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和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495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和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和空调机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空调机的室外机的送风性能,在专利文献1中,将钟形罩的弧面,做成为热交换器部一侧比控制部一侧大,这样,减少热交换器部一侧的通风阻力。另外,为了使空调机的室外机小型化,在专利文献2中,将断面为 字形的热交换器的弯曲角度做成为非对称,并且,把钟形罩的弧面,与 字形断面的热交换器相吻合地做成为非对称,以提高送风性能。另外,为了减低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噪音,在专利文献3中,用圆筒形的钟形罩将送风扇完全包围,使送风扇与钟形罩的间隙在周方向均匀,使吸入送风扇的气流稳定,从而减低噪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1341号公报(第4页-图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56872号公报(第6页-代表图)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3066号公报(第4页-图1)通常,楼房、店铺用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多数是设置楼房屋顶上或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因此,建筑物附近的居民或工作的人常听到室外机的运转音。为此,要求低噪音的空调机的室外机。近年来的空调机的室外机,满足该要求的技术不断地开发出来,实现了低噪音化。
但是,空调机的室外机,由于设置在上述场所,也要求小型化。尤其是都市楼房密集地区那样的设置场所有限的地方,该要求更加强烈。另外,小型的室外机,能同时在卡车等运输车辆上装很多,运输性好,而且设置作业容易,所以,设置空调机的施工者更加要求小型的室外机。该小型化的要求与低噪音化同样地,逐年增高。曾经有使用2个风扇的室外机,但是现在为了使用一个风扇来构成室外机,从而进一步地实现小型化和低噪音化,发明了上述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揭示的技术,虽然对提高送风性能、室外机的小型化作出了贡献,但是,现在需要更新的技术。关于低噪音化,专利文献3中,揭示了用钟形罩完全包围风扇,使吸入气流均匀,防止因风扇的吸入气流不均匀引起的噪音增加,以此来抑制噪音。但是,用钟形罩完全包围风扇后,钟形罩的通风阻力增大,结果,为了实现室外机所需的风量,必须加大风扇转速,这样,又使噪音增加。通常,空调机的室外机用的螺旋桨式风扇,不是完全的轴流风扇,因此有一定程度的径方向吸入气流利于提高风扇性能。但是,径方向吸入气流过多时,成为小型化室外机噪音增加的原因。即,从提高送风性能及低噪音化的观点出发,找出螺旋桨式风扇的周边的合适构造是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空调机的室外机的送风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备有底座、配置在底座上部的热交换器、与底座相向配置着的护罩、被护罩包围并具有螺旋桨风扇和驱动该螺旋桨风扇的马达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设螺旋桨风扇从护罩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突出的突出量为ht,设螺旋桨风扇的高度为H时,满足-0.2≤ht/H≤0.2.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螺旋桨风扇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与护罩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最好是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最好在护罩圆筒部的相对于送风的上游侧,备有大致圆弧部,用螺旋桨风扇的高度除该大致圆弧部的平均R尺寸,所得的值为0.123~0.3。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形态中,空调机的室外机,备有底座、配置在上述底座上部的热交换器、与上述底座相向配置着的护罩、被上述护罩包围并具有螺旋桨风扇和驱动该螺旋桨风扇的马达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设螺旋桨风扇的直径为D、设护罩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与上述热交换器最上部位置之间的螺旋桨风扇轴方向距离为Δh时,满足0.126≤Δh/D≤0.217。另外,最好在护罩圆筒部的相对于送风的上游侧,备有大致圆弧部,用螺旋桨风扇的高度除该大致圆弧部的平均R尺寸,所得的值为0.123~0.3,最好为0.151~0.228。
根据本发明,能提高空调机的室外机的送风性能。


图1是表示从侧面看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之空调机室外机的图。
图2是表示从正面看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之空调机室外机的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已往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之空调机室外机的效果的图(之一)。
图6是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之空调机室外机的效果的图(之二)。
图7是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之空调机室外机的效果的图(之三)。
