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盘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398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凹盘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特别涉及一种凹盘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常用的电磁炉采用平底设计,只能放平底锅,为了实现圆底锅具在电磁炉上使用的目的,市场上推出了凹盘电磁炉,使用时,圆底锅具放在电磁炉的凹面上进行烹饪。

目前,凹盘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设置在底壳内的电路板和凹型线圈盘,以及盖设在底壳上与所述凹型线圈盘弧度匹配的凹型面板,其中,锅具放置在电磁炉的凹型面上使用时,为了对锅具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在凹型线圈盘的中间部位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对面板的温度检测来间接获得锅具内的温度。

然而,锅具与凹型面板之间为两个弧形面的接触,只有当凹型面板与锅具锅底之间完全紧贴接触时,锅底的温度才能快速准确地传递给面板,这样紧贴在凹型面板下方的温度传感器才能准确地探测到锅底的温度,但是由于受生产制造工艺误差的影响,凹型面板的弧形面与锅底的弧形面无法准确的配合,导致锅底与凹型面板的底部之间悬空,这样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并不是锅底的实际温度,造成检测的温度不准确,使得电磁炉无法准确控制烹饪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凹盘电磁炉中凹型面板与锅具悬空导致测温不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温准确的凹盘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凹盘电磁炉,所述底壳内设有凹型线圈盘和电路板,且所述底壳上设有与所述凹型线圈盘的弧度匹配的凹型面板,所述凹型线圈盘的中心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凹型面板的凹面侧壁上设有至少三个支撑结构,且所述至少三个支撑结构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结构为可伸缩的支撑结构。

通过在凹型面板的凹面侧壁上设有至少三个支撑结构,且所述至少三个支撑结构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结构为可伸缩的支撑结构,这样当锅具放置在凹型面板的弧形面上时,位于凹面侧壁上的可伸缩的支撑结构可对锅具产生向凹型面板中心及底部挤压的挤压力,锅具受到可伸缩的支撑结构向中心和底壳的挤压作用时,锅具的锅底紧贴于凹型面板的弧形底面,这样温度传感器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到锅底的温度,从而使得电路板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对烹饪过程实现准确控制,避免出现误判。

可选的,所述可伸缩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和弹性件,其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凹型面板的侧壁相连。

可选的,所述凹型面板的凹面侧壁上开设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盖设有盖体,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相连,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所述盖体上开设可供所述支撑件穿过的开口,且所述支撑件的底端外沿卡在所述开口的外边缘上。

可选的,所述凹型面板的凹面侧壁上具向外凸起的弯折段,所述凹型面板与所述弯折段对应的位置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和所述弯折段围成腔体;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内表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所述弯折段上开设可供所述支撑件穿过的开口,且所述支撑件的底端外沿卡在所述开口的外边缘上。

可选的,所述弯折段的顶面与所述凹型面板之间的距离介于1-5mm。

通过将弯折段的顶面与所述凹型面板之间的距离介于1-5mm,这样当弹性件被压缩后,支撑件被压入壳体和弯折段围成的腔体后,弯折段可以对锅具起到支撑作用。

可选的,所述可伸缩的支撑结构为弹片,其中,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凹型面板的侧壁相连,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悬空。

可选的,所述凹型面板上形成下凹空间,所述弹片的一端通过硅胶固定在所述下凹空间的一端,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悬空在所述下凹空间的另一端。

通过设置下凹空间,使得弹片在凹型面板上易于设置。

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端与所述凹型面板之间的距离介于1-5mm。

可选的,所述可伸缩的支撑结构的数量为三个,且所述三个可伸缩的支撑结构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凹型面板的同一圆周上。

可选的,所述凹型面板的最底端开设可供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过的开孔,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过所述开孔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顶端与所述凹型面板之间的距离介于0-5mm。

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开孔之间通过硅胶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凹盘电磁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凹盘电磁炉中凹型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凹盘电磁炉中凹型面板上可伸缩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凹盘电磁炉中凹型面板上可伸缩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凹盘电磁炉中凹型面板上可伸缩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壳-10;

