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9214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提供一种基于原有电磁炉电路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功能电路,包括由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和单向电流开关电路所组成;看似增加了许多元件,但是实际成本增加的并不是很多,确能使本实用新型成为新一代具有功率连续可调功能的电磁炉,它不但像燃气灶一样使用方便,而且还比传统电磁炉节电提高3~5%左右;如果广大使用电磁炉的消费者都能用上本电磁炉,不但能给广大消费者在烹饪方面带来极大的便利,还能给节能减排任务做出巨大的贡献。
【专利说明】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技术中:目前在市场上销售和消费者中普遍使用的电磁炉,基本都是由一只“大功率晶体三极管”(注:以下简称“三极管”)BGl和一个电磁感线圈L2、一只“逆程电容器C3”(注:以下简称“电容器C3”)组成的单端激励输出结构的电磁感应功率输出电路(见附图2所示);本电路具有简单、可靠,能量转换效率比较高的特点,是目前电磁炉普遍米用的典型电路;但是因为输出功率不能在大中小功率范围内进行连续任意调整,确实给消费者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不能煲粥、不能烙饼、不能烤肉和不能保温等;其原因就是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要想减小电磁感应线圈L2的输出功率,就必需减小三极管BGl的导通时间,三极管BGl导通时间的减少就会使电磁感线圈L2和电容器C3的工作频率升高;由于三极管BGl每次导通时,电容器C3的充电电流就会经过三极管BGl直接回到电源负极,这个电流不但没有对外做功;反而在三极管BGl内部产生电能损耗,使三极管BGl发热;如果使电磁炉输出功率越小,电磁感线圈L2和电容器C3的工作频率就会升的越高,流过电容器C3和三极管BGl的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就会增加越多,就会使三极管BGl温度上升的越厉害,严重时还会将三极管BGl烧毁;所以现有的电磁炉一直都没有大中小功率连续调整功能。
[0003]本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电磁炉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原有电磁炉输出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由三极管BG2和“晶体二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二极管”)D5组成单向电流开关电路,串联在电容器C3和整流滤波电路正电输出端之间(见附图1所示);在三极管BGl导通前,先使三极管BG2截止;相当于断开电容器C3电路的一端,当在三极管BGl导通时,电容器C3不再产生充电电流,再当三极管BGl截止的同时使三极管BG2立即导通,又恢复了电容器C3与电磁感应线圈L2电路的并联关系,使电容器C3仍能发挥原有的逆程电容器的作用;由于三极管BGl和三极管BG2在工作过程中是交替导通和截止的,而且要求三极管BGl必须在三极管BG2彻底截止之后才能导通,同时工作频率又相对较高,导通和关断时间又相对较短,原有的驱动电路和控制方式已不适合新的电磁炉电路的工作要求,所以同时也发明了与其工作原理相匹配的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 ;虽然增加了许多电子元件,但是实际成本增加的并不是很多,确能使本电磁炉成为新一代电磁炉,它不但像使用燃气灶一样方便地使用电磁炉,而且还比传统电磁炉节电5%左右;如果广大使用电磁炉的消费者都能用上本电磁炉,不但能给广大消费者在烹饪方面带来极大便利,还能给节能减排任务做出巨大的贡献。
[0005]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原有电磁炉电路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功能电路包括: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和单向电流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由集成电路、光电耦合器电路、“晶体三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三极管”)、“晶体二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二极管”)、“晶体稳压二极管”:以下简称“稳压二极管”)、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电容器所组成。
[0007]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功能电路方框图见附图1所示,电路原理图部分见附图3所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附图1:本实用新型功能电路方框图连接关系。
[0009]附图2:现有技术电路原理图。
[0010]附图3:本实用新型和实施例1电路原理图。
[0011]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1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做简单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由整流滤波电路、电磁感应功率输出电路、单向电流开关电路、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I和矩形波驱动电路2组成,其方框图连接关系见附图1,电路原理连接关系见附图3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电磁感应功率输出电路、均为现有技术,对其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不在赘述;现在结合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框图对电路原理图的电子元件间的物理连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所述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由电阻器Rl?R6、电容器C4、三极管BGl、电压比较器UlA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组成;所述电阻器Rl的一端与启动脉冲输入端Pll相连接,电阻器R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BGl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l的发射极与电源负电GNDl相连接,三极管BGl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2的一端、电阻器R5的一端、电容器C4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lA的输入一端第4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与电路P4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3的一端与电路P5端相连接,电阻器R3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4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lA的输入+端第5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4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5的另一端、电容器C4的另一端、电压比较器UlA的12脚和电源的负电GNDl相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lA的3脚与电源的+ Vl相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lA的输出端第2脚与电阻器R6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两个输入端第I脚和第2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6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输出端第2脚与电容器C5的一端相连接。
[0014]所述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由电阻器R7?R10、电容器C5、变阻器RW1、二极管D6?D7和2输入端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U2C组成;所述电阻器R7的一端与模拟量控制输入端P12相连接,电阻器R7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9的一端、电阻器R8的一端和变阻器RWl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8的另一端与模拟量控制输入端P13相连接;所述变阻器RWl的另一端与电源GNDl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9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5的另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与开关量控制输入端P14相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二极管D7的正极、电阻器RlO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lO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8的正极、电阻器Rll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输出端与电阻器R18的一端和电容器C9的一端相连接。
