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和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899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燃气灶和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所述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在所述燃气灶的面板上,所述支撑台上设有贯通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装口;聚能圈,所述聚能圈设在所述安装口内;第一间隔件,所述第一间隔件设在所述聚能圈与所述安装口的周壁之间以将所述聚能圈与所述支撑台间隔开形成间隙;以及锅支架,所述锅支架设在所述支撑台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通过在聚能圈与安装口的周壁之间设置第一间隔件,使得聚能圈与支撑台间隔开而不完全接触,减少了能量传递和热量散失,有效增强了隔热效果;同时聚能圈还具有聚集能量的作用,使燃气灶的能效大大提高。
【专利说明】燃气灶和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气灶和燃气灶的聚能 隔热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常规家用燃气灶具的能效约为60%,处于国家(中国)二级能效水平。灶具的能 效水平影响燃气利用率,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满意度。此外,燃气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减 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减少因燃气消耗而产生的碳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等污染性气体的排放, 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在相关技术中,燃气灶的热量散失较多,能量聚集性差,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 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聚能隔热效果好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的燃气 灶。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在所述燃 气灶的面板上,所述支撑台上设有贯通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装口;聚能圈,所述聚能圈设 在所述安装口内;第一间隔件,所述第一间隔件设在所述聚能圈与所述安装口的周壁之间 以将所述聚能圈与所述支撑台间隔开形成间隙;以及锅支架,所述锅支架设在所述支撑台 上。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通过在聚能圈与安装口的周壁之间设 置第一间隔件,使得聚能圈与支撑台间隔开而不完全接触,从而大大减少了聚能圈与支撑 台之间的能量传递,减少了热量散失,有效增强了隔热效果;同时聚能圈还具有聚集能量的 作用,使燃气灶的能效大大提高。
[0007]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 征: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聚能圈形成为环形,所述聚能圈的外圈的水 平高度高于内圈的水平高度,所述聚能圈的径向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聚能圈的上 端的外周沿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第一间隔件设在所述第一环形 凸缘与所述安装口的周壁之间。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口的内周壁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内延伸的 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上,所述第一间隔件设在所述 第一环形凸缘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之间。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间隔件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上 且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凸块,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下表面抵接所述凸块的上表面。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间隔件与所述支撑台一体形成。
[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间隔件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下 且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凸块,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上表面抵接所述凸块的下表面。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间隔件与所述聚能圈一体形成。
[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二间隔件,所述第二间隔件设在所述支 撑台与所述锅支架之间以将所述支撑台与所述锅支架间隔开形成间隙。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的外周沿上设有沿其周向延 伸的沉台部,所述锅支架包括安装框和设在所述安装框上的支架,所述安装框安装在所述 沉台部上,所述第二间隔件设在所述沉台部与所述安装框之间。
[00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间隔件形成为设在所述沉台部上且沿其 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凸块,所述安装框的下表面抵接所述凸块的上表面。
[00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支架和所述支撑台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聚 能圈一体形成。
[00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台的下端的边缘设有多个支脚,相邻两 个支脚之间设有缺口。
[001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 布置的加强筋。
[00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 例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的分解结构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4]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的俯视图;
[0025] 图5是图4中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