凹型线圈盘-20;

凹型面板-30;

凹槽-31;

弯折段-32;

锅具-40;

支撑机构-50;

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

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

支撑件-51;

弹性件-52;

盖体-53;

壳体-54;

腔体-55;

弹片-56;

下凹空间-57;

温度传感器-60;

电路板-7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凹盘电磁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凹盘电磁炉中凹型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凹盘电磁炉中凹型面板上可伸缩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盘电磁炉包括:底壳10,底壳10内设有凹型线圈盘20和电路板70,底壳10上设有与凹型线圈盘20匹配的凹型面板30,其中,本实施例中,凹型线圈盘20和凹型面板30的凹面具体为带有一定弧度的弧形面,且凹型线圈盘20的凹面与凹型面板30的凹面的弧度可以相同,凹型线圈盘20位于凹型面板30的下方,且凹型线圈盘20的弧形面和凹型面板30的弧形面相对应,使用时,锅具40放置在凹型面板30的弧形面上进行烹饪,其中为了对锅具40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以使电路板70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准确地控制烹饪过程,具体的,在凹型线圈盘20的中心设置温度传感器60,温度传感器60与电路板70之间可以通过引线电性相连,温度传感器60具体通过检测面板的温度间接探测锅具40内的温度,电路板70根据温度传感器60检测到的温度控制烹饪过程。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锅具40的锅底与凹型面板30为两个弧形面的配合,而受生产制造工艺误差的影响,凹型面板30的弧形面与锅底的弧形面无法准确的配合,这样当锅具40放置在凹型面板30的弧形面上时,锅具40的锅底在凹型面板30的弧形底面上易出现悬空的现象,这样锅具40内的温度不能准确地传递给凹型面板30,使得温度传感器60检测到的面板温度与锅具40内的实际温度出现较大的误差,即温度传感器60检测到的温度不准确,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锅具40的锅底与凹型面板30的弧面出现悬空而导致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温度出现不准确的问题,具体的,在所述凹型面板30的凹面侧壁上设有至少三个支撑结构50,如图2所示,在凹型面板30上设有三个支撑结构50,且至少三个支撑结构50中至少一个支撑结构50为可伸缩的支撑结502,即支撑结构50中包括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和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其中,图2中,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的数量为一个,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的数量为两个,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还可以为两个,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为一个,或者三个支撑结构50中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为三个,即支撑结构50全部为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支撑结构50中具有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时,当锅具40放置在凹型面板30的弧形面上时,位于凹型面板30侧壁上的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可对锅具40产生向凹型面板30中心及底部挤压的挤压力,锅具40受到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向中心和底壳10的挤压作用时,锅具40的锅底紧贴于凹型面板30的弧形底面,这样锅具40的温度可以快速地传递给凹型面板30,温度传感器60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到锅底的温度,从而使得电路板70根据温度传感器60检测到的温度对烹饪过程实现准确控制,避免出现电路板70对烹煮过程的误判。

其中,本实施例中,凹型面板30的凹面侧壁上设置至少三个支撑结构50时,具体的,支撑结构50的数量可以为3个,也可以为4个,或者也可以为6个等,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其中,设定时,至少三个支撑结构50可以围绕凹型面板30的中心在凹面侧壁上设置间隔设置,支撑结构50在凹型面板30的凹面侧壁上可以形成圆环。

其中,本实施例中,至少三个支撑结构50中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三个,或者凹型面板30的凹面侧壁上设置的支撑结构50均为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其中,当支撑结构50均为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时,这样多个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对锅具锅底产生多个朝向凹型面板30的中心和底部挤压的挤压力,从而使得锅具40锅底与凹型面板30的凹面贴合更紧,避免锅具40的锅底与凹型面板30的凹面出现悬空的现象。

