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及餐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8756发布日期:2018-06-15 23:5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灶具及餐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型排气、排烟系统的集成餐桌。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使用的炉具、餐桌功能有限,一个炉具只能实现制作食物,制作好的食物要拿到餐桌上去食用,烹饪的食物拿上餐桌后,不能有效的保温,会让食物失去原有的美味,炉具和餐桌分离,这样会带来很多不便。即便有一些炉具与餐桌简单的结合了,但是在就餐的同时,饱受着炉具制作食物时,炉具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和锅内的热气,会降低就餐的舒适度。所以急需一种能实现餐桌与炉具相结合并且隔热效果好的一款新型炉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排烟、排气效果好,热效率高的灶具及餐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灶具,包括:

外壳;

内部腔体,所述内部腔体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所述内部腔体的底面距离所述外壳的底面一定距离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上方;

所述内部腔体至少包括排气腔、隔热层、排烟腔、供氧腔、燃烧室、排灰腔,所述隔热层以隔离燃烧室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与支撑锅具,所述供氧腔与外部的风机连通,所述燃烧室内放置柴炭;

所述外壳与所述内部腔体之间设置有排气腔、隔热层、排烟腔、供氧腔、燃烧室、排灰腔,且所述排气腔包括一具有多个排气孔的排气挡圈、以及活动安装于所述排气板上方的吸气环圈。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包括隔热层内壁、隔热层外壁且锅具支撑臂,所述隔热层的外壁的上端面低于所述外壳的上端面,所述隔热层内壁的高度小于所述隔热层外壁的高度,所述隔热层外壁和隔热层内壁之间填充有防火水泥,且所述隔热腔内壁的上表面与所述隔热层外壁的上表面之间的防火水泥倾斜填充,所述锅具的锅沿固定于所述隔热层外壁上;

所述锅具的上端外侧小部分与所述隔热层外壁和隔热层内壁之间的倾斜设置的水泥贴合,有效的防止燃烧室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烟与热量的外泄;

所述外壳与所述隔热层外壁的上部固定有所述排气挡圈,所述排气挡圈上靠近所述外壳一侧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排气孔;

所述吸气环圈包括加强环圈,所述加强环圈的内侧固连有立板,所述立板的外圈固定有限位挡圈,所述加强挡环搭接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且所述限位挡圈贴靠所述外壳的侧壁;

所述外壳与所述隔热层外壁之间的空间为所述排气腔,所述排气腔与外部排烟管连通,所述立板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吸气孔,所述吸气孔的下边缘与所述锅具的上端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为长方形通孔或异形通孔,所述吸气孔为倾斜设置的长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下部设置有所述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与所述外壳的下部的烟气汇集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排烟管内部装配有风量调节组件,所述风量调节组件包括一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排烟管内部的挡片,所述销轴的外部具有一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调节所述挡片的固定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供氧腔分别为供氧腔外壁和供氧腔内壁,所述供氧腔外壁与所述隔热层内壁之间预留有空隙,且所述供氧腔高度小于所述隔热层内壁的高度;

所述供氧腔外壁与所述供氧腔内壁的上端面固连有排烟挡圈,所述排烟挡圈的一端与所述隔热层内壁的侧壁焊接固定,且所述排烟挡圈置于所述供氧腔外壁与所述隔热层内壁之间空隙的部分开设有排烟孔,所述排烟孔吸收柴炭的烟气;

所述燃烧室包括上部的柴炭放置腔、以及与所述柴炭放置腔连通并置于所述柴炭放置腔下部的排灰腔,所述供氧腔内壁的下部固定有一炭火支撑板,所述供氧腔内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助燃孔,所述供氧腔内壁与所述炭火支撑板之间的空间为所述柴炭放置腔,所述柴炭放置腔用以放置柴炭。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的下部向下倾斜形成有斜面,有助于清灰所述斜面的下部具有圆筒状的所述排灰腔;

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柴炭放置孔和烟排灰孔,所述柴炭放置孔与所述柴炭放置腔连通,所述排灰孔与所述排灰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外壁的内侧间隔固连有多个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呈L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集成餐桌,所述集成餐桌包括餐桌主体,所述餐桌主体的上部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装配有如上所述的灶具。

进一步的,所述餐桌主体的下部具有旋转台,所述灶具固定于所述旋转台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灶具及餐桌,采用五层内壁结构,很好地实现了隔热,并利用结构新颖的排放系统,实现了良好的排烟、排气的方式,排烟、排气效果好,热效率高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灶具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灶具的吸气环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一种灶具的吸气环圈的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一种灶具的排烟管内风量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餐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一种灶具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一种灶具的柴炭放置孔和排灰孔的布置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一种灶具的助燃孔的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2、吸气环圈;3、隔热层外壁;4、隔热层内壁;5、防火水泥; 6、供氧腔外壁;7、供氧腔内壁;8、排烟挡圈;9、柴炭放置腔;10、排灰腔;11、烟气汇集箱;12、排烟管;13、助燃孔;14、排气挡圈;15、排气孔; 16、排烟孔;17、加强环圈;18、柴炭放置孔;19、烟灰排放孔;20、立板; 21、吸气孔;22、限位挡圈;23、挡片;24、销轴;25、餐桌主体;26、旋转台;27、加强件;28、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9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灶具,包括:

