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水型可移动家用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4545阅读:20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加水型可移动家用加湿器。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建筑越来越趋向于封闭式结构,而且越来越多的建筑内部开始广泛使用空调,而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内室空气干燥,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对人们的皮肤非常不好,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部分办公室和家庭都有加湿系统,以增加空气的湿度。

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加湿器是基于自动蒸发为基础的,不具有自动开关的功能,即当空气中的湿度已达到标准,也需要人为的去关闭加湿器,而且在加水之后不便于移动,特别是对于长时间持续工作的加湿器来说,需要人工经常不定时的加水,这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一件事,不便于加湿器在大型公共区域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加水型可移动家用加湿器,可便携移动,而且具有自动加水功能,且能够根据环境湿度自动开关,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加水型可移动家用加湿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储水箱和控制器组成,所述箱体顶部设有进水口和雾化水出口,且在进水口内部安装有压力开关,所述雾化水出口正下方安装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安装在储水箱内部正中间,在储水箱侧面安装有浮杆式液位传感器,且在浮杆式液位传感器底部安装有液位压力转换器,所述控制箱内部安装有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控制雾化器工作状态,且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安装在箱体外壁侧面,所述箱体底部还安装有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吹水箱外壁均包裹有一层保温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雾化水出口制成蜂窝状,且在雾化水出口上设有若干个螺旋状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诉智能控制器为型号AT89S52的单片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加水型可移动家用加湿器,通过设置浮杆式液位传感器和压力开关,能够自动测量储水箱内部的水位,并根据水位信息转换为压力信息,通过压力开关控制进水口的开关来补充水位,另外,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来测量温度和湿度,并且将采集信息传回智能控制器,根据智能控制器来控制雾化器的工作状态,将加湿器调整为最佳状态,特制的螺旋状出口,能够将水分分散传开,设在底部的万向轮能够方便快捷的移动,且不会发生水位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储水箱;3-控制器;4-进水口;5-雾化水出口;6-压力开关;7-雾化器;8-浮杆式液位传感器;9-液位压力转换器;10-智能控制器;11-温度传感器;12-湿度温度器;13-万向轮;14-保温层;15-螺旋状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加水型可移动家用加湿器,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由储水箱2和控制器3组成,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进水口4和雾化水出口5,且在进水口4内部安装有压力开关6,所述雾化水出口5正下方安装有雾化器7,所述雾化器7安装在储水箱2内部正中间,在储水箱2侧面安装有浮杆式液位传感器8,且在浮杆式液位传感器8底部安装有液位压力转换器9,所述控制箱3内部安装有智能控制器10,所述智能控制器10通过温度传感器11和湿度传感器12采集数据控制雾化器7工作状态,且温度传感器11和湿度传感器12安装在箱体1外壁侧面,所述箱体1底部还安装有万向轮13,能够方便移动。

所述储水箱2外壁均包裹有一层保温层14,保证内部的水温;所述雾化水出口5制成蜂窝状,且在雾化水出口5上设有若干个螺旋状出口15,能够将水分分散传开;所诉智能控制器10为型号AT89S52的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自动加水型可移动家用加湿器,通过设置浮杆式液位传感器8和压力开关6,能够自动测量储水箱内部的水位,并根据水位信息转换为压力信息,通过压力开关6控制进水口4的开关来补充水位,另外,通过温度传感器11和湿度传感器12来测量温度和湿度,并且将采集信息传回智能控制器10,根据智能控制器10来控制雾化器7的工作状态,将加湿器调整为最佳状态,特制的螺旋状出口15,能够将水分分散传开,设在底部的万向轮13能够方便快捷的移动,且不会发生水位变化,并且设在储水箱2外壁的保温层14能够保证内部的水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