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332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空调温控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中央空调控制的智能空调温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央空调一般是通过独立的墙面控制开关来控制。控制面板上包含数个实体按键,内部电路通过通信协议发送控制命令给空调控制模块,控制空调风机的转动。现有的产品都是独立的产品,没有与网络连接。在一般的办公场所、仓库之类的地方,管理人员可能每天需要定时去开启关闭空调开关,如果距离较远,耗费的人力时间就比较多。这样的产品是非常不便于集中管理的。在现有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对原有空调控制面板进行适当改造,就可以将空调控制面板变成物联网化的产品,通过网络对中央空调进行集中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温控器,结构简单,装配维修方便,且在空调控制面板接入物联网,通过网络来智能控制管理空调。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空调温控器,包括一体成型的空调控制器底壳、电源电路、显示及控制电路和空调控制器面壳;所述电源电路和显示及控制电路固定安装在空调控制底壳内,且所述电源电路与显示及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空调控制器面壳通过卡扣固定在空调控制器底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220V AC转5V DC模块和220V电源继电器模块,所述AC转5V DC模块与220V电源继电器模块供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及控制电路包括无线ZigBee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和触摸按键模块,所述触摸按键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无线ZigBee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ZigBee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220V电源继电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ZigBee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液晶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ZigBee模块与无线ZigBee网关数据传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控制器底壳和空调控制器面壳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及控制电路靠近空调控制器面壳设置,所述电源电路靠近空调控制器底壳设置,且保持显示及控制电路与电源电路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控制器底壳的底面设置若干条状散热槽,一定程度增加了控制器的散热效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优点较多,以下阐述三个主要优点:

首先在于,其结构简单,通过卡扣固定底壳和面壳,可以实现快速的装配维修。再者,主要的改进点是在兼容原有常用空调控制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无线ZigBee模块,将原有独立的空调控制器连入了互联网;在上述优点基础上,将原有的实体按键更改为触摸按键,使点击操作更简便和智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空调温控器,包括一体成型的空调控制器底壳1、电源电路2、显示及控制电路3和空调控制器面壳4;所述电源电路2和显示及控制电路3固定安装在空调控制底壳1内,且所述电源电路2与显示及控制电路3连接;所述显示及控制电路3靠近空调控制器面壳4设置,所述电源电路2靠近空调控制器底壳1设置,且保持显示及控制电路3与电源电路2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空调控制器面壳4通过卡扣固定在空调控制器底壳1上。所述空调控制器底壳1和空调控制器面壳4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倒角,增加了美观度和安全性。所述空调控制器底壳1的底面设置若干条状散热槽,一定程度增加了控制器的散热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如附图2所示,具体阐述所述电源电路2和显示及控制电路3。所述电源电路2包括220V AC转5V DC模块和220V电源继电器模块,所述AC转5V DC模块与220V电源继电器模块供电连接。

所述显示及控制电路3包括无线ZigBee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和触摸按键模块,所述触摸按键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无线ZigBee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ZigBee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220V电源继电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ZigBee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液晶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ZigBee模块与无线ZigBee网关数据传输连接。上述可以实现两种控制空调运行的实现方法:(一)用户直接点击触摸按键模块的触摸图标,控制220V电源继电器模块的通断;(二)无线ZigBee模块接收来自无线ZigBee网关的命令,控制220V电源继电器模块的通断,在这种方式下,控制命令的传输路径为:用户使用手机App发送命令给云服务器,然后云服务器转发命令给中央空调安装场所的无线ZigBee网关,最后无线ZigBee网关将命令下发给智能空调控制器的无线ZigBee模块。上述无线ZigBee模块的核心为CC2530芯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