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套管式地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993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新型套管式地埋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属于地源热泵【技术领域】。它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出水通道,所述内管内为进水通道,所述内管的外侧套有隔热管,所述隔热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空气隔热层,所述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隔热管之间通过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外管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隔热管与所述内管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隔板直接穿过隔热管将隔热管、内管和外管连接为一个整体,且隔板的长度与外管的长度相同,使得隔热管、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固定更为可靠,能够有效承受流体之间产生的作用力。
【专利说明】
新型套管式地埋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地源热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套管式地埋管。

【背景技术】
[0002]地源热泵利用地下常温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埋于建筑物周围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物完成热交换的装置。冬季从土壤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向土壤排热,为建筑物制冷。以土壤作为热源或者冷源,通过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或供冷。地源热泵系统和常规的供热空调系统相比可以节能约50%左右,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型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0003]构造新型套管式地埋管,中间管芯为进水通道,外侧环形管为出水通道,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之间设置空气隔热层,在保留U型供回水通道的同时,避免流体之间的冷热抵消现象,提高地埋管的换热效率。另外,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固定方式直接影响着地埋管的使用寿命和强度,现有的连接结构,如中国申请号为201320470929.1公开的套管式地源热泵地埋管专利,该专利的外管和隔热管之间是通过设置限位环进行固定,限位环包括外环和内环,内环套设在隔热管上,外环和内环之间设有支撑条,外环与外管内壁连接;由于该固定方式是间接式的固定,隔热管与外管之间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再加上内环、外环本身的截面存在,增加了水流对该限位环的冲击作用,因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极易发生松动。
[0004]因此,要对隔热管与外管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改善,起到更好的加固作用。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其是一种稳定可靠地套管式地埋管。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出水通道,所述内管内为进水通道,所述内管的外侧套有隔热管,所述隔热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空气隔热层,所述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隔热管之间通过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外管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隔热管与所述内管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长度与外管的长度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底部套设有封头,所述封头包括一体成型的管筒部和密封部,所述管筒部与所述外管相配合,所述密封部为弧形的壳体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空气隔热层的一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均为薄壁型管状结构,所述内筒与所述内管相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容纳所述内管和所述隔热管的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一端与所述内管和所述隔热管相配合,所述放置腔的另一端密封。
[0012]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为矩形结构,所述隔板有2个。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内管、所述隔热管和所述外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制作。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新型套管式地埋管的有益效果为:
[0016]通过将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内的冷热流体通过空气隔热层分隔开,避免流体之间的冷热抵消现象,有效提高了土壤源热泵地源侧的换热效率;隔热管、内管和外管之间通过隔板固定,隔板直接穿过隔热管将隔热管、内管和外管连接为一个整体,且隔板的长度与外管的长度相同,使得隔热管、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固定更为可靠,能够有效承受流体之间产生的作用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新型套管式地埋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新型套管式地埋管的剖面图。
[0019]图3为图1新型套管式地埋管的隔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新型套管式地埋管的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新型套管式地埋管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6和外管8,内管6和外管8之间形成出水通道2,内管6内为进水通道I,内管6的外侧套有隔热管7,隔热管7与内管6之间同轴设置,隔热管7的直径大于内管6的直径,其与内管6之间形成空气隔热层3,外管8的底部套设有封头5,封头5包括一体成型的管筒部502和密封部501,管筒部502为薄壁型管状结构,管筒部502的内径略小于外管8的外径,外管8与管筒部502过盈配合;密封部501为弧形的壳体结构,其位于管筒部502的下端面处;空气隔热层与封头5相配合的一端设有密封盖10,密封盖10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筒101和外筒102,内筒101和外筒102均为薄壁型管状结构,内筒101的外径小于内管6的内径,内筒101与内管相连通,外筒102的内径大于隔热管7的外径;这样,内筒101的外壁和外筒102的内壁之间就可形成容纳内管和隔热管的放置腔103,放置腔103的上端开口并与内管和隔热管7相配合,放置腔103的下端密封,隔热管7与内管6之间的空气隔热层3即对应的位于放置腔103内;来自内管6内进水通道I的热水由内筒101进入封头5内,后热水再沿外筒102进入出水通道2内循环流动此时由于空气隔热层3位于内筒101和外筒102之间的放置腔103内,形成“U“型供回水通道,有效减少了进水和出水的热交换,降低了热量的损失。内管6、隔热管7和外管8采用高密度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制作,有较高的耐温、耐油性、耐蒸汽渗透性及抗环境应力开裂性。
[0025]外管8、内管6和隔热管7之间通过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固定连接;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的一端与外管8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的另一端穿过隔热管7与内管6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的厚度应尽量小,从而减少出水通道2内的水流对隔板4的冲击,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的长度与外管8的长度相同,大大增加了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与外管8、内管6之间的紧固力,同时,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直接穿过了隔热管7,将隔热管7与外管8、内管6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内管6、隔热管7、和外管8的固定更为可靠,能够有效承受流体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的形状可为矩形、梯形等几何形状,本实施例中采用矩形结构,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呈中心对称设置;隔板的数量可根据设计强度进行改变,在保证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隔板的数量以减少生产成本。
[0026]密封盖10与内管6、隔热管7之间也通过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固定在一起,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穿过隔热管的一端同时也穿过外筒102后与内筒101固定连接,这样就提高了密封盖10的工作稳定性,不会因流体的流动而发生松动,导致空气隔热层3进水,造成冷热抵消现象。
[0027]以夏季工况为例,来自用户侧的热水自进水通道I进入地埋管,到达地埋管底部后,经过封头5进入出水通道2,在出水通道2中,热水与土壤换热被冷却,进水通道I中的热水与出水通道2中的冷水被空气隔层3分开,避免了流体之间的冷热抵消现象。
[0028]实施例2
[0029]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上分别设有数个第一通孔401、数个第二通孔901,第一通孔401和第二通孔901均成列设置,第一通孔401和第二通孔901可为圆孔、方孔或其他几何图形的孔,本实施例采用圆孔,第一通孔401和第二通孔901的存在使得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之间不会密封,因而两侧的流体也会相互贯通,不会在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的两侧形成压差,减少了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9的受压面,起到了保护作用。
[0030]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出水通道,所述内管内为进水通道,所述内管的外侧套有隔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空气隔热层,所述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隔热管之间通过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外管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隔热管与所述内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长度与外管的长度相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底部套设有封头,所述封头包括一体成型的管筒部和密封部,所述管筒部与所述外管相配合,所述密封部为弧形的壳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隔热层的一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均为薄壁型管状结构,所述内筒与所述内管相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容纳所述内管和所述隔热管的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一端与所述内管和所述隔热管相配合,所述放置腔的另一端密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述的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矩形结构,所述隔板有2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套管式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所述隔热管和所述外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制作。
【文档编号】F24J3/08GK104180562SQ20141040432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5日
【发明者】王振宇, 蒋斌 申请人:同度能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