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168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取暖器在使用时,其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多数向四面八方扩散,不能集中朝向一个方向,或者朝向一个方向,但热风量不足,导致取暖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取暖器,这种高效取暖器,采用热反射和风机结合,热量大,取暖效果好,热利用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取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中空的箱形结构,所述壳体的前端开口,所述壳体的后端设有通风孔,所述壳体内按前端到后端的顺序依次设有发热装置、热反射板和风扇,所述发热装置通过设置在壳体内侧上下端的支架固定,所述热反射板面向发热装置的一侧呈抛物面形,所述热反射板上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发热装置是电热管。

优选的,所述发热装置是石墨烯发热板。

优选的,所述通风孔是通风格栅。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高效取暖器,采用热反射板的抛物面反射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提高了热量的集聚数量,使热量只指向单一的前端开口方向,提高了热利用率。

2、该高效取暖器,采用发热装置和热反射板分离设置,延长热反射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便于维护更换发热装置。

3、该高效取暖器,在热反射板上设置通孔,并在热反射板的后端设置风扇,加大了通往前端开口方向的热风量,进一步提升了取暖效果。

4、该高效取暖器,采用的发热装置是电热管,成本低,发热快。

5、该高效取暖器,采用的发热装置是石墨烯发热板,耗电量少,发热范围大。

6、该高效取暖器,壳体后端的通风孔设置为通风格栅,不仅保障了通风量,而且确保了壳体的结构强度。

7、该高效取暖器,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滚轮,方便移动取暖器的位置。

8、该高效取暖器,设计合理,具有容易制造,使用维护方便,寿命长,取暖效果显著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通风孔,3-发热装置,4-热反射板,5-风扇,6-支架,7-滚轮,4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取暖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呈中空的箱形结构,所述壳体1的前端开口,所述壳体1的后端设有通风孔2,所述壳体1内按前端到后端的顺序依次设有发热装置3、热反射板4和风扇5,所述发热装置3通过设置在壳体1内侧上下端的支架6固定,所述热反射板4面向发热装置3的一侧呈抛物面形,所述热反射板4上设有通孔41。

所述发热装置3是电热管。

所述通风孔2是通风格栅。

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滚轮7。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取暖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呈中空的箱形结构,所述壳体1的前端开口,所述壳体1的后端设有通风孔2,所述壳体1内按前端到后端的顺序依次设有发热装置3、热反射板4和风扇5,所述发热装置3通过设置在壳体1内侧上下端的支架6固定,所述热反射板4面向发热装置3的一侧呈抛物面形,所述热反射板4上设有通孔41。

所述发热装置3是石墨烯发热板。

所述通风孔2是通风格栅。

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滚轮7。

工作原理:使用该高效取暖器时,通过支架6固定在壳体1内的发热装置3在加电后,开始发热工作,发热装置3发出的热量,一部分直接从壳体1的前端开口辐射出去,一部分经设置在发热装置3后端的热反射板4反射后,再从壳体1的前端开口辐射出去,风扇5从壳体1后端的通风孔2吸进空气,并将空气经热反射板4上的通孔41送入壳体1的前端,因而形成了从壳体1前端开口处出来的热风;由于壳体底部安装有滚轮7,所以很方便移动该高效取暖器;以上,通过热反射板4和风扇5的结合,使得该高效取暖器产生的热量大,取暖效果好,热利用率高。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