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机及其天井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218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天井机及其天井机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井机面板,包括边框和进风面板,还包括出风框和驱动出风框相对于边框垂直运动的驱动机构,出风框设置于进风面板外侧,边框设置于出风框外侧;出风框垂直下降后与边框形成出风口;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第一水平连接件、第二水平连接件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平连接件和第二水平连接件枢接的支杆,第一水平连接件与边框连接,第二水平连接件与出风框连接;第一水平连接件包括水平转动件,以及可以在水平转动件上滑动的水平滑动件,水平滑动件和支杆枢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便于在边框的水平方向上360°出风,扩大了送风面积,使室内均匀受风,提高了调温速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天井机面板的天井机。
【专利说明】天井机及其天井机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井机及其天井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天井机,又称天花机或吸顶式、嵌入式空调。由于天井机可以节省空间也比较美观,其应用较为广泛。
[0003]天井机的面板称为天井机面板,具有边框、进风面板和出风框。目前,边框上设置有出风口,一般设置在四个边上的4个出风口,以一定角度由天花板向室内送风,即沿着4个出风口分别设置的角度向四个方向送风。
[0004]但是,由于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天花板所在的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且送风方向受限,存在送风死角,使得送风面积受限,并且,室内的温度不均衡,使得调温速度较慢。
[0005]因此,如何扩大送风面积,提高调温速度,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井机面板,扩大了送风面积,增加用户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 一种天井机。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天井机面板,包括边框和进风面板,还包括出风框和驱动所述出风框相对于所述边框垂直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出风框设置于所述进风面板外侧,所述边框设置于所述出风框外侧;所述出风框垂直下降后与所述边框形成出风口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第一水平连接件、第二水平连接件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平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枢接的支杆,所述第一水平连接件与所述边框连接,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与所述出风框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连接件包括水平转动件,以及可以在水平转动件上滑动的水平滑动件,水平滑动件和支杆枢接。
[0009]进一步地,水平转动件为丝杠,水平滑动件为套设在丝杠上的螺母,丝杠上设置有与螺母相配合的螺纹,丝杠通过所述螺母与所述支杆枢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上设置有凸板,所述螺母通过凸板与所述支杆枢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丝杠上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所述螺母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上,所述第二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二螺纹上;所述支杆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的凸板枢接,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的凸板枢接,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枢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交叉或者不交叉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上水平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的中心位置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支杆的中部枢接,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可滑动地枢接,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槽可滑动地枢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的第一端设置有中心轴,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之间通过中心轴枢接,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滑槽可滑动地枢接;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的中部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0016]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框外边缘的水平投影轮廓线与所述边框内边缘的水平投影轮
廓线重叠。
[0017]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框包括:出风框架、设置于所述出风框架上的扫风叶片和驱动所述扫风叶片转动的扫风叶片驱动装置;所述出风框架与所述进风面板相对固定。
[0018]进一步地,所述扫风叶片驱动装置包括:U型结构及驱动所述U型结构使扫风叶片在平面转动的电机,所述U型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扫风叶片固定连接,所述U型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出风框架固定连接,驱动所述U型结构在垂直于所述扫风叶片的平面转动的电机。
[0019]进一步地,所述扫风叶片具有转动支撑于所述出风框架的主动端及从动端;所述扫风叶片驱动装置为驱动所述扫风叶片的主动端转动的电机。
[0020]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天井机,包括上如所述的任一种天井机面板。
[0021]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在出风时,出风框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于边框下降,由于出风框设置于进风面板与边框之间,在出风框下降后,其外边缘与边框的内边缘形成出风口,并且,出风口为出风框与边框之间形成的环状缝隙,扩大了送风面积。
[00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天井机,包括天井机面板,其中,天井机面板为如上述任一种的天井机面板。由于上述天井机面板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天井机面板的天井机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关闭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使用状态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使用状态的第一种立体示意图;
