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404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空调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的室内机如众所周知那样在内部具备热交换器,通过使吸入的空气在该热交换器中流通并进行热交换,而进行空气调节。而且,近年来,提出了除具备纯粹的空气调节功能外还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热交换器,所述空气净化功能积极地捕捉及去除所吸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粉尘或花粉等(以下称作尘埃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28634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且说,所述尘埃类也会成为过敏症(allergy)的原因,因而期望空气净化功能的进一步的高性能化。因此,提供能够使空气净化功能高性能化的空调的室内机。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空调的室内机包括:负离子(minus ion)产生器,配置于通风路,具有被施加负电位的电压的负离子电极,使沿通风路流动的空气中所含的尘埃类带负电位电荷;以及热交换器,在通风路中配置得比负离子产生器靠下游侧,作为负离子电极的相向电极而被施加地电位,负离子电极具有板状的本体部及从本体部突出的多个电极针部,将电极针部的前端部配置成位于比所述热交换器的端面在15mm以上且24.5mm以下的范围内靠内侧的位置。

由此,能够获得可使空气净化功能高性能化的空调的室内机。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A))及纵剖侧视图(图1(B))。

图2(A)及图2(B)是示意性地表示负离子电极的图(图2(A))及说明电极针部的前端部间(W)与前端部厚度(T)的图(图2(B))。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端面距离(D)与集尘性能的关系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前端部厚度(T)与集尘性能的关系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不同的施加电压、前端部厚度(T)及前端间距离(W)的集尘性能的差异的图。

图6(A)及图6(B)是示意性地表示不同形状的负离子电极的图。

[符号的说明]

1:空调的室内机

2:室内机本体

3:热交换器

3a:前侧热交换器

3b:后侧热交换器

4:送风机

5:吸入口

6:吹出口

7:通风路

8:空气过滤器

9:过滤器支撑架

10:装饰板

11:上下用栅板

12:左右用栅板

13:前表面

14:鳍片

15:配管

16:负离子产生器

17:电极支撑架

18:负离子电极

18a:本体部

18b:电极针部

18c:安装部

18d:放电面

19:控制基板收纳部

20:电极支撑部

D:端面距离

G1:比较例

G2:实施例A

G3:实施例B

G4:实施例C

T:前端部厚度

W:前端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A)所示,空调的室内机1(以下简称作室内机1)具备室内机本体2,该室内机本体2呈相对于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而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长的横长的箱状。在该室内机本体2的内部,如图1(B)所示,配置着热交换器3或送风机4等。

在室内机本体2的上表面部,设置着遍及其大致整体而开口的吸入口5,在下表面部设置着吹出从吸入口5吸入的空气的吹出口6。而且,在室内机本体2的内部,在从吸入口5到吹出口6之间形成着供空气流动的通风路7。

在吸入口5,安装着对空气过滤器(air filter)8进行支撑的过滤器支撑架9。该过滤器支撑架9侧视时呈朝向上方凸出的弯曲状,以从热交换器3的上方跨及前方而覆盖热交换器3的形态配设。支撑于该过滤器支撑架9的空气过滤器8具有通气性。而且,空气过滤器8能够装卸地着安装于过滤器支撑架9,以沿着过滤器支撑架9从热交换器3的上方跨及前方而覆盖热交 换器3的形态配置。在空气过滤器8与热交换器3之间形成着间隙。过滤器支撑架9及空气过滤器8从正面观察时也是左右方向上形成得较长。

在室内机本体2的前表面部,安装着用以将前表面部开闭的装饰板10。该装饰板10例如为合成树脂制,其左右两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撑于室内机本体2的侧面部。

在室内机本体2的下表面部设置着2块上下用栅板(louver)11。该上下用栅板11中,后端部能够转动地得到支撑,前端部向上下方向摆动,由此将从吹出口6吹出的风沿上下方向引导。在室内机本体2,在上下用栅板11的上方的纵深侧,设置着多块左右用栅板12。所述左右用栅板12相互联动地使前端部向左右方向摆动,由此将从吹出口6吹出的风沿左右方向引导。

送风机4包含从正面观察时左右方向上长的横流风扇(Cross flow Fan)。该送风机4位于吹出口6的上方,配置于室内机本体2的大致中央部。当该送风机4被驱动时,室内机本体2外的空气从吸入口5被吸入到通风路7内,并且通风路7内的空气从吹出口6向室内机本体2外吹出。

