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热式加热器及智能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210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直热式加热器及智能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厨卫产品中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直热式加热器及智能座便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厨卫产品使用热水的需求,出现了应用于厨卫产品中对水进行加热的直热式加热器,例如应用于智能座便器中对人体清洗水进行加热的直热式加热器。直热式加热器是利用加热片产生热量,对流经加热片的液体进行加热的装置。这种直热式加热器中的液体流经加热片时,与加热片接触产生热量交换而被加热。现有的直热式加热器中的液体流经加热片时,只经过加热片的一面,而加热片两面都会产生热量,因此导致加热片上下两面的温差较大,会出现加热片断裂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个直热式加热器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热式加热器及智能座便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热式加热器中液体只流经加热片的一面,导致加热片上下两面的温差大导致加热片断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热式加热器,所述直热式加热器包括壳体、盖体以及加热片。所述壳体的上部开口,在该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并且在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多个下开槽。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上部的开口配合构成密封腔,在所述盖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与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每个下开槽的第一端与其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一端连通,每个下开槽的第二端与其相邻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加热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位于所述壳体的下开槽及盖体下表面的上开槽之间。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底端的下隔断。所述外壳为长方体扁平状结构,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在该外壳的侧面上开有与所述加热片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加热片通过所述安装孔插入所述外壳内。在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所述外壳的底端的上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下隔断,每两个下隔断之间形成一个下开槽,并且每个下隔断的上表面与所述加热片的下表面接触。较佳地,所述下隔断为长方体,每两个下隔断之间平行,并垂直于进水管和出水管所在的外壳的侧面。较佳地,所述加热片中位于所述上开槽的第一端的一侧与所述外壳的侧面具有一定的距离,且所述下隔断的上表面在该距离处,与所述加热片的上表面共面。
较佳地,所述壳体的侧面与每个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 通过开口将每个下开槽和上开槽的第一端连通。较佳地,所述直热式加热器还包括导引件。所述导引件连接在所述加热片与所述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对应的一侧,在所述导引件上与每个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孔,每个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通过该对应的开孔连通。较佳地,所述盖体包括端盖和连接在端盖下表面上的多个上隔断。所述端盖为片状,与所述壳体上部的开口配合。每个上隔断间隔连接在所述端盖的下表面上,每两个上隔断之间构成一个上开槽,每个上隔断的下表面与所述加热片的上表面接触。每个上开槽的第一端与每个对应的下开槽的第一端连通,每个下开槽的第二端与其相邻的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二端连通。较佳地,所述上隔断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端和引导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壳体的侧面垂直,所述引导端与所述连接端呈一定的夹角。所述连接端所在的一端为上开槽所在的第一端,所述引导端所在的一端为所述上开槽所在的第二端。较佳地,所述直热式加热器还包括导引件。所述导引件连接在所述加热片位于所述上开槽第二端所在的一侧,在所述导引件上开有与下开槽所在位置对应的孔。所述上开槽通过所述上隔断的引导端,与其相邻的上开槽对应的下开槽的第二端连通。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座便器,所述智能座便器包括上述直热式加热器。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热式加热器及智能座便器,该直热式加热器包括壳体、盖体和加热片,在壳体与盖体配合,在壳体的侧面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并且在底端设置有多个下开槽,在盖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每个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每下开槽的第一端与每个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一端连通,每个下开槽的第二端与其相邻的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二端连通,加热片位于壳体内设置的下开槽及盖体上设置的上开槽之间。