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及带有该固定装置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583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及带有该固定装置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网布固定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及带有该固定装置的空调。
背景技术
在许多带有加湿器的工业品上,普遍会设置有防尘网、过滤网、加湿网布等,以隔绝空气中的灰尘,但是当防尘网、过滤网、加湿网布等之类的隔尘装置附着大量的灰尘需要拆卸清洁时,以目前的安装方式,相关工作人员拆装时颇为麻烦费事。如中国专利ZL201120124677.8,其在2011年4月25日申请公开了一种过滤网固定装置,包括有两个支架,该两个支架分别安装至过滤网相对的两侧,固定并支撑过滤网,另外,每个支架的一条侧边上具有两个弹片,该两个弹片用于固定过滤网,该两个弹片对过滤网施加弹力并且二者之间具有摩擦力,从而通过这两种力固定过滤网,固定好后,便可将过滤网固定装置设置于相关器具上。虽然,该过滤网固定装置能较好地固定过滤网,但是当过滤网需要拆卸清洁或维修时,需要将该过滤网固定装置从器具上拆卸下来,之后,再拆卸过滤网方能进行相关操作,因此,于需要清洁或更换过滤网时,仍显得麻烦费事,另外,该固定装置只适于过滤网这类硬性隔尘装置,不适于网布之类的隔尘装置,应用范围显得较为狭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拆装不方便、应用范围狭小的问题。另外,还提供一种带有该加湿网布固定装置的空调,以解决目前空调更换加湿网布麻烦费事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包括加湿网布支架及基座,所述加湿网布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呈卡合配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还设有供所述加湿网布容置的容置部及与该容置部连通的通孔;所述基座设有供所述加湿网布支架安装于其上的固定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凸伸有卡凸,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开设有与该卡凸对应卡合的卡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卡凸与所述卡孔的卡合而卡合;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凸伸有三个所述卡凸并且该三个卡凸间隔等距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对应地开设有三个所述卡孔。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包括上基座及下基座,所述上基座通过上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加湿网布支架的上端,所述下基座通过下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加湿网布支架的下端;[0010]优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连接所述上基座与所述下基座之间的挡块,该挡块于其表面开设有第一阵列通孔;优选地,所述上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及与该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上基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加湿网布支架的上端;所述下连接机构包括第三连接部及与该第三连接部配合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下基座,所述第四连接部设于所述加湿网布支架的下端;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上滑轨或上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为上凹槽或上滑轨;所述第三连接部为下滑轨或下凹槽,所述第四连接部对应为下凹槽或下滑轨;优选地,所述通孔为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表面开设的第二阵列通孔,该第二阵列通孔与所述第一阵列通孔相连通。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加湿网布支架还包括用于拿取的手柄,该手柄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一种空调,包括进风栅,所述进风栅上安装有上述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其中,通过设置有加湿网布支架,以便于加湿网布的放置,然后,再借由基座固定加湿网布支架以组装成加湿网布固定装置,从而便于相关人员安装加湿网布于工业品上,而且,于需要清洁或更换加湿网布时,相关人员只要从基座上拆卸出加湿网布支架,便可轻松地处理加湿网布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安装于空调上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的示意图,以显示加湿网布支架与基座的连接关系;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的基座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的加湿网布支架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A的放大图。图中:1、空调;10、加湿网布固定装置;20、加湿网布支架;21、第一支撑件;211、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212、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2121、卡孔;22、第二支撑件;221、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222、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2221、卡凸;23、容置部;24、通孔;241、第二阵列通孔;25、手柄;30、基座;31、上基座;32、下基座;33、固定部;34、挡块;341、第一阵列通孔;40、上连接机构;41、第一连接部;41a、上滑轨;42、第二连接部;42a、上凹槽;50、下连接机构;51、第三连接部;51a、下滑轨;52、第四连接部;52a、下凹槽;60、进风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10,包括加湿网布支架20及基座30,加湿网布支架20包括第一支撑件21及第二支撑件22,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211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221,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212与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222呈卡合配置,第一支撑件21与第二支撑件22之间还设有供加湿网布容置的容置部23及与该容置部23连通的通孔24 ;基座30设有供加湿网布支架20安装于其上的固定部33。其中,通过设置有加湿网布支架20,以便于加湿网布的放置,然后,再借由基座30固定加湿网布支架20以组装成加湿网布固定装置10,从而便于相关人员安装加湿网布于工业品上,而且,于需要清洁或更换加湿网布时,相关人员只要从基座上拆卸出加湿网布支架20,便可轻松地处理加湿网布的问题。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222凸伸有卡凸2221,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212开设有与该卡凸2221对应卡合的卡孔2121,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212与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222通过卡凸2221与卡孔2121的卡合而卡合;利用卡凸2221与卡孔2121的卡合方式,轻松简单地使到第一支撑件21及第二支撑件22卡合连接,保证设于容置部23的加湿网布牢固设置,有效地避免松开脱落,同时卡凸2221与卡孔2121的卡合方式也便于第一支撑件21与第二支撑件22之间的打开,从而方便加湿网布的更换。