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两用调节湿度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251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热两用调节湿度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调节空调房间湿度和温度的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空调在夏季的能耗数字巨大,很多地区不得不在夏季用电高峰期拉闸限电。我国处在持续快速发展期,空调能耗势必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这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及时发展新能源成为重要的解决措施。太阳能、エ业废热和余热等地品位緑色、环保能源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太阳能的热量和エ业废热和余热不是恒定的,是随着季节和一天中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常规空调系统耗能大和系统的单一性差。所以本系统利用电加热装置,电加热完全可以补偿热量的不足,方便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易行。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常规空调系统耗能大和系统的单一性的技术问题,提供ー种冷热两用调节湿度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冷热两用调节湿度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包括制冷和制热系统及溶液循环系统;制冷和制热系统为蒸汽压缩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四通阀、干燥过滤器、节流阀、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组成;其特点是溶液循环系统包括除和加湿器,溶液泵,稀溶液储存器,热源换热器,稀溶液储存器和供液调节箱,用于制冷系统中除和加湿器依次通过溶液泵,蒸发器,稀溶液储存器与热源换热器连接;并通过再生塔,浓溶液储存器和供液调节箱反馈连接到除和加湿器;用于制热系统中除和加湿器依次通过稀溶液储存器,热源换热器,溶液缓冲箱,稀溶液储存器和供液调节箱反馈连接到除和加湿器。除和加湿器下端设有回风口和新风ロ,回风口和新风ロ连通后通过除和加湿器连接至空调末端空调箱和风机盘管。热源换热器由太阳能集热器,エ业余热和废热收集和电加热器组成,且热源换热器由太阳能集热器,エ业余热和废热收集和电加热器之间并联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溶液循环系统以及热源换热器实现了制冷和制热两用的湿度调节,即节能又环保,对于低品位能源有了广泛的利用,实现了通过溶液蓄能,实用性強。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制泠系统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制热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冷热两用调节湿度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包括制冷和制热系统及溶液循环系统。溶液循环系统包括除和加湿器10,溶液泵13,稀溶液储存器14,热源换热器,稀溶液储存器20和供液调节箱22,用于制冷系统中除和加湿器10依次通过溶液泵13,蒸发器6,稀溶液储存器14与热源换热器连接;并通过再生塔19,浓溶液储存器20和供液调节箱22反馈连接到除和加湿器10 ;用于制热系统中除和加湿器10依次通过稀溶液储存器14,热源换热器,溶液缓冲箱28,稀溶液储存器20和供液调节箱22反馈连接到除和加湿器10。除和加湿器10下端设有回风ロ 12和新风ロ 11,回风ロ 12和新风ロ 11连通后通 过除和加湿器10连接至空调末端空调箱8和风机盘管9。制冷循环如图I所示,包括压缩机I、四通阀2、冷凝器3、干燥过滤器4、节流阀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空调箱8、风机盘管9、除和加湿器10、新风ロ 11、回风ロ 12、溶液泵13、稀溶液储存器14、检测点I 15、由太阳能集热器16、エ业余热和废热收集器17和电加热器18并联连接组成的热源换热器、再生塔19、浓溶液储存器20、检测点II 21、供液调节箱
