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光管载热的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9314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使用光管载热的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间用空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光管载热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纺织车间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含尘浓度和新鲜度均需处于一个稳定的范围,特别是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上,才能增加纱线强度,断头率下降,降低工作环境中的飞毛现象,消除静电,可使纤维的拉伸、梳理、纺织等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产成率及质量,因此纺织车间必须配备喷淋室;喷淋室能有效降低纺织车间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含尘浓度,但是在冬天会造成车间温度过低,影响到车间的正常生产,影响产品的质量;如果单独加装空调,由于车间面积很大,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能源,且升温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加热效果明显的使用光管载热的空调系统。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使用光管载热的空调系统,其包括空调风室、风扇、喷淋室和热源装置;空调风室的一端侧壁连接有通向各车间的通风管,另一端的侧壁连通至喷淋室;空调风室内安装有能将喷淋室气流送入通风管的风扇;空调风室内并排设有至少两组与热源装置相连的光管散热管,光管散热管与气流从喷淋室流入通风管的流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每组光管散热管的宽度与空调风室的宽度对应匹配。

进一步的,每组光管散热管包括上干路管、下干路管、上干路管与下干路管间并联的多根带有间隙的纵向支管。

进一步的,下干路管与热源装置相连通。

进一步的,热源装置包括锅炉和主管道;锅炉蒸汽出口通过管路与主管道相连通,主管道上设有与光管散热管对应相连的支管道。

进一步的,锅炉蒸汽出口与主管道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阀门,主管道与光管散热管间的支管道上安装有阀门,主管道上安装有压力监测仪。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在空调风室加装光管散热管,为送入各纺织车间的空气进行加温,通过风扇引流,将喷淋室湿润空气送入各纺织车间;两组并排设置的光管散热管,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制作、维护和清洁,减小了送风阻力;保证各纺织车间内温度、相对湿度、含尘浓度和新鲜度控制在基本稳定的范围,特别在冬天,能有效提升纺织车间5至10℃,提高纺织质量,确保纺织车间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使用光管载热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光管散热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热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空调风室,2.风扇,3.喷淋室,4.通风管,5.压力监测仪,6.上干路管,7.下干路管,8.纵向支管,9.锅炉,10.主管道,11.支管道,1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使用光管载热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风室1、风扇2、喷淋室3和热源装置;空调风室1的一端侧壁连接有通向各车间的通风管4,另一端的侧壁连通至喷淋室3;空调风室1内安装有能将喷淋室3气流送入通风管4的风扇2;空调风室1内并排设有至少两组与热源装置相连的光管散热管,光管散热管与气流从喷淋室3流入通风管4的流向垂直设置。

工作时,在风扇2的作用下,喷淋室3内潮湿、温润的空气进入空调风室1,通过与其流动方向垂直设置的两组光管散热管进行加热,最后进入通风管4流入各个纺织车间。现有散热管最普及的是翅片式散热管,虽然其热传导面积大、效率高,但配合喷淋室3的潮湿空气却存在着送风阻力大,送到各车间风力小的难题,本申请中利用至少两组并排设置的光管散热管,不仅加热效果明显,结构简单,便于制作、维护和清洁,更重要的是降低了高昂的制作费用,减小了送风阻力;光管散热管与气流从喷淋室3流入通风管4的流向垂直设置,更大大提高了热传导效率;保证各纺织车间内温度、相对湿度、含尘浓度和新鲜度控制在基本稳定的范围,特别在冬天,能有效提升纺织车间温度5至10℃,给作业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给待加工的纱线提供适宜的条件;提高纺织质量,确保纺织车间正常生产。

如图1所示,每组光管散热管的宽度与空调风室1的宽度对应匹配。这样当喷淋室3的湿润空气进入空调风室1后,不会从光管散热管与空调风室1内壁间阻力较小的间隙中流走,确保热传导效率。

如图2所示,每组光管散热管包括上干路管6、下干路管7、上干路管6与下干路管7间并联的多根带有间隙的纵向支管8。这样既增大了热传导面积,又能确保不会产生大的送风阻力;同时各部件便于维护更换。

如图1所示,下干路管7与热源装置相连通。热气流从下干路管7上升,能快速充满整个纵向支管8,更好的进行热传导工作。

如图3所示,热源装置包括锅炉9和主管道10;锅炉9蒸汽出口通过管路与主管道10相连通,主管道10上设有与光管散热管对应相连的支管道11。

如图3所示,锅炉9蒸汽出口与主管道10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阀门12,主管道10与光管散热管间的支管道11上安装有阀门12,主管道10上安装有压力监测仪5。这样能将两路以上的支管道11及光管散热管分开控制,在维护期间,不影响纺织车间的正常生产工作;检测管道压力。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