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3739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灶,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灶的排油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种组合灶具,具有安装简便、整体性强、抽排油烟效果较好等优点。目前的集成灶的排油烟系统通常是将油烟经吸风室、风机、烟筒排出机体至公共烟道或室外,封闭的管道系统保持机体内部不受油烟污染,为了将吸风室及烟筒中沉积的油污排出,在吸风室及烟筒的底部开设有漏油孔,烟筒通常可以选择封闭一端而从另一端排烟,工作时,由于烟筒内部属于正压,而烟筒的漏油孔相对机体内部是完全开放式的,在漏油的同时也会排出一部分油烟,油烟弥漫使得集成灶机体内部受污染,给清洁、维护带来诸多麻烦。某些烟筒内部还设有可转向的导烟板,导烟板紧贴烟筒四壁,引导油烟流向,将烟筒间隔为工作区、待工作区两块区域,但烟筒内部整体还是处于正压,也会存在一定的串烟,即使漏油孔开设在待工作区,在漏油的同时也会排出一部分油烟,使机体内部受污染;漏油孔开设在烟筒待工作区时,工作区内油污向漏油孔流动还会产生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顺畅排油且可保持机体内部清洁的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烟筒连接风机,烟筒底部开设有漏油孔,漏油孔下方有集油盒,烟筒内还装有导烟板,导烟板紧贴烟筒的上壁及前壁、后壁并对风机出风口进行导向,所述导烟板的底端与烟筒的底壁之间设有油烟缝隙,工作时,导烟板将烟筒间隔为正压的工作区和负压的待工作区,所述油烟缝隙连通正压的工作区和负压的待工作区,所述漏油孔设于所述的负压待工作区。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还包括一块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导烟板底端与烟筒底壁之间的油烟缝隙上方,所述导烟板底端紧贴所述导流板,所述导烟板和导流板共同将烟筒间隔为正压的工作区和负压的待工作区。

前述所述导烟板为弧形或折线形。

前述导烟板可以围绕其轴心转向。

前述烟筒的漏油孔位于导烟板下端。

前述烟筒的漏油孔位于导流板下方。

前述导流板连接烟筒的前壁及后壁。

前述导流板为固定于烟筒底壁并罩于漏油孔上方的ㄇ形折弯的板;所述ㄇ形折弯的板,前后方向封闭,左右方向即对应油烟流动方向贯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只需将原有的导烟板位置上移或是增加一块导流板,烟筒底壁与导烟板底端之间形成一条油烟缝隙,利用流体力学原理,高速气流在导烟板和导流板引导下,在其口部产生卷吸流动,形成引射,使烟筒底部油烟缝隙产生负压,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将烟筒间隔为正压的工作区和负压的待工作区,因此油烟不会从设置在负压待工作区的漏油孔逸出,而凝结产生的油滴又能正常有序从漏油孔落入集油盒,根本解决集成灶底部漏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是现有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装有导流板的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装有ㄇ形导流板的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 是图4中导流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实心箭头为油路径,空心箭头为烟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现有集成灶的排油装置,烟筒1内装有导烟板5,用于油烟导向,将烟筒间隔为工作区、待工作区两块区域,漏油孔6位于工作区烟筒底部,工作时,由于烟筒1内部(工作区、待工作区)均属于正压,而烟筒1的漏油孔6相对机体8内部是完全开放式的,在漏油的同时也会排出一部分油烟,油烟弥漫使得集成灶机体8内部受污染,给清洁、维护带来诸多麻烦。即使漏油孔6位于待工作区(图中烟筒左侧),但烟筒1内部整体还是处于正压,通过导烟板5与烟筒1内壁的接触面也会存在一定的串烟,同样会从漏油孔6排出污染机体8,由于导烟板5底端与烟筒1底壁接触间隙非常小,工作区内油污向漏油孔6流动也会产生障碍。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烟筒1为长方体空腔,烟筒1上端连接风机2排风口,烟筒1底部开设有漏油孔6,漏油孔6下方有集油盒7,烟筒内还装有弧形的导烟板5,导烟板5紧贴烟筒1的上壁及前壁、后壁并对风机2出风口进行导向,将烟筒1间隔为工作区和待工作区两块区域,导烟板5的底端与烟筒1的底壁之间设有油烟缝隙9,其高度为5-20mm。工作时,油烟从集烟罩4吸入,经集烟腔3、风机2进入烟筒1,经导烟板5导向,由于其底端有油烟缝隙9,高速油烟在导烟板5引导下,在其底部产生卷吸流动,形成引射,使烟筒底部油烟缝隙9产生负压,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将烟筒1间隔为正压的工作区11和负压的待工作区12,所述油烟缝隙9连通正压的工作区11和负压的待工作区12,油烟缝隙9也属于待工作区12,所述漏油孔6设于所述的负压待工作区12,因此油烟不会从设置在负压待工作区12的漏油孔6逸出,而凝结产生的油滴又能正常有序从漏油孔落入集油盒7,即使导烟板5与烟筒1的连接间隙有少量油烟串入待工作区12,也会通过油烟缝隙9吸入工作区11,根本解决集成灶底部漏油的问题。此实例中,漏油孔6的位置只要是设在负压待工作区12的烟筒底部较低位置,都能实现很好的效果。

实施例二,为方便用户安装,可以选择排烟方向,导烟板5可以围绕其轴心转向,支持更换排烟口,烟筒1的漏油孔6设置于导烟板5下方位置,优先设置于导烟板5轴心方向。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较实施例一、二,还包括一块导流板10,所述导流板10位于所述导烟板5底端与烟筒底壁之间的油烟缝隙9上方,导流板10连接烟筒1的前壁及后壁,所述导烟板5底端紧贴所述导流板10,所述导烟板5和导流板10共同将烟筒1间隔为正压的工作区11和负压的待工作区12,漏油孔6位于导流板10下方。

实施例四,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的防漏烟结构,较实施例三,导流板10为固定于烟筒1底壁并罩于漏油孔6上方的ㄇ形折弯的板;所述ㄇ形折弯的板,前后方向封闭,左右方向即对应油烟流动方向贯通,导烟板5底端部分紧贴所述导流板10,导流板10内部空间也属于负压的待工作区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