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应急开关的电暖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7317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应急开关的电暖家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家具,尤其是一种带应急开关的电暖家具,属于电暖家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暖茶几、电暖方几、电暖餐桌等电暖家具,在夏天可以作为家具使用,在冬天寒冷时既能取暖又能当家具使用,非常方便,由于兼具取暖器和家具的功能,电暖家具也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喜爱。现有的电暖家具通常是采用一块智能化控制板来控制发热件的发热以及显示屏的显示等诸多功能,如果这块控制板发生故障,发热件就不能发热取暖,需要等待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或更换控制板。在寒冷的冬季,一旦控制板损坏,炉子没法正常取暖,用户就会挨冻,尤其对于身处偏远地区的用户来说,等待维修人员上门维修往往需要较长时间,非常不方便,也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烦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应急开关的电暖家具,可以在控制板出现故障,造成加热器无法加热时直接打开应急开关进行取暖,达到应急取暖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应急开关的电暖家具,它包括电暖家具本体、安装在电暖家具本体上的总电源开关、控制板和发热件,在电暖家具本体上安装有应急开关,应急开关与控制板并联,控制板连接总电源开关,发热件与控制板电连接。

上述的带应急开关的电暖家具中,所述的应急开关可以选择安装在电暖家具本体的面板、立柱或者底座上。

前述的带应急开关的电暖家具中,所述的应急开关优选安装在电暖家具本体的底座背面上。

前述的带应急开关的电暖家具中,所述的电暖家具本体包括电暖炉、电暖方几、电暖茶几和电暖餐桌等。

前述的带应急开关的电暖家具中,还可以在电暖家具本体的面板上安装烹饪炉,在底座上安装烹饪开关。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打破传统,首次在电暖家具上设计应急开关,当电暖家具的控制板出现故障造成加热器无法加热时,用户可直接打开应急开关进行取暖,达到应急取暖的目的,保证用户在寒冷的天气不会挨冻,从而降低要求维修人员立即上门维修的迫切性。用户在等待维修人员到达的过程中也能正常取暖,突出了产品的人性化特点和为用户着想的设计思想,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提升了用户体验,尤其对于身处偏远地区的用户来说,应急开关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对于电暖家具行业来说,这是一种重大创新,必将对电暖家具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包括电暖家具本体1、安装在电暖家具本体1上的总电源开关2、控制板3和发热件4,电暖家具本体1可以是常见的电暖炉、电暖方几、电暖茶几和电暖餐桌等等。总电源开关2连接市电,用于接通或断开主电源;控制板3连接总电源开关2,发热件4与控制板3电连接,控制板3用于对发热件4的发热进行智能控制。在电暖家具本体1上安装有应急开关5,应急开关5并联在控制板3的两端,应急开关5(也可称为备用应急开关)的作用是当控制板3出现故障造成发热件4无法加热时,可直接打开应急开关5接通电源达到应急取暖的目的。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设计要求,应急开关5可以选择安装在电暖家具本体1的面板6上(可以是面板6的正面、侧面或者背面上),也可以选择安装在电暖家具本体1的立柱7上(可以是立柱7的正面、侧面或者背面上),还可以选择安装在电暖家具本体1的底座8上(可以是底座8的正面、侧面或者背面上)。为了不影响电暖家具的整体美观性并避免误操作,本例中将应急开关5隐藏安装在电暖家具本体1的底座8背面上。在电暖家具本体1的面板6中央还安装有烹饪炉9,在底座8上安装有烹饪开关10,这样在取暖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烹饪。烹饪开关10和总电源开关2安装在底座8的侧面上。

实施例2:包括电暖家具本体1、安装在电暖家具本体1上的总电源开关2、控制板3和发热件4,电暖家具本体1可以是常见的电暖炉、电暖方几、电暖茶几和电暖餐桌等等。总电源开关2连接市电,用于接通或断开主电源,控制板3连接总电源开关2,发热件4与控制板3电连接,控制板3用于对发热件4的发热进行智能控制。在电暖家具本体1上安装有应急开关5,在电暖家具本体1的面板6中央安装有烹饪炉9,在底座8上安装有烹饪开关10,这样在取暖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烹饪。应急开关5并联在控制板3的两端,应急开关5(也可称为备用应急开关)的作用是当控制板3出现故障造成发热件4无法加热时,可直接打开应急开关5接通电源达到应急取暖的目的。本例中的应急开关5与总电源开关2、烹饪开关10一起安装在电暖家具本体1的底座8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