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弧导流型易调节的均匀送风回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5209发布日期:2018-06-23 00:2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外弧导流型易调节的均匀送风/回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全空气空调系统及通风系统中,通常设置很多风系统支风管及风口满足大空间均匀送风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各风系统支风管及风口的风量进行调节。为满足风量调节需要,通常需要在风系统支风管上装设风量调节阀,或在风系统支风管与风系统主风管处设置挡板进行风量调节。也有的直接采用改变送、回风口面积的方法进行风量调节。这些方法往往会存在调节困难、调节工作量大、调节效果差、而且阻力损失大导致风系统能耗高等缺点。

针对上述缺点,本申请人曾申请过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授权公告号:CN 103115424 B),此装置将风管调节构件与风管系统一体化,可以按需准确灵活地调节各支管风量。但是该方法主要是应用在风管制作期间,将风管与装置集合在一起,对于既有项目风管的均匀送排风改造不能有效的应用。因此,为更好的实习均匀送排风,更有效的针对既有项目均匀送排风改造,现在此基础上将部分技术细节更新。本次更新的目的是便于构件制造、现场安装和既有项目改造。该装置能够方便安装在送风、回风干管上,经过简单的调节、锁定,即可使风管系统的送风均匀、回排风均匀。此装置安装在公共建筑的风管系统上,可方便实现送风/回风均匀,尤其是排烟风量均匀,解决排烟风管远端排烟量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的全空气空调系统或通风系统中长风管风量调节中存在的支路送风量不均匀,管内阻力大,调节精度低,能耗高等弊端,更好的实现均匀送排风,在原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内外弧导流型易调节的均匀送风/回风装置,将风口与均匀分风装置集中在一起制作,制作后安装在主风管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外弧导流型易调节的均匀送风/回风装置,包括弧形段风管和水平段风管,弧形段风管由内弧和外弧构成,弧形段风管背面设有导流板;水平段风管设置在主风管的一侧,水平段风管和主风管接口处设有调节阀板、调节标尺、限位档板和锁定装置。

较佳地,弧形段风管配有接管法兰和封口板。

较佳地,调节阀板一端与调节标尺连接,调节标尺上设有锁定装置。

较佳地,水平段风管的直径不小于200mm。

较佳地,内弧的半径等于水平段风管直径的0.5倍。

较佳地,外弧的半径等于水平段风管直径的1.5倍。

所述内外弧导流型易调节的均匀送风/回风装置根据风量定型,如:

400×200、400×250、400×320、400×400;

500×200、500×250、500×320、500×400、500×500;

630×200、6300×250、630×320、630×400、630×500;

800×250、800×320、800×400、800×500、800×630、800×800;

1000×250、1000×320、1000×400、1000×500、1000×630、1000×800;

……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风系统主风管上设置调节装置,通过调节标尺调节开度,可以很灵活很精确地进行风系统支风管的按需风量调节,调节操作简便,调节精度高。整个装置构造简单,便于加工与安装,具有可在风管干管上直接开孔安装的特点,在批量生产中能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制作完成后,不仅可用于新建项目,更可以方便的应用于既有改造项目。有效地解决目前国内外在长风管通风系统中调节风量分配时,存在的调节困难、管段阻力大、调节效果差、管材浪费等一些不足。本实用新型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显著的经济性和很强的实用性,能在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或大型公建空调系统设计中进行推广、借鉴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内外弧导流型易调节的均匀送风/回风装置,包括弧形段风管1和水平段风管7,弧形段风管1由内弧3和外弧4构成,弧形段风管1背面设有导流板5;水平段风管7设置在主风管12的一侧,水平段风管7和主风管12接口处设有调节阀板8、调节标尺9、限位档板10和锁定装置11。

弧形段风管1配有接管法兰2和封口板6。

调节阀板8一端与调节标尺9连接,调节标尺9上设有锁定装置 11。

水平段风管7的直径不小于200mm。本实施例中水平段风管7 的直径为200mm。

内弧3的半径等于水平段风管7直径的0.5倍。

外弧4的半径等于水平段风管7直径的1.5倍。

如图1所示的内外弧导流型易调节的均匀送风/回风装置采用不锈钢板制作,所述装置包括弧形段风管1和水平段风管7。所述弧形段风管1由内弧3和外弧4构成,所述内弧3半径为0.5D,外弧4 半径为1.5D。所述D为水平段风管7的直径,直径D不小于200mm。所述弧形段风管1设有接管法兰2,可以方便的接支管法兰或接风口。所述弧形段风管1背面设有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可以减少装置背面空气流动的阻力。所述水平段风管7设置在送排风系统的主风管12 的一侧,所述水平段风管7送排风方向与风系统主风管12的送排风方向一致。所述水平段风管7与风系统主风管12接口处设有调节阀板8、调节标尺9、限位挡板10、锁定装置11。所述调节阀板8用于调节装置开度,调节进入支管的风量,所述限位挡板10规定了调节的最大角度,所述调节标尺9带有刻度,可显示调节角度,所述调节标尺9上下拉动调节阀板8调节风量,所述锁定装置11用于固定调节阀板8位置。所述内外弧导流型易调节的均匀送风/回风装置的弧形段1带有封口板6和接管法兰2。所述内外弧导流型易调节的均匀送风/回风装置制作成型,安装在主风管上。在风管干管上直接开孔安装,用拉铆钉固定、封口即可。可方便用于风管干管上连接出三通、四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装置的风口与风系统主风管的进排风方向一致,由于具有很好的导流特性,进入该装置的流量与风系统主风管的总流量的比值基本上等于装置的进风口的断面积与风系统主风管的断面积的比值。因此采用该装置后可以很容易计算出风系统主风管上的各个均匀分风装置的出口风量。在实际的系统运行中,通过测量值与计算值的对比,只需进行微调便可使各风口风量达到设计值。在风系统实际运行调试时,当需要改变出风口或风系统支风管的风量时,根据调节标尺将调节阀板进行拉出或推进,然后用锁定装置使调节阀板位置保持固定,从而改变装置风口的面积,进而改变风量,使之满足风系统支风管的需求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易调节的均匀送风/回风装置制作成型,安装在主风管上。在风管干管上直接开孔安装,用拉铆钉固定、封口即可。可方便用于风管干管上连接出三通、四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水平段风管直径取250mm,其他技术方案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水平段风管直径取400mm,其他技术方案均与实施例1相同。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部分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