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144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态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态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调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用家电,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南方,空调更为普遍。当将空调的温度设置的较低时,使得室内与室外具有较大的温差,这极易使人感冒。另外,长期在空调下工作或生活会使人患“空调病”,而且,温度调得过低也增大了电能的消耗,造成极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动态空调系统,旨在降低室内外温差,同时保证人体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态空调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动态末端送风口,以及分别与该控制器连接的空调子系统、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和温度传感装置。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装置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室内外温差为4至TC。优选地,所述空调子系统制热的下限温度为16°C,所述空调子系统制冷的上限温度为28°C。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空调子系统和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的工作状态,使室内、外温差始终保持在4至7°C之间,降低了患“空调病”的几率。另外,动态末端送风口可加大送风风力,送出的风为模拟自然风,达到在温度提升的情况下,舒适度不降反升的效果。既提高人体舒适度,同时又大幅节能降耗。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态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态空调系统中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态空调系统。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态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态空调系统中空调内循环气流系统的结构不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动态空调系统包括控制装置10、空调系统20、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30和温度传感装置。其中,空调子系统20、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30和温度传感装置均与控制装置10连接,温度传感装置用于采集室内外的温度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10,控制装置根据温度传感装置采集到的室内外的温度信息控制空调子系统20和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30的工作状态。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30还包括一动态末端送风口 31,该动态末端送风口 31可加大送风风力,送出的风为模拟自然风,达到在温度提升的情况下,舒适度不降反升的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温度传感装置包括一用于测量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41和一用于测量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传感器42。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在接收到室内温度传感器41和室外温度传感器42所采集到的室内、外温度信息后,通过控制空调子系统20和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30的功率将室内、外温差控制在4至7°C,以降低室内外温差,起到防止因温差大而使人生病,增强人体舒适感。在上述实施例中,空调子系统20制热的下限温度为16°C,空调子系统20制冷的上限温度为28°C,以保证正常的制热和制冷的需要。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装置10控制空调子系统20和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30的工作状态,使室内、外温差始终保持在4至7°C之间,降低了患“空调病”,的几率。另外,动态末端送风口 31可大送风风力和风速,送出的风为模拟自然风,达到在温度提升的情况下,舒适度不降反升的效果。既提高人体舒适度,同时又大幅节能降耗。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动态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动态末端送风口,以及分别与该控制器连接的空调子系统、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和温度传感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装置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室内外温差为4至7V。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子系统制热的下限温度为16°C,所述空调子 系统制冷的上限温度为28°C。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动态空调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动态末端送风口,以及分别与该控制器连接的空调子系统、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和温度传感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空调子系统和空调内循环气流子系统的工作状态,使室内、外温差始终保持在4至7℃之间,降低了患“空调病”的几率。另外,动态末端送风口可加大送风风力,送出的风为模拟自然风,达到在温度提升的情况下,舒适度不降反升的效果。既提高人体舒适度,同时又大幅节能降耗。
文档编号F24F11/02GK202915516SQ20122051632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0日
发明者南京钰 申请人:深圳市华森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