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汀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612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汀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铝汀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取暖器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商场、医院、学校、车厢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最常见就是电暖器,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家用取暖电器。由于发热原理、散热途径、导热媒质及适用范围的不同,电暖器通常分为电热汀取暖器、PTC暖风机、对流式电暖器、电热膜电暖器、高温超导热霸等类型。

如今市场上较多、较传统的暖风机主要是以电热丝发热体为发热材料的取暖器,利用风扇将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吹出去。这类电暖器供暖范围小,停机之后温度下降快,且在使用时中需要消耗氧气,影响空气环境,在长期使用后电热丝也容易发生断裂。

另外,市场上还出现了油汀电暖器,接通电源后加热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然后沿着热管或散片将热量散发出去。但这种类型的电暖器散热较慢且耗电多。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取暖器的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取暖效果好的铝汀取暖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取暖效果好的铝汀取暖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铝汀取暖器,包括:

本体,呈方形设置,本体底部开设有进风口且在进风口处覆盖有盖板;

出风罩,罩设在本体顶部,所述出风罩与本体联通且在出风罩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罩朝着本体面部方向呈弯曲状设置且出风罩两侧分别圆弧过渡至本体面部、背部;

发热体,设置在本体内,所述发热体呈片状设置且发热体由本体一侧延伸至本体另一侧。

在上述的一种铝汀取暖器中,所述发热体包括紧密贴合的两保护层以及均匀分布在两保护层之间的至少一列发热丝,每个发热丝均呈扁平状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铝汀取暖器中,在出风罩出风口处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栅板,横跨栅板卡固有若干支架,各支架均匀分布且每个支架均与各栅板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铝汀取暖器中,各栅板、支架均朝着本体面部方向弯曲,且在同一截面上,各栅板、支架的长度均由靠近本体面部一侧至远离本体面部一侧递增。

在上述的一种铝汀取暖器中,在出风罩内还固设有等间距分布的若干挡片,每个挡片均朝着本体背部方向弯折。

在上述的一种铝汀取暖器中,在本体顶部设置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靠近出风罩设置,且温控器沿着发热体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上述的一种铝汀取暖器中,在本体内还安装有用于检测本体是否倾斜的感应器。

在上述的一种铝汀取暖器中,在本体背部各边角处均固设有挂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发热体覆盖整个本体,加热均匀;出风罩弯曲设置有利于暖空气向外输出;此外,温控器长度覆盖出风区域,反应迅速,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剖视图。

图中,10、本体;11、挂件;20、出风罩;21、栅板;22、支架;23、挡片;30、发热体;31、保护层;40、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铝汀取暖器包括:

本体10,呈方形设置,本体10底部开设有进风口且在进风口处覆盖有盖板;

出风罩20,罩设在本体10顶部,出风罩20与本体10联通且在出风罩20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罩20朝着本体10面部方向呈弯曲状设置且出风罩20两侧分别圆弧过渡至本体10面部、背部;

发热体30,设置在本体10内,发热体30呈片状设置且发热体30由本体10一侧延伸至本体10另一侧。

传统的暖风机主要以电热丝发热体30为发热材料,利用风扇将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吹出去。这类电暖器供暖范围小,停机之后温度下降快,且在使用时中需要消耗氧气,影响空气环境。

而市场上的油汀电暖器,是通过加热导热油沿着热管或散片将热量散发出去,耗能大且散热较慢,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铝汀取暖器,通过片状设置的发热体30,覆盖整个本体10,通电后热量传递快,散热效果好。

其中,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空气的热对流实现对暖空气的输出,加热后暖空气朝着出风罩20向外输出,外部空间的空气则会由进风口进入本体10内部,实现空气的循环,从而达到不断释放暖空气的目的。

本取暖器在工作时,空气从本体10底部的进风口进入本体10内部,经发热体30加热之后进入出风罩20,最终由出风罩20向外输出。盖板的设置能够防止杂物进入本体10内部,确保工作的安全性;盖板上卡设有通孔,不影响空气的进入。

