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8869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型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菌型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环境污染的加重,我国的空气质量堪忧,特别是雾霾天气多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监控,每年因空气污染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多。再之,传染病不断出现,空气中危害健康的微生物和细菌空前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渴望有干净、高质量的空气。

现在很多人都采用空气净化器设备来面对空气的污染,但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的抗菌过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抗菌过滤效果好的空气净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抗菌型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静电除尘器和新风换气机,所述静电除尘器与机箱连接,所述新风换气机与机箱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新风换气机上设有室内进风管道和室内排风管道,所述机箱上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机箱内设有金属过滤网,所述金属过滤网设在静电除尘器前端,所述金属过滤网包括金属丝网和过滤层,所述金属丝网为两层,且分别位于过滤层的前后两侧,所述金属丝网由金属丝压制或烧结制成,所述过滤层包括玻璃纤维过滤层,所述玻璃纤维过滤层的正反两面各复合一层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由银离子抗菌剂组成,所述抗菌层厚度为2~4厘米。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室外新风从室外进风口进入机箱经金属过滤网过滤,再进入静电除尘器净化、除尘,经新风换气机和室内进风管道送入室内,室内污染空气经室内排风管道、新风换气机和室外排风口送出室外。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尤其是起粗滤作用的金属丝网位于两侧,起精滤作用的过滤层位于中间,从而使得两个方向均可通过高压空气,并且均可起到过滤作用,较大的颗粒先被位于侧边的金属丝网过滤下来,小的颗粒则被位于中间的过滤层过滤下来,确保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此外由银离子抗菌剂组成的抗菌层具有较强抗菌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1-机箱,2-静电除尘器,3-新风换气机,4-室内进风管道,5-室内排风管道,6-室外进风口,7-室外排风口,8-金属过滤网,9-金属丝网,10-玻璃纤维过滤层,11-抗菌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例中,利用图1~2的示意图对按本实用新型一种抗菌型空气净化器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绘制并进行了局部放大及省略处理,因此,应避免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型空气净化器,包括机箱1、静电除尘器2和新风换气机3,静电除尘器2与机箱1连接,新风换气机3与机箱1通过管道连接,新风换气机3上设有室内进风管道4和室内排风管道5,机箱1上设有室外进风口6和室外排风口7,机箱1内设有金属过滤网8,金属过滤网8设在静电除尘器2前端,金属过滤网8包括金属丝网9和过滤层,金属丝网9为两层,且分别位于过滤层的前后两侧,金属丝网9由金属丝压制或烧结制成,过滤层包括玻璃纤维过滤层10,玻璃纤维过滤层10的正反两面各复合一层抗菌层11,抗菌层11由银离子抗菌剂组成,抗菌层11厚度为2~4厘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室外新风从室外进风口6进入机箱1经金属过滤网8过滤,再进入静电除尘器2净化、除尘,经新风换气机3和室内进风管道4送入室内,室内污染空气经室内排风管道5、新风换气机3和室外排风口7送出室外。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尤其是起粗滤作用的金属丝网9位于两侧,起精滤作用的过滤层位于中间,从而使得两个方向均可通过高压空气,并且均可起到过滤作用,较大的颗粒先被位于侧边的金属丝网9过滤下来,小的颗粒则被位于中间的过滤层过滤下来,确保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此外由银离子抗菌剂组成的抗菌层11具有较强抗菌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