[0015]所述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由二极管D8、电阻器Rl 1、电容器C6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所组成;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和电阻器RlI另一端、电容器C6的一端与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容器C6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与电容器C7的一端和电阻器R12的一端相连接。
[0016]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1:由电阻器R12?R17、电容器C7?C8、三极管BG4?BG7、二极管D9和稳压二极管DWl组成;所述电阻器R12的一端与电容器C7的一端和双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器R12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4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BG4集电极与电阻器R13的一端和三极管BG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3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BG5的发射极、三极管BG7的集电极、稳压二极管DWl的正极、电阻器R17的一端和电源GNDl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7的基极、三极管BG6的基极和电阻器R14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1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的负极和电容器CS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7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1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6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15的一端相连接,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9的正极和P9端电源+ Vl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5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8的另一端、电阻器R16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l的负极、电阻器R17的另一端和矩形波驱动电路I的输出端P6相连接。
[0017]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2:由电阻器R18?R26、电容器C9?C11、光电耦合器U3、三极管BG8?BGl 1、稳压二极管DW2?DW3和二极管DlO组成;所述电阻器R18的一端与电容器C9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输出端第10脚相连接,电阻器R18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8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8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19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器U3第2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9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8的发射极与光电耦合器U3的第3脚和电源的GNDl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第8脚与电阻器R22的一端、电阻器R2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和电容器ClO的一端相连接,光电親合器U3的第7脚与电阻器R20的一端相连接,光电親合器U3的第6脚与电阻器R2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9的基极相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第5脚与电阻器R20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电容器ClO的另一端、三极管BG9的发射极、三极管BGll的集电极、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电阻器R26的一端和电源的GND2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2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BGlO的集电极、二极管DlO的正极和PlO端电源+V2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ll的基极、三极管BGlO的基极和电阻器R2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2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lO的负极和电容器Cll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lO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2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ll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2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24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25的另一端、电容器Cll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电阻器R26的另一端和矩形波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P8相连接。
[0018]所述单向电流开关电路:由三极管BG2和二极管D5组成,所述三极管BG2的源极与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器C2的一端、电感器LI的一端和电磁感应线圈L2的一端相连接;三极管BG2的漏极和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器C3的一端与矩形波驱动电路2的电源GND2的P7端相连接;三极管BG2的栅极与矩形波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P8相连接。
[0019]现在结合附图1、附图3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电路原理图部分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所述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由电阻器Rl?R6、电容器Cl、三极管BGl、电压比较器U2A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组成;当电源电压经Pl和P2接通后,在待机状态时;P4端和P5端的直流电压基本相等,电路中电阻器R2和电阻器R5组成分压器、电阻器R3和电阻器R4组成分压器,适当选择电阻器R2、电阻器R5阻值和电阻器R3、电阻器R4阻值,使电压比较器UlA的+输入端的电压适当低于一输入端的电压,此时电压比较器UlA输出端2为低电平,整形电路的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输出端为高电平;当Pll输入一个正脉冲时,三极管BG3导通,使电压比较器UlA的一输入端的电压低于+输入端的电压,电压比较器U2A的输出端第2脚输出为高电平,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输出端第3脚为低电平,当Pll输入端输入的正脉冲平结束时,电压比较器U2A的输出端第2脚输出为低电平,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输出端第3脚向电容器C5输出一个高电平;当控制端P14和P15输入都是高电平时,电磁炉开始工作。