出风罩20朝着本体10面部方向弯曲便于暖空气向外输送,出风罩20与本体10两者连接牢固,配合紧密,出风罩20两侧分别圆弧过渡至本体10面部、背部,整体造型美观,且连接处的表面平整光滑,能够避免使用者受伤。

值得一提的是,本体10采用铝制材料制成,可以减少散热,大部分热量用于加热空气并由出风罩20向外输出。此外,铝制材料的绝缘性好,使用更加安全。

优选地,发热体30包括紧密贴合的两保护层31以及均匀分布在两保护层31之间的至少一列发热丝,每个发热丝均呈扁平状设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将发热丝贴附在保护层31上进行加热工作,实现发热丝的封装,保护层31的热传导性好且绝缘性好,在充分传递热量的同时确保工作的安全。

发热丝呈扁平状设置,发热死的截面为长方形,相较于截面为圆形的发热丝,能效更好,加热快。

此处发热丝可以为一列或多列,需根据实际取暖器大小以及使用要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生产时可以制定固定功率工作或者分功率大小进行工作,分功率大小工作时只需控制发热丝的工作数量即可,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功率(发热丝数量),即可以选择一列或两列或三列等不同数量,当然这种情况需发热丝的数量以及控制方式符合要求才可实施。

实际生产时可以在取暖器上设置控制面板,与发热体30相连,设置供使用者选择的功率大小,开、关取暖器按钮等。

优选地,在出风罩20出风口处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栅板21,横跨栅板21卡固有多个支架22,各支架22均匀分布且每个支架22均与各栅板21相连。

栅板21与支架22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形成风道供暖空气输出,另一方面,支架22能够使栅板21更加牢固,进一步保证栅板21的稳定性。

其中栅板21与支架22的数量需根据取暖器的大小以及实际的暖空气的输送效果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进一步优选地,各栅板21、支架22均朝着本体10面部方向弯曲,且在同一截面上,各栅板21、支架22的长度均由靠近本体10面部一侧至远离本体10面部一侧递增。

此处栅板21、支架22朝着本体10面部方向弯曲,与整个出风罩20一致,且出风罩20的出风口斜向外部设置,栅板21、支架22的长度均由靠近本体10面部一侧至远离本体10面部一侧递增,有利于暖空气在出风罩20内流通并向外输出。

进一步地,在出风罩20内还固设有等间距分布的多个挡片23,每个挡片23均朝着本体10背部方向弯折。

挡片23的设置进一步与支架22、栅板21形成风道,其中挡片23朝着本体10背部方向弯折,即挡片23背离栅板21弯折,因此,最终形成的风道呈类“S”形设置,进一步增强空气的对流,同时避免暖空气直接从出风罩20向外输出而造成伤害。

相邻挡片23之间的距离相等,但挡片23之间可高低错落设置,不影响暖空气的顺利输出即可。

优选地,在本体10顶部设置有温控器40,温控器40靠近出风罩20设置,且温控器40沿着发热体30的延伸方向延伸。温控器40用于感应本体10内部的温度,一旦温度过高即控制发热体30断电。

温控器40靠近出风罩20设置,暖空气进入出风罩20时会接触到温控器40;其中温控器40呈条状设置,且温控器40沿着发热体30的延伸方向延伸,温控器40在长度方向上覆盖出风区域,便于感应温度,迅速反应,使用安全。

进一步优选地,在本体10内还安装有用于检测本体10是否倾斜的感应器。感应器的设置则是避免因取暖器倾斜或倒落等而造成取暖器内部零件受到影响或温度发生变化的现象发生,及时控制发热体30断电。

优选地,在本体10背部各边角处均固设有挂件11。挂件11的设置可以将取暖器安装到墙壁上,减小空间占用且便于稳定取暖器,有利于取暖器顺利工作。

本铝汀取暖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发热体30覆盖整个本体10,加热均匀;出风罩20弯曲设置有利于暖空气向外输出;温控器40长度覆盖出风区域,反应迅速,安全性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