图8是螺旋桨式风扇的突出量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突出量与风量比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从护罩最上游位置到热交换器最上部之间的距离与风量比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从侧面看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之空调机室外机的图。如图1所示,空调机的室外机101中,在底座102和与底座102相向配置着的护罩103之间,配置着由螺旋桨风扇104和马达106构成的送风机和热交换器107。螺旋桨风扇104被护罩103包围着,护罩103的包围螺旋桨风扇104的部分形成为圆筒形。热交换器107沿底座102的边配置。底座102的宽度或进深的最小尺寸这样设定用螺旋桨风扇104的直径,除底座102的宽度或进深的最小尺寸,所得的值为1.165~1.475。送风机驱动时,产生了从热交换器107的外侧,朝向配置着送风机的内侧的空气流,通过送风机,从护罩103将空气吹出到外面。空调机的室外机101这样构成螺旋桨风扇104与护罩103的轴方向位置关系是,螺旋桨风扇104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121、和护罩圆筒部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121,沿轴方向为大致相同的位置。105是马达固定件。108是压缩机等的箱体。109是电气箱。110是前盖。本实施例的空调机备有的制冷循环,用制冷剂配管将设在室外机中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器、设在室内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图中未示)。
图2是表示从正面看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之空调机室外机的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
下面,用图1、图3的附图标记,详细说明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外机构造。如图1所示,用螺旋桨风扇104的直径D,除护罩103圆筒部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与热交换器107的最上部之间的风扇轴方向距离Δh,所得的值为0.126~0.217,最好为0.155~0.217。
另外,在护罩103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部的圆筒部、和与底座102相向的护罩103的平板部的交叉部,设置大致圆弧部,用螺旋桨风扇104的高度H,除该圆弧部的平均R尺寸,所得的值为0.123~0.3,最好为0.151~0.228。
另外,如图3所示,沿底座102的边配置的热交换器107,在底座102的角部,将热交换器107弯曲成圆弧状,热交换器107的弯曲角度θ是90°~100°。并且,热交换器107和螺旋桨风扇104的平面方向(径方向)的位置关系ΔL,是ΔL≥0。
下面,说明发明的效果。图4表示作为比较例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如图4所示,比较例的空调机室外机的构造,与图1所示的空调机室外机基本相同。与图1不同的部分是风扇周边的构造。图4所示比较例的空调机室外机,在垂直方向与热交换器107重叠地配置着螺旋桨风扇104,在螺旋桨风扇104的周边配置了钟形罩201,钟形罩201设在护罩103上,护罩103的开口部比钟形罩201的开口面积大。根据该构造,由于护罩103的开口面积大,所以,通风阻力小,可减低噪音。由于将螺旋桨风扇104与热交换器107重叠配置,所以,能积极地形成螺旋桨风扇104的径方向吸入气流,可提高送风性能。但是,图4所示的已往的空调机室外机,由于护罩103的开口面积与钟形罩201的开口面积不相同,所以,不能使室外机进一步小型化。另外,由于将螺旋桨风扇104与热交换器重叠配置,所以,风扇的旋转噪音通过热交换器,使得热交换器侧的噪音额外增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明了图1所示的空调机室外机。
下面,参照图5、图6、图7,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之空调机室外机的效果。
如上所述,螺旋桨风扇通常不是完全的轴流风扇,因此有一定程度的径方向吸入气流对提高风扇性能有利。下面说明能实现这一点的构造。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外机中,为了增加螺旋桨风扇的径方向吸入气流,将热交换器上部与护罩圆筒部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之间的距离加大,即,加大图5中的A部。这时,虽然对于把室外机的宽度或进深相对于螺旋桨风扇直径做得很大的情况有效,但是,这样做不能实现作为要解决课题的室外机的小型化。对于小型化的室外机,如图5所示,螺旋桨风扇与护罩内壁302的距离近,不能充分形成径方向吸入气流301,反而在A部空气流紊乱,增加了噪音。
为此,在小型化的室外机中,如图6所示地构成螺旋桨风扇的周边构造。如图6所示,护罩103的圆筒部包围着螺旋桨风扇104。螺旋桨风扇和护罩的轴方向位置关系是,螺旋桨风扇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和护罩圆筒部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在轴方向为相同位置303。根据本构造,由于用护罩包围螺旋桨风扇,所以能隔音,减低了噪音。另外,由于螺旋桨风扇被圆筒部包围,所以,压力性能提高,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202增加。另外,在护罩圆筒部最上游侧,设置了把空气流顺利导向风扇的圆弧(R),并且,为了增加螺旋桨风扇的径方向吸入气流301,设置了将热交换器上部与护罩圆筒部最上游位置分开的空间(B部),这样,可形成风扇径方向吸入气流,提高送风性能。
图8是螺旋桨风扇突出量的说明图。图8中,螺旋桨风扇104从护罩103的最上游部突出的量ht,称为风扇突出量。这里,突出量ht为负值时,意味着螺旋桨风扇104的最上游位置在护罩的最上游位置以上。
图9是表示突出量ht/叶片高度H、与风量比(把突出量为0时的风量作为1.00时的风量)的关系的图。从图9可知,在ht/H小于0.2的范围内,可得到高风量,可以提高送风性能。即使ht/H为负值时,在大于-0.2范围也能得到高的送风性能(图9未示),所以,可知在-0.2≤ht/H≤0.2的范围,能得到高的送风性能,尤其是在ht/H大致为0时,可得到高的送风性能。
