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429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大部分家庭均使用新风系统对污染的空气进行净化,从而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

但是,现有的正压新风换气系统,滤网和风机都固定在主机箱内部,管道仅仅是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这样对于主机箱的结构设计要求较高,模具成本大大增加,同时主机箱结构一旦确定,滤网的厚度也就固定下来,或者仅有两三种厚度选择。这样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厚度就变得很困难。

也就是说,现有的室内新风系统,滤网的厚度往往由机型决定,不能按照实际要求更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其能够方便用于设置滤网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风系统,其包括进风管道、滤网组件、主机箱和出风管道;

所述进风管道连接于所述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连接于所述主机箱的进风口,所述出风管道连接于所述主机箱的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滤网组件为圆柱状的滤网片,所述滤网片的左端连接于所述进风管道,所述滤网片的右端连接于所述主机箱的进风口。

可选的,所述滤网组件包括多个圆柱状的滤网片,所述滤网片之间相互串联,位于左端的滤网片连接于所述进风管道,位于右端的滤网片连接于所述主机箱的进风管道。

可选的,所述滤网片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滤网,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形成有内螺纹,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形成有内螺纹,所述主机箱的进风口形成有外螺纹,在使用时,所述滤网片的外螺纹与所述进风管道的内螺纹配合,所述滤网片的内螺纹与所述主机箱进风口的外螺纹配合。

可选的,所述滤网片的厚度为5-10cm。

可选的,所述出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机箱的出风口,所述出风管道的另一端封闭,且在所述出风管道上开设有多个扩散孔。

可选的,所述主机箱包括主机壳和位于主机壳内的风扇,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扇的进风口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由于滤网组件并未被设置于所述主机箱,而是被设置于所述主机箱和进风管道之间,因此,方便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滤网组件,同时方便了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主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的立体图。

图4是从其出风侧观察时图3中所示的轴流风扇的平面图。

图5是图3中所示轴流风扇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变型例的轴流风扇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变型例的轴流风扇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室外空气;2-进风管道;3-滤网片;4-主机箱;5-出风管道;6-扩散孔;7-洁净空气;8-主机壳;9-进风口;10-出风口;11-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其包括:进风管道、滤网组件、主机箱和出风管道。

所述进风管道连接于所述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连接于所述主机箱的进风口,所述出风管道连接于所述主机箱的出风口,从而在所述主机箱工作时,能将空气从所述进风管道吸入,通过所述滤网组件进行净化,并将净化后的空气从出风管道排出。

为使得净化后的空气能够从所述出风管道排出,而尽量不影响用户,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管道的另一端封闭,且在所述出风管道上开设有多个扩散孔,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扩散孔沿所述出风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为多列,且每一列扩散孔在所述出风管道的周向错开布置,从而通过所述扩散孔均匀排风,并将净化后的洁净空气扩散到室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道的直径为16cm,此时,所述滤网组件包括多个圆柱状的滤网片,所述滤网片之间相互连接,即所述滤网片之间可以串行堆叠,从而可以方便地改变滤网组件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片的厚度为5-10cm,优选地,其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滤网,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形成有内螺纹,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形成有内螺纹,所述主机箱的进风口形成有外螺纹,在使用时,所述滤网片的外螺纹与所述进风管道的内螺纹配合,所述滤网片的内螺纹与所述主机箱进风口的外螺纹配合,从而实现进风管道、滤网组件和主机箱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滤网片为多个时,所述滤网片之间串联连接,并连接于所述进风管道和主机箱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由于滤网组件并未被设置于所述主机箱,而是被设置于所述主机箱和进风管道之间,因此,方便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滤网组件,同时方便了用户使用。

当滤网片的数量较多时,会增加滤网组件的阻力,导致净化后的空气量较少,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滤网组件,并将该多个滤网组件并联之后,连接于所述进风管道和主机箱进风口。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主机箱包括主机壳和位于主机壳内的风扇,优选地,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扇,所述主机壳上形成为进风口和出风口,同时,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轴流风扇的进风口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出风口侧。

本实用新型将风扇和滤网组件分开,主机箱仅容纳风扇和/或控制电路,这就降低了结构要求和模具成本;然后通过直径16cm,厚度5~10cm,两端带有螺纹的特殊滤网片,该滤网片可以加装在标准的160进风管道上,并且可以多个串行堆叠,即实现了根据实际要求调整滤网厚度,更换也很方便。

