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有储水机构的雨伞甩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426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有储水机构的雨伞甩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雨伞甩干设备、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有储水机构的雨伞甩干装置。



背景技术:

雨天出行,湿淋淋的雨伞经常无处可放,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用手甩干雨伞虽然便利,但是溅出的雨滴落在地面上会使人跌倒。在一些商场,超市等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大家提供塑料袋,用来放置雨伞。这种方式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会造成白色污染。市场上也有一些雨伞脱水机是用特质的吸水材料对雨伞表面进行擦拭,这样要不断的更换吸水材料,同样不方便又比较麻烦;还有就是直接用风把雨伞吹干,这样的机器体积庞大,吹干速度又慢,而且长期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对雨伞材料造成一定损害。

例如:申请号为:201720146077.9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雨伞甩干器,包括外壳、旋转内筒、外筒、水管、储水槽、底座、滑片卡槽、开关、定时芯片、马达、电源插头和插销;外筒固定设置在外壳内,旋转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马达固定在底座上和旋转内筒通过马达轴连接,开关安装在外壳上,开关、定时芯片和马达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马达带动旋转内筒旋转。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快速甩干多种雨伞,同时占用空间小,比较美观。可以安置于大型商场和办公室之类的场所进行雨伞的甩干。

申请号为201710189999.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雨伞甩干装置,包括圆筒状外壳,外壳顶部铰接圆形筒盖;外壳内还包括内网捅,所述的内网捅底部中心通过中心轮轴与电机连接,电机还连接有变速器;所述的内网捅设置在外筒内,所述的外筒底部有通孔与积水箱连通,所述的积水箱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的内网捅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雨伞固定机构。本发明提供的雨伞甩干装置,由电机提供动力,保证足够的驱动力和转速,并且能同时甩干数量较多的雨伞,自动控制,使结构设计装置达到合理化,能更好地解决雨伞的甩干问题。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上述专利在雨伞甩干过程中,雨伞容易与甩干桶的内壁发生碰撞,损坏甩干桶或者雨伞,无法一次性对多组雨伞或者不同大小的雨伞进行甩干,浪费资源,甩干桶在转动甩干时容易发生晃动,功能单一。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安装有储水机构的雨伞甩干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有储水机构的雨伞甩干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安装有储水机构的雨伞甩干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安装有储水机构的雨伞甩干装置,包括底座,透明窗,外桶,卡位环,滚珠,环形干燥管,出风孔,顶端盖,侧开门,控制开关,电机,甩干桶,旋转托盘,凸型卡块,透明储水箱,刻度线,热风机,出水孔,固定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橡胶卡环套和伞把插孔;所述外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端一侧,且外桶的顶部铰接有顶端盖,所述电机镶嵌在底座的内部,且电机通过其前端的转轴穿过外桶的底部连接有旋转托盘,且甩干桶通过其底部与凸型卡块相嵌合的卡槽卡在旋转托盘的顶端,所述外桶的内侧顶端还固定安装有卡位环,且卡位环的内圆周上镶嵌有多组滚珠,所述卡位环的内侧还镶嵌有环形干燥管,且环形干燥管的底部与卡位环的底部均设有出风孔,所述侧开门上安装有分别与电机、热风机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且热风机与环形干燥管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甩干桶的内侧上端,且固定板上分别呈环状开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别固定有相匹配的橡胶卡环套。

进一步的,所述外桶的底部为倾斜状结构,且该倾斜状的最底端通过下水管连接有透明储水箱,且透明储水箱的外壁上镶刻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前端侧还镶嵌有透明窗,且透明窗设在透明储水箱的正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顶端盖上设置有直径为0.5cm的出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托盘上也设有多组出水孔,且甩干桶的外侧以及底部也设有多组出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为第二通孔直径的1.5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外端还设有伞把插孔。

进一步的,所述甩干桶为可拆卸安装式设计,且甩干桶的外壁紧贴在环形干燥管内圆周上的滚珠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固定板的设置,可根据雨伞的型号与大小选择将雨伞插入到固定板上的不同通孔中,并利用通孔中的橡胶卡换套对雨伞进行卡位固定,然后将雨伞的伞把插入到伞把插孔中,对雨伞二次固定,提高雨伞的固定效果,避免在雨伞甩干时雨伞碰倒甩干桶内壁,造成雨伞或者甩干桶的损伤。

卡位环的设置,在甩干桶转动甩干过程中,可通过镶嵌在卡位环内侧圆周上的滚珠对甩干桶的进行卡位固定,避免甩干桶摇摆,也方便甩干桶的转动。

热风机以及环形干燥管的设置,可通过热风机吹出的热风吹入到环形干燥管内,并利用环形干燥管以及卡位环的底部的出风孔吹出热风,提高甩干桶的内部温度,增加雨伞的干燥度,避免雨伞在甩干后还存在潮湿感。