热交换器3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分割为前侧热交换器3a及后侧热交换器3b。所述前侧热交换器3a及后侧热交换器3b在送风机4的上方部位相互连结,从侧面观察时配置成山形状(倒V字状)。而且,前侧热交换器3a在送风机4的前方部位以向前侧凸出的方式折弯,且成为从侧面观察弯曲的形态。所述前侧热交换器3a及后侧热交换器3b与送风机4同样地从正面观察时左右方向上形成得较长,以从上方及前方覆盖送风机4的形态配置。

而且,前侧热交换器3a的前表面13形成为与后述负离子电极18相向的平面状。另外,详细情况将于以后叙述,前侧热交换器3a弯折的位置相当于前侧热交换器3a的前表面13的端面、热交换器3的端面。

所述前侧热交换器3a及后侧热交换器3b成为如下结构,即,供冷媒通过的配管15贯通横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向配置的多个板状鳍片(fin)14。各鳍片14包含铝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即,热交换器3具有导电性。而且,热交换器3的配管15连接于具备未图示的压缩机等的众所周知的冷冻循环。

在过滤器支撑架9的背面侧,使负离子产生器16位于热交换器3的前方而安装。因此,负离子产生器16配置于室内机本体2内的通风路7中的空气过滤器8的下游侧且热交换器3的上游侧的部位。该负离子产生器16如后述 那样具有:电极支撑架17,以及安装于电极支撑架17的背面侧(从电极支撑架17观察为热交换器3侧)的负离子电极18。

在室内机本体2的前表面部设置着控制基板收纳部19。在该控制基板收纳部19的内部收纳着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安装着用以控制室内机1的动作的各种电气零件。在装饰板10将室内机本体2的前表面部闭合的状态下,控制基板收纳部19由该装饰板10从前方覆盖。而且,该控制基板收纳部19中收纳着用以对负离子电极18施加负电位的电压的电源。

该控制基板收纳部19在室内机本体2的内部,位于比负离子产生器16靠前方侧的位置。该情况下,负离子产生器16的负离子电极18与控制基板收纳部19的背面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负离子电极18与热交换器3的前侧热交换器3a的前表面13之间的距离大。另外,负离子电极18与热交换器3的前侧热交换器3a的前表面13之间的距离约为20mm~30mm左右。

此处,对负离子产生器16进行详细说明。负离子产生器16的电极支撑架17以合成树脂制的方式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得较长。该电极支撑架17在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电极支撑部20。从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左右方向上形成得较长的负离子电极18利用安装部18c而安装在该电极支撑部20的背面。因此,包含电极支撑架17及负离子电极18的单元的负离子产生器16以其长边方向沿着室内机1的宽度方向的状态,换句话说,以负离子电极18与热交换器3的前表面13相向的状态,安装于室内机本体2的内部。

负离子电极18的整体由金属板形成为横长的平板状,如图2(A)所示,包括:本体部18a,从室内机本体2的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以及多个电极针部18b,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且从本体部18a沿其板宽方向(图示上下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

本体部18a在负离子产生器16安装于室内机本体2内的状态下,以沿着室内机本体2的宽度方向即长边方向的状态,且与热交换器3的前表面13相向的状态而配置。电极针部18b形成为从本体部18a向其板宽方向呈三角形状突出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9.0kV至-10kV的范围从未图示的电源对所述构成的负离子电极18施加电压,来作为负电位的电压。而且,对具有导电性的热交 换器3的各鳍片14施加地电位。此时,利用被施加了负电位的高电压的负离子电极18、及作为与地电位连接的相向电极的热交换器3,而产生负离子。而且,产生的负离子使沿通风路7流动的空气中所含的尘埃类带负电位电荷,带负电位电荷的尘埃类被吸引到高于负电位的电位即地电位的热交换器3,由此带负电位电荷的尘埃类被热交换器3捕捉,从而空气净化功能发挥作用。

