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独立的电磁感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729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电独立的电磁感应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水器根据能量转换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三种:燃气式、太阳能式以及电热式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热水器,其使用煤气或者天然气作为能源,但其热转换效率低且不安全,对安装位置及通风排气管道均有特殊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燃气中毒或燃气泄露发生爆炸等潜在威胁。太阳能热水器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使用清洁、环保的太阳能作为能源的热水器,但是其最大的缺点是需太阳充足时使用,在阴天时不能产生热水,且往往不能满足人口较多的家庭使用。电热水器则是一种能够使用方便且较安全的热水器,电热水器无明火,通常带有漏电保护,且能源来源方便。

电磁感应热水器作为电热水器的一种,其发热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在市面上销售的电热水器普遍分为两种:贮水式电热水器和即热式电热水器。其中,贮水式电热水器需要采用水箱贮水,并用电热管或者电热线圈对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其加热过程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段,当水箱容积越大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加热的速率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另一方面,电磁感应热水器需要使用电磁线圈作为电磁发生装置,而电磁线圈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不能得到及时疏散,不但会影响电磁感应热水器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佳,热效率高,加热速率快,具有环保优势的水电独立的电磁感应热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水电独立的电磁感应热水器,其包括水箱及与所述水箱分离设置的至少两电磁感应发生装置,所述电磁感应发生装置包括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发送线盘,所述水箱上接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水箱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接收线盘及与所述接收线盘电连接的若干个发热管,所述发送线盘与所述接收线盘有间隙地一一相向设置且电磁耦合;所述电磁感应热水器还包括绕经所述电磁感应发生装置的预热管道,所述预热管道连接在所述进水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电磁感应发生装置的数目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水箱两端部的接收线盘一一相向设置,绕经所述电磁感应发生装置的两道预热管道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在所述进水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电磁感应发生装置包括陶瓷散热板,所述陶瓷散热板的一面固定设置所述发送线盘,所述陶瓷散热板的另一面固定设置所述预热管道。

优选地,所述预热管道上安装有单向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水箱包括密封的储水内胆及用于容纳所述接收线盘的磁感区域,所述发热管固定连接于储水内胆的端部且伸入所述储水内胆内部。

优选地,所述储水内胆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水电独立的电磁感应热水器包括作为水箱外壳的第一外壳及用于容纳所述电磁感应发生装置的第二外壳、第三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第三外壳相互独立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壳、第三外壳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显示屏幕。

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内分别设有风冷散热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电磁感应热水器,通过水箱与电磁感应发生装置分离设置,实现真正的水电分离;所述发送线盘与接收线盘电磁耦合,通过接收线盘产生的涡流使所述发热管通电发热,采用发热管伸入水箱内的结构,有利于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均匀加热;通过设置分别位于水箱两端的两组电磁感应发生装置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既能大大加快加热的速率,又能使水热均匀;通过设置预热管道,既能对发送线圈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及时散热,保证发送线圈的正常工作,又能充分利用多余热量对进水管道上的水进行预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并且安全性能佳,热效率高,并且充分利用资源,具有环保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电独立的电磁感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箱,11-储水内胆,2-进水管道,3-出水管道,4-第一电磁感应发生装置,41-第一电路板,42-第一发送线盘,5-第二电磁感应发生装置,51-第二电路板,52-第二发送线盘,6-第一电磁感应加热装置,61-第一接收线盘,62-第一发热管,7-第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71-第二接收线盘,72-第二发热管,8-第一预热管道,9-第二预热管道,10-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水电独立的电磁感应热水器,其包括水箱1及与所述水箱分离设置的至少两电磁感应发生装置,所述电磁感应发生装置包括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发送线盘,所述水箱1上接有进水管道2和出水管道3,所述水箱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接收线盘及与所述接收线盘电连接的若干个发热管,所述发送线盘与所述接收线盘有间隙地一一相向设置且电磁耦合;所述电磁感应热水器还包括绕经所述电磁感应发生装置的预热管道,所述预热管道连接在所述进水管道2上。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水电独立的电磁感应热水器,通过水箱1与电磁感应发生装置分离设置,实现真正的水电分离;所述发送线盘与接收线盘电磁耦合,通过接收线盘产生的涡流使所述发热管通电发热,采用发热管伸入水箱内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的方式,与现有的电磁线圈加热的方式相比,更有利于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均匀加热;通过设置分别位于水箱两端的两组电磁感应发生装置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既能大大加快加热的速率,又能使水热均匀;通过设置预热管道,既能对发送线圈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及时散热,保证发送线圈的正常工作,又能充分利用多余热量对进水管道上的水进行预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感应发生装置的数目为两个,包括第一电磁感应发生装置4和第二电磁感应发生装置5。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发生装置4包括第一电路板41及与所述第一电路板41电连接的第一发送线盘42,所述第二电磁感应发生装置5包括第二电路板51及与所述第二电路板51电连接的第二发送线盘52。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水箱1左端部的第一电磁感应加热装置6和设于所述水箱1右端部的第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7,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加热装置6包括第一接收线盘61及与所述第一接收线盘61电连接的若干个第一发热管62,所述第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7包括第二接收线盘71及与所述第二接收线盘71电连接的若干个第二发热管72。所述第一发送线盘42与所述第一接收线盘61相向设置,所述第二发送线盘52与所述第二接收线盘71相向设置。所述预热管道包括绕经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发生装置4的第一预热管道8和绕经所述第二电磁感应发生装置5的第二预热管道9,所述第一预热管道8和第二预热管道9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在所述进水管道2上。所述第一预热管道8和第二预热管道9上分别设有单向阀10,以防止所述水箱内的水倒灌至预热管道。位于所述水箱1两端部的两组电磁感应发生装置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可以独立控制、独立工作、根据需求灵活使用。

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发生装置4包括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一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发送线盘42,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另一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预热管道8;所述第二电磁感应发生装置5包括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的一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发送线盘52,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另一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预热管道9。所述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可采用具有绝缘性能及高导热性能的陶瓷材质。较佳地,所述第一预热管道8和第二预热管道9还可对所述电磁感应发生装置的电路板进行散热,具体地,可将所述第一电路板41设置于与所述第一预热管道8相接的第一散热板上,使所述第一电路板41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板传导至所述第一预热管道8;可将所述第二电路板51设置于与所述第二预热管道9相接的第二散热板上,使所述第二电路板51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散热板传导至所述第二预热管道9。

所述水箱1包括密封的储水内胆11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接收线盘61的第一磁感区域和第二接收线盘71的第二磁感区域,所述第一发热管62、第二发热管72分别固定连接于储水内胆11的两端部且伸入所述储水内胆11内部。所述储水内胆1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储水内胆11内的水温,通过水压传感器监测储水内胆11内的水压,当水压过低时断电并发出警报以防止空烧。所述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上分别设有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电磁感应热水器包括作为水箱外壳的第一外壳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加热装置6的第二外壳、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7的第三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相互独立设置。

所述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内分别设有风冷散热装置。所述风冷散热装置对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第一发送线盘42及第一电路板41、设于所述第三外壳内的第二发送线盘52及第二电路板51进行风冷散热,防止发送线盘及电路板在工作时的温度过高。

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电路板41电连接的第一显示屏幕、第三外壳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电路板51电连接的第二显示屏幕。通过显示屏幕可显示储水内胆11内的水温和水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