本发明可将甩干桶通过底部的卡槽卡在旋转托盘上,方便对甩干桶拆卸,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卡位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3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卡位环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环形干燥管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甩干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固定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旋转托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透明窗,2-外桶,21-卡位环,211-滚珠,212-环形干燥管,213-出风孔,22-顶端盖,3-侧开门,31-控制开关,4-电机,5-甩干桶,6-旋转托盘,61-凸型卡块,7-透明储水箱,71-刻度线,8-热风机,9-出水孔,10-固定板,101-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103-橡胶卡环套,104-伞把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有储水机构的雨伞甩干装置,包括底座1,透明窗11,外桶2,卡位环21,滚珠211,环形干燥管212,出风孔213,顶端盖22,侧开门3,控制开关31,电机4,甩干桶5,旋转托盘6,凸型卡块61,透明储水箱7,刻度线71,热风机8,出水孔9,固定板10,第一通孔101,第二通孔102,橡胶卡环套103和伞把插孔104;所述外桶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端一侧,且外桶2的顶部铰接有顶端盖22,所述电机4镶嵌在底座1的内部,且电机4通过其前端的转轴穿过外桶2的底部连接有旋转托盘6,外桶2底部有一个插孔供马达轴通过,插孔处做防水封闭处理,且甩干桶5通过其底部与凸型卡块61相嵌合的卡槽卡在旋转托盘6的顶端,所述外桶2的内侧顶端还固定安装有卡位环21,且卡位环21的内圆周上镶嵌有多组滚珠211,所述卡位环21的内侧还镶嵌有环形干燥管212,且环形干燥管212的底部与卡位环21的底部均设有出风孔213,所述侧开门3上安装有分别与电机4、热风机8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31,且热风机8与环形干燥管212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固定板10固定安装在甩干桶5的内侧上端,且固定板10上分别呈环状开设有第一通孔101与第二通孔102,且第一通孔101与第二通孔102分别固定有相匹配的橡胶卡环套103。

其中,所述外桶2的底部为倾斜状结构,且该倾斜状的最底端通过下水管连接有透明储水箱7,且透明储水箱7的外壁上镶刻有刻度线71,可使雨伞甩出的雨水通过外桶2底部的倾斜结构全部流入到透明储水箱7,并利用刻度线71掌控透明储水箱7内部雨水的高度。

其中,所述底座1的前端侧还镶嵌有透明窗11,且透明窗11设在透明储水箱7的正前方,方便通过透明窗11观察透明储水箱7内部的水位。

其中,所述顶端盖22上设置有直径为0.5cm的出气孔,便于外桶2内的热风以及气体通过出气孔流出。

其中,所述旋转托盘6上也设有多组出水孔9,且甩干桶5的外侧以及底部也设有多组出水孔9,在甩干时,方便雨伞上的雨水通过出水孔9流出,也避免甩干桶5底部存水。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101的直径为第二通孔102直径的1.5倍,根据雨伞的型号与大小选择将雨伞插入到固定板10上的不同通孔中,并利用通孔中的橡胶卡换套103对雨伞进行卡位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101与第二通孔102的外端还设有伞把插孔104,可将雨伞的伞把插入到伞把插孔104中,二次对雨伞固定,提高雨伞的固定效果。

其中,所述甩干桶5为可拆卸安装式设计,且甩干桶5的外壁紧贴在环形干燥管212内圆周上的滚珠211端,便于对甩干桶5拆卸,也可通过滚珠211辅助甩干桶5的旋转。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首先将该甩干装置接通电源,然后根据雨伞的不同型号、大小分别插入到固定板10上的第一通孔101或第二通孔102上,利用通孔中的橡胶卡换套103对雨伞进行卡位固定,然后将雨伞的伞把插入到伞把插孔104中,对雨伞二次固定,提高雨伞的固定效果,避免在雨伞甩干时雨伞碰倒甩干桶5内壁,造成雨伞或者甩干桶的损伤,合上顶端盖22,通过分别与电机4、热风机8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31启动电机4与热风机8,通过电机4带动甩干桶5进行转动,从而对甩干桶5内的雨伞进行甩干,甩出的雨水通过出水孔9流出并流入到外桶2底部,雨水顺着外桶2底部的倾斜结构并通过下水管进入到透明储水箱7中,利用刻度线71掌控透明储水箱7内部雨水的高度,在甩干同时,热风机8吹出的热风吹入到环形干燥管212内,通过用环形干燥管212以及卡位环21的底部的出风孔213吹出,提高甩干桶5的内部温度,可增加雨伞的干燥度。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