由于在本发明中加热片的上下面都设有开槽,并且由于上开槽和下开槽之间的连通结构,使得清洗水能够围绕加热片流动,从而使得清洗水可以在加热片的上下面得到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热式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直热式加热器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在外壳侧面上开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导引件与加热片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盖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直热式加热器装配后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直热式加热器A-A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6中直热式加热器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提高直热式加热器中加热片的加热效率,避免加热片上下两面的温差较大,
提供了一种直热式加热器及智能座便器。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发明中为了避免直热式加热器中加热片上下两面的温差较大,在加热片的上表面的上方,及下表面的下方都设有对应的上、下开槽,并且上、下开槽之间循环连通,从而减低加热片上下两面的温差,避免加热片断裂的现象。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热式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该直热式加热器包括壳体1、盖体3,以及加热元件2(图1中仅示出了该加热元件2的导线)。在该壳体1的上部开口,其侧面上设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其中,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同一侧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 1的不同侧面上,例如图1中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设置在壳体1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并且,为了使开槽内的清洗水在壳体内进行多次循环,进水管11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出水管 12设置在壳体1的另一端。图2为图1所示的直热式加热器拆分后的结构图,该直热式加热器包括壳体1、 加热元件2以及盖体3。该壳体1包括外壳10和位于外壳10底端的多个下隔断14。在图2中该外壳10为形如长方体的扁平状结构,该外壳10的上部开有与盖体3 配合的口,内部为中空结构。本发明中只是给出了该外壳10的一种优选的结构,扁平状结构更加有助于安装该直热式加热器的座便器体积的减小。当然外壳1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结构,例如为圆柱形,圆锥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在外壳10的侧面上设置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并且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设置在外壳10的两个平行侧面上,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分别位置外壳10的两端。在外壳10的侧面上开有与加热元件2配合的安装孔15,该加热元件2包括加热片 21和导线22,加热片21通过该安装孔15插入到外壳10内,导线22露出外壳10。并且需要在安装孔15位置进行密封处理,可以通过在安装孔15位置处设置密封圈或者灌环氧密封材料来实现。另外,在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之间,该外壳10的底端上的间隔设置有多个下隔断14,每两个下隔断14之间形成一个下开槽13,每个下隔断14的上表面与加热片21的下表面接触。在图2中,外壳10底端设置的多个下隔断14为长方体结构,每两个下隔断14之间相互平行,并垂直于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所在的外壳的侧面。每个下隔断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为圆柱形,或者梯形台形等等,与侧面也不一定垂直,倾斜于侧面设置也是可以的。较佳地,为了保证清洗水在加热片的上下面充分循环,该多个下开槽设置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如图2所示,该外壳10底端的多个下隔断14按照从进水管方向到出水
管方向,分别为第一下隔断、第二下隔断........第N下隔断(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下
隔断和外壳的侧面构成第一下开槽,第N下隔断和外壳的侧面构成第N下开槽,该进水管11位于第一下开槽内,出水管12位于第N下开槽内。本发明只是提供了在壳体的底端与加热片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多个下开槽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并不仅限于该实施方式,相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该描述确定其他的实现方案。例如,可以将多个下隔断可以设置在加热片的下表面上,每个下隔断的下表面与壳体的底端接触,或者,多个下开槽可以设置在外壳的内部,通过胶管或者其他管状物实现,形成位于壳体的底端与加热片的下表面之间的多个开槽。图2中的盖体3与外壳10上部的开口配合,构成密封腔,其中盖体的结构如图3 所示,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盖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盖体3包括端盖31和连接在端盖31 下表面的上隔断32。该端盖31为片状,与壳体10相配合构成密封腔结构。每个上隔断32间隔连接在端盖31的下表面上,每两个上隔断32之间构成一个上开槽33。当盖体3与壳体连接时,每个上隔断32的下表面与加热片的上表面接触。为了使每个上开槽的第二端与相邻上开槽对应的下开槽的第二端连接,在本发明中该上隔断32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端321和引导端322。其中该上隔断32中连接端321 所在的一端为上开槽所在的第一端,引导端322所在的一端为上开槽所在的第二端。每个下开槽的第一端与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一端连通,因此当每个下隔断垂直于外壳的侧面时,该每个上隔断的连接端321与外壳的侧面也垂直。而引导端322与连接端321 呈一定的夹角。