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以及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9402阅读:1212来源:国知局
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以及水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饮水加热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以及设有该直饮水快速加热的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直饮水而言,期望的是直饮水设备能够对过滤后的水进行快速加热。现有技术中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一般采用电热丝形式,其包括内胆,将直饮水引入内胆的进水管,将加热后的直饮水输送出的出水管以及用于对直饮水进行加热的电热丝或阻性加热棒。电热丝或阻性加热棒基本设置在内胆的底部并直接与处于底部的已净化的水接触,并对其进行加热。经加热的水上浮,并经由出水管输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加热效率更高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加热更均匀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加热速度快且热滞后小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加热构件直接与直饮水接触,以避免加热构件的锈蚀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绝缘性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不结垢,寿命长,易于维护且后期维护成本低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还在于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所述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包括:

壳体;

在所述壳体内的内胆;

用于将直饮水输送至所述内胆中的进水管;

用于将所述内胆中的加热直饮水输送出的出水管;以及

在所述内胆周围并用于对所述内胆内的直饮水进行加热的电磁线圈。

可选地,在所述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中,所述电磁线圈包括可独立控制的多组电磁线圈。

可选地,在所述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中,所述多组电磁线圈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胆底部的底部电磁线圈。

可选地,在所述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中,所述多组电磁线圈包括围绕所述内胆侧壁设置的多组侧壁电磁线圈。

可选地,在所述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中,所述多组侧壁电磁线圈相互间隔且置于所述内胆的不同高度处。

可选地,在所述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中,所述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内胆中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依据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温度信号有选择地控制所述多组侧壁电磁线圈工作。

可选地,在所述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还依据出水量设定值和出水温度设定值有选择地控制所述多组侧壁电磁线圈工作。

可选地,在所述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中,所述外壳和内胆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可选地,在所述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中,所述进水管通至所述内胆的底部,所述出水管通至所述内胆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过滤装置,其包括水过滤模块;以及与所述水过滤模块连接的上述任一种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及水过滤装置的加热构件不与直饮水直接接触,因此其不结垢,寿命长,易于维护且后期维护成本低。此外,由于各组加热线圈的布置以及灵活控制,实现了均匀化的加热以及改善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电磁线圈还提供了本身不发热,启动迅速快以及热滞后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来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内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内部组件的侧视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内部组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正视图。从图1中可见,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00,设置在壳体100外侧上的例如为旋钮形式的调节单元200,进水管4和出水管5等。尽管未示出,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还可包括电源插头等以给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供电。此外,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壳体100上还可包括电源灯,显示面板等。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可为水过滤装置的一部分,例如水过滤装置的末端。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进水管4可连接至上游水过滤模块上,例如各类基于过滤网的净水器,例如反渗透膜净水器等。另一方面,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出水管5可连接至直饮水供应端口上。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可对经过其的直饮水进行加热以提供各种适合温度的直饮水,提供的直饮水的温度可例如由调节单元200调节。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由支脚支撑,在备选实施例中,其也可为悬挂式。

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截面图。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外壳100,设置在外壳100内部的内胆8,在内胆8周围并用于对内胆8内的直饮水进行加热的电磁线圈10。内胆8限定直饮水的容腔8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内胆8大致呈圆筒形,这使得侧壁电磁线圈更易于布置,但是,在备选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的内胆。进水管4包括用于接收上游直饮水的第一端41,通至直饮水容腔80的第二端43,以及在第一端41和第二端43之间并将第一端41连接至第二端43的中段42。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4的中段42形成为软管。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进水管4的第二端43通至由内胆8限定的直饮水容腔80的底部,进水管4同时与膨胀管6连通以容纳由于直饮水加热膨胀而增大的体积。保温层400例如隔热泡沫等提供在内胆8的周围,包括内胆8的底部,侧壁以及顶部上,从而尽可能阻止热量的流失。

参考图3至图5,其中除去了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外壳和保温层使得其内部加热构件更清楚。应当注意,在图5中,管道部分被截断,其中管道的截面431事实上连通至容腔80内的进水管4的第二端43上,而管道的截面46连通至膨胀管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处于内胆8周围的电磁线圈10可包括可独立控制的多组电磁线圈,例如可独立地控制多组电磁线圈是否工作以及输出功率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组电磁线圈可包括底部电磁线圈19,第一侧部电磁线圈11,第二侧部电磁线圈12,第三侧部电磁线圈13以及第四侧部电磁线圈14。尽管示出了一组底部电磁线圈和四组侧壁电磁线圈,但在备选实施例中,可改变底部电磁线圈和侧壁电磁线圈的数量。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底部电磁线圈呈漩涡盘形形式,而侧壁电磁线圈呈螺旋缠绕形式,在备选的实施例中,底部电磁线圈和侧壁电磁线圈可采用其他的缠绕形式。此外,可注意到的是,各组侧壁电磁线圈处于不同水平高度处,并且彼此之间间隔开,在备选的实施例中,侧壁电磁线圈可为连续的,其中在连续电磁线圈的中部存在多个端子已将电磁线圈分为多组,通过对不同端子之间的电压控制来控制各组电磁线圈的通断或工作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组电磁线圈可同时作用或可有选择地使各组电磁线圈中的仅一部分起作用。这可由控制装置(未示出)响应于温度传感器7反馈的温度信号来调节。控制装置也可响应于调节单元200的温度设定值和/或出水量设定值等来调节。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7沿内胆8的高度方向延伸,使得温度传感器7可感测内胆8的直饮水容腔80内处于不同高度处的多个位置的温度信号,并基于这些温度信号实现优化的电磁线圈控制。

如本领域所熟知的,基于水的自然分层原理,较热的水将处于上层而较冷的水将处于下层。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水温已达到温度设定值,则可仅启用底部电磁线圈19和/或处于最底部的第一侧壁电磁线圈11来加热底部较冷的水;如果水温与温度设定值相差较大时,可启用所有电磁线圈,包括底部电磁线圈和各个侧壁电磁线圈。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能力应当与出水量设定值相匹配,在大出水量设定时,应当启用尽可能多的电磁线圈,在小出水量设定时,可仅启用底部电磁线圈以及一个或多个侧壁电磁线圈。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能力应当与出水温度设定值相匹配,在高出水温度设定时,应当启用尽可能多的电磁线圈,在低出水温度设定时,可仅启用底部电磁线圈以及一个或多个侧壁电磁线圈。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4通至由内胆8限定的直饮水容腔80的底部,以便在底部对其进行加热,而对于出水管5而言,其应当通至由内胆8限定的直饮水容腔80的顶部附近,以将温度较高并处于上层的水输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水过滤装置,其可包括本领域熟知的各种水过滤模块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水过滤模块以及直饮水快速加热装置的包括但不限于:

1)相较于阻性加热棒直接加热,电磁加热方式不跟水直接接触,不结垢,寿命长,易于维护,后期维护成本低;

2)通过采用在内胆外部大面积缠绕的加热电磁线圈相较于加热棒等传统方式增加了有效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效率,缩短了加热时间,提高出水量;

3)电磁加热线圈本身不发热,启动迅速,热滞后小;

4)整体绝缘性能好,不与水直接接触,避免锈蚀影响绝缘性能;以及

5)提高安全性,由于发热器由内胆外部的磁场感应发热,与电路无任何连接,真正做到水电分离。

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将各个部件具体化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更容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故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应由以上具体实施例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