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042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风道蜗壳、对应第一风道设置的第一贯流风轮、对应第二风道设置的第二贯流风轮、用于控制第一贯流风轮转动的第一电机和用于控制第二贯流风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贯流风轮朝向第一电机的上端端面到所述第一电机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朝向第二电机的上端端面到所述第二电机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防止了贯流风轮安装位置对调,降低了空调器的装配难度。
【专利说明】空调器【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现有的双贯流空调器包括风道蜗壳,该风道蜗壳内设有两风道,每一个风道内均对应设有与之匹配的贯流风轮,每个贯流风轮匹配有电机,且电机都安装在两贯流风轮的同一侧,安装时若将两贯流风轮对调,则会造成空调器的出风口送风失效,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两贯流风轮未设置有标识性防止安装对调的结构,因此在安装时,安装人员无法区分贯流风轮是否安装正确;当贯流风轮的安装位置对调时,安装人员需重新拆卸并安装,从而增加了空调器装配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旨在防止贯流风轮安装位置对调,降低空调器的装配难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风道蜗壳、对应第一风道设置的第一贯流风轮、对应第二风道设置的第二贯流风轮、用于控制第一贯流风轮转动的第一电机和用于控制第二贯流风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贯流风轮朝向第一电机的上端端面到所述第一电机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朝向第二电机的上端端面到所述第二电机的距离。
[0005]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风道蜗壳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设有容置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容置腔和容置第二电机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在第一贯流风轮轴向方向错位设置。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贯流风轮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适配的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螺钉,且所述第一螺钉设置在第一贯流风轮内部;所述第二贯流风轮设有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适配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凸出第二贯流风轮的端面的外壁设有螺孔和与所述螺孔适配的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螺孔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风道蜗壳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一容置腔的第一连通通道,以及用于连通第二风道和第二容置腔的第二连通通道,且所述第一轴套设于第一连通通道内,第二轴套设于第二连通通道内。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套的外径等于第二轴套的外径;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一轴套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第二轴套中心到第二螺钉远离第二轴套的顶端端面距离的两倍;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轴套中心到第二螺钉远离第二轴套的顶端端面距离的两倍。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朝向所述风道蜗壳的底端设有第一减震橡胶,所述第一电机的顶端设有第二减震橡胶。[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橡胶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或第二减震橡胶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一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凸块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块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
[0011 ]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朝向所述风道蜗壳的底端设有第三减震橡胶,所述第二电机的顶端设有第四减震橡胶。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三减震橡胶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或第四减震橡胶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凸块,所述第二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凸块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块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一定位片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二定位片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容置第一贯流风轮的腔体和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容置第二贯流风轮的腔体在第一贯流风轮轴向方向错位设置。
[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贯流风轮的上端端面到第一电机的距离设置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上端端面到第二电机的距离,因此需将第一贯流风轮的第一轴套凸出第一贯流风轮端面的长度设置小于第二贯流风轮的第二轴套凸出第二贯流风轮端面的长度。从而在装配时,仅当第一贯流风轮安装至第一风道内,才能保证第一贯流风轮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可有效防止第一贯流风轮和第二贯流风轮在装配时对调造成送风失效。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可防止第一贯流风轮和第二贯流风轮安装位置对调,因此可一次性安装正确,从而降低了空调器装配的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电机盖板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的爆照式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4中第一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4中第二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图4中第二贯流风轮的俯视图。
[002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2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
[0028]结合参照图1至图8,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电机盖板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爆照式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第一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第二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第二贯流风轮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设有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的风道蜗壳10、对应第一风道11设置的第一贯流风轮20、对应第二风道12设置的第二贯流风轮30、用于控制第一贯流风轮20转动的第一电机40和用于控制第二贯流风轮30转动的第二电机50,所述第一贯流风轮20朝向第一电机40的上端端面到第一电机40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30朝向第二电机50的上端端面到第二电机50的距离。
