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236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节能空调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空调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空调的能耗占生产工厂用能的三分之一以上、综合大楼用能的将近一半,住宅用能的一半以上,空调设备的节能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0003]如图2所示,传统空调的空气循环都是采用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混合在一起调节温度和湿度的方式,室外空气通过第一换热器61预热或者预冷后,再由第二换热器62调节湿度,调节湿度时需要过度冷却,然后再由第三换热器63将过度冷却的空气加热调整到需要的温度,最后同室内空间64内的空气混合在一起。传统空调的缺陷在于1)夏季时为了调节室内湿度而采取过度冷却,而后又通过加热回调到需要的温度,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2)冬季时由于不需要制冷,第二换热器62没有发挥作用,存在着运行效率低的缺陷。发明内容[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节省能源,且运行效率高的节能空调。[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节能空调,包括用于制取热量的制热单元,用于制取冷量的制冷单元,及多个热交换器;[0006]所述制热单元、制冷单元均设有介质输出口及介质回入口 ;[0007]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有四个,分别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第四热交换器;[0008]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气侧介质出口依次经第二热交换器的气侧换热腔、第三热交换器的气侧换热腔,接到第四热交换器的气侧介质进口 ;[0009]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二出口阀接到制冷单元的介质输出口, 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二回液阀接到制冷单元的介质回入口;[0010]所述第四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四出口阀接到制热单元的介质输出口, 第四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四回液阀接到制热单元的介质回入口;[0011]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三出口阀接到第四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第三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三回液阀接到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 Π ;[0012]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一出口阀接到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第一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一回液阀接到制热单元的介质回入口;[0013]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接到第一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第三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依次经一循环泵、一循环控制阀接到第一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湿度传感器,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0015]所述第二回液阀、第四回液阀、第一出口阀均为电磁阀;[0016]所述湿度传感器接到第二回液阀的电气控制端;[0017]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接到第四回液阀、第二回液阀及第一出口阀的电气控制端;[0018]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接到第二回液阀及第四回液阀的电气控制端。[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气侧换热腔内设有加湿器。[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空调,充分利用了室外空气的温湿度特点,吸收其中部分的热能用于再加热,从而节约了一部分后续加热的能量,能节省能源,而且每一个换热器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能提高空调的运行效率。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2是传统空调的结构不意图;[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能空调采用夏季模式工作的流程图;[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能空调采用冬季模式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节能空调,包括用于制取热量的制热单元5,用于制取冷量的制冷单元6,及多个热交换器;[0027]所述制热单元5、制冷单元6均设有介质输出口及介质回入口 ;[0028]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有四个,分别为第一热交换器1、第二热交换器2、第三热交换器3、第四热交换器4;[0029]所述第一热交换器I的气侧介质出口依次经第二热交换器2的气侧换热腔、第三热交换器3的气侧换热腔,接到第四热交换器4的气侧介质进口 ;[0030]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二出口阀14接到制冷单元6的介质输出口,第二热交换器2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二回液阀15接到制冷单元6的介质回入 Π ;[0031]所述第四热交换器4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四出口阀7接到制热单元5的介质输出口,第四热交换器4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四回液阀8接到制热单元5的介质回入口 ;[0032]所述第三热交换器3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三出口阀10接到第四热交换器3的液侧介质出口,第三热交换器3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三回液阀11接到第二热交换器2的液侧介质进口;[0033]所述第一热交换器I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一出口阀12接到第二热交换器2的液侧介质出口,第一热交换器I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一回液阀9接到制热单元5的介质回入口 ;[0034]所述第三热交 换器3的液侧介质进口接到第一热交换器I的液侧介质出口,第三热交换器3的液侧介质出口依次经一循环泵16、一循环控制阀13接到第一热交换器I的液侧介质进口。[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湿度传感器22,及第一温度传感器21、第二温度传感器 20 ;[0036]所述第二回液阀15、第四回液阀8、第一出口阀12均为电磁阀;[0037]所述湿度传感器22接到第二回液阀15的电气控制端;[0038]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分别接到第四回液阀8、第二回液阀15及第一出口阀12 的电气控制端;[0039]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0分别接到第二回液阀15及第四回液阀8的电气控制端。[00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热交换器3的气侧换热腔内设有加湿器17。[00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将第一热交换器I的气侧介质进口接到室外环境,将 第四热交换器4的气侧介质出口接到室内环境19,将湿度传感器22、第一温度传感器21安 装在室内环境19中,将第二温度传感器20安装在第二热交换器2的气侧介质出口。