图7所示是把热交换器上部与护罩圆筒部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分开的空间(C部)加大的例子。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用螺旋桨风扇104的直径D,除护罩的圆筒部最上游位置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最上部之间的风扇轴方向距离Δh,所得的值为0.126~0.217,最好为0.155~0.217。如果Δh/D>0.217,则护罩内壁302加大,导致通风阻力增加,不能提高送风性能。图10是表示Δh/D与风量比的关系的图。从图10可知,在0.155≤Δh/D的范围,Δh/D越大,风量越显著增多,但是,超过了0.217时,风量几乎不增加,反而使室外机大型化,所以,考虑到风量与室外机尺寸的平衡,Δh/D值应在0.126≤Δh/D≤0.217的范围,最好在0.155≤Δh/D≤0.217的范围。
图6中,在护罩圆筒部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侧,设置了将空气流顺利导向风扇的圆弧(R),如图1所示用螺旋桨风扇104的高度H,除平均R尺寸,得到的值为0.123~0.3时,能提高送风性能。如果在该范围之外,例如R/H小于0.123,则不能将空气顺利地导向风扇。如果R/H大于0.3,则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不能提高送风性能。
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外机中,热交换器的配置如图3所示。把热交换器的弯曲角度θ设定为90°~100°时,能加大热交换器的周长,加大螺旋桨风扇的径方向吸入面积,可提高送风性能。这时,图3中的ΔL,为ΔL≥0。如果ΔL<0,即风扇与热交换器在平面方向重合时,通过了热交换器的空气流被风扇吸入,以急转的角度拐弯,所以,通风(拐弯)阻力增加,送风性能降低。
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归结如下。
(1)由于用护罩包围螺旋桨风扇,所以能隔音,降低了噪音。另外,由于螺旋桨风扇被圆筒部包围,所以,压力性能提高,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增加。
(2)为了增加螺旋桨风扇的径方向吸入气流301,设置了将热交换器上部与护罩圆筒部最上游位置分开的空间,这样,形成风扇径方向吸入气流,可提高送风性能。
(3)在护罩圆筒部最上游侧,设置了把空气流顺利导向风扇的圆弧,形成风扇径方向吸入气流,可提高送风性能。
(4)由于可加长热交换器的周长,所以,可加大螺旋桨风扇的径方向吸入面积,提高送风性能。另外,若使螺旋桨风扇与热交换器在平面方向不重叠地配置热交换器,则通过了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顺利地被风扇吸入,所以,通风(拐弯)阻力小,可提高送风性能。
权利要求
1.空调机的室外机,备有底座、配置在上述底座上部的热交换器、与上述底座相向配置着的护罩、被上述护罩包围并具有螺旋桨风扇和驱动该螺旋桨风扇的马达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设上述螺旋桨风扇从上述护罩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突出的突出量为ht,设螺旋桨风扇的高度为H时,满足-0.2≤ht/H≤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桨风扇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与上述护罩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为大致相同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护罩圆筒部的相对于送风的上游侧,备有大致圆弧部,用上述螺旋桨风扇的高度除该大致圆弧部的平均R尺寸,所得的值为0.123~0.3。
4.空调机的室外机,备有底座、配置在上述底座上部的热交换器、与上述底座相向配置着的护罩、被上述护罩包围并具有螺旋桨风扇和驱动该螺旋桨风扇的马达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设上述螺旋桨风扇的直径为D、设上述护罩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与上述热交换器最上部位置之间的螺旋桨风扇轴方向距离为Δh时,满足0.126≤Δh/D≤0.21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护罩圆筒部的相对于送风的上游侧,备有大致圆弧部,用上述螺旋桨风扇的高度除该大致圆弧部的平均R尺寸,所得的值为0.123~0.3。
6.空调机,备有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外机备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减压器;室内机备有室内热交换器;上述室外机,备有底座、配置在该底座上部的热交换器、与该底座相向配置着的护罩、被上述护罩包围上述并具有螺旋桨风扇和驱动该螺旋桨风扇的马达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设上述螺旋桨风扇从上述护罩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突出的突出量为ht,设螺旋桨风扇的高度为H时,满足-0.2≤ht/H≤0.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桨风扇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与上述护罩的相对于送风的最上游位置,是大致相同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护罩圆筒部的相对于送风的上游侧,备有大致圆弧部,用上述螺旋桨风扇的高度除该大致圆弧部的平均R尺寸,所得的值为0.123~0.3。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因空调机室外机的小型化而导致送风性能降低,同时实现低噪音化。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备有底座(102)、配置在底座上部的热交换器(107)、与底座相向配置着的护罩(103)、被护罩包围并具有螺旋桨风扇(104)和驱动该螺旋桨风扇的马达(106)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设螺旋桨风扇从护罩的最上游位置突出的突出量为ht,设螺旋桨风扇的高度为H时,满足-0.2≤ht/H≤0.2。
文档编号F24F1/38GK101059258SQ200610128188
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1日
发明者岸谷哲志, 佐藤良次, 长桥克章, 太田裕树, 舩桥茂久, 岩濑拓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