优选地,所述轴流风扇11优选地包括叶轮12、多个定子叶片13、马达部14和壳体18。叶轮12优选地由马达部14围绕中心轴线23旋转驱动。壳体18优选地为设有出风口41和进风口43的中空构件。定子叶片13优选地设置在出风口41处,并且利用注塑成型树脂与壳体18一体地形成。另选地,定子叶片13和壳体18可通过铝压铸一体形成为单一部件。

叶轮12优选地包括大致筒状的有顶杯21和多个转子叶片22。转子叶片22优选地在杯21的筒形壁的外周面上设置成绕中心轴线23在周向上彼此等间距地隔开。优选地,在杯21的内部固定有转子保持器121。转子保持器121优选地为由磁性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制成的有顶的大致筒状件。转子保持器121优选地包括筒状内周面,大致环状的转子磁体31固定至该表面。在转子保持器121的有顶部分上通过压配合等方式固定有大致柱状的轴123。

马达部14优选地设置在叶轮12中并包括定子141(部分地示出)和电路板(未示出)。定子141优选地径向面向转子磁体31并电连接到电路板。电路板和定子141优选地通过多根引线(未示出)接收从外部电源(未示出)发送的电流和控制信号。当定子141被供以电流时,在定子141处产生磁场。定子141处产生的磁场和转子磁体31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定子141和转子磁体31之间引起扭矩。这样的扭矩优选地围绕中心轴线23旋转驱动叶轮12以引起沿中心轴线23的气流。应该指出的是,空气从轴向上侧向轴向下侧流动,即从进风口43向出风口41流动。

壳体18具有外框15和基部16。外框15优选地为大致正方柱形形状的中空构件。在平面图中,外框15优选地包括大致矩形或大致圆形的轮廓,并包括大致圆形的内周面40。

内周面40优选地包括分别在四个角处或沿进风口43的整个内周区域设置的进风侧第一内周面42a。进风侧第一内周面42a优选地形成为使中心轴线23和内周面40之间的径向距离在轴向上朝进风口43逐渐增大。相似地,内周面40优选地包括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分别设置在四角处或沿出风口41的整个内周区域设置,设置成使中心轴线23和内周面40之间的径向距离在轴向上朝出风口41逐渐增大。

内周面40优选地包括与中心轴线23大致平行地形成的第二内周面45。第二内周面45和相应的第一内周面42优选地彼此平滑地连续。

基部16优选地为大致柱状的有底构件,并且轴向支撑马达部14。基部16优选地在轴向上在进风口43处设置在外框15中。基部16优选地包括轴向出风侧表面,该表面相对于外框15的轴向出风侧端部15a齐平。

定子叶片13优选地设置在外框15的内周面40和基部16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成在周向上彼此等间距地隔开,从而充当内周面40和基部16之间的连接器。定子叶片13均优选地包括第一边缘25、第二边缘26、第一表面27和第二表面28。第一表面27和第二表面28优选地相对于中心轴线23倾斜,并且第一边缘25在轴向上位于进风侧,而第二边缘26则位于出风侧。第一边缘25优选地形成为在叶轮12的旋转方向R上位于第二边缘26的相反侧。第一表面27优选地取向为与叶轮12的旋转方向R相反,以便主要接收由叶轮12的旋转产生的气流。应该指出的是,叶轮12围绕中心轴线23在旋转方向R上顺时针旋转。此外,定子叶片13均优选地包括呈具有曲面的叶片形状的轴向截面。根据该构造,由叶轮12的旋转产生的空气循环分量被转化为沿中心轴线23流动的分量,从而使得空气静压增加。

另选地,第一表面27和第二表面28可制造成相对于中心轴线23倾斜不同的角度,以使得气流被定向至任意方向,例如径向向外方向。定子叶片13可以在轴向上不设置在出风口41处,而是设置在进风口43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边缘26在叶轮12的旋转方向R上位于第一边缘25的相反侧。空气被定子叶片13定向并被吸入壳体18中。因此,降低了由撞击内周面40等的气流产生的噪音。

多个定子叶片13优选地包括多个第一定子叶片13A,各第一定子叶片13A均从中心轴线23向对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延伸。在各第一定子叶片13A的第一外边缘53与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连接的部位形成凹部52。凹部52优选地为由第一外边缘53和对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环绕的空间。换句话讲,第一外边缘53的轴向出风侧端部径向地面向对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并且在两者间夹有凹部52。另一方面,第一外边缘53的轴向进风侧端部连接到第二内周面45。

这样的构造最小化了在第一外边缘53和对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之间的连接部处形成的每一个支座的体积。因此,允许由叶轮12的旋转产生的气流在相应的连接部附近平滑地通过。因此,降低了由撞击连接部的气流产生的噪音。