其中,本实施例中,凹型面板30的凹面侧壁上设置支撑结构50时,支撑结构50中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的顶端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距离介于1-5mm,其中,由于锅具40放置在凹型面板30上时,锅具40具体与支撑结构50的顶端端面相接触,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的顶端具体指锅具40与支撑结构50相接触的一端,即本实施例中,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与锅具40接触的一端端面与凹型面板30的凹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介于1-5mm,例如,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的顶端端面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为2mm或者4mm等,其中,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在锅具40放置在凹型面板30上时要起到一定的挤压力,所以在设置时,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的顶端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距离大于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的顶端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距离,例如,当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的顶端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距离为4mm时,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顶端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mm。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具体包括支撑件51和弹性件52,其中,弹性件52的一端与支撑件51相连,弹性件52的另一端与凹型面板30的侧壁相连,具体的,弹性件52与凹型面板3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卡扣或硅胶等方式进行固定,当锅具40放置在凹型面板30上时,锅具40的锅底向支撑件51施加作用力,弹性件52被压缩,同时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支撑件51在弹性件52的弹力作用下向锅具40的锅具施加挤压力,挤压力驱动锅具40朝向凹型面板30的中心和底部移动,从而使得锅具40的锅底与凹型面板30的凹面底部之间贴合的更紧,温度传感器60对凹型面板30的温度检测更接近于锅具40的实际温度,从而使得电磁炉根据温度传感器60对烹煮过程的控制更加准确。

其中,本实施例中,支撑件51和弹性件52在凹型面板30上进行设置时,具体的,如图3所示,凹型面板30的凹面侧壁上开设凹槽31,凹槽31的槽口盖设有盖体53,盖体53的内表面与凹槽31的内表面共同围成一空间,弹性件52位于该空间内,且弹性件52的一端与凹槽31的槽底相连,弹性件52的另一端与支撑件51相连,同时,为了使得支撑件51从盖体53中伸出,盖体53上开设可供支撑件51穿过的开口,具体的,支撑件51的顶端可从盖体53的开口向外穿出,支撑件51的底端外沿卡在开口的外边缘上,具体的,如图3所示,支撑件51的底端外沿被盖体53的开口外边缘阻挡,防止支撑件51在弹性件52的弹力作用下脱离盖体53,使用过程中,当锅具40放置在凹型面板30的凹面上时,锅具40向支撑件51施加压力,弹性件52被压缩,支撑件51向盖体53内缩入,同时弹性件52的弹力使得支撑件51向锅具40产生挤压力,使得锅具40的锅底与凹型面板30的弧形底面紧贴接触。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件51被锅具40压入盖体53内后,盖体53对锅具40的锅底起到支撑作用,所以本实施例中,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的结构具体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盖体53,设置时,盖体53的顶端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距离可以介于1-5mm,例如,盖体53的顶端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3mm或5mm,相应的,在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中,在弹性件53处于自然状态时,支撑件51与盖体53之间距离可以介于1-3mm,这样当凹型面板30上既设置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和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时,盖体53不仅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可以对支撑件51进行限位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件51的顶端为支撑面,与支撑面连接的底端外沿为弯折的卡钩状,安装时,弹性件52的一端与支撑面的背面相连,盖体53盖设在凹槽31的槽口后,盖体53对支撑件51的底端外沿的下压作用使得弹性件52处于一定的压缩状态(未到压缩极限),支撑件51的支撑面在弹性件52的弹力作用下从盖体53的开口伸出,支撑件51卡钩状的底端外沿被盖体53的开口外边缘阻挡无法从盖体53的开口伸出,锅具40放置后,支撑面与锅具40接触,且支撑面在锅具40的压力作用下朝向盖体53方向移动,弹性件52被压缩,支撑件51的外沿底端与盖体53的开口脱离,同时支撑面在弹性件52的作用下对锅具40锅底也施加挤压力,使得锅具40与凹型面板30的弧形底面紧密贴合。

