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收的升火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084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可折收的升火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炭火的点燃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可折收的升火架。



背景技术:

在美国第5,682,872号专利案公开的升火架,分别是不能折收与可折收等构造。

不能折收的升火架,主体是圆环片,其被设计成为一体而无法折收。使用期间,该圆环片遮蔽木炭周围,避免强风吹熄木炭燃烧的火焰。不使用时,该圆环片只能堆迭在一些物品上,颇占空间。

可折收的升火架,系用多个铰链结构将二或三片曲板连接在一起,共同围成一宛如圆筒般的升火空间。因为曲板是凸曲面,彼此会相互干涉而无法折迭,所以在收纳期间,先卸除所有的铰链结构,才能让各自独立的曲板相互堆迭在一起。如此一来,升火架不仅收藏非常麻烦,而且组装繁琐。

美国第8,028,689号专利案揭示可折收的升火架,分别是方筒与三角筒等造型。

该方筒型升火架有二宽面板与四窄面板,可被六个铰链结构连成四个边。每个边可以是宽面板,或是一对相连的窄面板。在两对窄面板相向折迭时,二宽面板相互靠拢,使升火架从方筒转换成扁平造型。虽然收纳较为方便,却有零件繁多的缺点,徒增组装的困扰。

该三角筒型升火架则有一大、三小的铰链结构。用大型铰链结构将二宽面板连接在一起,这些小型铰链结构分别连接于二窄面板之间,或是宽、窄二面板之间,构成等边三角筒状升火架。

在收纳期间,二窄面板朝向大型铰链结构方向予以堆迭,连带二宽面板彼此靠拢,使升火架从三角筒转换成扁平造型。但是,铰链结构的体积不一致,而且小型铰链结构无法靠近大型铰链结构。当大、小型铰链结构彼此靠近时,升火架可能无法完成扁平的收纳状态。

因此,如何改善铰链式升火架折收的缺点,就成为本实用新型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的一在于:采用弯折的构造,预留铰链结构的收纳空间,有效解决传统式升火架无法完成扁平收纳的弊端。

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收的升火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铰链结构;

一第一衔接板与一第二衔接板,两个衔接板的面积相同而被铰链结构连接在一起,能够在一展开位置与一折收位置运动;

一宽面板,包括:一主板,其面积与任一衔接板的面积相等,通过该铰链结构将主板二侧之一与第一衔接板连接在一起;一副板,其弯折于主板而与第一衔接板不在同一边,以致主板与副板之间形成一弯折角度;

一窄面板,其二侧以铰链结构分别连接第二衔接板与副板,该窄面板与副板的面积总和等于任一衔接板的面积;

在展开位置时,该第一衔接板、第二衔接板彼此间夹有一展开角度,该展开角度与弯折角度相等且位于对角;

在折收位置时,该窄面板与主板彼此靠拢,连带第一衔接板、第二衔接板相互合并,以致主板、副板的弯折部位能够收纳二衔接板间的该铰链结构。

所述可折收的升火架,其中:还包括一炭火盘,该炭火盘置入展开的升火架且维持悬空状态。

所述可折收的升火架,其中:多个支撑部设在衔接板、宽面板与窄面板的对边,该多个支撑部使炭火盘维持悬空状态。

所述可折收的升火架,其中:该支撑部是横面板或挠曲板。

所述可折收的升火架,其中:每片衔接板、宽面板与窄面板都是梯形的金属板。

所述可折收的升火架,其中:每片衔接板、宽面板与窄面板各有至少一孔。

所述可折收的升火架,其中:所述的孔是圆孔或长孔。

所述可折收的升火架,其中:该主板设置二枢接部,方便升火架连接一提把。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升火架采用副板相对主板弯折的构造,预留铰链结构的收纳空间,有效解决传统式升火架在折收期间存在铰链结构的体积不一致或二铰链结构不能靠近等弊端。

接着,基于图式详述相关的实施例,说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一深刻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升火架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升火架结合且摊开的平面图。

图3是升火架展开后的组合立体图。

图4是沿图3的A-A线切开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升火架折收后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升火架10;展开角度11;第一衔接板12;第二衔接板14;圆孔16;长孔18;铰链结构20;短管21;支撑部22;销杆23;横面板24;挠曲板26;枢接部28;宽面板30;主板32;副板34;弯折角度36;窄面板40;宽边42;窄边44;斜边46;炭火盘5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阐明升火架10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构造,包括一第一衔接板12、一第二衔接板14、多个铰链结构20、一宽面板30与一窄面板40。

其中,每个铰链结构20包括二排短管21与一销杆23组成。每排短管21形成于二衔接板12、14与宽、窄二面板30、40的侧边,用销杆23穿过交错的二排短管21,组成铰链结构20而可为一定幅度的转动。在本实施例,各短管21的直径相同,使各铰链结构20的体积保持一致。

该宽面板30区分二部分:界定为一主板32与一副板34。其中,该主板32面积与第一衔接板12或第二衔接板14的面积大致相等,其二侧之一被铰链结构20联结于第一衔接板12相应的侧边。该副板34相对主板32弯折,使主、副二板32、34之间形成一弯折角度36(如图5)。因此,该副板34与第一衔接板12不在主板32的同一边。

通过铰链结构20,该窄面板40一侧连接第二衔接板14,另一侧与副板34相连,以致窄面板40与副板34的面积总和,大致等于第一、第二衔接板12、14的一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每片衔接板12、14与宽、窄二面板30、40都是梯形的金属板。譬如窄面板40有一宽边42与一窄边44,宽、窄二边42、44大致平行的。该窄面板40还有二斜边46,这些斜边46连接宽、窄边42、44的二端。因此,摊平的升火架10宛如一面扇子。

接着看到第一、第二衔接板12、14以及宽、窄二面板30、40各有二圆孔16,该圆孔16靠近窄边44。而且,该第二衔接板14、宽面板30与窄面板40除了形成二长孔18以外,还添加多个支撑部22。每个支撑部22可以是横面板24(如第二衔接板14与窄面板40)与挠曲板26(如宽面板30)之一。

如图3-图5所示,在展开位置时,该第一、第二衔接板12、14彼此间夹有一展开角度11。因为升火架10类似于四边形角锥筒,所以展开角度11与弯折角度36位于对角关系。其中,该展开角度11相当于90°±5°,大致相等于弯折角度36。

此刻,该第二衔接板14对面是宽面板30,使横面板24与挠曲板26存在对边关系。再加上,该窄面板40以横面板24在旁的辅助作用,支撑一炭火盘50置入展开的升火架10且维持悬空状态。

另外,该主板32设置二枢接部28,方便升火架10连接一提把(图式未绘)。

如图6所示,在折收位置时,该窄面板40与主板32彼此靠拢,连带第一、第二衔接板12、14相互合并,以致主、副二板32、34的弯折部位可收纳二衔接板12、14间的铰链结构20,却不阻碍副板34与窄面板40间的铰链结构20运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