此外,由于每一个支座的体积被最小化,确保了将叶轮12布置在壳体18内的空间,从而实现了气流量及气流静压的增加。

最小化的每一个支座的体积使得能够减少形成壳体18所需的树脂量(在铝压铸的情况中,为铝、铝合金等的量)。因此,实现了轴流风扇11的材料成本的降低。

第一外边缘53的轴向进风侧端部优选地连接到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上的内径最小的部分42c(更具体地,第二内周面45的轴向出风侧端部)。因此,确保了各第一定子叶片13A与内周面40之间的连接部的强度以及第二内周面45的内径。应该指出的是,各第一定子叶片13A均可连接到对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和第二内周面45两者,包括这两者之间的边界。此外,第一定子叶片13的第二边缘26形成为与外框15的轴向出风侧端部15a齐平,从而防止外框15的尺寸增大。

轴流风扇11A优选地包括连接到相应的第一内周面42的多个第一定子叶片13B。类似于第一定子叶片13A,第一定子叶片13B优选地设置在基部16和内周面40之间,设置成在周向上彼此等间距地隔开。

在各第一定子叶片13B的径向外端的轴向出风侧形成有凹部52A。凹部52A优选地为由第一外边缘53、第二外边缘531和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围绕的空间,其中第一外边缘53与中心轴线23平行或大致平行,第二外边缘531垂直或大致垂直于第一外边缘53。另一方面,各第一定子叶片13B的径向外端优选地在其轴向进风侧连接到对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根据这样的构造,在第一定子叶片13B和内周面40之间的连接部处形成的支座的体积被最小化。因此,降低了由撞击相应的连接部的气流产生的噪音,并且防止了气流量及气流静压减小。

各第一定子叶片13B优选地包括轴向出风侧端部13a,其与外框15的轴向出风侧端部15a齐平。根据这样的构造,轴流风扇11A的轴向尺寸被限制,以实现轴流风扇11A的尺寸的减小。

各第一定子叶片13B优选地包括轴向进风侧端部13b,其与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上的直径最小部分(第二内周面45和相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之间的边界)齐平。根据这样的构造,确保了用于将叶轮12设置在壳体18中的足够的空间。由叶轮12的旋转产生的气流被平滑地导向至定子叶片13,并且降低了由撞击第一定子叶片13B的气流产生的噪音。应该指出的是,各第一定子叶片13B的径向外端可连接到第二内周面45和对应的第一内周面42两者,包括这两者之间的边界。

第一外边缘53和第二外边缘531可以不必形成等于90度的角度,而是可以形成锐角或钝角。进一步替代地,相应的第一定子叶片13B的该角度可彼此不同。

轴流风扇11B优选地包括连接到相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的多个第一定子叶片13C。各第一定子叶片13C的径向外端优选地在其轴向进风侧连接到对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另一方面,在第一定子叶片13C的在轴向出风侧的径向外端处形成凹部52B。

第一外边缘53和轴向出风侧端部13a之间的边界54优选地被倒角。相似地,第一外边缘53和第二外边缘531之间的边界541被倒角。这样的构造尽可能地减小了在第一定子叶片13C和对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之间的边界处形成的支座的体积。因此,允许气流在各第一定子叶片13C的边界54和边界541的附近平滑地通过。替代地,边界54或541可形成为C字形表面。

第一外边缘53可定位在第二内周面45的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边界54或541可被倒角成在各凹部52B或各第一定子叶片13C中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

轴流风扇11C优选地包括多个第一定子叶片13D,所述多个第一定子叶片13D在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处、在第二内周面45处或在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和第二内周面45二者处连接到壳体16的外框15。另一方面,在第一定子叶片13D的在轴向出风侧的径向外端处设有凹部52C。凹部52C优选地被布置成:当在轴向上观察凹部52C时,凹部52C与对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和第一定子叶片13D重叠。

凹部52C优选地为由第一外边缘53C、第二外边缘531C和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环绕的空间,其中第一外边缘53C与中心轴线23大致成角度,第二外边缘531C垂直或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23。另一方面,各第一定子叶片13D的径向最外端优选地在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处、在第二内周面45处或在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和第二内周面45二者处连接到外框15。根据这样的构造,在第一定子叶片13D和内周面40之间的连接部处限定的支座的体积被最小化。因此,防止了由撞击相应的连接部的气流产生的噪音,并且也防止了气流量及气流静压的减小。

