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417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电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或户外使用的取暖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取暖炉。
背景技术
常见的取暖炉有燃气取暖炉和电取暖炉两种;燃气取暖炉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增加了环境的碳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已经被逐步限制生产和使用;而电取暖炉通常包括反射器及反射器外围的防护网,反射器的反射板前方设置有发热管,发热管发出的热量通过反射板辐射出去,使周围温度升高。但现有的电取暖炉结构设计复杂,且发热管连接导线的降温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从而带来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取暖炉,结构设计简单、导线安装位设计合理、散热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取暖炉,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炉体,所述炉体包括反射器及反射器外围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由多个围绕中心呈发散状分布的单层反射板组成,每个反射板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所述反射器的上、下端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反射器中心的立柱为中空立柱,发热管连接导线设置在所述中空立柱中,所述反射器上方及下方的炉体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上、下气孔与所述中空立柱相贯通。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方案是—种新型电取暖炉,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炉体,所述炉体包括反射器及反射器外围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由多个围绕中心呈发散状分布的单层反射板组成,每个反射板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所述反射器的上、下端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反射板端部设置有贯通反射器上、下端面的通孔,发热管连接导线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反射器上方及下方的炉体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上、下气孔与所述端面通孔相贯通。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取暖炉,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炉体,所述炉体包括反射器及反射器外围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由多个围绕中心呈发散状分布的单层反射板组成,每个反射板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所述反射器的上、下端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反射器中心的立柱为中空立柱,所述反射板端部设置有贯通反射器上、下端面的通孔,发热管连接导线设置在所述中空立柱及通孔中,所述反射器上方及下方的炉体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上、下气孔与中空立柱及端面通孔相贯通。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气孔设置在上支撑板与顶盖之间;所述下气孔设置在下支撑板与底座之间或者设置在底座下方,所述底座架空离地有间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以反射器直接作为主要承重部件,结构设计简单,发热管连接导线设计在中空立柱和/或反射板端部的通孔中,有效利用空间,在便于产品布线的同时实现了隐蔽安装;反射器上、下方的炉体上设计有上、下气孔,使藏线孔与外界气体实现流通以实现导线的有效散热,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技术方案的反射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射器下部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I、图2,一种新型电取暖炉,包括底座1,底座I上设置有炉体2,所述炉体2包括带有多个反射板32的反射器3及反射器外围的防护网4,每个反射板32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5,所述反射器3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下支撑板71、72通过螺钉8连接紧固,上支撑板71上方设置有顶盖6,所述反射器中心的立柱31为中空立柱,发热管连接导线9设置在所述中空立柱31中,所述反射器3上方及下方的炉体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上气孔10、下气孔11与所述中空立柱31相通。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与上一技术方案的差别是,在反射板32端部设置有贯通反射器上、下端面的通孔33,发热管连接导线9设置在所述端面通孔33中,而不是设置在反射器3的中心。除连接导线9的设置位置不同之外,其他技术特征均与上一技术方案相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技术方案,发热管连接导线9同时设置上述中空立柱31中以及上述反射板32端部通孔33中,其他技术特征与上两技术方案相同,在此不再细述。参照图I、图4,本实用新型在反射器上方的上支撑板71与顶盖6之间设置了上气孔10,在下支撑板72与底座I之间以及架空的底座I下方设置了下气孔11,上、下气孔10、11与中空立柱31或反射板上的通孔32相贯通,从而形成气流通道,当产品使用时,虽然反射板温度较高,但由于气流通道的存在,气流带走了中空立柱31或反射板通孔32中的热量,从而使内藏在其中的导线9的温度不会过高。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以反射器直接作为主要承重部件,结构设计简单,发热管连接导线设计在中心立柱和/或反射板端部的通孔中,有效利用空间,在便于产品布线的同时实现了隐蔽安装;反射器上、下方的炉体上设计气孔,使藏线孔与外界气体实现流通以实现导线的有效散热,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电取暖炉,包括底座(1),底座(I)上设置有炉体(2),所述炉体(2)包括反射器(3)及反射器外围的防护网(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3)由多个围绕中心呈发散状分布的单层反射板(32)组成,每个反射板(32)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5),所述反射器(3)的上、下端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下支撑板(71、72),上支撑板(71)上方设置有顶盖(6),所述反射器中心的立柱为中空立柱(31),发热管连接导线(9)设置在所述中空立柱(31)中,所述反射器(3)上方及下方的炉体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上、下气孔(10、11)与所述中空立柱(31)相贯通。
2.一种新型电取暖炉,包括底座(1),底座(I)上设置有炉体(2),所述炉体(2)包括反射器(3)及反射器外围的防护网(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3)由多个围绕中心呈发散状分布的单层反射板(32)组成,每个反射板(32)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5),所述反射器(3)的上、下端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下支撑板(71、72),上支撑板(71)上方设置有顶盖(6),所述反射板(32)端部设置有贯通反射器上、下端面的通孔(33),发热管连接导线(9)设置在所述通孔(33)中,所述反射器(3)上方及下方的炉体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上、下气孔(10、11)与所述端面通孔(33)相贯通。
3.一种新型电取暖炉,包括底座(1),底座(I)上设置有炉体(2),所述炉体(2)包括反射器(3)及反射器外围的防护网(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3)由多个围绕中心呈发散状分布的单层反射板(32)组成,每个反射板(32)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5),所述反射器(3)的上、下端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下支撑板(71、72),上支撑板(71)上方设置有顶盖(6),所述反射器中心的立柱为中空立柱(31),所述反射板(32)端部设置有贯通反射器上、下端面的通孔(33),发热管连接导线(9)设置在所述中空立柱(31)及通孔(33)中,所述反射器(3)上方及下方的炉体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上、下气孔(10、11)与所述中空立柱(31)及端面通孔(33)相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新型电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孔(10)设置在上支撑板(71)与顶盖(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新型电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孔(11)设置在下支撑板(72 )与底座(I)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新型电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孔(11)设置在底座(I)下方,所述底座(I)架空离地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取暖炉,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炉体,炉体包括反射器及反射器外围的防护网,反射器由多个围绕中心呈发散状分布的单层反射板组成,每个反射板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所述反射器的上、下端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上方设置有顶盖,反射器中心的立柱为中空立柱,发热管连接导线设置在所述中空立柱中;或者,反射板端部设置有贯通反射器上、下端面的通孔,发热管连接导线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或者,发热管连接导线设置在所述中空立柱及反射器通孔中;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发热管连接导线的安装有效利用了空间,在便于产品布线的同时又实现了隐蔽安装,且上、下气孔的存在实现了导线的有效散热,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F24D13/00GK202561880SQ2012201448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5日
发明者任建华, 吴建国, 陈振声 申请人:任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