外壳1;

内部腔体,内部腔体置于外壳1的内部,且内部腔体的底面距离外壳 1的底面一定距离地设置于外壳1的上方;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的灶具,其具有一呈圆筒状的外壳1,外壳1上部开放,下部封口,其中,在外壳1 内部设计了内部腔体,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内部腔体的下表面距离外壳1 的下表面为50mm为最宜。本实施例公开的内部腔体相比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结构,在结构上做了很大的改进,其主要包括五层结构,具体的:

上述方案中内部腔体至少包括排气腔、隔热层、排烟腔、供氧腔、燃烧室、排灰腔。隔热层包括隔热腔内壁、隔热层外壁且锅具支撑臂,供氧腔与外部的风机28连通,燃烧室内放置柴炭;

外壳1与内部腔体之间设置有排气腔,且排气腔包括一具有多个排气孔15的排气挡圈14、以及活动安装于排气挡圈14上方的吸气环圈2。

其中,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新型灶具,其内部结构分为上述几个结构,隔热层、排烟腔、供氧腔、燃烧室、排灰腔。燃烧室主要用以放置柴炭,供氧腔与外设的风机28连通,在柴炭放置于燃烧室内点燃后,向其内鼓风,对柴炭起到助燃作用,然后是再外圈的隔热层,其主要是用以有效的防止燃烧室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烟与热量的外泄,与所述锅具的锅沿固定于所述隔热层外壁上;

支撑固定外设的锅具,使用时,利用燃烧室内的柴炭可以加热装置上部的锅具,然后利用本装置的排气腔、排烟腔将烹饪产生的热气、柴炭的烟气、都引出装置,避免影响就餐的环境与舒适度,吸收炖锅时产生的热气,排烟效果好,多层结构隔热效果也极佳。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隔热层包括隔热腔内壁、隔热层外壁且锅具支撑臂,分别为隔热层外壁3和隔热层内壁4,隔热层外壁3的上端面低于外壳1的上端面,隔热层内壁4的高度小于隔热层外壁3的高度,隔热层外壁3和隔热层内壁4之间填充有防火水泥5,且隔热层内壁4的上表面与隔热层外壁3的上表面之间的水泥5倾斜填充,锅具的锅沿固定于隔热腔外壁3上,锅具的上端外侧小部分与隔热层外壁3和隔热层内壁4之间的倾斜设置的水泥5贴合,有效的防止燃烧室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烟与热量的外泄;

外壳1与隔热层外壁3的上部固定有排气挡圈14,排气挡圈14上靠近外壳1一侧间隔开设有多个排气孔15;

吸气环圈2包括加强环圈17,加强环圈17的内侧固连有立板20,立板20的外圈固定有限位挡板22,加强环圈17搭接于外壳1的上表面,且限位挡板22贴靠外壳1的内侧壁;

外壳1与隔热层外壁3之间的空间为排气腔,排气腔与外部排烟管12 连通,立板20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吸气孔21,吸气孔21的下边缘与锅具的上端面齐平。

另外,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外侧下部设置有排烟管12,排烟管12与外壳1的下部的烟气汇集箱11连通。

其中,供氧腔分别为供氧腔外壁6和供氧腔内壁7,供氧腔外壁6与隔热层内壁4之间预留有空隙,且供氧腔高度小于所述隔热层内壁4的高度;

供氧腔外壁6与供氧腔内壁7的上端面固连有排烟挡圈8,排烟挡圈8 的一端与隔热层内壁4的侧壁焊接固定,且排烟挡圈8置于供氧腔外壁6 与隔热层内壁4之间空隙的部分开设有排烟孔16,排烟孔16吸收柴炭的烟气;

燃烧室包括上部的柴炭放置腔9、以及与柴炭放置腔9连通并置于柴炭放置腔9下部的排灰腔10,供氧腔内壁7的下部固定有一炭火支撑板,供氧腔内壁7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助燃孔13,供氧腔内壁7与炭火支撑板之间的空间为所述柴炭放置腔9,柴炭放置腔9用以放置柴炭。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的具有六个腔体的灶具,其从外壳1之内依次为隔热层外壁3、隔热层内壁4、供氧腔外壁6、供氧腔内壁7,每个腔体之间均预留有空隙,而锅具的支撑点主要是隔热层外壁3和隔热层内壁4 以及两者之间的防火水泥。其中,隔热层外壁3和隔热层内壁4具有一定的高度差,然后在设备制作成型后,利用防火水泥5将隔热层外壁3和隔热层内壁4之间的空隙填充充分,由于具有两者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在填充水泥时,置于隔热层外壁3上端和隔热层内壁4上端的部分需要沿隔热层内壁4向着隔热层外壁3倾斜向上填充,填充后,形成水泥5斜面,这样在使用时,可以将锅具坐于该水泥5斜面上,利用燃烧室内炭火对锅具进行加热,在将加热时的高温利用水泥5层进行隔热,人们用餐时不会被高温影响。