[0026]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能隔热组件的聚能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能隔热组件的聚能圈的剖视图;
[0029]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能隔热组件的支撑台的立体图;
[0030]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能隔热组件的支撑台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31]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能隔热组件的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附图标记:
[0033] 燃气灶 100 ;
[0034] 聚能隔热组件10 ;壳体组件20 ;燃烧器组件30 ;
[0035] 支撑台11 ;聚能圈12 ;锅支架13 ;
[0036] 安装口 111 ;凸块112(112');第二环形凸缘113 ;沉台部114 ;加强筋115 ;缺口 116(116');支脚 117 ;
[0037] 第一环形凸缘121 ;限位块122 ;
[0038] 安装框131 ;支架132 ;
[0039] 底壳21 ;面板22 ;
[0040] 分气盘31,火盖32 ;外环火盖321 ;内环火盖322 ;炉头33 ;阀体组件34。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轴 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3]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 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5]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100的聚能隔热组件10。
[0046]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100的聚能隔热组件10包 括支撑台11、聚能圈12、第一间隔件以及锅支架13。支撑台11设在燃气灶100的面板22 上,支撑台11上设有贯通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装口 111,聚能圈12设在安装口 111内。 第一间隔件设在聚能圈12与安装口 111的周壁之间以将聚能圈12与支撑台11间隔开形 成间隙,锅支架13设在支撑台11上。
[0047]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100的聚能隔热组件10,通过在聚能圈12与安 装口 111的周壁之间设置第一间隔件,使得聚能圈12与支撑台11间隔开而不完全接触,从 而大大减少了聚能圈12与支撑台11之间的能量传递,减少了热量散失,有效增强了隔热效 果;同时聚能圈12还具有聚集能量的作用,使燃气灶100的能效大大提高。
[0048] 聚能圈1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可选地,如图2和图7所示,聚能圈12形成为环形, 安装口 111形成为圆形,聚能圈12的外圈的水平高度高于内圈的水平高度,聚能圈12的径 向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由此,聚能圈12形成为上端大而下端小的环形结构,使火焰燃 烧产生的热量向正上方传递的比例增大,从而有效起到了聚能的作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 率。
[0049] 为了使聚能圈12能够稳固的安装在支撑台11上,聚能圈12的上端的外周沿上可 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形凸缘121,安装口 111的内周壁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内延 伸的第二环形凸缘113,第一环形凸缘121安装在第二环形凸缘113上。由此,聚能圈12可 通过第一环形凸缘121稳固地支撑在支撑台11上。
[0050] 为了使支撑台11与聚能圈12能够间隔开,第一间隔件可设在第一环形凸缘121 与安装口 111的周壁之间。例如,第一间隔件设在第一环形凸缘121与第二环形凸缘113 之间。由此,当聚能圈12安装在支撑台11上时,聚能圈12上的第一环形凸缘121可抵接 在第一间隔件上,并与第二环形凸缘113间隔开,使得聚能圈12稳固支撑在支撑台11上的 同时,可与支撑台11之间形成间隙,支撑台13与聚能圈12之间的接触面积显著减少,从而 在保证聚能隔热组件10结构稳固的同时,减少了热量传递,提高隔热效果。
[0051] 如图6和图9所示,第一间隔件可设在第二环形凸缘113上,并形成为突出于第二 环形凸缘113上表面的凸块112,凸块112可沿安装口 111的周向间隔开布置,第一环形凸 缘121的下表面抵接在凸块112的上表面。由此,第一环形凸缘121与第二环形凸缘113通 过凸块112间隔开,第二环形凸缘113上没有设置凸块112的位置与第一环形凸缘121之 间可间隔开形成间隙,从而使聚能圈12与支撑台11之间形成间隙,接触面积显著减小,从 而减少了热量散失,增强了隔热效果。
[0052] 当然,第一间隔件也可形成为设在第一环形凸缘121下且沿第一环形凸缘121的 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凸块112,由此,第二环形凸缘113的上表面可抵接在凸块112的下表面 上。第一环形凸缘121上没有设置凸块112的位置可与第二环形凸缘113间隔开形成间隙, 同样可使聚能圈12与支撑台11之间形成间隙,隔热效果增强。
[0053] 第一间隔件可与支撑台11 一体形成,也可与聚能圈12 -体形成。该一体形成的 结构不仅成型方便,制备成本低,而且保证了支撑台11与聚能圈12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和准 确度,避免第一间隔件在支撑台11与聚能圈12之间安装不稳或错位而降低支撑台11与聚 能圈12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和安装准确度。
[0054] 如图7所示,聚能圈12的下端的内周沿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开设置,并且沿其径 向向内延伸的多个限位块122。由于燃烧器组件30上的分气盘31位于聚能圈12内,限位 块122的设置使得分气盘31与聚能圈12间隔开形成间隙,聚能圈12与分气盘31无直接 接触,减少了分气盘31与聚能圈12之间因能量传递而导致的热量散失。
[0055] 有利地,多个限位块122的径向尺寸可相等,由此,聚能圈12与分气盘31之间可 具有固定的间隙,聚能圈12和分气盘31在圆周上等间距且处于同心位置,安装准确度提 商。
[0056] 如图6和图9所示,聚能隔热组件10还包括第二间隔件,第二间隔件设在支撑台 11与锅支架13之间,使支撑台11与锅支架13间隔开形成间隙,由此,减少了支撑台11与 锅支架13之间的能量传递,减少了热量散失,提高了隔热效果。
[0057] 如图11所示,锅支架13包括安装框131和设在安装框上的支架132。如图9所 示,支撑台11的上表面的外周沿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沉台部114,安装框131安装在沉台 部114上,第二间隔件设在沉台部114与安装框131之间。沉台部114的设置使得安装框 131安装的稳固性和准确性提高。
[0058] 第二间隔件的结构可以多种,例如,如图6和图9所示,第二间隔件形成为凸块 112',凸块112'设在沉台部114上且沿沉台部114的周向间隔开布置,当锅支架13安装在 支撑台11上时,安装框131可位于沉台部114内,且安装框131的下表面可抵接在凸块112' 的上表面上,锅支架13与支撑台11之间可间隔开形成间隙,从而减小热量的传递和散失。
