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内机出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829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空调内机出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内机,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内机出风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普及,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空调性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提供舒适空气的同时,高风量低噪音,节能环保始终是人们的追求目标。中国专利文献CN202403388U公开了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 内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热交换器和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具有进风口,热交换器位于送风装置的进风段。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空调器,将热交换器设置在送风装置的进风侧,防止大风量时高速气流直接冲击热交换器造成较大噪音,进风侧气流速度较低,噪音较小换热效果好。这种结构只是降低了气流冲击热交换器产生的噪音,想要提高风量仍然要提高风扇转速,并没有减小在需要增大风量而增加风扇转速时风扇自身的噪声,因此在增大风量时抑制噪音的效果并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其包括有至少两个离心风扇,其中至少一个离心风扇出风口连接设置有窄缝出风口的环形风道,使其内部风速增加,带动另一不做改动的离心风扇风速增加,从而增加整体出风量。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包括机壳主体,所述机壳主体两端分别开设空调进风口和空调出风口,所述空调进风口与空调出风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热交换器、离心风扇,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设置有环形风道,所述环形风道上设置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扇为至少两个设置在机壳主体中,其中有至少一个离心风扇的出风口通过引风通道与环形风道相连通,并有至少一个离心风扇出风口正对空调出风口。优选的,所述出风口为窄缝出风口,所述环形风道为首尾相连并在一侧设置有窄缝出风口的均匀管道。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风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或矩形中的一种。进一步的,述热交换器为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下方的机壳主体上设置有接水盘。进一步的,所述引风通道由离心风扇出风口至环形风道处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优选的,所述引风通道与环形风道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蒸发器倾斜的设置在机壳主体中。优选的,所述蒸发器为循环式蒸发器。优选的,所述空调出风口设置有风窗。进一步的,所述风窗上设置有至少一片叶片,所述叶片可摆动的设置在风窗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设置有至少两个离心风扇通过加速其中一个出风速度带动另一离心风扇的风速,在增加风速的同时保证了风量,风力自然,出风均匀,因为空气是被强制从环形风道的窄缝出风口吹出,通过的空气量可增加到原来的十倍,常用离心风扇吹出的风速可增至30 40公里/小时,这种结构形式的空气流动比普通风扇产生的风更平稳。本发明节能环保、省电,且噪音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I为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向剖视图。图3为图I中B-B向剖视图。图4环形风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C向剖视图。图中I、机壳主体;2、空调进风口 ;3、空调出风口 ;4、蒸发器;5、风窗;6、环形风道;7、窄缝出风口 ;8、一号离心风扇;9、二号离心风扇;10、引风通道;11、接水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I 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包括机壳主体1,所述机壳主体I两端分别设置有空调进风口 2和空调出风口 3,在所述机壳主体I内部空调进风口 2与空调出风口 3之间依次设置有蒸发器4、离心风扇,所述蒸发器4倾斜的设置在机壳主体I内部,所述蒸发器4下方的机壳主体I上设置有接水盘11,所述空调出风口 3处设置有环形风道6,所述环形风道6为一侧壁上开设有窄缝出风口 7的首尾相连的管状结构,所述环形风道6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窄缝出风7设置在环形风道6—侧,且同样首尾相连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窄缝出风口 7为环形风道6—部分管壁相重叠,管壁之间的缝隙形成,其具有一定的长度,便于在空气进入其中后进行一段加速运动,以保证由窄缝出风口 7吹出时具有较大的速度,以便于在空调出风口 3前端形成一个向前的空气负压,同时能够更好的控制出风方向,保证风沿重叠管壁末端的切线方向吹出。所述离心风扇为两个,分别为一号离心风扇8和二号离心风扇9,所述一号离心风扇8与二号离心风扇9设置在机壳主体I内,二者电机转轴同轴,所述一号离心风扇8的出风口通过引风通道10连接设置在空调出风口 3处的环形风道6,所述二号离心风扇9的出风口正对环形风道6内圈,一号离心风扇8内吹出的风经过弓I风通道10吹进环形风道6,在环形风道6内均匀流动后自窄缝出风口 7加速吹出,二号离心风扇9吹出的风直接自环形风道6内圈吹出空调出风口 3,两股风会相互影响。所述引风通道10与环形风道6为一体结构,其一端与一号离心风扇8相连通,所述引风通道10由一号离心风扇8出风口至环形风道6处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所述空调出风口处3的机壳主体I上还设置有风窗5,所述风窗5设置在环形风道6的外侧,所述风窗5上设置有可摆动的叶片,通过叶片摆动能够调整空调出风口 3处出风的方向。在空调运行过程中,空气自空调进风口 2进入机壳主体I内部经过蒸发器4换热后分别进入一号离心风扇8和二号离心风扇9,通过一号离心风扇8的风由引风通道10引导进入环形风道6,在环形风道6内均匀流动,最后自环形风道6上的窄缝出风口 7高速吹出,空气在窄缝出风口 7吹出的时候瞬间通过的空气量将会增大到普通的十倍左右,因此会在环形通道6形成一个向前的空气负压,在空气负压的作用下,二号离心风扇9内吹出的空气将会被自动吸入空调出风口 3,形成更大的风力和风量。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包括机壳主体,所述机壳主体两端分别开设空调进风口和空调出风口,所述空调进风口与空调出风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热交换器、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设置有环形风道,所述环形风道上设置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扇为至少两个设置在机壳主体中,其中有至少一个离心风扇的出风口通过引风通道与环形风道相连通,并有至少一个离心风扇出风口正对空调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窄缝出风口,所述环形风道为首尾相连并在一侧设置有窄 缝出风口的均匀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风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或矩形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下方的机壳主体上设置有接水盘。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通道由离心风扇出风口至环形风道处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通道与环形风道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倾斜的设置在机壳主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循环式蒸发器。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风口设置有风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窗上设置有至少一片叶片,所述叶片可摆动的设置在风窗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内机出风结构,包括机壳主体,所述机壳主体两端分别开设空调进风口和空调出风口,所述空调进风口与空调出风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热交换器、离心风扇,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设置有环形风道,所述环形风道上设置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扇为至少两个设置在机壳主体中,其中有至少一个离心风扇的出风口通过引风通道与环形风道相连通,并有至少一个离心风扇出风口正对空调出风口,设置有至少两个离心风扇通过加速其中一个出风速度带动另一离心风扇的风速,在增加风速的同时保证了风量,风力自然,出风均匀,节能环保,并且省电,且噪音小、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F24F13/06GK102901197SQ20121039371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国德防, 王元, 朱训智, 刘纪营 申请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