优选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222凸伸有三个卡凸2221并且该三个卡凸2221间隔等距地设置,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212对应地开设有三个卡孔2121。其中,在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222、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212的上中下位置上对应设置卡凸2221、卡孔2121,较佳地保证第一支撑件21与第二支撑件22之间的固接。请参阅图5所示,基座30包括上基座31及下基座32,上基座31通过上连接机构40连接于加湿网布支架20的上端,下基座32通过下连接机构50连接于加湿网布支架20的下端;通过设置有上基座31及下基座32,有利于加湿网布支架20与基座30的连接。优选地,基座30还包括连接上基座31与下基座32之间的挡块34,该挡块34于其表面开设有第一阵列通孔341 ;其中,通过设置有挡块34,进一步增加基座31的稳定性,同时,也基座31的拿取。具体地,上连接机构40包括第一连接部41及与该第一连接部41配合的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设于上基座31,第二连接部42设于加湿网布支架20的上端;下连接机构50包括第三连接部51及与该第三连接部51配合的第四连接部52,第三连接部51设于下基座32,第四连接部52设于加湿网布支架20的下端。优选地,第一连接部41为上滑轨41a或上凹槽42a,第二连接部42对应为上凹槽42a或上滑轨41a ;第三连接部51为下滑轨51a或下凹槽52a,第四连接部52对应为下凹槽52a或下滑轨51a。具体为,第一连接部41为上滑轨41a时,第二连接部42为上凹槽42a,同理地,第一连接部41为上凹槽42a时,第二连接部42为上滑轨41a ;第三连接部51为上滑轨51a时,第四连接部52为上凹槽52a,同理地,第三连接部51为上凹槽52a时,第四连接部52为上滑轨51a。其中,本案采用的方案为:第一连接部41为上滑轨41a、第二连接部42为上凹槽42a、第三连接部51为上滑轨51a、第四连接部52为上凹槽52a,但本案的实施不以此为限。另外,通过滑轨与凹槽的配合方式,不但能够使加湿网布支架20固定于固定部33上,还便于加湿网布支架20从基座30上抽出。具体地,通孔24为于第一支撑件21及第二支撑件22的表面开设的第二阵列通孔241,该第二阵列通孔241与第一阵列通孔341相连通,其中,第二阵列通孔241与第一阵列通孔341相连通的设置,较佳地保证加湿网布对空气中灰尘的隔绝。请参阅图3所示,加湿网布支架20还包括用于拿取的手柄25,该手柄25设于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2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1,包括进风栅60,进风栅60上安装有上述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10。下面结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10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在图6及图7中,当需要安装加湿网布时,分别打开三个卡凸2221与三个卡孔2121之间的卡合,然后使第一支撑件21与第二支撑件22之间打开,接着,往加湿网布支架20上的容置部放入加湿网布,放好后,再分别卡合三个卡凸2221与三个卡孔2121,完后,便可通过手柄25提起加湿网布支架20,并使其从基座30的侧端置入其固定部33,并通过上连接部40与下连接部50固定加湿网布支架20,具体为,当加湿网布支架20进入固定部时,设于加湿网布支架20上端及下端对应的上凹槽42b、下凹槽52b分别对准设于上基座31上的上滑轨41a、下基座32上的下滑轨51a,从而使到加湿网布支架20沿着滑轨进入固定部33。之后,便可将整个加湿网布固定装置10安装在空调I的进风栅60,如图1及图2所示,当然,也可先将基座30安装在空调I的进风栅60上,然后再将放置有加湿网布的加湿网布支架20固定于基座30的固定部33即可。若需要更换加湿网布,先拆出空调I的相关部件,然后在进风栅60的侧端位置处(图2所示),分别通过手柄25抽出加湿网布支架20,接着,再分别松开加湿网布支架20上的三个卡凸2221与三个卡孔2121的卡合,再使第一支撑件21与第二支撑件22之间打开,并取出内置于容置部24的加湿网布替换即可,接着,将已替换加湿网布的加湿网布支架20卡合好,之后,便可将各个处理好的加湿网布支架20重新固定于基座30的固定部33上,至此,便完成了加湿网布的替换操作。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湿网布支架,所述加湿网布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呈卡合配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还设有供所述加湿网布容置的容置部及与该容置部连通的通孔;及 基座,所述基座设有供所述加湿网布支架安装于其上的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凸伸有卡凸,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开设有与该卡凸对应卡合的卡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卡凸与所述卡孔的卡合而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凸伸有三个所述卡凸并且该三个卡凸间隔等距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对应地开设有三个所述卡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上基座及下基座,所述上基座通过上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加湿网布支架的上端,所述下基座通过下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加湿网布支架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连接所述上基座与所述下基座之间的挡块,该挡块于其表面开设有第一阵列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及与该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上基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加湿网布支架的上端;所述下连接机构包括第三连接部及与该第三连接部配合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下基座,所述第四连接部设于所述加湿网布支架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上滑轨或上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为上凹槽或上滑轨;所述第三连接部为下滑轨或下凹槽,所述第四连接部对应为下凹槽或下滑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表面开设的第二阵列通孔,该第二阵列通孔与所述第一阵列通孔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网布支架还包括用于拿取的手柄,该手柄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
10.一种空调,包括进风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栅上安装有上述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加湿网布固定装置,包括加湿网布支架及基座,加湿网布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呈卡合配置,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还设有供加湿网布容置的容置部及与该容置部连通的通孔;基座设有供加湿网布支架安装于其上的固定部。其中,通过设置有加湿网布支架,以便于加湿网布的放置,而且,于需要清洁或更换加湿网布时,相关人员只要从基座上拆卸出加湿网布支架,便可轻松地处理加湿网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有该加湿网布固定装置的空调。
文档编号F24F13/00GK202955834SQ20122068209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赵若尘, 矫立涛, 李雄威, 郝本华, 雷永锋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