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集水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176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塔,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冷却塔集水斗。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冷却水经过冷却后会淋到水池中,进而进行排出利用。现有技术中,由于空气和冷却液中存在一些杂质灰尘,该杂质灰尘最后会进如到水池中,并且沉积在水池的底部形成淤泥,所以冷却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便需要停机以对水池进行清洗,从而影响到了了冷却塔的正常使用,因此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塔集水斗,可对冷却池中的冷却液进行搅拌,以防止淤泥沉积,进而减少对水池清洗频率,提供冷却塔的使用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塔集水斗,包括水池,所述水池中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若干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延伸至水池的底部;还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水池中,且与转轴的上端啮合实现联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位于水池的外部,且连接有传动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动电机利用传动杆驱动转轴转动,转轴联动搅拌杆,使得搅拌杆在水池中搅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灰尘在水池中沉积形成淤泥的情况,即灰尘会随着冷却液一起流动,并被排出水池外部,从而可减少水池的清洗次数,提高了冷却塔的使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相互交错,且固定于水池的内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形式的支撑架结构较为简单,且不会影响到气流和冷却液的流动,同时还可对转轴进行稳定的支撑。

优选的,还包括轴承安装座,所述轴承安装座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转轴连接于轴承安装座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安装架可对转轴进行有效的固定,并且可使得转轴稳定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端部和转轴的上端均安装有斜齿轮,两个斜齿轮相互啮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可实现传动杆和转轴之间的联动。

优选的,所述传动电机传动杆之间设置有调节齿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调节齿轮,可对传动杆的转速进行有效的调节,以使得转轴更加有效的转动,提高搅拌的效率。

优选的,每个所述的搅拌杆的低端均设置有毛刷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毛刷体,可将水池的底部进行不断的刷洗,从而更有效的防止了淤泥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对本实用新型冷却塔集水斗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冷却塔集水斗,包括水池1,所述水池1中设置有支撑架2,支撑架2位于水池1的开口处,所述支撑架2上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上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上设置有若干搅拌杆9,所述搅拌杆9延伸至水池1的底部;还包括传动杆5,所述传动杆5的一端延伸至水池1中,且与转轴3的上端啮合实现联动,所述传动杆5的另一端位于水池1的外部,且连接有传动电机6。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2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相互交错,且固定于水池1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轴承安装座4,所述轴承安装座4安装于支撑架2上,所述转轴3连接于轴承安装座4中,即转轴3穿设于轴承安装座4的轴承中。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5的端部和转轴3的上端均安装有斜齿轮,两个斜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电机6传动杆5之间设置有调节齿轮7,传动电机6和调节齿轮7均安装在水池1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的搅拌杆9的低端均设置有毛刷体10,搅拌时,毛刷体10与水池1的底部接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