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194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风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药行业的供风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大多数生产企业,需要通过供风系统将空气从外界送入生产线,以达到空气流通或降温、加热的目的。特别对于某些特殊行业,比如制药、化工等生产企业,室内环境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十分重要,所以对供风系统所送进的风有温度、湿度和净度等各方面的要求。

对于强风带地区,由于外界风力大、风速高,供风系统从外界送风时,单位时间内需要经过过滤、降温、除湿等处理的空气体积大,为了保证供风质量,必须提高相关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效率,增加这些设备的运行压力,增加整个供风系统的能耗;而另一方面,由于室内需要送进的冷风量是一定的,大量送风必定造成风能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供风系统,这种供风系统能降低整个供风系统的运行压力和能耗,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提高风能利用率。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供风系统,包括一级初效过滤装置、二级初效过滤装置、降温装置、除湿装置、加压装置、中效过滤装置和臭氧发生装置;一级初效过滤装置、二级初效过滤装置、降温装置、除湿装置、加压装置、中效过滤装置和臭氧发生装置均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一级初效过滤装置、二级初效过滤装置、降温装置、除湿装置、加压装置、中效过滤装置和臭氧发生装置通过出风口、风管和进风口依次对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出风口处设有第一回风进风口,所述一级初效过滤装置的进风口处设有第一回风出风口;第一回风进风口与第一回风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一回风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降温装置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二回风进风口,所述降温装置的进风口处设有第二回风出风口;第二回风进风口与第二回风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二回风管连接。降温装置在供风系统中对于后续除湿、加压等处理有直接影响,将降温后的空气做第二回风,与降温前的空气进行混合,相当于在空气未进入降温装置前已经进行第一降温处理,使进入降温装置的空气温度更低,进一步降低装置的运行压力,也可以更有效地节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供风系统在臭氧发生装置的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回风进风口,在一级初效过滤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一回风出风口,将经过供风系统处理的空气通过第一回风管送回并与新风进行混合,由于已处理空气在过滤、温度、湿度、压强、臭氧浓度等各个指标均已满足生产者的要求,将已处理空气与新风混合后,能降低新风的杂质含量,并且在温度、湿度、压强、臭氧浓度等各方面均相比无处理的新风更符合生产者的要求,经过混合后的新风进行一系列的过滤、降温、除湿、加压和臭氧处理时,相对应的空气处理装置在运行时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能耗比起处理无混合新风时也相应降低,从而降低整个供风系统的运行压力和能耗,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而且在满足对生产环境供风的同时,多余的已处理空气对新风进行混合,提高风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供风系统,包括一级初效过滤装置1、二级初效过滤装置2、降温装置3、除湿装置4、加压装置5、中效过滤装置6和臭氧发生装置7;一级初效过滤装置1、二级初效过滤装置2、降温装置3、除湿装置4、加压装置5、中效过滤装置6和臭氧发生装置7均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一级初效过滤装置1、二级初效过滤装置2、降温装置3、除湿装置4、加压装置5、中效过滤装置6和臭氧发生装置7通过出风口、风管和进风口依次对应连接;所述臭氧发生装置7的出风口702处设有第一回风进风口703,所述一级初效过滤装置1的进风口101处设有第一回风出风口103,第一回风进风口703与第一回风出风口101之间通过第一回风管801连接;所述降温装置3的出风口处302设有第二回风进风口303,所述降温装置3的进风口301处设有第二回风出风口304,第二回风进风,303与第二回风出风口304之间通过第二回风管802连接。

本实用新型供风系统在臭氧发生装置7的出风口702处设置第一回风进风口703,在一级初效过滤装置1的进风口101处设置第一回风出风口103,将经过供风系统处理的空气通过第一回风管801送回并与新风进行混合,由于已处理空气在过滤、温度、湿度、压强、臭氧浓度等各个指标均已满足生产者的要求,将已处理空气与新风混合后,能降低新风的杂质含量,并且在温度、湿度、压强、臭氧浓度等各方面均相比无处理的新风更符合生产者的要求,经过混合后的新风进行一系列的过滤、降温、除湿、加压和臭氧处理时,相对应的空气处理装置在运行时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能耗比起处理无混合新风时也相应降低,从而降低整个供风系统的运行压力和能耗,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而且在满足对生产环境供风的同时,多余的已处理空气对新风进行混合,提高风能利用率。

另外,所述降温装置3的出风口处302设有第二回风进风口303,所述降温装置3的进风口301处设有第二回风出风口304,第二回风进风,303与第二回风出风口304之间通过第二回风管802连接。降温装置3在供风系统中对于后续除湿、加压等处理有直接影响,将降温后的空气做第二回风,与降温前的空气进行混合,相当于在空气未进入降温装置3前已经进行第一降温处理,使进入降温装置3的空气温度更低,进一步降低装置3的运行压力,也可以更有效地节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