由于在外壳中间隔设置了多个下隔断,并且每个下隔断的上表面与加热片的下表面接触。为了保证下隔断间形成的下开槽能够与位于加热片上表面上的上开槽的第一端连通,在本发明中可以在加热片与下开槽及上开槽的第一端对应的一侧上连接导引件41,在该导引件41上设有与每个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对应的开孔411,通过导引件41上的开孔411将上开槽的第一端和下开槽的第一端连通。图4为图2中导引件与加热片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导引件41的一个侧面连接在加热片21的一侧,该导引件41的上、下表面也同时与上隔断的下表面、下隔断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导引件41的另一侧面与壳体1的侧面内侧接触。该导引件41上的多个开孔411的位置与每个下开槽的位置对应,即每个开孔411的下端即为每个下开槽。该导引件41所在的一端即为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每个上开槽和下开槽通过该导引件41上的开孔411 连通。或者,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上每个上开槽的第一端和对应的每个下开槽的第一端的连通,也可以在外壳对应该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的侧面内侧开口。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在外壳侧面上开口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标识开口 16的位置,将加热片21对应上、下开槽第一端的一侧截去。外壳10与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对应的侧面上开口 16,每个开口 16的位置与每个上开槽和下开槽的位置对应,从而实现将每个上开槽的第一端和对应的每个下开槽的第一端连通。再或者,在实现每个上开槽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每个下开槽的第一端连通时,可以采用宽度较外壳的宽度小的加热片,如图5所示此时该加热片中位于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的一侧与外壳的侧面具有一定的距离。而为了实现上开槽和下开槽之间的连通,此时下隔断的上表面需要在该距离处,与加热片的上表面共面。即此时下隔断的上表面为阶梯形,较高一端与较低一端的高度差为加热片的厚度,较低一端位于加热片的下表面下方,并
7与加热片的下表面接触,较高一端从加热片位于上开槽的第一端所在的一侧突出,并与加热片的上表面共面。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每个上开槽的第二端与其相邻的上开槽对应的下开槽的第二端连通,能够使加热片上方的开槽中的清洗水,围绕加热片循环进入到加热片下方的开槽中。而在本发明中当实现每个上开槽的第二端与其相邻的上开槽对应的下开槽的第二端连通时,可以按照上述将上开槽的第一端与下开槽的第一端连通时的结构设置,在加热片位于下开槽的第二端所在的一侧连接导引件,并在导引件上开由于每个下开槽位置对应的孔;或者,在外壳位于下开槽第二端所在的一侧开口,每个开孔与每个下开槽的位置对应;再或者,采用宽度较外壳宽度小的加热片,该加热片在位于下开槽的第二端所在的一侧与外壳的侧面具有一定的距离,而此时每个上开槽的上表面为阶梯形,较高一端与较低一端的高度差为加热片的厚度,较低一端位于加热片的下表面下方,并与加热片的下表面接触,较高一端从加热片位于上开槽的第一端所在的一侧突出,并与加热片的上表面共面。另外,由于每个上隔断包括连接端和引导端,引导端与连接端具有一定的夹角,其中连接端位于上开槽的第一端,引导端位于上开槽的第二端。每个上隔断的引导端将每个上开槽的第二端依序错位与相邻上开槽连通。即当按照一定的方向为加热片上方和加热片下方的上开槽和下开槽编号后,分别
为第一上开槽、第二上开槽........第N上开槽(N为大于1的整数),和第一下开槽、第二
下开槽.......第N下开槽。进水管位于第一下开槽中,第一上开槽的第一端与第一下开
槽的第一端连通,第二上开槽的第一端与第二下开槽的第一端连通,......,第N上开槽的
第一端与第N下开槽的第一端连通,而第一上开槽的第二端与第二下开槽的第二端连通,
第二上开槽的第二端与第三下开槽的第二端连通,......,第N-I上开槽的第二端与第N下
开槽的第二端连通,并且出水孔位于第N下开槽中。在所述加热片位于上开槽及下开槽的第二端的一侧连接有导引件,在该导引件上开有与每个下开槽所在位置对应的孔。由于上隔断包括连接端与引导端,因此上开槽可以通过上隔断的引导端,与相邻的上开槽对应的下开槽的第二端连通。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该直热式加热器中加热片上方的上开槽,与加热片下方的下开槽的第一端连通,第二端依序错位连通,因此可以形成围绕加热片的环形水道。图6为本发明直热式加热器装配后的俯视图,获取壳体1上的进水管11处的剖视7,图7为图6中直热式加热器A-A方向的剖视图。为了实现上、下开槽对应的第一端之间的连通,在该实施例中将该加热片位于上、下开槽第一端(图中的左侧)的一侧与壳体 1的侧面具有一定的距离,并且为了保证对应的下开槽在该距离处的上表面与加热片的上表面共面。而为了实现上、下开槽的第二端之间的依序错位连通,加热片21在位于上、下开槽的第二端的一侧连接有导引件41 (图中的右侧)。导引件41上开有与下开槽位置对应的孔411,上隔断32通过引导端322,将每个上开槽与其相邻的上开槽对应的下开槽连通。图7为沿进水管11的进水方向的剖视图,加热片21位于壳体1及盖体3之间。该进水管11的进水孔位于下开槽内,因此当清洗水通过进水管11进入到下开槽中后,清洗水沿着下开槽向下开槽的第一端流动。当清洗水流到下开槽的第一端后,由于下开槽的第一端与上开槽的第一端连通,因此清洗水从下开槽中进入到上开槽内,即从加热片下方流动到加热片上方。图8为图6中直热式加热器B-B方向的剖视图,直热式加热器中的该位置为上隔断32的引导端322将清洗水从上开槽中引流到下开槽中的过程。上隔断32的引导端322 将每个上开槽的第二端依序错位与相邻的上开槽对应的导引件41上的孔411连通。因此当上开槽中的清洗水进入到上开槽的第二端后,由于导引件41上的孔411位于相应的下开槽的第二端位置,因此上开槽中的清洗水从加热片的上方流动到加热片的下方,并实现清洗水的循环。并且该循环过程不但从加热片的上方到加热片下方的循环,还包括从加热片的一端到加热片另一端的循环,其循环的个数,根据设定的上、下隔断的数量确定。上述只是给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进水管也可以从上开槽内进水,而出水管也可以从上水槽内出水,只要能够满足清洗水在加热片的上下表面循环流动即可。