[0059] 当然,第二间隔件也可设在安装框131上。由此,第二间隔件可形成为沿安装框 131的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凸块112',当锅支架13安装在支撑台11上时,沉台部114的上表 面可抵接在凸块112'的下表面上,使锅支架13与支撑台11之间间隔开形成间隙,从而减 小热量的传递和散失。
[0060] 第二间隔件可与支撑台11 一体形成,也可与安装框131 -体形成,该一体形成的 结构成型和安装方便,使支撑台11与锅支架13之间安装稳固且准确。
[0061] 如图10所示,支撑台11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加强筋115,加强筋115沿支撑台11 的周向间隔开布置,且沿安装口 111的径向方向延伸。加强筋115可加强支撑台11的强度, 使锅支架13和聚能圈12能够稳固的支撑在支撑台11上,提高燃气灶100的整体结构稳定 性和使用安全性。
[0062] 如图9和图10所示,支撑台11的下端的边缘设有多个支脚117,支撑台11通过多 个支脚117支撑在面板22上,支撑效果较好。同一边缘上的相邻两个支脚117之间可设有 缺口 116,支脚的下端也可设有缺口 116',其中,支脚117之间的缺口 116可较大,支脚117 上的缺口 116'可相对较小,由此,可有效节省材料用料,提高聚能隔热组件10的透气性。
[0063] 支撑台11、聚能圈12与锅支架13可以是分体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件,例如,聚能 圈12可与锅支架13 -体形成,也可以与支撑台11 一体形成,或者支撑台11、聚能圈12与 锅支架13同时一体形成,该一体形成的结构成型方便,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
[006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能隔热组件1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65]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灶100包括壳体组 件20、燃烧器组件3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灶100的聚能隔热组件10。 壳体组件20包括底壳21和面板22,燃烧器组件30包括位于面板22下方的炉头33、阀体 组件34和位于面板22上方的分气盘31、火盖32以及设置在火盖旁边的用来感应燃烧器火 焰的传感器与热电偶等,其中,火盖32包括上火盖321和下火盖322。
[0066]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能隔热组件1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1〇〇聚能隔热效果好,能效高。
[0067]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68]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 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 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 行结合和组合。
[0069]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 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 一种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在所述燃气灶的面板上,所述支撑台上设有贯通其上表面和下 表面的安装口; 聚能圈,所述聚能圈设在所述安装口内; 第一间隔件,所述第一间隔件设在所述聚能圈与所述安装口的周壁之间以将所述聚能 圈与所述支撑台间隔开形成间隙;以及 锅支架,所述锅支架设在所述支撑台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形成为环 形,所述聚能圈的外圈的水平高度高于内圈的水平高度,所述聚能圈的径向尺寸由上至下 逐渐减小,所述聚能圈的上端的外周沿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第 一间隔件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与所述安装口的周壁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的内周壁 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形凸缘 上,所述第一间隔件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件形成 为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上且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凸块,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下表面抵 接所述凸块的上表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件与所 述支撑台一体形成。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件形成 为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下且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凸块,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上表面抵 接所述凸块的下表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件与所 述聚能圈一体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间隔件, 所述第二间隔件设在所述支撑台与所述锅支架之间以将所述支撑台与所述锅支架间隔开 形成间隙。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 的外周沿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沉台部, 所述锅支架包括安装框和设在所述安装框上的支架,所述安装框安装在所述沉台部 上,所述第二间隔件设在所述沉台部与所述安装框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件形成 为设在所述沉台部上且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凸块,所述安装框的下表面抵接所述凸块的 上表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支架和所述支 撑台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聚能圈一体形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下端的 边缘设有多个支脚,相邻两个支脚之间设有缺口。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 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加强筋。
14. 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隔热 组件。
【文档编号】F24C15/10GK203837058SQ201420217223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方松青, 米晓东 申请人: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