[0029]本实施例中,上述空调器为双贯流空调器,其包括正转贯流风轮和反转贯流风轮。具体地,上述第一贯流风轮20和第二贯流风轮30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贯流风轮20为正转贯流风轮,第二贯流风轮30为反转贯流风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贯流风轮20为反转贯流风轮,第二贯流风轮30为正转贯流风轮。上述第一风道11与第一贯流风轮20对应,第二风道12与第二贯流风轮30对应。
[0030]上述第一贯流风轮20朝向第一电机40的上端端面到第一电机40的距离为第一贯流风轮20的上端端面到第一电机40朝向第一贯流风轮20底端端面的垂直距离Hl ;上述第二贯流风轮30朝向第二电机50的上端端面到第二电机50的距离为第二贯流风轮30的上端端面到第二电机50朝向第二贯流风轮30底端端面的垂直距离H2 ;其中H1〈H2。
[0031]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机40的底端向第一贯流风轮20延伸有用于转动第一贯流风轮20的转轴,第二电机50的底端向第二贯流风轮30延伸有用于转动第二贯流风轮30的转轴。在第一贯流风轮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机40的转轴适配的第一轴套,第二贯流风轮30设有与所述第二电机50的转轴适配的第二轴套31,其中第一轴套与第一电机40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二轴套31与第二电机50的转轴固定连接,且第一贯流风轮20的第一轴套凸出第一贯流风轮20端面的长度小于第二贯流风轮30的第二轴套31凸出第二贯流风轮30端面的长度。
[003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贯流风轮20的上端端面到第一电机40的距离设置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30的上端端面到第二电机50的距离,因此需将第一贯流风轮20的第一轴套凸出第一贯流风轮20端面的长度设置小于第二贯流风轮30的第二轴套31凸出第二贯流风轮30端面的长度。从而在装配时,仅当第一贯流风轮20安装至第一风道11内,才能保证第一贯流风轮20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可有效防止第一贯流风轮20和第二贯流风轮30在装配时对调造成送风失效。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可防止第一贯流风轮20和第二贯流风轮30安装位置对调,因此可一次性安装正确,从而降低了空调器装配的难度。
[003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贯流风轮20和第二贯流风轮30沿各自的轴向方向的高度一致。上述第一贯流风轮20的上端端面到第一电机40的距离设置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30的上端端面到第二电机50的距离,具体设置的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将电机在第一贯流风轮20的轴向方向上错位设置,从而保证第一贯流风轮20的上端端面到第一电机40的距离设置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30的上端端面到第二电机50的距离;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将所述第一风道11用于容置第一贯流风轮20的腔体和第二风道12用于容置第二贯流风轮30的腔体在第一贯流风轮20轴向方向错位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还可将电机在第一贯流风轮20的轴向方向上错位设置,同时将所述第一风道11用于容置第一贯流风轮20的腔体和第二风道12用于容置第二贯流风轮30的腔体在第一贯流风轮20轴向方向错位设置。
[003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电机40和第二电机50的安装座60 ;所述安装座60与所述风道蜗壳10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60设有容置所述第一电机40的第一容置腔61和容置第二电机50的第二容置腔62,所述第一容置腔61和第二容置腔62在第一贯流风轮20轴向方向错位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容置腔61和第二容置腔62在第一贯流风轮20轴向方向错位设置,从而实现第一电机40和第二电机50在第一贯流风轮20的轴向方向上错位设置。
[0035]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轴套与第一电机40的转轴固定方式以及第二轴套31与第二电机50的转轴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轴套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机40的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螺钉(图中未示出),且所述第一螺钉设置在第一贯流风轮20内部;第二轴套31凸出第二贯流风轮30的端面的外壁设有螺孔(图中未示出)和与所述螺孔适配的第二螺钉32,所述第二螺钉32穿过所述螺孔与所述第二电机50的转轴固定连接。
[0036]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轴套与第一电机40的转轴固定方式和第二轴套31与第二电机50的转轴固定方式设置不相同,从而在第一贯流风轮20和第二贯流风轮30装反的情况下,无法正常与第一电机40的转轴或第二电机50的转轴固定连接,因此可进一步有效防止第一贯流风轮20和第二贯流风轮30在装配时对调。
[0037]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上述风道蜗壳10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风道11和第一容置腔61的第一连通通道101,以及用于连通第二风道12和第二容置腔62的第二连通通道102,且所述第一轴套设于第一连通通道101内,第二轴套31设于第二连通通道102内。
[0038]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通通道101和第二连通通道102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通道101和第二连通通道102均为圆筒状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设置第一连通通道101收容第一轴套,设置第二连通通道102收容第二轴套31,因此可防止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31外露,因此可防止在工作时,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31高速旋转而缠绕外界物质,从而提高了空调器使用的安全性。上述安装座60包括电机底座60a和电机盖板60b,其中电机底座60a和电机盖板60b两者相对的面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上述第一容置腔61和第二容置腔62。具体地,第一容置腔61的一部分位于电机底座60a上,另一部分位于电机盖板60b上;第二容置腔62的一部分位于电机底座60a上,另一部分位于电机盖板60b上。
[0039]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轴套的外径等于第二轴套31的外径Dl ;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01的内径大于第一轴套的外径,且小于第二轴套31中心到第二螺钉32远离第二轴套31的顶端端面距离的两倍(即第一连通通道101的内径小于D2);所述第二连通通道102的内径大于第二轴套31中心到第二螺钉32远离第二轴套31的顶端端面距离的两倍。
[0040]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贯流风轮20和第二贯流风轮30进行安装时,若将第二贯流风轮30安装至第一风道11,由于第二螺钉32无法在第一连接通道101内正常旋转,因此可在安装的过程中识别出第一贯流风轮20和第二贯流风轮30安装的位置是否对调,从而可进一步地防止第一贯流风轮20和第二贯流风轮30安装对调而造成送风失效。
[0041 ]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电机振动幅度过大造成对电机损害,可在第一电机40和第二电机50上减震橡胶。
[0042]具体地:第一电机40朝向所述风道蜗壳10的底端设有第一减震橡胶71,所述第一电机40的顶端设有第二减震橡胶72。所述第二电机50朝向所述风道蜗壳10的底端设有第三减震橡胶73,所述第二电机50的顶端设有第四减震橡胶74。
[0043]本实施例中,上述各减震橡胶的形状以及与电机固定的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进一步地限定。例如,上述各减震橡胶可均呈圆柱形设置,且通过胶体与电机粘合固定连接;还可在电机上设置凸台,将各减震橡胶套接在对应的凸台上。具体地,上述第一减震橡胶71位于轴心位置处设有一过孔,安装时,第一电机40的转轴位于该过孔内,且第一电机40的底端端面与第一减震橡胶71紧密配合。上述第三减震橡胶73位于轴心位置处设有一过孔,安装时,第二电机50的转轴位于该过孔内,且第二电机50的底端端面与第三减震橡胶73紧密配合。
[0044]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减震橡胶71远离所述第一电机40的一端或第二减震橡胶72远离所述第一电机40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凸块81,所述第一容置腔61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凸块81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块81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611。