其中,本实施例中,盖体53在凹槽31的槽口上设置时,盖体53与凹槽31的槽口之间具体通过硅胶密封连接,或者还可以卡合等方式进行连接,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凹槽31的宽度和槽深具体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定。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凹盘电磁炉中凹型面板上可伸缩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由于当盖体53盖设在凹槽31的槽口时,盖体53与凹型面板30之间需要进行连接,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盖体53与锅具40的锅底之间往往会存在碰撞,同时在盖体53在锅具40的使用过程中一直处于高状态,所以,盖体53与凹型面板30之间易出现松动,甚至盖体53从各凹型面板30上脱落,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盖体53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凹型面板30的凹面侧壁上具有向外凸起的弯折段32,如图4所示,弯折段32与凹型面板30一体成型的,凹型面板30与弯折段32对应的位置设有壳体54,壳体54的内表面和弯折段32的内表面围成腔体55,弹性件52位于腔体55内且弹性件52的一端与壳体54内表面相连,另一端与支撑件51相连,弯折段32上开设可供支撑件51穿过的开口,且支撑件51的底端外沿卡在弯折段32开口的外边缘上,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51和弹性件52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弹性件52和支撑件51结构相同。

其中,本实施例中,弯折段32的顶面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距离介于1-5mm,且为了实现支撑件51的可伸缩目的,支撑件51的顶端与弯折段32之间的距离可以介于1-4mm,这样当支撑件51被压后,支撑件51向腔体55内移动的距离介于1-4mm。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弹性件52的顶端被压入腔体55后,弯折段32对锅具40起到支撑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的结构具体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弯折段32,且当弯折段32作为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时,弯折段32上不需要开设开口,其中,本实施例中,当弯折段32作为不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1时,弯折段32的顶端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距离可以介于1-5mm,例如,弯折段32的顶端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3mm或5mm。

其中,本实施例中,壳体54在凹型面板30上设置时,盖体53与凹型面板30之间具体通过硅胶密封连接,或者还可以卡合等方式进行连接,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连接,

实施例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凹盘电磁炉中凹型面板上可伸缩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为弹片56,其中,弹片56的一端与凹型面板30的侧壁相连,弹片56的另一端悬空,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凹型面板30的凹面侧壁上形成下凹空间57,弹片56的一端与下凹空间57的侧壁底端连接,弹片56的中间向外凸起,弹片56的另一端悬空在下凹空间57的另一侧处,当锅具40放置在凹型面板30上后,锅具40向弹片56施加下压的作用力,使得弹片56被压缩,弹片56的悬空端朝向下凹空间57移动,同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片56会对锅具40的锅底产生反向的挤压力,使得锅具40的锅底与凹型面板30的底面紧贴。

其中,本实施例中,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为弹片56时,弹片56处于自然状态时,弹片56最高的端面与凹型面板30的凹面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介于1-5mm。

本实施例中,通过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为弹片56时,实现了温度传感器60准确测温的目的,而且凹型面板30的制作简单且成本较低。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间隔均匀地设置在凹型面板30的同一圆周上,即三个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在凹型面板30的侧壁上相连形成以凹型面板30的中心为圆心的圆环,这样锅具40放置在凹型面板30上时,三个可伸缩的支撑结构502从三个方向向锅具40施加朝向凹型面板30的中心和底部的挤压力,使得锅具40与凹型面板30的底面更加紧贴接触,这样温度传感器60检测到的温度更加准确。

其中,上述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60主要通过检测面板的温度探测锅具40内的温度,即间接检测锅具40的温度,为了使得温度传感器60直接检测锅底的温度,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凹型面板30的最底端开设可供温度传感器60穿过的开孔,温度传感器60穿过开孔且温度传感器60的顶端与凹型面板30之间的距离介于0-5mm,即温度传感器60穿设在凹型面板30上,温度传感器60的顶端从凹型面板30穿出,这样当锅具40放置在凹型面板30后,锅底与温度传感器60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温度传感器60测温更加准确,而且可伸缩的支撑结构对锅具40的挤压力使得锅底与温度传感器60之间紧贴接触,从而进一步地确保了温度传感器60检测到的温度接近于锅底的实际温度。

其中,当温度传感器60通过凹型面板30的开孔穿设在凹型面板30上时,为了保证温度传感器60与开孔之间的密封性,温度传感器60与开孔之间通过硅胶密封连接,通过硅酮胶既实现了对温度传感器60的密封作用,同时起到对温度传感器60的固定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