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垫和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877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感温垫和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感温垫和电磁加热烹饪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例如电磁炉,其感温装置通常是内置于电磁炉中采用间接测量的方式来测量锅具的温度,例如,将感温装置设于电磁炉的微晶面板的下表面,由于中间隔了一层微晶面板,故这种间接测量的方法使得感温装置对于放置于电磁炉上的锅具的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不高,从而无法实现对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的精确控温,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感温垫,旨在提高对电磁加热烹饪系统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温垫用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该感温垫包括垫本体、测温组件和通信模块,所述垫本体内设有安装夹腔,所述垫本体贴合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上,所述垫本体为非磁性材料;测温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夹腔中,并包括紧贴于所述安装夹腔上腔壁的测温部,所述测温部经所述安装夹腔的上腔壁间接测量置于所述垫本体上的锅具底壁的第一温度;通信模块与所述测温组件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测温模块测得的所述第一温度发送至所述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优选地,所述垫本体具有与所述锅具底壁贴合并设有所述安装夹腔的中间部、以及围设于所述中间部外周沿的外围部,所述中间部为非磁性的导热材料。

优选地,所述中间部的上表面到所述安装夹腔的上腔壁面之间的厚度为0.1mm~1mm。

优选地,所述垫本体为软质体。

优选地,所述外围部设有若干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感温垫还包括与所述测温部电连接且设于所述垫本体边缘的主控板,所述测温部为内置于所述安装夹腔的若干热敏电阻,每一热敏电阻均通过导线与所述主控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感温垫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用于为所述主控板提供电能。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为干电池或可充电电池;或者,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内置于所述垫本体的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用于获取电磁能量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导线为所述主控板提供电能。

优选地,所述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包括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和感温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包括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且所述加热模块上放置有锅具;该感温垫包括垫本体、测温组件和通信模块,所述垫本体内设有安装夹腔,所述垫本体贴合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上,所述垫本体为非磁性材料;测温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夹腔中,并包括紧贴于所述安装夹腔上腔壁的测温部,所述测温部经所述安装夹腔的上腔壁间接测量置于所述垫本体上的锅具底壁的第一温度;通信模块与所述测温组件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测温模块测得的所述第一温度发送至所述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的所述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内置感温模块,用于间接测量所述锅具底壁的第二温度,所述内置感温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以形成一内置感温回路;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未获取到所述第一温度时,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所述加热模块的工作状态,当获取到所述第一温度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所述加热模块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当所述感温垫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上后,对所述控制模块未能获取所述第一温度的情况发出提示。

相较于目前常见的仅设置有内置感温模块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该内置感温模块因间隔有面板导致对锅具底壁的温度测量无法及时准确,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上使用了导热良好的感温垫,故内置于该感温垫中的测温部可经安装夹腔的上腔壁间接快速精确测量置于垫本体上的锅具底壁的第一温度,且该第一温度可经通信模块发送至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的控制模块,如此,控制模块就可根据感温垫测得的精确的第一温度来控制加热模块进行精确控温,从而使用户能获得更好的烹饪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烹饪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感温垫的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感温垫另一实施例的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感温垫以及具有该感温垫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其中,电磁加热烹饪系统还包括电磁加热烹饪器具,该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可以但不限于为电磁炉、电磁灶、电磁加热的电饭煲和电磁加热的电热锅等。

参照图1、图2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具体为一电磁炉1,以下内容即以电磁炉1为例说明。该电磁炉1包括控制模块11和加热模块12,加热模块12与控制模块11电连接,且加热模块12上放置有锅具(未图示)。而感温垫3则包括垫本体31、测温组件和通信模块33,其中,垫本体31内设有安装夹腔,垫本体31贴合放置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上,且垫本体为非磁性材料;测温组件安装于安装夹腔中,并包括紧贴于安装夹腔上腔壁的测温部,测温部经安装夹腔的上腔壁间接测量置于垫本体31上的锅具底壁的第一温度;通信模块33与测温模块电连接,用于将测温模块测得的第一温度发送至电磁炉1的控制模块11。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电磁炉1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加热模块12通常包括高频感应加热线圈(未图示)等部件,在锅具的底壁与感应加热线圈之间隔有电磁炉1的面板15。使用时,高频感应加热线圈通入交变电流,其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大部分通过放置于面板15上的由铁磁材料制成的锅具,在锅具的底壁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量,即电磁炉1对锅具进行加热。

