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具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002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灶具炉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灶具炉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现有的灶具的炉头包括中心火引气道、外环火引气道、中心火混气室及外环火混气室;所述中心火引气道与外环火引气道相互垂直,中心火引气道的出气口位于内混气室中心位置。使用时,由于中心火引气道与外环火引气道相互垂直,中心火引气道的入气口与外环火引气道的入气口朝向不同,不方便接气,调节不方便;还由于中心火引气道的出气口位于中心火混气室中心位置,造成内混气室阻力较大,混气不充分,造成气体燃烧不充分,降低热效率,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灶具炉头,安装调节方便,提高了外环火引气道、中心火引气道的引射能力,外环火混气室及中心火混气室气体混合充分,确保燃烧完全,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灶具炉头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环火混气腔及中心火混气腔;所述中心火混气腔设在外环火混气腔中心位置并互相隔离;以及

中心火引气道及外环火引气道;所述外环火引气道的进气口与中心火引气道的进气口在同一平面上,外环火引气道的进气口与中心火引气道的进气口分别与外界燃气连通;所述外环火引气道的出气口与外环火混气腔的底部连通且位于轴心位置,外环火引气道的出气口呈喇叭形,外环火引气道的出气口的扩口部位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25°至55°;所述中心火引气道的出气口与中心火混气腔的底部连通,中心火引气道的出气口位于外环火引气道的出气口的下方,两出气口的平面距离L1为2-5mm,中心火引气道的出气口与外环火引气道的出气口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环火引气道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支撑脚,在所述支撑脚上设有安装螺孔。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火引气道的出气口偏离中心火混气腔的中心位置,中心火引气道的出气口与中心火混气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2为3mm至6mm。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火引气道的出气口与中心火混气腔的底部后半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中心火混气腔与外环火混气腔内的燃气流动顺畅,阻力小,增加了外环火混气腔一次空气的引射能力,使气体混合充分,燃烧完全,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中心火引气道进气口与外环火引气道进气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3的C-C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上壳体仰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下壳体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 “下”及“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其是一种灶具炉头,包括外环火混气腔1及中心火混气腔2;所述中心火混气腔2设在外环火混气腔1中心位置并互相隔离;以及

中心火引气道3及外环火引气道4;所述外环火引气道4的进气口41与中心火引气道3的进气口31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外环火引气道4的进气口41及中心火引气道3的进气口31与外界燃气连接方便;所述外环火引气道4的出气口42与外环火混气腔1的底部连通且位于轴心位置,外环火引气道的出气口42呈喇叭形,外环火引气道的出气口42的扩口部位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夹角α可在25°至55°范围内选择;所述中心火引气道3的出气口32与中心火混气腔2的底部连通,中心火引气道3的出气口32位于外环火引气道4的出气口42的下方,中心火引气道3的出气口32与外环火引气道4的出气口42之间的距离L1为2mm,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2-5mm之间选择,中心火引气道3的出气口32偏离中心火混气腔2的中心位置,中心火引气道3的出气口32与中心火混气腔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2为4mm,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3-6mm之间选择;这样中心火引气道3的出气口32不会阻碍外环火混气腔1内的燃气流动。在本实施例中灶具炉头为一次铸造成型。

使用时,当外环火引气道4通气时,燃气通过外环火引气道的出气口,由于外环火引气道的出气口42呈扩口状,使燃气更好的在外环火混气腔里扩散,降低了进入外环火混气腔1内的燃气压力,提高外环火的燃烧效率;中心火引气道3的出气口32与中心火混气腔2的底部连通,中心火引气道3的出气口32位于外环火引气道4的出气口42的下方,中心火引气道3的入气口不会阻挡外环火混气腔1内的燃气流动,也不会阻挡外环火引气道的出气口,减少燃气流速损失,使气体混合更加充分,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由于中心火引气道进气口31与外环火引气道进气口41朝向一致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接气及调节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所述外环火引气道4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支撑脚43,在所述支撑脚43上设有安装螺孔。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中心火引气道3的出气口32对外环火混气腔1内的阻力,所述中心火引气道3的出气口32与中心火混气腔2的底部后半部连通。

实施例二

如图7至图10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灶具炉头分成上壳体与下壳体两块压铸成型。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