[0042]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以下两种工作模式[0043]I)夏季模式[0044]当室外气温大于27°C时,启用夏季模式,此时开启第四出口阀7、第四回液阀8、第 二出口阀14、第二回液阀15、循环控制阀13、循环泵16,关闭第三出口阀10、第三回液阀11、第一出口阀12、第一回液阀9,此时第一热交换器I液侧与第三热交换器3的液侧形一 条封闭回路;[0045]室外热空气从第一热交换器I的气侧介质进口进入第一热交换器I气侧,再依次 流经第二热交换器2的气侧、第三热交换器3的气侧、第四热交换器4的气侧,最后从第四 热交换器4的气侧介质出口流出,进入到室内环境19 ;[0046]室外热空气进入第一热交换器I气侧后,与第一热交换器I液侧的热交换介质换 热后降温,实现预冷,第一热交换器I液侧的热交换介质吸热升温后在循环泵16动力作用 下进入第三热交换器3的液侧;[0047]预冷后的空气进入第二热交换器2气侧后,吸收第二热交换器2液侧的热交换介 质的冷量,转变为过度冷却的空气,第二热交换器2液侧的热交换介质吸收气侧空气的热 量后回入制冷单元6,由制冷单元6制冷后再度输出到第二热交换器2液侧;[0048]过度冷却的空气进入第三热交换器3气侧后,吸收第三热交换器3液侧的热交换 介质的热量后升温,实现预热,第三热交换器3液侧的热交换介质吸收气侧空气的冷量后, 在循环泵16动力作用下回入第一热交换器I气侧,参与下一换热循环;[0049]预热后的空气进入第四热交换器4气侧后,吸收第四热交换器4液侧的热交换介 质的热量,升温至室内环境19所需的温度后,从第四热交换器4的气侧介质出口流出,进入 到室内环境19,第四热交换器4液侧的热交换介质吸收气侧空气的冷量后回入制热单元5, 由制热单元5制热后再度输出到第四热交换器4液侧;[0050]当湿度传感器22监测到室内环境19的湿度超过设定值时(比如湿度超过65%),即 输出相应信号至第二回液阀15,使第二回液阀15的开度增大,从而使制冷单元6输出的冷 量增加,加大对空气的制冷效果,当湿度传感器22监测到室内环境19的湿度未超过设定值 时(比如湿度小于65%),即输出相应信号至第二回液阀15,使第二回液阀15的开度回复至 初始状态;[0051]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1监测到室内环境19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比如温度超过 26°C),即输出相应信号至第二回液阀15,使第二回液阀15的开度增大,从而使制冷单元6 输出的冷量增加,加大对空气的制冷效果;[0052]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1监测到室内环境19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比如温度低于 25°C),即输出相应信号至第二回液阀15,使第二回液阀15的开度减小,从而使制冷单元6 输出的冷量减小,降低对空气的制冷效果;[0053]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0监测到第二热交换器2的气侧介质出口的温度低于设定值 时(比如温度低于18°C),即输出相应信号至第四回液阀8及第二回液阀15,使第四回液阀 8的开度增大,使第二回液阀15的开度减小,从而使制冷单元6输出的冷量减小,降低对空 气的制冷效果,使制热单元5输出的热量增加,增加对空气的制热效果;[0054]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1监测到室内环境19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比如温度高于 22°C),即输出相应信号至第四回液阀8,使第四回液阀8的开度减小,从而使制热单元5输 出的热量减少,降低对空气的制热效果;[0055]2)冬季模式[0056]当室外气温小于18°C时,启用冬季模式,此时开启第四出口阀7、第一回液阀9、第 三出口阀10、第三回液阀11、第一出口阀12,关闭第四回液阀8、第二出口阀14、第二回液 阀15、循环控制阀13、循环泵16 ;此时四个热交换器的液侧与制热单元5形成了一条封闭 回路;[0057]制热单元5输出的热量依次流经四个热交换器的液侧后,再回流入制热单元5 ;[0058]室外冷空气从第一热交换器I的气侧介质进口进入第一热交换器I气侧,再依次 流经第二热交换器2的气侧、第三热交换器3的气侧、第四热交换器4的气侧,最后从第四 热交换器4的气侧介质出口流出,进入到室内环境19 ;[0059]室外冷空气在流经各个热交换器气侧时,与各个热交换器液侧的接交换介质进行 分级热交换,温度顺次提升,充分提高了交换效率;[0060]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1监测到室内环境19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比如温度低于 18°C),即输出相应信号至第一出口阀12,使第一出口阀12的开度增大,从而使制热单元5 输出的热量增加,增加对空气的制热效果;[0061]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1监测到室内环境19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比如温度超过 22°C),即输出相应信号至第一出口阀12,使第一出口阀12的开度减小,从而使制热单元6 输出的热量减少,降低对空气的制热效果;[0062]冬季气候干燥,一般湿度都低于65%,不需要特意控制湿度。[0063]通常当室外温度在15°C 27°C之间时,人的体感温度适宜,可以不开空调。[00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比传统空调,预计可节省10%左右的电能。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空调,包括用于制取热量的制热单元,用于制取冷量的制冷单元,及多个热交换器;所述制热单元、制冷单元均设有介质输出口及介质回入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有四个,分别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第四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气侧介质出口依次经第二热交换器的气侧换热腔、第三热交换器的气侧换热腔,接到第四热交换器的气侧介质进口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二出口阀接到制冷单元的介质输出口,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二回液阀接到制冷单元的介质回入口;所述第四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四出口阀接到制热单元的介质输出口,第四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四回液阀接到制热单元的介质回入口;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三出口阀接到第四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第三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三回液阀接到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经一第一出口阀接到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第一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经一第一回液阀接到制热单元的介质回入口;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接到第一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第三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依次经一循环泵、一循环控制阀接到第一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湿度传感器,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回液阀、第四回液阀、第一出口阀均为电磁阀;所述湿度传感器接到第二回液阀的电气控制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接到第四回液阀、第二回液阀及第一出口阀的电气控制端;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接到第二回液阀及第四回液阀的电气控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气侧换热腔内设有加湿器。
专利摘要一种节能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节能的技术问题。该空调包括制热单元、制冷单元,及四个热交换器;所述四个热交换器的气侧依次串接;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侧经阀门接到制冷单元,第四热交换器的液侧经阀门接到制热单元;第三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接到第一、第四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第三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经阀门接到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并经一循环泵、一循环控制阀接到第一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第一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进口经阀门接到第二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第一热交换器的液侧介质出口经阀门接到制热单元的介质回入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能节省能源,且运行效率高。
文档编号F24F11/02GK202885219SQ20122054987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居素伟, 陆为明, 陈宇伟, 朱佳骏 申请人:上海京瓷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