另外,电磁炉1还包括内置感温模块13,该内置感温模块13通常设置于面板15的下表面,用于间接测量锅具底壁的第二温度,并与控制模块11电连接以形成一内置感温回路,同时,感温垫3中的感温组件则形成一外置感温回路。具体地,该电磁炉1的使用流程如下:首先,在接收到加热指令后,控制模块11控制加热模块12对锅具进行加热;然后,内置感温模块13间接测量第一温度并传送给控制模块11,控制模块11获取到该第一温度信息后,就会根据该第二温度控制加热模块12的工作状态为维持常规的控温模式;此时,若用户欲使用感温垫3,就可以将感温垫3放置于面板15上,锅具则放置于感温垫3上,感温垫3的测温模块就会测量锅具的底壁的第一温度,并通过通信模块33将第一温度发送至控制模块11,控制模块11获取到该第一温度信息后,就会控制内置感温回路短路,并同时根据该第一温度控制加热模块12的工作状态切换至预设的精确控温模式。在此,精确控温模式是指根据不同的被烹饪的食物特点,在各个烹饪阶段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及加热功率的控温模式,以使用户在相应的烹饪阶段能得到合适的加热温度及加热功率,从而提高烹饪体验。

相较于目前常见的仅设置有内置感温模块13的电磁炉1,该内置感温模块13因间隔有面板15导致对锅具底壁的温度测量无法及时准确,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电磁炉1上使用了导热良好的感温垫3,故内置于该感温垫3中的测温部可经安装夹腔的上腔壁间接快速精确测量置于垫本体31上的锅具底壁的第一温度,且该第一温度可经通信模块33发送至电磁炉1的控制模块11,如此,控制模块11就可根据感温垫3测得的精确的第一温度来控制加热模块12进行精确控温,从而使用户能获得更好的烹饪体验。另外,由于感温垫3与锅具和电磁炉1都呈分体设置,且感温垫3放置于锅具和电磁炉1之间以测量锅具底壁的温度,故相较于设置于锅具上或锅具内的测温装置,本感温垫3的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高,对锅具无限制,即锅具可以是任意的可以电磁加热的锅具。

进一步地,为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该电磁炉1还包括报警器14,报警器14与控制模块11电连接,用于当感温垫3放置于电磁炉1上后,对控制模块11未能获取感温垫3发送的第一温度的情况发出提示。其中,报警器14可以但不限于为声音提示器、振动提示器、灯光提示器和屏幕提示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声音提示器可以为蜂鸣器,也可以为能发出语音提示的语音播放器等,在本实施例中,报警器14具体为一蜂鸣器。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垫本体31具有与锅具底壁贴合并设有安装夹腔的中间部311、以及围设于中间部311外周沿的外围部312,其中,中间部311为非磁性的导热材料,而外围部312则优选采用非磁性材料,且该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如此,在感温垫3的使用过程中,中间部311就可以良好导热,使得感温垫3的测温部能快速精确有效的测得第一温度,同时外围部312的温度较低,可有效防止用户不慎接触感温垫3时会烫伤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能有效防止设于外围部312的电子器件因过热损坏,在此,垫本体31采用非磁性材料是为了不影响电磁感应加热。此外,为防止电磁炉1加热时的高温对感温垫3造成损坏,至少中间部311的材料应选择为耐高温材料,例如,电磁炉1长时间加热时最高温度可达220℃左右,则中间部311的材料耐高温范围最好为大于260℃。进一步地,为使中间部311的导热性能更好,温度测量更准确,在本实施例中,感温垫的厚度通常会设置得较薄,例如1.5mm~3mm,且中间部311的上表面到安装夹腔的上腔壁面之间的厚度优选为0.1mm~1mm。在此,相较于测温部显露出垫本体31的设置方案,由于测温部内置于安装夹腔中,故测温部就可以得到安装夹腔上面的材料的保护,从而不易因锅具的碰撞而损坏,另外,由于中间部311采用的是导热材料,且中间部311的上表面到安装夹腔的上腔壁之间的厚度很薄,所以,锅具底壁的热量可以很快传至测温部,换言之,本实施例中测温部内置于安装夹腔中的感温垫与测温部显露出垫本体31的感温垫在导热性能方面相差很小。