[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示意图;[003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使用状态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使用状态的第二种立体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制冷模式示意图;
[00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制热模式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风叶片驱动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7]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井机面板,扩大了送风面积,提高了调温速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 一种天井机。
[00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0]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关闭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4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井机面板,包括边框3和进风面板2,还包括出风框及驱动出风框相对于边框3垂直运动的驱动机构;出风框I设置于进风面板2外侧,边框3设置于出风框I外侧;出风框I下降后与边框3形成出风口。
[0042]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边框3水平放置,驱动装置驱动出风框相对于边框3垂直运动,即天井机面板安装后相对于天花板垂直运动。而出风框I及边框3均为环形框或“回”字框等封闭的框体,出风框I下降后其外边缘与边框3的内边缘形成整圈的出风口,出风口的形状依出风框I及边框3的外形决定。如图4所示,当出风框I及边框3均为“回”字框时,形成的出风口为“回”字形。而当出风框I的外边缘及边框3的内边缘为圆形时,形成的出风口为圆形。
[0043]如图5-8,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第一水平连接件5、第二水平连接件6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平连接件和第二水平连接件枢接的支杆7,第一水平连接件5与边框3连接,第二水平连接件6与出风框I连接;第一水平连接件包括水平转动件,以及可以在水平转动件上滑动的水平滑动件,水平滑动件和支杆枢接。
[004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水平转动件为丝杠51和水平滑动件为套设在丝杠上的螺母52,丝杠上设置有与螺母相配合的螺纹,丝杠通过螺母与支杆枢接。为实现水平连接件的作用,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实现,例如水平旋转杆和滑块配合等,所有能实现水平连接件转动带动水平滑动件滑动的方式都在此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0045]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丝杠51上设置螺纹,驱动装置带动丝杠51转动,套设在其上的螺母52由于受到支杆7和第二水平连接件的限制不能够发生旋转,便会沿着丝杠5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杆7绕着支杆7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的枢接点转动,进而来调节出风框的下沉和上移。[0046]本实用新型除了采用上述的结构外,还可以采用支杆7的两端均通过螺母52与丝杠51枢接,只要能够实现通过支杆7的转动以调节第二水平连接件6的高度的目的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0047]螺母52上设置有凸板,螺母通过凸板与支杆7枢接。使得两者连接更灵活。
[0048]丝杠51上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螺母包括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第一螺母521套设在第一螺纹上,第二螺母522套设在第二螺纹上;支杆包括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第一支杆72的第一端与第一螺母的凸板枢接,第一支杆72的第二端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枢接,第二支杆71的第一端与第二螺母的凸板枢接,第二支杆71的第二端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枢接。
[0049]本实用新型中可设置多组驱动结构,带动出风框运动,多组驱动结构有利于力的平衡,更便于控制和使用。
[0050]图5、6、7中的三个实施例,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交叉设置。
[005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52]丝杠5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一螺纹为左旋双线程结构,且其上套设有具有右旋双线程结构的第一螺母521,丝杠5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为右旋双线程结构,且其上套设有具有右旋双线程结构的第二螺母522,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上均设置凸板,第一支杆72的第一端与第一螺母的凸板枢接,第一支杆72的第二端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枢接,第二支杆71的第一端与第二螺母的凸板枢接,第二支杆71的第二端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枢接。其中,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之间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丝杠51、第一支杆72、第二支杆71、第一螺母521、第二螺母522及第二水平连接杆6在出风框的两端各设置一组。
[005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驱动装置带动丝杠51进行转动,两个丝杠51旋转带动与之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运动,由于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受到支杆和第二水平连接件6的限制不能够发生旋转,运动形式是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分别沿着丝杠51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的运动会带动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绕其各自与底座2枢接的中心轴旋转,通过角度的变化,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相对于边框3的高度就会产生变化,从而实现对出风框的上升和下沉。
[005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杆72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二支杆71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之间配合均仅绕各自枢接部的中心轴旋转而未发生滑动,消除了滑动摩擦,使运动更平稳力量更小,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更稳定。
[005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56]第二水平连接件6上水平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滑槽62和第二滑槽61,第一滑槽62和第二滑槽61之间相对于第二水平连接件的中心位置间隔对称设置;第一支杆72的中部与第二支杆71的中部枢接,第一支杆72的第二端与第二滑槽62可滑动地枢接,第二支杆71的第二端与第一滑槽61可滑动地枢接。
