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壁式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069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墙壁式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壁式通风设备,包括:外壳、热交换器、送风机和排风机;送风机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第一腔室内,排风机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第二腔室内,第一腔室位于外壳内部的送风通道中,第二腔室位于外壳内部的排风通道中,排风通道与送风通道交叉;热交换器位于排风通道与送风通道的交叉处;外壳上设置有室内回污风口、室内送新风口、室外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室内回污风口与室外排风口位于排风通道的两端,室内送新风口与室外进风口位于送风通道的两端;室外排风口为外壳上的第一孔,室外进风口为外壳上的第二孔,第一孔至少有一个,第二孔至少有一个。
【专利说明】墙壁式通风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墙壁式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往往不仅需要通风设备将室内的空气排出,还需要将室 外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
[0003] 通风设备包括墙壁式通风设备,顾名思义,该种通风设备的放置方式为固定在墙 壁上。
[0004] 现有的墙壁式通风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0、热交换器2、送风机3和排风机 4。热交换器2位于送风通道与排风通道的交叉点处。外壳10上设置有室内送新风口 11、 室内回污风口 12和室外通风口 13。送风机3位于外壳10上设置有室内送新风口 11的腔 室内;排风机4位于外壳10上设置有室内回污风口 12的腔室内。
[0005] 室外通风口 13为一圆孔,同时室外通风口 13被外壳10内部的隔板分隔成了两个 半圆孔131和132,其中,一个半圆孔131通过热交换器2与排风机4所在的腔室连通,该 半圆孔131用于将进入通风设备内部的室内污风排出室外;另一个半圆孔132通过热交换 器2与送风机3所在的腔室连通,该半圆孔132用于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送风机3送入 室内。
[0006] 但是,由于现有的墙壁式通风设备仅通过一个室外通风口并通过隔板分割成两个 半圆来排出室内污风和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使得建筑墙壁上相应地也只能采取在 墙壁上开一个洞,然后再用隔板隔开,分成两个腔道,即一边充当"室外排风口",另一边充 当"室外进风口 "来实现排风和进风,进风和排风两个腔道距离太近,容易造成气体短路,如 排出的室内污风再次通过室外进风口进入通风设备并最终进入室内,达不到良好的通风效 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墙壁式通风设备,以提高墙壁式通风设备的 通风效果。
[000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风设备,包括:外壳、热交换器、送风机和排风机;
[0009] 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一腔室内,所述排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 的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送风通道中,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外 壳内部的排风通道中,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送风通道交叉;
[0010] 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交叉处;
[0011]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室内回污风口、室内送新风口、室外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所述 室内回污风口与所述室外排风口位于所述排风通道的两端,所述室内送新风口与所述室外 进风口位于所述送风通道的两端;
[0012] 所述室外排风口为所述外壳上的第一孔,所述室外进风口为所述外壳上的第二 孔,所述第一孔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孔至少有一个。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上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还包括:送风管道和室 内末端送新风口;
[0014] 所述室内送新风口通过所述送风管道和室内末端送新风口相连通。
[0015] 如上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孔可为圆孔或方孔。
[0016] 如上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孔可为圆孔或方孔。
[0017] 如上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还包括:静电除尘网,所述静电除尘网设置于所述送 风通道内,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外进风口之间。
[0018] 如上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还包括:活性炭网,所述活性炭网设置于所述送风通 道内,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外进风口之间。
[0019] 如上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还包括:光触媒网,所述光触媒网设置于所述送风通 道内,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外进风口之间。
[0020] 如上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还包括:加湿器,所述加湿器设置于所述送风机与所 述室内末端送新风口之间。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壁式通风设备中,由于外壳上设置有室外排风口和室外进风 口,且室外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为墙壁式通风设备的外壳上不同的孔而且分开了距离,使 得墙壁式通风设备安装在室内墙壁上时,墙壁上所开的与该设备匹配的孔也相应的分开了 距离,从而有效地减轻了通风设备的气体短路现象,提高了墙壁式通风设备的通风效果。
[0022]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现有的墙壁式通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壁式通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墙壁式通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墙壁式通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墙壁式通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壁式通风设备包括:外壳、热交换器、送风机和排风 机;
[0029] 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一腔室内,所述排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 的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送风通道中,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外 壳内部的排风通道中,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送风通道交叉;
[0030] 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交叉处;
[0031]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室内回污风口、室内送新风口、室外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所述 室内回污风口与所述室外排风口位于所述排风通道的两端,所述室内送新风口与所述室外 进风口位于所述送风通道的两端;
