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水式集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3214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水式集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储水式集热模块。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真空集热管、构架系统及尾托,尾托固定于构架系统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储水式联箱,所述的真空集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水式联箱及尾托联接,所述的储水式联箱固定于构架系统上,所述的储水式联箱上设置有上/水口及循环水入口;本实用新型在于:可实现储水式联箱内的水实现自动循环,具有独立循环的工作能力,无需配置储水箱、循环泵等辅助系统即能自成热水系统,大大降低了能量的损耗,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
【专利说明】一种储水式集热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利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储水式集热模块。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将水从低温度加热到高温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目前在国内安装的绝大部分是紧凑式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太阳热水器的利用主要是以建筑为载体的,紧凑式太阳热水器很不适合在屋面上安装:一是视觉效果不好,影响建筑美观;二是很难与建筑进行完美的结合等,限制了它的推广和使用。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基本采用分离式太阳热水器,分离式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由于具有水量充足、多点供水、节能安全等特性,以及在经济费用、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综合优势,是缓解能源危机的一种更有效的热水供应技术,更适合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中应用推广。
[0004]而现有的分离式太阳热水器,在集热这一环节,为了增加太阳能热水器容量,分离式热水器是将集热器与水箱分开,不采用落水式工作方式,扩大了使用范围。而在此过程中,需要采用循环泵等辅助系统对水进行循环,大大耗损了电能,且结构复杂,不易安装于屋顶等处,不易推广,且分离类型的集成方式即水箱与集热器分离设置,增加了集热系统热损失,降低了系统的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且结构简单的储水式集热模块。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储水式集热模块,包括真空集热管、构架系统及尾托,尾托固定于构架系统上,还包括有储水式联箱,所述的真空集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水式联箱及尾托联接,所述的储水式联箱及尾托固定于构架系统上,真空集热管与储水式联箱的连接点高于真空集热管与尾托的连接点,所述的储水式联箱上设置有上/下水口及循环水入口。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下水口及循环水入口沿储水式联箱的长度方向相向设置,且上/下水口沿竖直方向高于循环水入口设置,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有助于水在该模块内自然循环。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储水式联箱设置有测温口,该测温口内设置有测温传感器,所述的测温传感器置入测温盲管内,测温盲管深入储水式联箱内设置。
[0009]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储水式联箱设置有可选配的电加热器。
[0010]其中,储水式联箱的容积与真空集热管的集热面积相适配,储水式联箱的上/下水口可与热水网的进水管联接,储水式联箱上端的循环水入口,该循环水入口可与热水网的回水管联接,构成一个整体的循环管道,测温传感器置于测温口内,可选配的电加热器可接于控制柜中的电源,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系统,可选配的电加热器可受控制系统控制,构架系统与安装支架联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储水式联箱内的水实现自动循环,具有独立循环的工作能力,无需配置储水箱、循环泵等辅助系统即能自成热水系统,大大降低了能量的损耗,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上述的测温传感器可对储水式联箱内的水温进行测量,时刻监测储水式联箱内的水温;可选配的电加热器可对储水式联箱内的水进行二次加热,已达到使用者所需的水温,提高了使用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一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一种储水式集热模块,包括真空集热管1、构架系统8及尾托9,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储水式联箱2,所述的真空集热管I的两端分别与储水式联箱2及尾托9联接,所述的储水式联箱2及尾托9固定于构架系统上,真空集热管I与储水式联箱2的连接点高于真空集热管I与尾托9的连接点,所述的储水式联箱2上设置有上/下水口 6及循环水入口 7,(其中上/下水口仅为一流水通道,该流水通道参与上水及下水等过程,故描述为上/下水口),所述的上/下水口 6及循环水入口 7沿储水式联箱2的长度方向相向设置,且上/下水口 6沿竖直方向高于循环水入口7设置,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有助于水在该模块内自然循环。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储水式联箱2设置有测温口,该测温口内设置有测温传感器4,所述的测温传感器4置入测温盲管内,测温盲管深入储水式联箱2内设置,所述的储水式联箱2设置有可选配的电加热器3,且该可选配的电加热器3位于上/下水口 6的上部设置。
[0018]其中,储水式联箱的容积与真空集热管的集热面积相适配,储水式联箱的上/下水口可与热水网的进水管联接,储水式联箱上端的循环水入口,该循环水入口可与热水网的回水管联接,构成一个整体的循环管道,测温传感器置于测温口内,可选配的电加热器可接于控制柜中的电源,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系统,可选配的电加热器可受控制系统控制,构架系统与安装支架联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储水式联箱内的水实现自然循环,具有独立循环的工作能力,无需配置储水箱、循环泵等辅助系统即能自成热水系统,大大降低了能量的损耗,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上述的测温传感器可对储水式联箱内的水温进行测量,时刻监测储水式联箱内的水温;可选配的电加热器可对储水式联箱内的水进行二次加热,以达到使用者所需的水温,提高了使用性能。
[0020]综上所述,(I)、具有与集热面积相匹配的储水式联箱,配合上/下水口及循环水入口,自成循环系统,具有紧凑式太阳能热水器的高效率和横插管集热模块安装适应性的优势;(2)、集成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时,不需强制循环系统,也不同于原来的分离式集成的自然循环方式,有效提高整个热水系统的热效率;(3)、具有集成系统简单、省时、省料的优势;(4)、每个集热模块自成循环系统,不需循环机械,大大节约整个热水系统的运行费用。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储水式集热模块,包括真空集热管、构架系统及尾托,尾托固定于构架系统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储水式联箱,所述的真空集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水式联箱及尾托联接,所述的储水式联箱上设置有上/下水口及循环水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式集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式联箱设置有测温口,该测温口内设置有测温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水式集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式联箱设置有可选配的电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水式集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水口及循环水入口沿储水式联箱的长度方向相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水式集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传感器放置于测温盲管内,测温盲管深入储水式联箱内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水式集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式联箱及尾托固定于构架系统上,真空集热管与储水式联箱的连接点高于真空集热管与尾托的连接点。
【文档编号】F24J2/40GK203478638SQ20132022475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6日
【发明者】江希勤, 张子涵, 徐永厚, 李德亮, 秦帅 申请人:浙江桑乐数字化太阳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