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地暖调温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3445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地暖调温控制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暖调温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地暖调温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水地暖是指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输送到地板下的水管散热网络,通过地板发热而实现采暖目的的一种取暖方式。

然而现有的地暖调节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于温度的调节只是单一的控制,使用原来的管道会使得热量大量散失,并且现在的温度装置只能在控制板上进行操作,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地暖调温控制器,以解决现有的调温控制器使用不便的缺点。一种热泵地暖调温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和小型连通管,所述的控制面板上嵌套安装有显示器、紧急启动按钮和调节按钮,且紧急启动按钮和调节按钮位于显示器的下方,调节按钮位于紧急启动按钮的右侧,所述的控制面板通过连接线与主连通通管连接,所述的主连通通管上安装有第一单向控制阀,所述的第一单向控制阀的右侧安装有主控制阀,所述的小型连通管安装在主连通通管的下方,且小型连通管与主控制阀的右端相交处设置有第二单向控制阀,所述的第一单向控制阀、主控制阀和第二单向控制阀输入端均与控制模块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与AVR中央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的AVR中央控制处理器输出端与信息储存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AVR中央控制处理器与手机客户端通过移动信号连接,所述的手机客户端输入端与调节模块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AVR中央控制处理器安装在控制面板的内部。

所述的主控制阀的右上方设置有连通管进口。

所述的显示器、紧急启动按钮和调节按钮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地暖调温控制器,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在主连通通管的下方设置有小型连通管,当需要调节温度使,将第一单向控制阀关闭开启第二单向控制阀,利用小型连通管进行输送,可以大大的减小热量的损耗,从而进行节能,其次,该控制阀的调控可以直接利用手机进行控制,用户利用手机将信息输送到控制面板中的AVR中央控制处理器中,从而利用控制模块来控制和调节控制阀的关闭,使用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

1-控制面板,2-显示器,3-紧急启动按钮,4-第一单向控制阀,5-调节按钮,6-连接线,7-主连通通管,8-连通管进口,9-主控制阀,10-第二单向控制阀,11-小型连通管,12-控制模块,13-信息储存模块,14-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5-手机客户端,16-调节模块。

实施例:

如附图1和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地暖调温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1和小型连通管11,所述的控制面板1上嵌套安装有显示器2、紧急启动按钮3和调节按钮5,且紧急启动按钮3和调节按钮5位于显示器2的下方,调节按钮5位于紧急启动按钮3的右侧,所述的控制面板1通过连接线6与主连通通管7连接,所述的主连通通管7上安装有第一单向控制阀4,所述的第一单向控制阀4的右侧安装有主控制阀9,所述的小型连通管11安装在主连通通管7的下方,且小型连通管11与主控制阀9的右端相交处设置有第二单向控制阀10,所述的第一单向控制阀4、主控制阀9和第二单向控制阀10输入端均与控制模块12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12与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4电性连接,所述的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4输出端与信息储存模块13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4与手机客户端15通过移动信号连接,所述的手机客户端15输入端与调节模块16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4安装在控制面板1的内部,所述的主控制阀9的右上方设置有连通管进口8,所述的显示器2、紧急启动按钮3和调节按钮5均与控制面板1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该热泵地暖调温控制器使用时,利用手机客户端15上的调节模块16发出信息,利用移动信号将信息输送到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4中,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4将信息输送到控制模块12中,利用控制模块12控制和调节第一单向控制阀4、第一单向控制阀10和主控制阀9开关,但需要降温时,将第二单向控制阀10开启,第一单向控制阀4关闭,即可降温,当需要快速升温时,可将第一单向控制阀4和第二单向控制阀10均开启即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