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92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具体地讲,主要在医疗设备上用于液体热交换。



背景技术:

目前,血液透析机等医疗设备上配备有热交换器,用于将废液与新鲜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废液的热量进行再利用,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本申请人原有的热交换装置如申请号“201120277130.1”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主要呈平面布置,金属隔板将蛇形管隔开并传导热量,优点在于液体流通路径长,热交换充分,但是存在结构复杂、装配不方便的缺点。申请号为“201320334711.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机热交换器,采用腔体内布置多根细管内芯的结构,其装配方便、生产成本低,但是液体的流动路径短,不利于充分进行热交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量交换充分的热交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安装座,在两个安装座之间密封固定有至少一根外管,在每一所述外管内均布置有内管,在每一所述内管内均布置有螺杆状的内芯,所述内芯与内管的内壁配合在内管内形成螺旋状的内流道,在每一所述内管上均套装有螺旋弹簧状的间隔件,所述间隔件位于内管与外管之间并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螺旋状的外流道;

当外管有一根时,在每一所述安装座上均设有与外流道贯通的第一接头,在每一所述安装座上均设有与内流道贯通的第二接头;

当外管有至少两根时,在相应的安装座内开有连接孔,使所有的外流道呈回形连通、所有的内流道也呈回形连通,并且在相应的安装座上设有与外流道两自由端贯通的第一接头,在相应的安装座上设有与内流道两自由端贯通的第二接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管内布置螺杆状的内芯,在内管外布置螺旋弹簧状的间隔件,从而提供了螺旋状的内流道和外流道,显著地延长了热交换时间,使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更加充分;并且,外管和内管安装在两个安装座之间,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便于清洗维护;再则,外管和内管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作为优选,所述外管有两根,在其中一个安装座内开有两个连接孔,其中一个连接孔将两个外流道连通,另一连接孔将两个内流道连通,在另一安装座上设有两个第一接头和两个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两个外流道的自由端贯通,所述第二接头与两个内流道的自由端贯通。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外管有三根,在每一所述安装座内均开有两个连接孔,使三个外流道和三个内流道各自呈回形连通,在每一安装座上均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外流道的自由端贯通,所述第二接头与内流道的自由端贯通。

在所述安装座上开有与外管一一对应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设有三个台阶面,所述外管端头与对应安装孔的最外台阶面相抵,所述内管端头与对应安装孔的最内台阶面相抵,在所述内管和外管的外壁均开有密封环槽,在密封环槽内卡装有与安装孔孔壁密封配合的密封圈。这样利用安装孔上的台阶面对外管和内管进行定位和限位,并通过密封环槽安装密封圈,使外流道与内流道之间的密封结构简单、可靠。

在所述外管的端部还开有卡装环槽,所述卡装环槽位于外管的两个密封环槽之间,在所述安装座上插装有卡销,所述卡销穿过安装座卡入对应的卡装环槽内。这样设置卡装环槽和卡销,使外管、内管、安装座之间的固定结构稳定、装卸操作简单。

所述卡装环槽的断面呈矩形,所述卡销的断面呈与卡装环槽相适应的矩形。这样设置矩形的卡装断面,结构更加牢靠。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管内布置螺杆状的内芯,在内管外布置螺旋弹簧状的间隔件,从而提供了螺旋状的内流道和外流道,显著地延长了热交换时间,使液体之间的热交换更加充分,并且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具有构思巧妙、改造容易和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安装座1、安装孔1a、连接孔1b、卡销2、外管3、卡装环槽3a、第一接头4、第二接头5、内芯6、内管7、间隔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需要说明的是,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两个上下相对布置的安装座1,在两个安装座1之间密封固定有至少一根竖向的外管3。在每一所述外管3内均布置有内管7,在每一所述内管7内均布置有螺杆状的内芯6,所述内芯6与内管7的内壁配合在内管7内形成螺旋状的内流道。在每一所述内管7上均套装有螺旋弹簧状的间隔件8,所述间隔件8位于内管7与外管3之间并在内管7与外管3之间形成螺旋状的外流道。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外管3有一根,在每一所述安装座1上均设有与外流道贯通的第一接头4,在每一所述安装座1上均设有与内流道贯通的第二接头5。每一所述安装座1上的第一接头4和第二接头5上下并排布置,并且整个热交换装置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接头4位于两个第二接头5之间。

如图2所示,在每一所述安装座1上均开有与外管3一一对应的安装孔1a,在所述安装孔1a的孔壁设有三个台阶面,所述外管3端头与对应安装孔1a的最外台阶面相抵,所述内管7端头与对应安装孔1a的最内台阶面相抵。在所述内管7和外管3的外壁均开有密封环槽,在密封环槽内卡装有与安装孔1a孔壁密封配合的密封圈。在每一所述外管3的端部还开有卡装环槽3a,所述卡装环槽3a位于外管3的两个密封环槽之间。在所述安装座1上插装有卡销2,所述卡销2穿过安装座1卡入对应的卡装环槽3a内。所述卡装环槽3a的断面呈矩形,所述卡销2的断面呈与卡装环槽3a相适应的矩形。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外管3有两根,在其中一个安装座1内开有两个连接孔1b,其中一个连接孔1b将两个外流道连通,另一连接孔1b将两个内流道连通。在另一安装座1上设有两个第一接头4和两个第二接头5,所述第一接头4与两个外流道的自由端贯通,所述第二接头5与两个内流道的自由端贯通。本实施例优选两个连接孔1b在下方的安装座1内上下并排布置,在上的连接孔1b将两个外流道的下端连通,在下的连接孔1b将两个内流道的下端连通。两个所述第一接头4在上方的安装座1上并排布置,并且第二接头5位于第一接头4的上方。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所述外管3有三根,在每一所述安装座1内均开有两个连接孔1b,使三个外流道和三个内流道各自呈回形连通,在每一安装座1上均设有第一接头4和第二接头5,所述第一接头4与外流道的自由端贯通,所述第二接头5与内流道的自由端贯通。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事实上,所述外管3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并不做限定,也可以是超过三根。当外管3有至少两根时,在相应的安装座1内开有连接孔1b,使所有的外流道呈回形连通、所有的内流道也呈回形连通,并且在相应的安装座1上设有与外流道两自由端贯通的第一接头4,在相应的安装座1上设有与内流道两自由端贯通的第二接头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