[005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驱动装置带动丝杠51进行转动,两个丝杠51旋转带动与之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运动,由于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受到支杆和第二水平连接件6的限制不能够发生旋转,运动形式是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分别沿着丝杠4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分别绕连接二者的中心轴旋转,同时由于第一支杆72的第二端位于第二滑槽62内,因此其还可以在第二滑槽62内部滑动,第二支杆71的第二端位于第一滑槽61内,因此还可以在第一滑槽61内部滑动,进而通过角度的变化带动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相对于边框3的高度就会产生变化,从而实现对出风框的上升和下沉。
[0058]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结构稳定,活动平稳,并且,由于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在发生转动的同时还可沿第二水平连接件6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通过轴枢接的结构相比,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的长度可以相对减小,因此降低了成本,空调零件之间的布局更合理。
[005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60]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与实施例二的差别在于,第二水平连接件6的第一端设置有中心轴,第一支杆72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之间通过中心轴枢接,第二水平连接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滑槽63,第一支杆72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之间通过第三滑槽63可滑动地枢接;第一支杆72与第二支杆71的中部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第一支杆72与第二支杆71的中部通过滑块8连接。
[006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驱动装置带动丝杠51进行转动,两个丝杠51旋转带动与之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运动,由于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受到支杆和第二水平连接件6的限制不能够发生旋转,运动形式是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分别沿着丝杠4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杆72绕其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的中心轴枢接点旋转,第二支杆71可绕其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的枢接点旋转,并可沿第三滑槽63滑动,进而通过角度的变化带动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相对于边框3的高度就会产生变化,从而实现对出风框的上升和下沉。
[0062]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支杆72通过绕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枢接的中心轴转动,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较稳定,第二支杆71通过其底部沿第三滑槽63滑动并转动,中部与第一支杆72通过滑块8连接,采用这种结构较面接触和轴连接的结构摩擦更小,调整出风框的下沉和上升时更加省力。
[006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示意图;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互相不交叉。
[006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其差异仅在于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之间不交叉。
[0065]丝杠5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一螺纹为左旋双线程结构,且其上套设有具有右旋双线程结构的第一螺母521,丝杠5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为右旋双线程结构,且其上套设有具有右旋双线程结构的第二螺母522,第一螺母521和第二螺母522上均设置凸板,第一支杆72的第一端与第二螺母的凸板枢接,第一支杆72的第二端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枢接,第二支杆71的第一端与第一螺母的凸板枢接,第二支杆71的第二端与第二水平连接件6枢接。其中,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之间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丝杠51、第一支杆72、第二支杆71、第一螺母521、第二螺母522及第二水平连接杆6在出风框的两端各设置一组。
[0066]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不但具有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的优点,并且,第一支杆72和第二支杆71之间无配合,因此减小了彼此间的摩擦损耗,调整出风框的下沉和上升时更加省力。[006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出风框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于边框3下降,由于出风框I设置于进风面板2与边框3之间,在出风框I下降后,其外边缘与边框3的内边缘形成出风口,并且,出风口为出风框I与边框3之间形成的环状缝隙,便于在边框3的水平方向上360°出风,使得天井机角部也形成出风口,扩大了送风面积,使室内均匀受风,提高了调温速度;并且,由于此款天井机可以实现水平出风,避免送风直接吹向人体,增加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0068]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出风框上升和下降的平稳性,优选驱动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优选地,进风面板2包括格栅。
[0069]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天井机面板的防尘及密封性,出风框I外边缘的水平投影轮廓线与边框3内边缘的水平投影轮廓线重叠;出风框I的内边缘的水平投影轮廓线与进风面板2外边缘的水平投影轮廓线重叠。即,在关闭状态下,出风框I的外边缘与边框I的内边缘接触,出风框I的内边缘与进风面板2的内边缘接触,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在关闭状态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其中,水平投影轮廓线为本实施例中的天井机面板安装口在水平方向投影后形成的阴影的轮廓线。
[0070]如图9、图10所示,出风框I包括出风框架12、设置于出风框架12上的扫风叶片11和驱动扫风叶片11转动的扫风叶片驱动装置,出风框架12与进风面板2相对固定。通过在出风框I上设置扫风叶片11,并通过扫风叶片驱动装置调节扫风叶片11的角度,进而达到调整出风角度的作用。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出风直吹人体而使使用舒适性降低,扫风叶片11的扫风角度为0°~80°。其中,扫风角度为0°时,扫风叶片11所在平面与所述边框3所在平面平行。
[0071]请参考图11和图1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制冷模式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的制热模式示意图。