在本发明中的该直热式加热器可以位于智能座便器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热式加热器及智能座便器,该直热式加热器中壳体与盖体配合,在壳体的侧面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并且在底端设置有多个下开槽,在盖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每个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每下开槽的第一端与每个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一端连通,每个下开槽的第二端与其相邻的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二端连通,加热片位于壳体内设置的下开槽及盖体上设置的上开槽之间。由于在本发明中加热片的上下面都设有开槽,并且由于上开槽和下开槽之间的连通结构,使得清洗水能够围绕加热片流动,从而使得清洗水可以在加热片的上下面得到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直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热式加热器包括壳体、盖体以及加热片; 所述壳体的上部开口,在该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并且在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多个下开槽;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上部的开口配合构成密封腔,在所述盖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与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每个下开槽的第一端与其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一端连通,每个下开槽的第二端与其相邻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加热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位于所述壳体的下开槽及盖体下表面的上开槽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底端的下隔断;所述外壳为长方体扁平状结构,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在该外壳的侧面上开有与所述加热片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加热片通过所述安装孔插入所述外壳内;在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所述外壳的底端的上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下隔断,每两个下隔断之间形成一个下开槽,并且每个下隔断的上表面与所述加热片的下表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隔断为长方体,每两个下隔断之间平行,并垂直于进水管和出水管所在的外壳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中位于所述上开槽的第一端的一侧与所述外壳的侧面具有一定的距离,且所述下隔断的上表面在该距离处,与所述加热片的上表面共面。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面与每个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通过开口将每个下开槽和上开槽的第一端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热式加热器还包括导引件;所述导引件连接在所述加热片与所述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对应的一侧,在所述导引件上与每个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孔,每个上开槽和下开槽的第一端通过该对应的开孔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端盖和连接在端盖下表面上的多个上隔断;所述端盖为片状,与所述壳体上部的开口配合;每个上隔断间隔连接在所述端盖的下表面上,每两个上隔断之间构成一个上开槽,每个上隔断的下表面与所述加热片的上表面接触;每个上开槽的第一端与每个对应的下开槽的第一端连通,每个下开槽的第二端与其相邻的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二端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断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端和引导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壳体的侧面垂直,所述引导端与所述连接端呈一定的夹角; 所述连接端所在的一端为上开槽所在的第一端,所述引导端所在的一端为所述上开槽所在的第二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热式加热器还包括导引件;所述导引件连接在所述加热片位于所述上开槽第二端所在的一侧,在所述导引件上开有与下开槽所在位置对应的孔;所述上开槽通过所述上隔断的引导端,与其相邻的上开槽对应的下开槽的第二端连ο
10.一种智能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座便器包括权利要求1 9任一所述的直热式加热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热式加热器及智能座便器,该直热式加热器中壳体与盖体配合,在壳体的侧面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并且在底端设置有多个下开槽,在盖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每个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每下开槽的第一端与每个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一端连通,每个下开槽的第二端与其相邻的下开槽对应的上开槽的第二端连通,加热片位于壳体内设置的下开槽及盖体上设置的上开槽之间。由于在本发明中加热片的上下面都设有开槽,并且由于上开槽和下开槽之间的连通结构,使得清洗水能够围绕加热片流动,从而使得清洗水可以在加热片的上下面得到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
文档编号F24H9/02GK102305463SQ20111020944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5日
发明者陈忠民, 黄洪昌 申请人: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