[0021]所述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由电阻器R7?R10、电容器C5、变阻器RW1、二极管D6?D7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U2C组成;每当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输出端为高电平时,都有一个矩形正脉冲电压经电容器C5加在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一个输入端,由于电容器C5与电阻器R9和变阻器RWl串联组成微分电路;所以改变变阻器RWl阻值就可以改变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输出端低电平的脉冲宽度,同时也就改变了电磁炉的输出功率的大小;P12端和P13端是两个模拟量控制输入端:相当于两个并联在变阻器RWl两端的两个可变电阻器,当其中一个输入端的阻值变小时,电磁炉的输入电流会变小,同时电容器C3的逆程电压变低;在实际工作中其中一个输入端用于三极管BGl过流保护,另一个输入端用于三极管BGl集电极过压保护;P14端和P15端为两个开关量控制输入端,低电平有效,一个用于单片机控制电磁炉开关机,一个用于电源浪涌电压保护,其中有一个输入端为低电平时,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无脉冲输出,电磁炉停止工作。
[0022]所述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由二极管D8、电阻器Rl 1、电容器C6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所组成;当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输出端输出一个负的矩形脉冲时,经电阻器Rll和电容器C6组成的积分电路延时后,加在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两个输入端,适当选择电阻器Rll阻值和电容器C6的容量,使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输出的矩形波前沿较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输出的矩形波的前沿向后延迟,延迟的时间超过三极管BG2的关断时间少许即可;二极管D8的作用是:由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输出端输出一个负的矩形脉冲的后沿不经过由电阻器Rll和C6微分,直接经过二极管D8加在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两个输入端,使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输出的矩形波的后沿与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输出端输出的矩形波的后沿时间相同,即没有延迟作用。
[0023]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1:由电阻器Rl2?Rl7、电容器C7?C8、三极管BG4?BG7、二极管D9和稳压二极管DWl组成;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BG4集电极输出为高电平,三极管BG5集电极输出为低电平;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I输出端P6输出为低电平,三极管BGl截止;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BG4集电极输出为低电平,三极管BG5集电极输出为高电平;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I输出端P6输出为高电平,三极管BGl导通;所述电容器C8和二极管D9组成自举升压电路:当三极管BG5的集电极为低电平时,输出端P6输出也为低电平,此时二极管D9导通,电源电压+V2经二极管D9给电容器CS充电,使电容器CS两端电压约等于电源+V2电压;当BG5的集电极从低电平向高电平转换时,输出端P6的输出电平也会从低电平上升到高电平,电容器CS接二极管D9负极和电阻器R14端的电压约等于+V2的电压加上输出端P6的电压,最高可达到约2倍的+ V2的电源的电压,这个电压高于+ V2的电源电压,使二极管D9截止,同时这个电压经过电阻器R14加在三极管BG6的基极上,使三极管BG6的基极有充足的驱动电流,使三极管BG6的发射极的电压上升的更快,使输出端P6输出的矩形波的前沿更接近矩形,使三极管BGl的栅极有良好的矩形波推动,导通更快,温升更低。
[0024]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2:由电阻器R18?R26、电容器C9?C11、光电耦合器U3、三极管BG8?BGl1、稳压二极管DW2?DW3和二极管DlO组成;当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输出端输出为低电平时:三极管BG8的集电极输出为高电平,光电耦合器U3内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电耦合器U3内的三极管导通,使三极管BG9的基极为低电平,三极管BG9的集电极为高电平、矩形波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P8输出为高电平、使单向电流开关电路的三极管BG2导通;当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输出端输出为高电平时:三极管集BG8电极输出为低电平,光电親合器内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光电親合器U3内的三极管截止,使三极管BG9的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BG9的集电极为低电平,矩形波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P8输出为低电平,使单向电流开关电路三极管BG2截止;电容器Cll和二极管DlO组成的自举升压电路,其工作原理与矩形波驱动电路I中所述电容器CS和二极管D9组成的自举升压电路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5]所述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和单向电流开关电路可为分立元件电路,也可为厚膜电路或集成电路。
[0026]所述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和单向电流开关电路可用在电视机行输出电路中和单端激励电子开关变压器电路中。
[0027]所述单向电流开关电路的功率管BG2可为场效应晶体三极管、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三极管的产品。
[0028]实施例2:一种大功率电子变压器;所述电磁炉的电磁感应功率输出电路,实际上是从电视机的行输出电路和单端激励电子开关变压器电路转化过来的,同样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电视机的行输出电路和单端激励电子开关变压器电路;见附图4:附图4中的单向电流开关电路、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I和矩形波驱动电路2与电磁炉附图3基本相同,只有电磁感应线圈L2换成了变压器Tl ;另外还在变压器Tl的次级增加了整流滤波和简易直流输出电压检测与反馈电路;所述变压器Tl、整流滤波和直流输出电压检测和反馈电路,均为现有技术,其物理连接与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一种基于原有电磁炉电路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功能电路,包括: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和单向电流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由集成电路、光电耦合器电路、晶体三极管、晶体二极管、晶体稳压二极管、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电容器所组成; 所述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由电阻器Rl?R6、电容器C4、晶体三极管BGl、电压比较器UlA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组成;所述电阻器Rl的一端与启动脉冲输入端Pll相连接,电阻器Rl的另一端与晶体三极管BGl的基极相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BGl的发射极与电源负电GNDl相连接,晶体三极管BGl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2的一端、电阻器R5的一端、电容器C4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lA的输入一端第4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与电路P4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3的一端与电路P5端相连接,电阻器R3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4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lA的输入+端第5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4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5的另一端、电容器C4的另一端、电压比较器UlA的12脚和电源的负电GNDl相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lA的3脚与电源的+ Vl相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lA的输出端第2脚与电阻器R6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两个输入端第I脚和第2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6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输出端第2脚与电容器C5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由电阻器R7?RlO、电容器C5、变阻器RWl、晶体二极管D6?D7和2输入端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U2C组成;所述电阻器R7的一端与模拟量控制输入端P12相连接,电阻器R7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9的一端、电阻器R8的一端和变阻器RWl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8的另一端与模拟量控制输入端P13相连接;所述变阻器RWl的另一端与电源负电GNDl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9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5的另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晶体二极管D6的负极与开关量控制输入端P14相连接,晶体二极管D6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7的正极、电阻器RlO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lO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输出端第4脚与晶体二极管D8的正极、电阻器Rll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两个输入端第8脚和第9脚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输出端第10脚与电阻器R18的一端和电容器C9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由晶体二极管D8、电阻器Rl 1、电容器C6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所组成;所述晶体二极管D8的负极和电阻器Rll另一端、电容器C6的一端与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两个输入端第12脚和第13相连接;所述电容器C6的另一端与电源+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第11脚与电容器C7的一端和电阻器Rl2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1:由电阻器Rl2?Rl7、电容器C7?C8、晶体三极管BG4?BG7、晶体二极管D9和稳压晶体二极管DWl组成;所述电阻器R12的一端与电容器C7的一端和双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第11脚相连接,电阻器R12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7的另一端和晶体三极管BG4的基极相连接;晶体三极管BG4集电极与电阻器R13的一端和晶体三极管BG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3的另一端与电源+ 5V相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BG4的发射极与晶体三极管BG5的发射极、晶体三极管BG7的集电极、稳压晶体二极管DWl的正极、电阻器R17的一端和电源负电GNDl相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BG5的集电极与晶体三极管BG7的基极、晶体三极管BG6的基极和电阻器R14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14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9的负极和电容器C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BG7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1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BG6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15的一端相连接,晶体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与晶体二极管D9的正极和P9端电源+ Vl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5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S的另一端、电阻器R16的另一端、稳压晶体二极管DWl的负极、电阻器R17的另一端和矩形波驱动电路I的输出端P6相连接; 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2:由电阻器R18?R26、电容器C9?Cl 1、光电耦合器U3、晶体三极管BG8?BG11、稳压晶体二极管DW2?DW3和晶体二极管DlO组成;所述电阻器R18的一端与电容器C9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输出端第10脚相连接,电阻器R18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9的另一端和晶体三极管BG8的基极相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BG8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19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器U3第2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9的另一端与电源+5V相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BG8的发射极与光电耦合器U3的第3脚和电源的负电GNDl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第8脚与电阻器R22的一端、电阻器R21的一端、稳压晶体二极管DW2的负极和电容器ClO的一端相连接,光电親合器U3的第7脚与电阻器R20的一端相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第6脚与电阻器R22的另一端和晶体三极管BG9的基极相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第5脚与电阻器R20的另一端、稳压晶体二极管DW2的正极、电容器ClO的另一端、晶体三极管BG9的发射极、晶体三极管BGll的集电极、稳压晶体二极管DW3的正极、电阻器R26的一端和电源的GND2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21的另一端与晶体三极管BGlO的集电极、晶体二极管DlO的正极和PlO端电源+V2相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BG9的集电极与晶体三极管BGll的基极、晶体三极管BGlO的基极和电阻器R2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23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lO的负极和电容器Cll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BGlO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2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BGll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2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24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25的另一端、电容器Cll的另一端、稳压晶体二极管DW3的负极、电阻器R26的另一端和矩形波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P8相连接; 所述单向电流开关电路:由晶体管BG2和晶体二极管D5组成,所述晶体管BG2的源极与晶体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器C2的一端、电感器LI的一端和电磁感应线圈L2的一端相连接;晶体管BG2的漏极和晶体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器C3的一端与矩形波驱动电路2的电源GND2的P7端相连接;晶体管BG2的栅极与矩形波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P8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电流开关电路、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述全部功能电路或局部功能电路加工成分立元件电路、厚膜电路和集成电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和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单向电流开关电路可用在电视机行输出电路中和单端激励电子开关变压器电路中。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电流开关电路的功率管BG2可为场效应晶体晶体三极管、双极型晶体晶体三极管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晶体三极管的产品。
【文档编号】F24C7/08GK204227489SQ201420226291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6日
【发明者】张玉清 申请人:张玉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