在本实施例中,垫本体31优选为软质体,例如但不限于为硅胶等。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垫本体31也可以为硬质体,例如但不限于为电木等,但在本实施例中,垫本体31之所以优选为软质体,是因为软质体的垫本体31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使用时能对锅具底壁的碰撞起缓冲作用,从而能有效降低碰撞噪音。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垫本体31是一体成型制成,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垫本体31也可以呈多层层叠连接设置,例如但不限于,由两层软质体的垫子压合或粘合而成,其相对的两表面上对应各设有凹槽,上下两个凹槽围合即可形成安装夹腔,或者,垫本体31由两层组成,其上层为软质体,下层为硬质体。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使感温垫3在电磁炉1的面板15上能放置得更稳固,进一步地,在外围部312设有若干固定件,固定件与电磁炉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该固定件为卡扣313,且卡扣313设有多个,多个卡扣313均与垫本体31的外边沿连接。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垫本体31呈矩形,故卡扣313的数量优选为4个,并优选分设于靠近垫本体31的四个边角处,当然,卡扣313的数量和分布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固定件还可以呈其他设置,例如但不限于为设于垫本体31外边沿的挂钩或者设于垫本体31外围部312下表面的吸盘等。

参照图1、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感温垫3还包括与测温部电连接的主控板34,且该主控板34优选设于垫本体31的边缘,即外围部312的边缘,以避免设于主控板34上的电子器件因过热损坏。在此需说明的是,在主控板34上,设有若干功能模块,例如温度采集模块341、温度处理模块342、以及电源管理模块343等,温度采集模块341与测温部导线连接,用于对测温部测得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储存,温度处理模块342与温度采集模块341电连接,用于将温度采集模块341传送过来的信息转化处理为相关的电信号,并通过与之电连接的通信模块33发送给电磁炉1的控制模块11。另外,电源管理模块343与电源模块35电连接,以对电源模块35进行打开或关闭等功能管理,并与设于主控板34上的其他功能模块电连接以对这些功能模块提供电能。

具体地,测温组件的测温部为内置于安装夹腔的若干热敏电阻32,每一热敏电阻32均通过导线与主控板34连接,具体地,与温度采集模块341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热敏电阻32设有一个,且位于感温垫3的中心,当然,热敏电阻32也可多设几个,并间隔分布于安装夹腔内,这种多点测量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对第一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33优选为无线通信模块33,且通信模块33集成于主控板34上,以节省空间。具体地,为进一步减少电子器件体积节省空间,通信模块33可以优选是体积较小的蓝牙模块或RF模块,当然,通信模块33还可以是红外线模块或wifi模块等其他无线通信模块33中的任一种。另外,如图3所示,于另一实施例中,通信模块33也可以与电磁炉1有线连接,具体地,内置于感温垫3中的热敏电阻32通过导线连接到一个接线头36上,该接线头36可以与对应设置于电磁炉1上的插槽相适配插接,以形成外置感温回路(该外置感温回路采用隔离电路)。相较于有线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优选将通信模块33测得的第一温度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电磁炉1的控制模块11,从而使得感温垫3与电磁炉1之间不需要导线进行通信,可提高感温垫3与电磁炉1的使用方便性及实用性。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感温垫3还包括电源模块35,电源模块35与主控板34电连接,用于为设于主控板34上的各功能模块提供电能。该电源模块35可以包括电池或如图2所示的内置于垫本体31的多匝电磁感应线圈351,其中,电池可以为干电池或可充电电池,而电磁感应线圈351则用于获取电磁能量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导线为设于主控板34上的各功能模块提供电能。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若感温垫3与电磁炉1之间采用有线连接,则感温垫3也可以不用设置电源模块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