22、溶液冷却器23、地下低温水源24、生活用水25、空调房间26、进入末端换热设备27。除湿和冷却过程;回风ロ 12和新风ロ 11将回风和新风混合后通过除和加湿器10除湿,再送到空调末端换热设备(空调箱8、风机盘管9)冷却送到房间26,除湿后的溶液吸水浓度变稀,通过溶液泵13将其送到热源换热器中加热,然后通过再生塔19形成浓溶液,再进行循环除湿。制冷循环工作路线压缩机I-四通阀2—冷凝器3—干燥过滤器4ー节流阀5-干燥过滤器4ー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压缩机I。除湿循环工作路线除和加湿器10-溶液泵13-冷凝器3—稀溶液储存器14-太阳能集热器16、エ业余热和废热收集器17及电加热器18-再生塔19-浓溶液储存器20—供液调节箱22—除和加湿器10。当太阳能集热器16、エ业余热和废热收集器17供给除湿液热量不足时,通过温控器来控制电加热器18的开启。检测点I、II 15,21可以检测除湿液浓度,通过旁通来调节供液浓度。制热循环如图2所示,包括压缩机I、四通阀2、冷凝器3、干燥过滤器4、节流阀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空调箱8、风机盘管9、除湿器10、新风ロ 11、回风ロ 12、溶液泵13、稀溶液储存器14、检测点I 15、由太阳能集热器16、エ业余热和废热收集器17和电加热器18并联连接组成的热源换热器、浓溶液储存器20、检测点II 21、供液调节箱22、溶液冷却器
23、地下低温水源24、生活用水25、空调房间26、进入末端换热设备27,溶液缓冲箱28、ネト水阀29。应用于冬季,包括加湿和加热过程;回风ロ 12和新风ロ 11将回风和新风混合后通过除和加湿器10升温、加湿,再送到空调末端换热设备(空调箱8、风机盘管9)加热送到房间26,加湿后的溶液失水浓度变浓,通过溶液泵13将其送到热源换热器中加热,再进行循环加湿。制热循环工作路线压缩机I-四通阀2—冷凝器3—干燥过滤器4ー节流阀5-干燥过滤器4ー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压缩机I。加湿循环工作路线除和加湿器10-溶液泵13-稀溶液储存器20-太阳能集热器16、エ业余热和废热收集器17及电加热器18—溶液缓冲箱28—浓溶液储存器14—供液调节箱22—除和加湿器10。在白天,太阳能集热器16、エ业余热和废热17供给的热量接 近80° C,可以直接加热送风,热泵循环停止工作;在晚上,低品位能源供热量不足,热泵循环开始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冷热两用调节湿度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包括制冷和制热系统及溶液循环系统;制冷和制热系统为蒸汽压缩循环,由压缩机(I)、冷凝器(3)、四通阀(2)、干燥过滤器(4)、节流阀(5)、蒸发器(6)和气液分离器(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循环系统包括除和加湿器(10),溶液泵(13),稀溶液储存器(14),热源换热器,稀溶液储存器(20)和供液调节箱(22),用于制冷系统中除和加湿器(10)依次通过溶液泵(13),蒸发器(6),稀溶液储存器(14)与热源换热器连接;并通过再生塔(19),浓溶液储存器(20)和供液调节箱(22)反馈连接到除和加湿器(10);用于制热系统中除和加湿器(10)依次通过稀溶液储存器(14),热源换热器,溶液缓冲箱(28),稀溶液储存器(20)和供液调节箱(22)反馈连接到除和加湿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冷热两用调节湿度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和加湿器(10)下端设有回风口( 12)和新风口( 11 ),回风口( 12)和新风口( 11)连通后通过除和加湿器(10)连接至空调末端空调箱(8)和风机盘管(9)。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冷热两用调节湿度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换热器由太阳能集热器(16),工业余热和废热收集(17)和电加热器(18)组成,且热源换热器由太阳能集热器(16),工业余热和废热收集(17)和电加热器(18)之间并联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热两用调节湿度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制冷和制热系统为蒸汽压缩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四通阀、干燥过滤器、节流阀、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组成;溶液循环系统包括除和加湿器,溶液泵,稀溶液储存器,热源换热器,稀溶液储存器和供液调节箱,用于制冷系统中除和加湿器依次通过溶液泵,蒸发器,稀溶液储存器与热源换热器连接;并通过再生塔,浓溶液储存器和供液调节箱反馈连接到除和加湿器;用于制热系统中除和加湿器依次通过稀溶液储存器,热源换热器,溶液缓冲箱,稀溶液储存器和供液调节箱反馈连接到除和加湿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制冷和制热两用的湿度调节空调系统,对于低品位能源有了广泛的利用,实现了通过溶液蓄能,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F24F3/14GK202470250SQ2012200898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刘洋, 刘荣, 孙艳莉, 密洁霞, 张庆刚, 王永红, 程健, 赵庆霞, 郑志皋, 陈晓光, 陶乐仁, 高晓凯, 魏义平, 黄理浩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