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的即热型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756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环保的即热型热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即热型热水器。



背景技术:

热水器是一种为家居提供热水的工具,采用天然气、煤气、太阳能或电能对水加热进行加热。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热水器均存在体积庞大、热利用率低、能耗大、污染大、水浪费大、难以彻底清洗且机构复杂等问题。在环境日益恶化、各类能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有必要对现有的热水器予以改进,设计出具有节能环保效果的热水器,以顺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热水器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即热型热水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一种节能环保的即热型热水器,所述的即热型热水器为燃气热水器,其包括燃烧室、热交换器和烟道,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环形壳体、水路管道、集热层、集热分流杆和保温层,其中:

集热层设于环形壳体的内环侧壁外,保温层设于环形壳体的外环侧壁外,水路管道设于环形壳体内;环形壳体所形成的中空空腔即燃烧室,集热分流杆设于燃烧室内;

所述的水路管道呈阶梯状螺旋型,且所述的环形壳体的内环侧壁呈与水路管道相适应的阶梯状;

所述的集热分流杆包括带两尖锥型端头的杆体,以及分别设于杆体上下两端的上导向片和下导向片;杆体外表面设有螺纹,上导向片和下导向片用来保证集热分流杆位于燃烧室纵向轴线上,并形成热流通道;上导向片和下导向片均包括外环、中心定位环以及设于外环和中心定位环间的4个杆结构,4个杆结构一端连接中心定位环外壁,令一端连接外环内壁,且相邻的杆结构相互垂直;中心定位环用来对集热分流杆进行定位,4个杆结构用来形成分流的热流通道。

进一步的,出水管采用万向可调节弯管。

进一步的,出水管的出口喷嘴采用增压涡旋喷嘴。

进一步的,集热层为环形集热层或螺旋形集热层。

进一步的,下导向片还用来对集热分流杆进行定位调节。

二、一种节能环保的即热型热水器,所述的即热型热水器为电热水器,其包括水路管道,所述的水路管道材质为导磁材料,且呈阶梯状螺旋型,其两侧分别设有电磁加热组件,用来给水路管道中水流加热。

进一步的,出水管采用万向可调节弯管。

进一步的,出水管的出口喷嘴采用增压涡旋喷嘴。

进一步的,集热层为环形集热层或螺旋形集热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特殊技术处理达到热能最大化利用和延长水的加热时长;同时,利用涡旋增压技术,优化清洗效果。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特殊水路管道,即阶梯状螺旋型水路管道,可大大延长水的加热时长,尽量把储水箱做到最小,以达到快速加热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燃气热水器采用集热内燃技术和集热分流杆实现热能的高效利用,尽可能做到燃烧室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节能可达80%以上。集热内燃技术和集热分流杆也可以应用于锅炉和燃气炉、燃煤炉,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器基于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采用双电磁加热组件对水路管道加热,可提高加热效率和热利用率,并真正实现了水电分离。

(4)本实用新型出水管采用万向可调节弯管,可实现任何高度和任何部位的清洗。

(5)本实用新型采用增压涡旋喷嘴,实现小水量大水压,达到高效清洗的效果,节水可达70%左右。

(6)本实用新型将所有零部件都最小化,从而实现体积的最小化,可节省空间80%左右。

(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最小化,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可节约成本60%左右。

(8)本实用新型对传统热水器领域的影响和冲击巨大,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热水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器水路管道的俯视图;

图3为集热分流杆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导向片和下导向片的俯视图。

图中,1-燃烧室,2-热交换器,201-环形壳体,202-水路管道,203-集热层,204-集热分流杆,205-隔热层,206-进水口,207-出水口,208-上导向片,209-下导向片,210-外环,211-中心定位环,212-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以燃气型即热热水器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见图1,本实用新型燃气热水器主要包括带有燃气管的燃烧室1、带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热交换器2和烟管(未在图中画出)。燃气管连通燃烧室1,燃气管用来为燃烧室1提供可燃气体,燃烧室1用来提供加热水流的热能。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热交换器2,热交换器2用来对水流进行换热处理,从而实现水流的加热。烟管用来为燃烧室1和热交换器2排放废气。进水管、出水管、燃气管上分别安装进水阀、出水阀、燃气阀。为便于任何高度和任何部位的清洗,本实施例中出水管采用万向可调节弯管。为实现小水量大水压,出水管的出口喷嘴采用增压涡旋喷嘴。

热交换器2进一步包括环形壳体201、水路管道202、集热层203、集热分流杆204和隔热层205,集热层203设于环形壳体201的内环侧壁外,用来集中热量,以提高加热效率。隔热层205设于环形壳体201的外环侧壁外,以避免热量散失。水路管道202设于环形壳体201内,水路管道202的进水口206和出水口207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用来通入冷水,出水管用来流出热水。本实用新型中水路管道202采用阶梯状螺旋水路管道,且环形壳体201的内环侧壁呈与水路管道202相适应的阶梯状,这样延长了水流经水路管道202的时间,即可延长水的加热时间,从而实现快速加热。环形壳体201所形成的中空空腔即燃烧室1,集热分流杆204设于燃烧室1内。

见图3,集热分流杆包括带两尖锥型端头的杆体,以及分别设于杆体上下两端的上导向片208和下导向片209;杆体外表面设有螺纹,上导向片208用来保证集热分流杆位于燃烧室纵向轴线上,下导向片209也用来保证集热分流杆位于燃烧室纵向轴线上并固定集热分流杆。见图4,上导向片208和下导向片209均包括外环210、中心定位环211以及设于外环210和中心定位环211间的4个杆结构212,4个杆结构212一端连接中心定位环211外壁,令一端连接外环210内壁,且相邻的杆结构212相互垂直。上导向片208和下导向片209固定于环形壳体201内,且其外环与环形壳体201内壁正好匹配接触。杆体两端分别插入上导向片208和下导向片209的中心定位环内,这样以对集热分流杆进行定位;进一步的,下导向片209还能用来对集热分流杆进行定位调节。4个杆结构用来形成分流的热流通道。

集热分流杆下端尖锥型端头可强制实现热分流,同时可收集余热传递给热交换器,以实现热能最大化利用。杆体外表面设有的螺纹可充分收集热能,上端尖锥型端头可保证废气的顺利排出。集热分流杆在锅炉和大型燃煤燃气灶上的应用还可做成中空水箱,与外水箱连接,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热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电热热水器(未提供附图),其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其中水路管道材质采用导磁材料,且呈阶梯状螺旋型,见图2。水路管道两侧分别设有电磁加热组件,两个电磁加热组件用来给设于中间的水路管道中水流进行加热,可提高加热效率和热利用率,并真正实现了水电分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