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抽气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226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动力抽气帽的制作方法
无动力抽气帽
所属领域 一种可以单独使用,亦可与排气扇配合使用的无动力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厨房、卫生间、厂房等排气管道出气口因担心外界气流 的倒灌而成竖直方向,这无法合理利用自然界常见的水平气流——风的能量。 而且上述场所若人不在场时,排气扇一般处于非工作状态,这就总会有相当部 分未排尽的尾气、秽气进入卧室、客厅等人居场所,对人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改变管道形状,人为改变气流通道横截面积,加大 风速,据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关系,流速大,气压小,使该处气压小于待抽气方 气压,使待抽气一方气流从气压高处流向低压处,被外界气流带走,而达抽气 效果!这是一种合理利用自然界水平风的能量的装置,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 本低。


图l'是抽气管道为水平方向、不与排气扇结合使用的抽气帽正视图
图2是抽气管道为水平方向、与排气扇结合使用的抽气帽正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图5是图1的A1A2A3A4剖视图。 图6是图2俯视图。
图7是图2左视图。 图8是图2的B1B2B3B4剖视图。
附图中,1.拾风口或出风口 2.通向待抽气方管道 3.通向待抽气方管道 两边的凸起4.竖直方向的出气口 5.外界近水平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把抽气帽套接于墙壁、屋顶等的预留管道。 自然界 近水平方向气流从拾风口进入,出风口流出,拾风口和出风口是相对气流而言。 迎气流方向的拾风口面积大,有利于更大气流的进入,管壁逐渐收敛縮小,在
3气流量不变时,气流通道横截面积变小,流速增大,气压变小,小于与其相通 管道另一侧-一待抽气一方的气压,即可形成气压差,使高压一方气体流向低压 一方,达到抽气效果。为防止外界气流倒灌进室内,外界气流通道与室内管道 连通处两边内侧成一定形状凸起,也可进一步縮小管道横截面积,加大气流流 速,增大内外气压差,增强抽气效果。
这抽气帽因使用环境和要求不同,可有三种基本形式。其一,不与排气 扇结合使用的,抽气管道为水平方向或近水平方向的,可设水平方向左右两个 迎风口和出风口。其二,与排气扇结合使用的,抽气管道为水平方向或近水平 方向的,可设水平方左右两个迎风口和出风口,上下方亦可设出风口,与排气 扇的结合使用时,增大出气口。其三,抽气管道为竖直或近竖直方向的,置于 屋顶、烟闺、排气管道顶端散气口等上或下面的,迎风口和出风口可为两个或 两个以上,以利于通吃东西南北风。
抽气帽一般套合于原安于墙壁或屋顶的管道中,而墙壁和屋顶对气流有改 变流动方向和汇聚作用,所以抽气帽靠墙壁和屋顶一侧为直线型,以利于更大 气流的进入。
抽气帽使用环境特殊性,可在管道口设有栅栏,栅栏形状可为菱形、圆 形、片状等,栅栏在气流流向方向两端横截面积小,以利于气流的顺利通过为 准,以防止鸟雀在管道口筑巢;栅栏可为一根或多根;栅栏可平行亦可交叉架 设。
抽气帽材料可为塑料、陶瓷、金属,或它们间的复合。 这抽气帽变形后应用于高速行驶的车辆,有利于换气和冷却。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合理利用自然界水平风或近水平风的能量的管道或管道帽,其特征在于拾风口和出风口面积大,中间风道横截面积小。
2、 根据权利l所述的要求,拾风口和出风口靠挡风物一侧形状,其特征为 直线形或圆弧形。
3、 根据权利l所述的要求,迎风口和出风口的下端,其特征在于其高度低 于中间风道高度。
4、 根据权利l所述的要求,中间风道与待抽气连接通道内侧两旁管道,其 特征应有两个或多个凸起。
5、 根据权利4所述的要求;凸起应有一定的形状和凸起程度要求;其特征 靠近中间通道一侧的凸起面的垂线必不能到达另一侧的凸起。
6、 根据权利l所述的要求,拾风口和出风口方向上的中央外侧管道壁,其 特征应为圆弧形,其轴向为水平方向。
7、 拾风3和出风口架设有栅栏,栅栏可平行,可成某角度交叉架设,其特 征在于栅栏在沿管道气流方向的两端稍尖。
8、 根据此排气帽使用环境,其特征在于其材料为塑料、陶瓷、金属,或它 们间的复合的。
9、 根据此排气帽使用环境,其特征在于此排气帽可套接管道与待抽气方连 通。
全文摘要
本装置是一种主要配套于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无动力抽气装置。本装置能合理利用自然界常见的水平气流,即风流动的能量,利用建筑物墙壁对气体流动方向的改变和对气流的汇聚、流速加大作用,通过合理改变管道形状和管道横截面积,在气流量大约不变情况下,改变气体流速。据流体伯努利方程,流速大,气压小。在需抽气的管道交接处气体流速大,气压小于待抽气一方气压,气体从高压一方流向低压一方,从而达到抽气效果。中间的抽气通道两侧的凸起有两个作用,防止从拾风进入的外界异向风从管道进入待抽气一方,进一步缩小管道的横截面积,加大流速。
文档编号F24F13/02GK101660830SQ20081007162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5日
发明者林阳波 申请人:林阳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