各第一定子叶片13D优选地包括第三外边缘26C的轴向出风侧端部13a,轴向出风侧端部13a与外框15的轴向出风侧端部15a齐平或大致齐平。第三外边缘26C垂直或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根据这样的构造,轴流风扇11C的轴向尺寸被减小,以实现轴流风扇11C的尺寸的减小。

各第一定子叶片13D优选地包括相对于中心轴线23成角度的轴向上边缘25C。轴向上边缘25C的径向最外部分相对于轴向方向向上倾斜。此外,叶轮12的多个转子叶片22C优选地包括相对于中心轴线23成角度的轴向下边缘12C。轴向下边缘12C的径向最外部分相对于轴向方向向上倾斜。根据这样的构造,确保了用以将叶轮12设置在壳体18中的足够的空间。由叶轮12的旋转产生的气流被平滑地导向至第一定子叶片13D,并且防止或最小化了由撞击第一定子叶片13D的气流产生的噪音。

第一外边缘53C优选地定位成比叶轮12的转子叶片22C的径向最外边缘在径向上更向外。还应该指出的是,期望的话,一个第一定子叶片13D的第一外边缘53C可被布置成具有与其它第一定子叶片13D不同的形状。

第一外边缘53C和第二外边缘531C优选地形成为钝角。然而,期望的话,该角度也可以变为等于大约90度的角度或锐角。进一步替代地,各第一定子叶片13D可具有彼此不同的角度。

各第一定子叶片13D还优选地包括第一内边缘54C和第二内边缘532C。第一内边缘54C相对于中心轴线23大致成角度,并且第二内边缘532C优选地垂直或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23。第一内边缘54C和第二内边缘532C被布置成优选地形成为钝角。然而,期望的话,该角度也可以变为等于大约90度的角度或锐角。第一内边缘54C和第二内边缘532C被布置成与基部16的外周面161一起限定第二凹部521C。因此,防止了由撞击相应的连接部的气流产生的噪音,并且也防止了气流量及气流静压的减小。

轴流风扇11D优选地包括连接到相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D的多个定子叶片13E。各定子叶片13E的径向最外端优选地在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处、在第二内周面45处或在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和第二内周面45二者处连接到壳体16的外框15。另一方面,在定子叶片13E的在轴向出风侧的径向外端处设有凹部52D。

第一外边缘53D的表面优选地为曲面或凸面,并且被布置成与相对于中心轴线23垂直或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二外边缘531D相连。这样的构造尽可能地减小了在定子叶片13E和对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D之间的边界处限定的支座的体积。此外,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D也优选地为曲面或凸面。因此,允许气流在凹部52D附近平滑地通过。

各定子叶片13E均优选地包括相对于中心轴线23成角度的轴向上边缘25D。轴向上边缘25D的径向最外部分相对于轴向方向向上倾斜。此外,叶轮12的多个转子叶片22D优选地包括相对于中心轴线23成角度的轴向下边缘12D。轴向下边缘12D的径向最外部分相对于轴向方向向上倾斜。根据这样的构造,确保了用以将叶轮12设置在壳体18中的足够的空间。由叶轮12的旋转产生的气流被平滑地导向至定子叶片13E,并且防止和最小化了由撞击定子叶片13E的气流产生的噪音。

第一外边缘53D优选地定位成比叶轮12的转子叶片22D的径向最外边缘在径向上更向外。还应该指出的是,期望的话,一个定子叶片13E的第一外边缘53D可以被布置成具有与其它定子叶片13E不同的形状。

各定子叶片13E也优选地包括第一内边缘54D和第二内边缘532D。第一内边缘54D优选地为曲面或凸面,并且被布置成与第二内边缘532D相连,第二内边缘532D优选地相对于中心轴线23垂直或大致垂直。第一内边缘54D和第二内边缘532D被布置成与基部16的外周面162一起限定第二凹部521D。此外,基部16的外周面162也优选地为曲面或凸面。因此,防止了由撞击相应的连接部的气流产生的噪音,并且也防止了气流量及气流静压的减小。

替代地,根据本发明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定子叶片13A、13B、13C、13D和13E可设置在轴向进风侧(即进风口43处)。轴流风扇可包括选自根据本发明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定子叶片13A、13B、13C、13D和13E的一种以上的定子叶片。此外,各第一定子叶片13A、13B、13C、13D和13E的径向外端可连接到除了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和42D之外的部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允许气流在相应的定子叶片附近平滑地通过。

进风侧第一内周面42a可具有与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和42D的形状不同的形状。此外,相应的进风侧第一内周面42a(或相应的出风侧第一内周面42b和42D)可具有在各角部处彼此不同的形状,并且与中心轴线23的距离可彼此不同。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