[0045]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定位凸块81的形状和大小都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进一步地限定。通过在第一减震橡胶71或第二减震橡胶72上设置第一定位凸块81,从可对第一电机40安装的位置实现定位,因此可更加方便电机的安装。上述第一定位凹槽611略大于第一定位凸块81,安装时,第一定位凸块81将容置于第一定位凹槽611内。
[0046]同理,还可在第三减震橡胶73或第四减震橡胶74上设置定位凸块。具体地,第三减震橡胶73远离所述第二电机50的一端或第四减震橡胶74远离所述第二电机50的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凸块82,所述第二容置腔62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凸块82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块82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621。
[0047]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定位凸块81的形状、位置和大小与第一定位凹槽611的形状、位置和大小基本一致;第二定位凸块82的形状、位置和大小与第二定位凹槽621的形状、位置和大小基本一致。因此,可进一步防止第一电机40和第二电机50安装位置对调。
[0048]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定位凸块81和第二定位凸块82设置的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仅设置第一定位凸块81或者仅设置第二定位凸块82 ;还可以同时设置第一定位凸块81和第二定位凸块82。当同时设置第一定位凸块81和第二定位块82时,为了方便区分第一电机40和第二电机50,优选地,可将第一定位凸块81和第二定位凸块82设置在电机的异侧。即在第一减震橡胶71上设置第一定位凸块81,在第四减震橡胶74上设置第二定位凸块82;或者在第二减震橡胶72上设置第一定位凸块81,在第三减震橡胶73上设置第二定位凸块82。
[0049]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机40的转轴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贯流风轮20的第一定位片91,所述第一定位片91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40的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机40的转轴固定连接。
[0050]上述第二电机50的转轴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二贯流风轮30的第二定位片92,所述第二定位片92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50的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二电机50的转轴固定连接。
[0051]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定位片91可与第一电机40的转轴卡合固定连接,安装时,可首先将第一电机40的转轴插入至第一轴套中,直至第一轴套与第一定位片91抵接,此时可通过第一轴套内部的第一螺钉与第一电机40的转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电机40的转轴上设置第一定位片91,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机40的转轴插入第一轴套的深度实现定位,从而方便第一电机40与第一贯流风轮20的安装。
[005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定位片92的形状和结构可与第一定位片91 一致,其功能作用及达到的有益效果也与第一定位片91 一致,详细可参照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5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包括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风道蜗壳、对应所述第一风道设置的第一贯流风轮、对应所述第二风道设置的第二贯流风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轮转动的第一电机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贯流风轮转动的第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朝向第一电机的上端端面到所述第一电机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朝向第二电机的上端端面到所述第二电机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风道蜗壳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设有容置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容置腔和容置第二电机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在第一贯流风轮轴向方向错位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适配的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螺钉,且所述第一螺钉设置在第一贯流风轮内部;所述第二贯流风轮设有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适配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凸出第二贯流风轮的端面的外壁设有螺孔和与所述螺孔适配的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螺孔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蜗壳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一容置腔的第一连通通道,以及用于连通第二风道和第二容置腔的第二连通通道,且所述第一轴套设于第一连通通道内,第二轴套设于第二连通通道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外径等于第二轴套的外径;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一轴套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第二轴套中心到第二螺钉远离第二轴套的顶端端面距离的两倍;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轴套中心到第二螺钉远离第二轴套的顶端端面距离的两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朝向所述风道蜗壳的底端设有第一减震橡胶,所述第一电机的顶端设有第二减震橡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橡胶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或第二减震橡胶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一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凸块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块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朝向所述风道蜗壳的底端设有第三减震橡胶,所述第二电机的顶端设有第四减震橡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橡胶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或第四减震橡胶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凸块,所述第二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凸块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块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一定位片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二定位片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容置第一贯流风轮的腔体和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容置第二贯流风轮的腔体在第一贯流风轮轴向方向错位设置。
【文档编号】F24F13/08GK203571975SQ201320657850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姜凤华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