本实施例中的排气腔的主要包括外罩1,排气孔15、排气挡圈14,其中排气孔15形成于排气挡圈14上,具体详见上文,当使用炖锅炖制菜品时,会有炖菜时得到热气,而本实施例将吸气环圈2设计为搭接结构,其中,吸气环圈2上的加强挡板17、立板20以及外壳1在组合后形成了一条排气风道,操作时,如果上部的炖锅没有扣盖,炖锅烹饪时产生的热气不容易进入吸气环圈2的排气孔21内,因此,一般烹饪时需要将锅盖扣合于炖锅上,利用锅盖将锅内热气挡住,阻挡的过程中,锅内的热气会沿炖锅与锅盖之间的缝隙排出,而本实施例中炖锅的最外边缘于立板20上的第二排气孔21的下边缘基本齐平,这样热气通过炖锅与锅盖的缝隙排出后,就可以顺利进入上述的吸气孔21内,并经由上述排气腔,由排气孔15排出至外部的排烟管12。在结构上的设计要求,本实施例公开的吸气环圈2 的立板20上的吸气孔21的下端面需要正对锅具的上端面,这样在烹饪时由侧面产生的热气会更加顺利地进入吸气孔21,并排出。

另外,本实施例公开的排烟腔还包括排烟孔16,该排烟孔16均布于排烟挡圈8置于供氧腔外壁6与内侧隔热层内壁4之间空隙的部分,使用前,需要将柴炭放入柴炭放置腔9内,具体操作可以通过外壳1侧面的柴炭放置孔18将柴炭放入柴炭放置腔9内,并开启装置的风机28,风机28 对柴炭放置腔9吹入空气,起到助燃作用,在鼓风中,空气通过炭火支撑板和供氧腔内壁7上的助燃孔进入柴炭放置腔9内,助燃效果好,而本实施又在排烟挡圈8上设计了排烟孔16,其主要是排放柴炭燃烧时产生的烟气,将柴炭的烟气经由排烟孔16、排烟腔、引入外部的排烟管12,并排出装置外。

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排气孔15为长方形通孔,吸气孔21为倾斜设置的长圆孔。另外,本实施例公开的排气孔15、吸气孔21、排烟孔16的形状、分布方式还可以采用除上文阐述的情况的其他方式,因此,任何简单的变形,如排气孔、吸气孔和排烟孔形状的改变、数量的改变、分布方式的改变,只要排烟原理与本实施例相同均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排烟管12内部装配有风量调节组件,风量调节组件包括一通过销轴24转动连接于排烟管12内部的挡片23,销轴24的外部具有一控制旋钮(未示出),控制旋钮调节挡片23的固定角度。在排烟管12排烟时,操作人员可以利用上述的风量调节组件调节出风量,具体的,其外部设计了一个控制旋钮,控制旋钮连接一根销轴24,销轴24上铰接有一块挡片23,挡片23的大小需要保证其能够在排烟管12内部自由转动,这样,使用者利用该控制旋钮可以调整挡片23的角度,从而改变出风量。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柴炭放置腔9的下部的内侧向下倾斜形成有斜面,斜面的下部具有圆筒状的烟尘排放腔10;

外壳1的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柴炭放置孔18和排灰孔19,柴炭放置孔18与柴炭放置腔9连通,排灰孔19与排灰腔10连通。操作时,可以利用炭火放置孔18将柴炭放入柴炭放置腔9内,而炭火在燃烧时产生的烟灰会经由上述斜面进入排灰腔10内,烹饪中或烹饪后使用者可以利用该排灰孔 19将灰尘取出。

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隔热腔外壁3的内壁间隔固连有多个加强件27,加强件27呈L型结构。在填充水泥5时,由于隔热腔外壁3和隔热腔内壁 4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当填充水泥5斜面时,水泥5需要一定的附着力才可以确保斜面成型,因此,本实施例在隔热腔内壁3的上部的内侧设计了多个加强件27,而加强件27主要是提高水泥5的附着力,确保后期成型。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的一种餐桌,该餐桌包括餐桌主体25,餐桌主体25的上部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装配有如上所述的灶具。

其中,本实施例中餐桌主体25的下部具有旋转台26,灶具固定于旋转台26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的餐桌是基于上述方案中的灶具,在旋转式餐桌上嵌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该灶具,使用时,可以选择在不同的灶具内加工不同种类的食材,并利用下部的旋转台26旋转食用,另外,当餐桌具有一个该灶具时,灶具的结构如上述方案所述;当餐桌上具有多个该灶具时,外壳1底部的风箱11可以设计成共用式,即多个灶具的下部通过管路连接至一个风箱11,结构简化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灶具及餐桌,采用五层内壁结构,很好地实现了隔热,并利用结构新颖的排放系统,实现了多种排烟、排气的方式,排烟、排气效果好,实用性好。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