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排火道燃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851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形排火道燃气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炊事炉具,主要涉及一种燃气炉。
背景技术
由于燃气炉具结构设计上的原因,现有燃气炉具在燃气燃烧加热锅勺等炊具和烹饪作业时,其燃气燃烧火焰均从炉具与锅勺侧壁面间隙之间上升排出,不仅使厨师作业环境变劣,温度高,安全性差,污染环境,而且燃气热量大量损失,造成能源浪费,生产成本提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环形排火道燃气炉,达到节约能源、提高热能利用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改善作业条件、保证作业安全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形排火道燃气炉包括炉壳体及配装在炉壳体上的蜂窝陶瓷板和燃气混合输送器,在炉壳体上侧外部上密封配装环形壁,在炉壳体与环形壁之间构成环形火道,在炉壳体里侧部的侧壁上、位于蜂窝陶瓷板上端面侧上方部位处开设进火孔,所述进火孔将炉壳体内位于蜂窝陶瓷板上方的燃烧腔室与环形火道连通,在环形壁里侧部的侧壁上、位于与进火孔相邻部位处开设排气孔,所述的排气孔将环形火道与大气连通,在环形火道里侧部位内、位于排气孔与进火孔的环形近距离部位之间配装封隔板。在燃气混合输送器的上端部上设有径向豁口。本发明采用在燃气炉具的炉壳体上增设环形火道结构设计,改变了现有燃气炉具上燃气火焰从锅勺侧壁与炉具之间间隙处无序直接排出的现象,实现了燃气炉具燃烧火焰的集中有序排放,不仅提高了火焰的热交换率,节约能源,降低作业成本,而且减轻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厨师工作条件,安全性好,本炉具具有结构新颖、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廉,使用可靠、节能效果显著的特点。本炉具还可以用于燃油燃料炉具上,适用范围广。


图1是环形排火道燃气炉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图中件号说明:1、炉壳体、2、环形壁、3、排气孔、4、封隔板、5、进火孔、6、蜂窝陶瓷板、7、环形火道、
8、燃气混合输送器、9、燃烧腔室、IO、径向豁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环形排火道燃气炉包括炉壳体I及配装在炉壳体I上的蜂窝陶瓷板6和燃气混合输送器8,在炉壳体I上侧外部上密封配装环形壁2,在炉壳体I与环形壁2之间构成环形火道7,在炉壳体I里侧部的侧壁上、位于蜂窝陶瓷板6上端面侧上方部位处开设进火孔5,所述进火孔5将炉壳体I内位于蜂窝陶瓷板6上方的燃烧腔室9与环形火道7连通,在环形壁2里侧部的侧壁上、位于与进火孔5相邻部位处开设排气孔3,所述的排气孔3将环形火道7与大气连通,在环形火道7里侧部位内、位于排气孔3与进火孔5的环形近距离部位之间配装封隔板4。在燃气混合输送器8的上端部上设有径向豁口 10。使用时,将锅勺置于炉壳体I上端部上,由燃气混合输送器8送入的燃气混合气体通过蜂窝陶瓷板6后在燃烧腔室9内燃烧发热,其火焰和热量反复加热锅勺体和炉壳体1,此后部份燃气火焰和热量从进火孔5进入环形火道7内,经排气孔3排至大气中。在部份燃气火焰和热量流动通过环形火道7过程中,其余热又与炉壳体I进行热交换,加热炉壳体I使其升温和保温,达到提高热效率和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燃气火焰经过环形火道7后,火焰全部消除,其余热全部从炉壳体I背离厨师里侧有序排出,既提高了炉具作业的安全性,又改善了厨师工作条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环形排火道燃气炉,包括炉壳体(I)及配装在炉壳体(I)上的蜂窝陶瓷板(6)和燃气混合输送器(8),其特征在于在炉壳体(I)上侧外部上密封配装环形壁(2),在炉壳体(I)与环形壁(2)之间构成环形火道(7),在炉壳体(I)里侧部的侧壁上、位于蜂窝陶瓷板(6)上端面侧上方部位处开设进火孔(5),所述进火孔(5)将炉壳体(I)内位于蜂窝陶瓷板(6)上方的燃烧腔室(9)与环形火道(7)连通,在环形壁(2)里侧部的侧壁上、位于与进火孔(5)相邻部位处开设排气孔(3),所述的排气孔(3)将环形火道(7)与大气连通,在环形火道(7)里侧部位内、位于排气孔(3)与进火孔(5)的环形近距离部位之间配装封隔板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排火道燃气炉,其特征在于在燃气混合输送器(8)的上端部上设有径向豁口(10)。
全文摘要
环形排火道燃气炉属于炊事炉具;在炉壳体上侧外部上密封固装环形壁,在炉壳体与环形壁之间构成环形火道,在炉壳体里侧部位的侧壁上、位于蜂窝陶瓷板上端面侧上方部位处开设进火孔,所述进火孔将炉壳体内位于蜂窝陶瓷板上方的燃烧腔室与环形火道连通,在环形壁里侧部位的侧壁上、位于与进火孔相邻部位处开设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将环形火道与大气连通,在环形火道里侧部位内、位于排气孔与进火孔的环形近距离部位之间配装封隔板;本炉结构新颖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热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环境污染轻,厨师操作劳动条件好,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F24C3/04GK103115385SQ2013100781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2日
发明者杜博韬 申请人:杜博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