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壁挂光暖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646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体壁挂光暖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器,特别是一种分体壁挂光暖热水器。
背景技术
分体壁挂太阳能热水器采用承压设计,解决了低层楼房住户廉价使用太阳能的难题,其外观设计可与建筑外观相容,具有可观赏性的一体化效应。但这种热水器的真空集热管受安装位置的限制,其采光角度无法达到最佳,且水循环速率相对较慢,储水桶内水温上升缓慢,由此而影响了热效率,尤其在昼夜温差较大时更是如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旨在解决现有分体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存在的热效率低的弊病,而提供一种既能利用太阳能又能利用室内供暖设施的热能,以此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分体壁挂光暖热水器。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分体壁挂光暖热水器包括真空集热管、联集器、储水桶等部件,该储水桶中分别设置有与联集器连接的太阳能换热器和与暖气管道连接的暖气换热器,所说的两换热器均由封闭的筒状换热腔和插入该换热腔内的换热管构成,该换热管两端呈开放状浸于储水桶中。
依照上述方案实现的该分体壁挂光暖热水器,由于其储水桶中置有双换热器,既能利用太阳能,又能利用室内供暖设施的热能,当太阳能不足时,可通过室内供暖设施供应热交换的能量,当太阳能充足时,储水桶内的热水又可向供暖设施供应热能。因此,彻底解决了冬季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存在的水温上升缓慢、热效率低的弊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水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换热器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暖气换热器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的分体壁挂光暖热水器由底托1、全玻璃真空集热管2、固定拉杆3、联集器外筒4、联集器内筒5、循环水进水管6、循环水出水管7、储水桶8、热水出口9、与暖气管道连接的循环水进口10、与暖气管道连接的循环水出口11、自来水进口12、太阳能换热器13、暖气换热器14组成,底托1通过固定拉杆3与联集器外筒4连接成一体,真空集热管2的下端置于底托1凹孔内,其上端插入联集器外筒4并与联集器内筒5联通,该储水桶8中分别设置有与联集器连接的太阳能换热器13和与暖气管道连接的暖气换热器14,所说的两换热器均由封闭的筒状换热腔15和插入该换热腔15内的换热管16构成,该换热管16两端呈开放状浸于储水桶8中,其中太阳能换热器13的筒状换热腔15内均匀插入了10根管径较小的换热管16;暖气换热器14的筒状换热腔15内均匀插入了一根管径较大的换热管16。联集器内筒5通过循环水进水管6和循环水出水管7与太阳能换热器13的筒状换热腔15的底部联通,暖气管道通过循环水进口10和循环水出口11与暖气换热器14的筒状换热腔15的底部联通。储水桶8其上部设置有热水出口9,下部设置有自来水进口12。为提高两换热器的筒状换热腔15的散热面积,本实施例所说的该筒状换热腔15的外壁装有波浪式散热片17。本分体壁挂光暖热水器属承压设计,使用时依靠自来水压力,冷水顶入储水桶8后,不参与太阳能集热器和暖气设施的水循环,仅通过两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太阳能热量将全玻璃真空集热管2内的水加热后,经联集器内筒5及循环水进水管6输入至太阳能换热器13的筒状换热腔15内,热量经换热腔筒壁、散热片17及10根换热管16的管壁传递给储水桶8中的承压自来水(冷水),储水桶8内的承压自来水逐渐被加热后,再由其顶部的热水出口9排出供家庭使用热水。同样,暖气设施中的热水通过暖气管道及与暖气管道连接的循环水进口10进入暖气换热器14的筒状换热腔15内,热量经换热腔筒壁、散热片17及换热管16的管壁传递给储水桶8中的承压自来水(冷水),加热后再由共用的热水出口9排出。采暖期,两换热器同时换热,累计热量使储水桶8内水温高于采暖供热网内热水温度,产生温度差可将太阳能能产生的多余热量传递或反馈给采暖网,实现采暖供热系统节能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壁挂光暖热水器,包括真空集热管、联集器、储水桶,其特征在于该储水桶中分别设置有与联集器连接的太阳能换热器和与暖气管道连接的暖气换热器,所说的两换热器均由封闭的筒状换热腔和插入该换热腔内的换热管构成,该换热管两端呈开放状浸于储水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壁挂光暖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筒状换热腔的外壁装有波浪式散热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器,特别是一种分体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它由真空集热管、底托、联集器、储水桶及联接管路等部件组成,该真空集热管内放置有管芯添充蓄热材料的功能管;该联集器的内筒呈三棱锥筒状结构,外筒为方筒,两者间添充保温材料。该分体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属承压设计,适宜低层楼房住户阳台部位安装使用,具有水循环速率高、降低昼夜温差、防止集热管冻裂、热效率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F24J2/00GK2751262SQ20042011556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6日
发明者杨富良 申请人:杨富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