[0032] 所述室外排风口为所述外壳上的第一孔,所述室外进风口为所述外壳上的第二 孔,所述第一孔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孔至少有一个。
[0033] 由于室外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为墙壁式通风设备的外壳上不同的孔而且分开了 距离,使得墙壁式通风设备安装在室内墙壁上时,墙壁上所开的与该设备匹配的孔也相应 的分开了距离,从而有效地减轻了通风设备的气体短路现象,提高了墙壁式通风设备的通 风效果。
[0034] 下面通过图2-图5对墙壁式通风设备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壁式通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墙壁式通风设备包括热交换器2、送风机3、排风机4和外壳5。
[0036] 外壳5内部被隔板划分为四个腔室:第一腔室501、第二腔室502、第三腔室503和 第四腔室504,送风机3设置于外壳5内部的第一腔室501内,所述排风机4设置于所述外 壳5内部的第二腔室502内,所述第一腔室501位于所述外壳5内部的送风通道中,所述第 二腔室502位于所述外壳5内部的排风通道中,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送风通道交叉;热交 换器2位于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交叉处,也即热交换器2位于四个腔室的联结 处。其中排风通道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其箭头方向为通风设备内部室内污风的行进方向; 送风通道如图2中的点划线所示,其箭头方向为室外空气在通风设备内行进的方向。
[0037] 外壳5上设置有室内回污风口 52、室内送新风口 51、室外排风口 53和室外进风口 54,所述室内回污风口 52与所述室外排风口 53位于所述排风通道的两端,所述室内送新风 口 51与所述室外进风口 54位于所述送风通道的两端。
[0038] 所述室外排风口 53为一圆孔,其所属的腔室位于排风通道上。室外进风口 54也 为一圆孔,其所属的腔室位于送风通道上。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壁式室外通风 设备,通过外壳上设置的分开距离的室外排风口 53和室外进风口 54分别进行排风和送风, 较传统的墙壁式通风设备上只对一个孔洞通过中间放置隔板分割成两个半圆分别充当室 外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来进行排风和送风,减轻了气体短路的情况,提高了墙壁式通风设 备的通风效果。
[0039] 并且,从图2可以看出,在保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壁式通风设备与传统的墙壁 式通风设备的排风和送风的风量相等的情况下,室外排风口 53的圆孔的截面积需等于传 统的通风设备中室外排风口 131的半圆截面积,同样的室外进风口 54的圆孔的截面积需等 于传统的通风设备中室外进风口 132的半圆截面积,所以室外排风口 53圆孔的直径和室外 进风口 54圆孔的直径分别小于传统的通风设备中室外排风口 131和室外进风口 132的直 径,所以新型的墙壁式通风设备安装在室内墙壁上时,墙壁上所开的与该设备匹配的孔也 相应的减小,故而有效地降低了安装墙壁式通风设备时对建筑物造成的损伤。
[004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墙壁式通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 提供的墙壁式通风设备结构与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墙壁式通风设备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墙壁式通风设备还包括送风管道61和室内末端送新风口 7,室内送 新风口 51通过所述送风管道61和室内末端送新风口 7相连通。可以使新鲜的室外空气送 的更远,避免了由于室内送新风口和室内回污风口相对较近造成的只有离设备较近的地方 空气质量良好,而远离设备的地方空气质量相对比较差的缺陷,来进一步提高了墙壁式通 风设备的室内通风净化效果。
[0041] 基于上述原理,可以对墙壁式通风设备的内部结构作各种变形,具体可如图4所 示,外壳8内被隔板划分为6个腔室,送风机3的下游增加了一个腔室(为便于描述,将该 腔室称为送风机3的下游腔室),该腔室为设备扩展新的功能预留空间,排风机4位于排风 通道中热交换器2的下游腔室(该腔室也为增加的腔室),这样可以使排风机4离室内回污 风口更远,进一步降低噪音;室外排风口 83为两个圆孔,原理是用两个圆孔的截面积相加 并等于上述实用新型提供的墙壁式通风设备中的室外排风口一个圆孔的截面积,室外进风 口 84也为两个圆孔,原理同上;这样就更进一步减小了圆孔的直径,更进一步降低了安装 墙壁式通风设备时对建筑造成的损伤。
[0042]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墙壁式通风设备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净化、 加湿等功能。
[0043] 具体可如图5所示,在图4所示墙壁式通风设备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加湿器101、光 触媒网102、活性炭网103和静电除尘网104。加湿器101设置于送风机3与室内末端送新 风口 7之间,光触媒网102、活性炭网103和静电除尘网104位于热交换器2与室外进风口 84之间。
[0044] 其中,静电除尘网104可对即将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除尘,活性炭网103和光触媒 网102可对即将送入室内的空气进一步进行杀菌,加湿器101可对即将送入室内的空气进 一步进行加湿,以保证送入室内的空气的湿度适宜。
[004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墙壁式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热交换器、送风机和排风机; 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一腔室内,所述排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第 二腔室内,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送风通道中,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外壳内 部的排风通道中,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送风通道交叉; 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交叉处;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室内回污风口、室内送新风口、室外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内 回污风口与所述室外排风口位于所述排风通道的两端,所述室内送新风口与所述室外进风 口位于所述送风通道的两端; 所述室外排风口为所述外壳上的第一孔,所述室外进风口为所述外壳上的第二孔,所 述第一孔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孔至少有一个。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管道和室内末端送新风口; 所述室内送新风口通过所述送风管道和室内末端送新风口相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为圆孔或方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为圆孔或方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电除尘网,所述静电 除尘网设置于所述送风通道内,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外进风口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性炭网,所述活性炭 网设置于所述送风通道内,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外进风口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触媒网,所述光触媒 网设置于所述送风通道内,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外进风口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湿器,所述加湿器设置于所述 送风机与所述室内末端送新风口之间。
【文档编号】F24F13/28GK203880873SQ201420287621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日
【发明者】许永玖 申请人:许永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