此外,在想要使空气净化功能高性能化的情况下,如果单纯考虑,则预想只要使负离子产生器16或负离子电极18大型化,便能使空气净化功能高性能化。

然而,如果使负离子产生器16或负离子电极18大型化,则所需要的空间会增大,从而必须使室内机本体2大型化,或为了变更其安装位置而必须重新设计结构。因此,发明人等人摸索出并非单纯地大型化,即,不大幅变更现有构成而使空气净化功能高性能化的方法,结果发现了如下事实:根据负离子电极18与热交换器3的位置关系,而集尘性能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如图2(A)所示,将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电极针部18b的前端部间的距离(以下称作前端间距离)设为W(mm),如图2(B)所示,将电极针部18b的前端部,即,放电面18d的厚度(以下称作前端部厚度)设为T(mm)。而且,如图1(B)所示,将电极针部18b的前端部与热交换器3的端部(更严格来说前侧热交换器3a的前表面13的端面)的距离(以下称作端面距离)设为D(mm)。

在将与热交换器3的前表面13相向配置的负离子电极18投影到前表面13时,该端面距离(D)相当于电极针部18b的前端部的投影位置与热交换器3的端部(端面)之间的距离。另外,作为参考,现有所使用的电极(以下为了方便称作现有构成)中,W=30.0(mm),T=0.3(mm),D=15.0(mm)。

在将该负离子电极18如图1(B)所示那样进行安装的情况下,前端间距离(W)与端面距离(D)的关系如下,即,前端间距离(W)越大则端面距离(D)越小。具体来说,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本体2的情况下,如表示前端间距离(W)与端面距离(D)的关系的表1所示,为D=30.0-(W/2)的关系。

表1

而且,在使用前端间距离(W)不同的负离子电极18来测试集尘性能后,换句话说,在使端面距离(D)发生变化而进行测试后,关于所述集尘性能,获得如下结果,即,如图3所示,将端面距离(D)为22.5(mm)的位置(前端间距离(W)=15.0mm的位置)设为峰值(实施方式中的最大性能),在大致15.0≤D≤24.5的范围内集尘性能高于参考值(现有构成的集尘性能)。另外,图3是施加电压及前端部厚度(T)相同而使端面距离(D)即前端间距离(W)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测试结果。

即,本实施方式中,并非使负离子电极18大型化,而是相反地使负离子电极18小型化,由此获得集尘性能提高的结果。认为这是因为,由负离子产生器16而带负电位电荷的通风路7内的尘埃类因端面距离(D)过小而不会被热交换器3所捕捉,从而未被去除。换句话说,认为在端面距离(D)小于15(mm)的情况下,负离子的利用效率低。

因此,如果将端面距离(D)设为15.0(mm)以上,即,将电极针部18b的前端部的位置配置成比热交换器3的端面靠内侧15mm以上,则可确认能 够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负离子,能够实现集尘性能的提高即空气净化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在端面距离(D)超过24.5(mm)的情况下,为集尘性能低于参考值的结果。认为这是因为,与其说负离子的利用效率降低,不如说负离子电极18过小而无法产生充足量的负离子,从而无法完全去除的尘埃类相对地增加。

即,为了实现空气净化能力的提高,也必须确保充足的负离子的量,因此,认为必须使负离子电极18为一定程度的大小,换句话说,必须使前端间距离(W)为一定程度的大小。

此时,如果端面距离(D)为15.0≤D≤24.5的范围,即,如果根据表1的关系而前端间距离(W)为11.0≤W≤30.0的范围,则能够确保充足的负离子的量,而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相对于参考值具有显著差异,将前端间距离(W)设为约12.0≤W2≤1.0的范围。

而且,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集尘性能,理想的是以端面距离(D)的峰值即D=22.5(W=15.0)为中心,设为其附近的范围,例如,W=15.0±2mm左右的范围(13.0≤W≤17.0的范围)。另外,关于前端间距离(W),将集尘性能的目标值规定为例如峰值的90%等,也可设定能够发挥峰值的90%以上的集尘性能的范围等。

此外,进一步进行了重复验证,结果判明,根据电极针部18b的前端部厚度(T),集尘性能也出现差异。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获得前端部厚度(T)越薄,与参考值相比的集尘性能越能够提高的结果。另外,图4是施加电压及端面距离(D)相同而使前端部厚度(T)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测试结果。