[0072]如图11所示,在·制冷过程中,为避免冷风直吹人体而造成使用舒适性降低,需要使出风框下降,以实现360°迅速制冷,并且避免人体直吹冷风。经测试,在理论风量为1800m3/h时,出风框下降高度H < 15mm时,实际风量为1400m3/h,衰减量大于20 %,不符合节能原则;当出风框下降高度H > 50mm时,风速在3m/s以下,不满足机组舒适性要求,因此,在制冷模式下,出风框下降高度的取值范围是15mm< HS 50mm。为了进一步避免人体直吹冷风,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不宜过大,优选此时的扫风角度为0°~30°。
[0073]如图12所示,而在制热模式下,可以使出风框不下降,也可是出风框下降,即O < HS 50mm,并且开启扫风叶片11,使其自由端与边框3形成出风口。优选地,此时扫风叶片11的扫风角度为30°~80°。
[0074]为了便于控制,出风框I的出风框架12与进风面板2相对固定,并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同时下降与上升。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驱动机构分别控制出风框I和进风面板2的运动,在此不再--介绍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0075]在第一种扫风叶片驱动装置实施例中,扫风叶片11具有转动支撑于出风框架12的主动端及从动端;扫风叶片驱动装置为驱动扫风叶片的主动端转动的电机。同样可以达到调节扫风角度的作用。
[0076]如图13所示,在第二种扫风叶片驱动装置实施例中,扫风叶片驱动装置包括:一端与扫风叶片11固定连接的U型结构13,与U型结构13的另一端铰接并使其转动的固定板14,固定板14与出风框架12固定连接;驱动U型结构13在垂直于扫风叶片11的平面转动的电机。在电机的驱动下,使得扫风叶片11向靠近出风框架12的方向转动,进而调节扫风叶片11与边框3之间形成的出风口的角度,达到调节扫风角度的作用。
[0077]为了提高扫风叶片11在调整扫风角度过程中的稳定性,扫风叶片11上均布有3组U型结构13和固定板14,在中间的一组U型结构13和固定板14上包括电机。即中间一组为主动转动组,分别置于两边的两组为从动转动组。
[007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井机,包括天井机面板,其中,天井机面板为如上述任一种的天井机面板。由于上述天井机面板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天井机面板的天井机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0079]如图14所示,室内空气由进风面板2进入风系统,并将风由出风框I吹出。
[008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壁挂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天井机面板,包括边框和进风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出风框和驱动所述出风框相对于所述边框垂直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出风框设置于所述进风面板外侧,所述边框设置于所述出风框外侧;所述出风框垂直下降后与所述边框形成出风口;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第一水平连接件、第二水平连接件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平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枢接的支杆,所述第一水平连接件与所述边框连接,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与所述出风框连接; 所述第一水平连接件包括水平转动件,以及可以在水平转动件上滑动的水平滑动件,所述水平滑动件和所述支杆枢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转动件为丝杠,所述水平滑动件为套设在所述丝杠上的螺母,所述丝杠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母相配合的螺纹,所述丝杠通过所述螺母与所述支杆枢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上设置有凸板,所述螺母通过凸板与所述支杆枢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丝杠上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 所述螺母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上,所述第二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二螺纹上;` 所述支杆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的凸板枢接,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的凸板枢接,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枢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交叉或者不交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交叉设置; 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上水平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的中心位置间隔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支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支杆的中部枢接,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可滑动地枢接,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槽可滑动地枢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交叉设置; 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的第一端设置有中心轴,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之间通过中心轴枢接,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滑槽可滑动地枢接; 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的中部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9.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外边缘的水平投影轮廓线与所述边框内边缘的水平投影轮廓线重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包括:出风框架、设置于所述出风框架上的扫风叶片和驱动所述扫风叶片转动的扫风叶片驱动装置;所述出风框架与所述进风面板相对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驱动装置包括: U型结构及驱动所述U型结构使扫风叶片在平面转动的电机,所述U型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扫风叶片固定连接,所述U型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出风框架固定连接, 驱动所述U型结构在垂直于所述扫风叶片的平面转动的电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具有转动支撑于所述出风框架的主动端及从动端;所述扫风叶片驱动装置为驱动所述扫风叶片的主动端转动的电机。
13.一种天井机,包括天井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井机面板为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天井机面板。`
【文档编号】F24F13/10GK203628842SQ201320739160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周凤, 寇晖, 文旷瑜, 刘明, 徐海晶, 周智昌, 许振辉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