根据该测试结果,可确认如果将前端部厚度(T)设为至0.3(mm)为止的范围,则能够实现集尘性能的提高。认为这是因为,前端部厚度(T)减小(变薄),由此施加电压更集中,从而可产生大量的负离子。

然而,负离子电极18为构成室内机1的零件,因而需要在压制成形时或组装时不会破损、且能够经受得住实际使用的强度。因此,关于能够确保强度并且提高集尘性能的范围,本实施方式中,将前端部厚度(T)设为至0.3(mm)为止的范围(小于0.3(mm)的范围),即,0.1≤T<0.3。该情况下, 理想的是设为集尘性能不大幅降低的范围,尤其理想的是设为0.1≤T≤0.2的范围。

此外,至此对利用负离子电极18的形状而实现的集尘性能的提高进行了说明,为了产生负离子,考虑增大施加电压(更严格来说使负电位向负方向增大)。

图5表示使施加电压(以下将施加电压设为V)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粉尘浓度的时间变化,粉尘浓度降低的时间越快,则表示集尘性能越高。而且,各曲线图对应于以下的各条件。另外,实施例A(G2)~实施例C(G4)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负离子电极18的测试结果。

G1(比较例):D=15.0(W=30.0),T=0.3,V=-6.0kV(现有构成),

G2(实施例A):D=15.0(W=30.0),T=0.3,V=-9.5kV

G3(实施例B):D=15.0(W=30.0),T=0.2,V=-9.5kV

G4(实施例C):D=22.5(W=15.0),T=0.2,V=-9.5kV。

根据该图5的测试结果能够确认:通过增大施加电压而集尘性能提高(G1→G2),通过减小前端部厚度(T)而集尘性能进一步提高(G2→G3),通过使端面距离(D)大于15(mm)(其中为24.5(mm)以下的范围),而集尘性能进一步提高(G3→G4)。即,可知通过将施加电压(V)设为包含-9.5kV的规定范围,例如通过设为-9.0kV至-10.0kV的范围,能够提高集尘性能。

根据以上说明的室内机1,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机1包括:负离子产生器16,配置于供空气流动的通风路7,具有被施加负电位的电压的负离子电极18,使沿通风路7流动的空气中所含的尘埃类带负电位电荷;以及热交换器3,作为负离子电极18的相向电极而被施加地电位。而且,负离子电极18具有板状的本体部18a及从该本体部18a突出的多个电极针部18b,将电极针部18b的前端部配置成位于比热交换器3的端面靠内侧15mm以上。即,将所述端面距离(D)设定为15.0(mm)以上。

由此,能够充分利用负离子产生器16中产生的负离子,能够实现集尘性能的提高,能够使空气净化能力高性能化。而且,通过使负离子电极18小型化而使空气净化能力高性能化,因而利用现有构成可在安装着负离子电极18的部位直接安装,而不需要变更结构,此外,因使负离子电极18自身小型化,所以能够削减制造成本及开发成本。

而且,使电极针部18b的前端部的放电面18d的厚度(前端部厚度(T))处于0.1mm至小于0.3mm的范围。由此,如所述图4所示,能够实现集尘性能的提高,能够使空气净化能力高性能化。而且,可确保在压制成形时或组装时不会破损、且能够经受得住实际使用的强度。

而且,将电极针部18b以从本体部18a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使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电极针部18b的前端间的距离(前端间距离(W))设为13mm至17mm的范围。由此,能够确保用以产生充足量的负离子的大小,能够抑制集尘性能降低。

而且,使施加到负离子电极18的负电位的电压处于-9.0kV至-10kV的范围。由此,负离子的产生量增加,能够实现集尘性能的提高,能够使空气净化能力高性能化。

而且,负离子电极18的形状(外形)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图2(A)、图2(B)的形状。例如,也可如图6(A)所示,采用如下的负离子电极18,该负离子电极18具有从平板状的本体部18a向图示右斜上方及图示右斜下方而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电极针部18b。或者,也可如图6(B)所示,采用如下的负离子电极18,该负离子电极18具有从平板状的本体部18a向图示左斜上方及图示右斜下方而彼此向相反方向且彼此不同的方向突出的电极针部18b。即便为此种构成,也可通过将电极针部18b的前端间距离(W)及前端部厚度(T)设定在所述范围内,而提高集尘性能,实现空气净化功能的高性能化。

本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进行了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该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本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